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无法不温柔(一本书读懂语文老师)
内容
编辑推荐

该怎样看待我们的教育,怎样评价今天我们的学生、老师、学校?就让我们从一件件小事说起,让校园中或动人或引人深思的真实来引发我们的思考吧。也许教育手段需要千变万化,但有一条是不谬的真理:孩子需要爱,教育需要温柔。

毛香菊编著的《无法不温柔(一本书读懂语文老师)》以一位一线语文教师的视角,叙述了中学教学这片园圃里发生的或感动人心,或令人纠结的各种小故事。它反映的是当今教育的成功、不足和困惑等多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拥有20多年教学经历、性情温柔的中学语文老师,她与众多的学生之间的故事;跨越新旧两个世纪的教育人,她目睹40年校园风貌的种种变迁。作为一名性格温柔的女教师,作者20多年来一直以温柔、耐心、谦忍、慈爱等教育风格引领自己的教育教学,她始终相信:爱是教育的最大的法宝,而温柔和耐心是爱最好的表现方式。在和学生交往的日复一日中,她始终遵从自己的内心,倡行“温柔教育”理念,以一腔温柔去关注学生的变化,感化学生的逆反,等待学生的成长。

这是一位教师用心灵写成的教育之歌。

内容推荐

《无法不温柔(一本书读懂语文老师)》作者毛香菊系从教20余年的中学语文教师,对中学教育的了解充分而深刻。全书以“温柔教育”理念贯穿于全书,“教育需要温柔”,这是作者得之于教育实践的悟道之言,通俗晓畅的校园故事会令所有经历过校园洗礼的人产生共鸣,书中一些看似轻描淡写的文字,折射出来的却是当今的某些教育现象,足以引起人们的深思,这些来自第一线的资料,是研究当今教育最实在最可靠的依据。

本书以一所省重点中学——百年老校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为主要写作背景。这是一所国内知名的中学,它所反映出来的教育教学特征具有较典型的代表性,值得热心教育改革及业内人士关注和了解。

目录

第一辑 金色校园

 金色的校园

 百年老校

 青春一中

 奇葩语文组

 校园之声

 海量

 汪帅

 女超人

 峥嵘文学社

 文学的摇篮

 智慧永明

 儒风荡漾

 儒师

 诗朗诵

 校园里的爱心橘

 就寝随想

 寝管员

 绽放在教室里的幽兰

 温暖女生

第二辑 飞扬青春

 每天一个小故事

 批改者

 一只热狗

 拖欠作业者

 为理科生“治拐”

 不容易当的语文课代表

 二鸣惊人

 作业本上的红五星

 发火解结

 熄灭的火焰

 爱情萌芽

 搬进高三楼

 果饼飘香的课间

 压力山大

 高考前夜

 奔赴守望了十年的战场

 离别盛宴

第三辑 温柔师情

 老师的名字

 一套夏装

 受伤的小燕

 不知你名

 一直朝前走

 无法不温柔

 我温柔是为了你开心

 冬至夜

 搬家时吼我们一声

 三个学生一台戏

 师生姐妹

 飙车的杨总

 玲珑女孩

 欣欣向荣

第四辑 家校之间

 爸爸有了新家

 父母在新疆

 放养的孩子

 状元温晴

 错过大学

 招生的那些事儿

 母子间的代沟

 家长请吃饭

 有缘电话

 静静地驶入校园

 调皮的指纹

 午间时光

第五辑 成长旧事

 无师幼儿园

 钢水和彩泥

 草坪与柔功

 草丛里的青瓷碗

 上学了

 悲悼领袖

 童年图书馆

 你是块大学生的料子

 第一笔工资

 幸福的人

后记

试读章节

这是金色的秋天,天上悬挂着淡淡的云朵,偶尔有一抹早出的金色的阳光,穿越千里万里,静静地落在轻轻的云朵间,把白色的云朵染成了一种淡淡的金色,校园的天空因了这抹金色而变得分外温暖和光亮。

上午9时30分,来自各地的校友嘉宾陆续到来,喧腾的锣鼓响起来了,缤纷的花束通过激情的双手晃动起来了,真情的呐喊声从年轻的学子心窝里飞扬出来了:“亲爱的校友,欢迎你们回家!敬爱的朋友,欢迎你们指导!”按捺着激动得快要蹦出胸膛的心,来自四面八方的校友们踩着红地毯,面对着无数张热情洋溢的笑脸,他们热泪盈眶,伸出颤抖的手,和年轻的、年长的校友相握,敞开胸怀和他们拥抱,他们已经记不清多久没这么激动过了,他们真的觉得自己是回到家了。

