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路一直都在
内容
编辑推荐

《路一直都在》是浙江永嘉县普安寺住持释明心法师首部出版作品。四十八篇心水散文,十首忘忧歌,细说释明心三十三载求佛心路。全彩印刷,188张珍藏图片。附赠释明心法师影印版心经明信片,为你的人生和幸福加持。《路一直都在》分为上中下三大部分,讲述了释明心从出家到主持的一路心得与体会。

内容推荐

释明心编著的《路一直都在》一书分为三大部分:上篇,三棵千年松;中篇,路一直都在;下篇,幸福的愿力。上篇讲述释明心学佛的心路历程以及对身边事物的思考,比如他学佛的渊源、打篮球的故事、新浪微博ID三棵千年松的来历、对微博微信等新生事物的看法、对人生无常的体会、对闭关的感悟等等,通过这些清澈的文字和清新的图片,读者可以窥见释明心法师生活的方方面面。中篇是释明心法师在印度、尼泊尔、泰国等佛教圣地游历修行的记录和感悟,并配有富有异域风情的精美图片,让人忍不住流连忘返、一读再读。下篇是释明心法师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创作的十首忘忧歌,包括:《渡》、《幸福》、《假期》、《无常》、《篮球》、《胡须》、《偶遇》、《布施》、《闭关》。这些饱含智慧和慈悲的诗句,是释明心法师对读者人生幸福的加持。

目录

【上篇】三棵千年松

出家的条件

短期出家

人生苦短

男女授受不亲

我爱篮球

出家人能不能蓄胡须?

忆往事:谈布施捐款

我的功夫梦

英语狂人

假和尚

洋和尚

闭关

和尚兄弟

人比人,气死人?

见义勇为难

关于占卜算命

耳根圆通

西方哲学题二道

微博控

忆奶奶

佛法难闻

学道不还乡,回乡道不香

超市的笑话

儿时的记忆——扇纸牌

诚实的初中同学

有信仰的人应学会包容

微信与普安寺

近期的两个梦想

【中篇】路,一直都在

泰国行

峨嵋金顶

难忘普陀行

五台山之行

普安禅寺

永庆桥探古

吴哥行

古印度四大佛教圣地

游记

毕业之旅

【下篇】幸福的愿力

幸福

假期

无常

篮球

胡须

偶遇

布施

回归

闭关

试读章节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节奏快、压力大,对于很多羡慕出家人与世无争的清静生活的上班族和一些想出家修行却因种种因缘不成熟而不能出家的佛教徒们来说,短期出家体验僧人生活不失为一个好途径。

因为2006年出家未能如愿,又无法说服父母,我终年郁郁寡欢,接下来的几年,每年都向单位请一个月假去寺院体验生活。2008年的8月我就体验了一回短期出家,换上僧衣跟师兄一起到西藏旅行、朝拜,从拉萨到日喀则,萨迦寺,纳木错,一路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见到很多虔诚跪拜礼佛的佛教徒们。在札什伦布寺的大殿前,一位聋哑阿姨见到我,兴奋地对边上朋友拉耳垂,要求帮忙拍照合影,此事让我印象很深刻,原来我还挺受欢迎的嘛。在藏地,出家人很有自豪感,不像我学佛要出家会被老乡当成另类。通过半个月的短期出家体验生活,更加坚定了自己出家的决心。

在泰国,男人都要出家一次报父母恩,一般都是一至三个月的短期出家。当然,如果自己喜欢出家生活的话可以选择留下长期出家。泰国因为比丘尼戒律已失传,女人是不可以出家的。

现在国内很多寺院有举办短期出家活动,只是一般都是一周的时间。不像泰国短期出家也受比丘戒,最少过一个月出家人生活,可以学到很多知识。现在泰国一些寺院,如曼谷的法身寺是对全球免费招收学员的,有中文班、英文班、日文班。有时间的朋友,建议去体验一下,绝对不需此行。不过,依佛制男人有七次出家机会,女人只有一次,对于有些寺院短期出家招收女性学员,我觉得是不合适的。

最近一居士母亲往生,去送行时见到她父亲。老伴俩感情好,又有钱,都是退休工作人员,正是享清福的时候,没想到今年老伴突发绝症,七十几岁就走了。他憔悴了很多,感叹道:

“人生苦短,苦就苦在一个短字上。年幼时不懂事,少年时忙着学习,三四十岁才开始懂点道理,又要为事业、儿女操心,六十岁退休可以享点清福了,人生却快已走到尽头了,想想人这一辈子,实在是太短了。如果人都能活到一百岁,二百岁该有多好。”

《四十二章经》里有这样一则对话。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日: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日:饭食间。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日: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人生无常,生命就在呼吸问。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能活到明天。几十年来,想想自己身边走了那么多人,不说远的,就说说自己邻居吧。街对面儿时的玩伴在十几岁时就游泳溺水身亡了,又有一邻居二十出头未成家,前年也溺水了,两人还都是独生子。隔壁附近有人癌症去世,有人一觉睡去第二天就起不来,有亲戚交了保险没命领,六十岁未到生癌症去世了……每年都有很多的无常示现,有的人觉得那是别人命不好,不会反思自己。

我出家前曾梦到过几次生离死别,梦醒后感叹还好只是梦,一切还来得及,趁还活着,以后一定要好好对待亲人。但想到父母早晚有一天会离开,心情便很沉重,感慨人生最终都是以悲剧收场。甚至想象,如果对父母越好,他们是不是会越舍不得离开,走的时候会更痛苦。到底该如何让他们幸福呢?