30年代毕业、上饶集中营幸存者、如今已经是耄耋老者的邹鼎山,在一位年轻老师的搀扶下,在无数校友的热烈欢呼中,安详地走在红地毯上;40年代毕业、现任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神经生物学系主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和著名作家阿章一起,迈着矫健的步子精神抖擞地走向主席台;50年代毕业、后在清华大学水利系深造、我国水利领域的知名专家张国祥教授,以及汪燮卿院士、叶廷芳教授等在几个老师的簇拥下,满脸笑意地走向主席台;一批省市领导满面春风地一路微笑着来到主席台落座。

遍布全国各地的校友、专家纷纷拨冗祝贺母校诞辰。金庸先生为母校发来的贺词是: “敦品励学明德育人”;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叶朗教授发来贺信,盼望母校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氛围,在全校形成重视学习文化经典和艺术经典的风气;国家总督学、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先生衷心希望母校“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办出特色,争取成为我国先进教育思想的代表、培养一流杰出人才的摇篮”;校友周迅利用在国外宣传新片的间隙为母校发来生日祝福视频;就读于各高校的校友们也通过视频表达了自己对母校的生日祝福。

还有无数位校友,目光中充满惊喜,走向校史陈列室,走进对他们说来像迷宫一样的一幢幢新楼宇,东走西逛,左顾右盼,试图寻找到当年他们留下的足迹……

那个长长的画廊上或许有他们的足迹和记忆。

从1902年在衢郡中学首开学堂至今,1 10年来,一代又一代一中人经历了风霜雨雪的洗礼,最终走到了今天。多少人克服艰难险阻,奉献了青春和智慧,为培养新一代人才而抒豪情洒热血;又有多少人激越昂扬,在此挥洒笔墨和汗水,用青春写下了自己无悔的篇章!文史学家、教育家祝文白,革命音乐家张曙,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毛子水,语言学家方光焘,植物生殖生物学家王伏雄、共和国外交官徐以新……一批批学者、科学家、革命志士、文化名人先后从这里出发,走向全国和世界各地,他们为祖国图强盛,为人民谋福利,也为这所百年老校赢得了无上的骄傲和荣光。

庆典开始了。金色的礼炮接连发出了巨大的轰鸣声,用震耳欲聋的声音向世人宣告:一个历经沧桑的古老学校今天迎来了她110岁生日!漫天的彩球飘飞起来了,无数的和平鸽一起放飞,千万朵鲜花如潮水一般涌动。攒动的人头中,祝贺母校诞辰的呐喊欢声雷动,整个校园瞬间成了欢乐的海洋。深情的集体诗朗诵是在校年轻学子对母校最深挚的祝福;慷慨激昂的演讲是韩济生院士代表老一代校友对母校的深挚怀念和对新一代校友的殷切希冀;文采飞扬的贺词是省市领导对这个百年老校的温情祝福和厚重期盼……

在《难忘今宵》的悠扬音乐声中,在3000多名与会嘉宾和师生的热切关注下,孙亦器校长和汪燮卿院士来到特制的时间胶囊旁,缓缓揭开鲜红的幕布,开启时间胶囊,并将全体校友、来宾、师生饱含深情的心愿卡和代表学校历史的物品小心翼翼地放进时间胶囊。它将人们此刻美好的心情和希望记录下来,寄给遥远的未来。

P7-8

序言

这是香菊即将出版的第二本散文集。记得她的第一本散文集《往事》问世前,我也是先读为快,那么一厚摞文稿,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很为她能在繁忙的教学之余,写出如此之多的质朴、清新文字所感动。虽说中文专业出身的人,写作不应是分外之事,即便当个作家也非非分之念,但以我在高校任教近50年的经历,在我教过的学生中,感觉能做好教师本职工作,又经常动动笔且颇有所获者,并不为多,而对文学写作有相当的专注度,接连推出作品集的,更是鲜见。就凭这一点,我自然对香菊刮目相看,也特别看重她珍惜先前的中文专业选择,试图在“文学”事业上亦有所作为的那一种执着与追求。