未出家时就想了很多,不想结婚生子的有一个原因就是不想再经受几次生离死别的痛苦折磨。我以前老想父母哪天过世了,世上最关心我的人走了,自己该怎么过日子,人生还有什么意义。虽然出家多年了,说实话,我还是无法接受那一天的到来。

而佛教讲的就是生死大事,出家就是为了了脱生死,我希望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如果可能,我希望死后能跟父母亲人还有朋友们都在极乐世界相聚,那里没有生死,也不会离别。P5-13

序言

1980年冬,我出生在浙江省永嘉县,这里历史上曾出过禅宗高僧永嘉大师、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道教隐士陶弘景等名人。处于永嘉山区的岩头镇老家是明清古镇,属国家级景区,风景如画,民风淳朴,镇上原有几座古刹,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都已成为没有出家人常住、在家人管理的佛殿了。儿时的我体弱多病,经常被奶奶和妈妈带到佛殿,喝些符水治病,全镇没有一个出家人和居士,对真正的佛教可说是一无所知,只知道妈妈常去殿里烧香许愿做功德,说菩萨会保护人。

父母早出晚归务农经商做点小生意,供我兄妹三人读书,很不容易。为能给家庭减轻负担,想早点工作,我1995年初中毕业后便去读了中专,在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会计的情况下,家人给我选了会计专业。1999年,即中专毕业的一年后,我参加政府招考,从140人中脱颖而出,以第四名的成绩被录取,分配到乌牛镇政府从事统计工作。在世人眼里,吃上公家饭,等于有了铁饭碗,几年后我又拿到了大专文凭、统计师证,命运似乎已经定型……

我是个电玩迷,小学一年级便沉迷于电子游戏,只是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家人便也没多加干涉。还记得中考上午考完,中午休息时还去了游戏室。在金华读书时更是有过四天四夜通宵玩游戏的经历。长大工作后,现实很残酷,常让人无耐失望,下班时间我就在电玩的虚拟世界里找回自尊,与世无争,过那虚幻的清净生活。我那时常对自己说,上班只是为了生活,兴趣才是我活下去的理由。电玩、动漫、篮球是我的三大爱好,它也让我交上了几个挚友。业余生活虽然丰富多彩,但上班空虚时我也常思考人生,这样守着办公室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在虚拟的电玩世界里游戏人生,如此过一辈子有什么意义?

我天生有怪癖,从小就讨厌衬衫西装等带纽扣的洋服,喜欢穿出家人的大褂,对这些v字领的传统服装有莫名的好感,审美观这习气似乎是与生俱来,无法改变。好奇的我自小喜欢看些奇闻异事未解之谜类的书籍,宇宙的边际在哪里?人类来自哪里?是否有来生,死后将去向何处?也许不应该想这么荒唐的问题,但我总是无法停止思考,我不想稀里糊涂过一生。我喜欢听纯音乐,尤其爱听伤感的乐曲。2006年10月,我上网时偶然被一首佛曲感动,只是一声阿弥陀佛的清唱配上空灵忧伤的乐曲,就唤起了我对佛门的兴趣,开始接触到真正的佛法教理,很快就萌发出家修行的想法。结合自己的人身经历,我开始怀疑人生是不是真有前世来生,再者,我一直觉得出家人好超凡脱俗,飘逸洒脱,非常向往出家人的清静生活。

那年12月,我决定舍下俗世一切出家求法修行,来到天台国清寺要求出家,被当家师安排在天台山万年寺考察,准备几个月后剃度。然而几天后便被父母找到硬拉回了家,梦想暂时破灭。后来我在天涯论坛和新浪微博注册的“三棵千年松”ID,就是来源于万年寺门口的那三棵千年古松,虽然出家没有如愿,但一直断不了对佛门的思念。父母的传宗接代思想很重,不可能同意我出家,我又心意已决,一切看起来似乎已注定要成为悲剧,每次一提起出家的事,母亲就以泪洗面、寝食难安,没有人生自由的我苦闷不已,几欲轻生,我只能耐心等待时来运转,云开见月明,这一等就等了两年半。在一系列因缘际遇或是天意使然的事件后,父母终于同意我出家,2009年9月我来到了中国汉传佛教的最高佛教学府一一中国佛学院学习。

工作十年以后,重回校同,再次体验那只有友谊、没有争斗的纯真生活,让我兴奋不已。最初我是想本科毕业以后一口气读研或到日本留学,为此还特地自学日语过了N1级。然而,我慢慢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学校的教学方式,与其浪费时间上自己不喜欢的一些课,还不如自学,自己安排时间,学些实用的知识。

毕业后,我也希望有个自己的清修之地。一路云游考察下来,最后竟然回到永嘉来恢复老家的唐代古刹普安寺,真是始料未及的结局。还记得当初父母同意我出家的一个要求,就是不要回永嘉的寺院,回家里时要换衣服,别让乡亲知道我出家,让他们难堪。而如今,父母隔三差五来寺院给我送粮食饭菜。当自己穿着僧衣,站在家乡的丽水街上,还记得当年欲出家出不了家时,经常梦到自己去寺院,梦到自己穿上僧衣回到家乡,梦想就如此不可思议地照进现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路一直都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释明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97657
开本 32开
页数 2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4-09-01
首版时间 2014-09-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2014170800
中图分类号 I227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0:2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