与《往事》集泛谈人生不同,这本题作《无法不温柔》的散文集,有特定取材视角。集子中各篇,所谈大抵不离教育:谈校园、谈老师、谈学生、谈师生姐妹情、谈自己从教的“飞扬青春”,内中流淌着浓郁的校园气息,灌注着作者对教育事业的深情厚爱和深深的师生情、母子情、同事情,也透露出作者经过深入思考的教育理念,读来倍感亲切。我以为中学语文教师写散文,以教育为切入口,不失为一条可取的路子。这里有自己最熟悉的生活,有自己对人生、对教育、对“树人”事业最深切的感悟,是一片值得所有教师付出心血、辛勤耕作的文学圣地。文学与教育联姻,既是对文学内涵的拓展,又赋予教育以艺术的生命。我想起了我的家乡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曾走出过一个在现代文学史上非常著名的“白马湖”散文作家群,其主要成员夏丐尊、朱自清、叶圣陶等散文名家,当时都是春晖中学教员,他们坚守一方文化净土默默耕耘,一面从事教育工作,一面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教育散文”,在文学与教育两方面都是成就斐然,走出了一条为后世引为楷模的文学与教育结缘之路,他们给文学也给教育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应当成为后来者师法的榜样。香菊不妨多揣摩先人的写作智慧,汲取前辈的写作经验,期望她有更高远的理想目标,在“教育散文”创作上有更大的收获。

本书颇令我赏识的另一点,是以“温柔教育”理念贯穿于全书中。“教育需要温柔”,这是作者得之于教育实践的悟道之言。“温柔教育”既是基于教师对学生的真切理解,是实现教育目标不可或缺的,同时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师者”用一片爱心、一汪深情、一腔真意感化学生,所取得的成效,远过于疾言厉色、风暴雷霆,这是大多数教师都能感受到的。作者用一桩桩小事、一个个细节娓娓道来,特别能感动人。作者说:她坚守的是“温柔为师,温和做人,温文做事”的原则。那么,其作品表述的“温柔教育”理念,亦可谓之”文如其人”罢。近年来,香菊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其提出“温柔教育”,便颇见功力与心得,这也是我颇感欣慰的。我相信,有此较深的教育教学实绩积淀,香菊在散文创作上跨出更坚实的一步,应当是可以期待的。

王嘉良 2014年7月于浙师大丽泽花园

后记

一个毕生将行走于菁菁校园的教育使者,不能不思考教育的某种真谛。

一位同事对我讲的关于他自己的一个真实故事让我铭记:他来自农村,到城里读中学时英语总是学不好,为此他曾经遭受英语老师无情的责骂,这加剧了他对英语的恐惧。有一次大考,他英语又考得一塌糊涂,拉了班级总分很大的后腿,老师愤怒至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用极端的语言讽刺羞辱他。从此他就在心里埋下排斥英语和仇恨老师的种子,英语彻底不学了。高考的时候尽管他其他功课成绩不错,但因为英语分数过低,只勉强进了一个专科。上大学甚至工作后的很多年里,对英语的恐惧和英语老师留给他的羞辱的阴影一直难以抹去。这令他时刻警醒自己:不要轻易粗暴地对待任何一个学生。

教育需要因人而异,对某些孩子而言,疾言厉色,恩威并用,快刀斩乱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但对更多的孩子来说,娓娓说服,温柔启迪或许更适合他们的心理承受状况,更能让他们从根本上摒弃原有的幼稚顽劣、狭隘固执,从而欢欣、健康地向灿烂的明天奔跑。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抽穗拔节的成长之心是需要雨露的浇灌和阳光的照射的,教师的温柔,无疑是教育天空中的那抹阳光,那片雨露。所以,我憧憬心清神爽、情思放飞地徜徉在阳光沐浴的金色校园的意境。

为了这份意境,我乐此不疲地追求着。从扎着马尾辫、被学生当作姐姐的青春年代,到逐渐成熟的妈妈年龄,到将要迈向人生之秋的今日,都坚守温柔为师,温和做人,温文做事。对学生温而不厉,威而不猛,很少有狂风暴雨,雷电冰霜般的行为。虽然也有波折、困惑、仿徨,但最终都从中看到了阳光。因为这份温柔里有着极其丰厚的营养元素:宽容、爱、奉献、智慧、坚持,等等。它不是简单放任,更不是失去原则的纵容,它是另一种形式的教育,犹如大自然春天滋润万物的阳光和雨露。

追寻校园教育中那抹温柔的阳光,于我也不是刻意为之,甚至完全是一种巧合。天生的外表柔弱而内心坚执,是注定我温柔特性的基石,它令我无法不温柔。纵有满腔的火焰,在穿过我心房和脑际之后的那一刻,火焰就变成了胸中鲜红却不烫人的旗帜,红红的丝绸面在微风的吹拂下缓缓飘扬;纵有重复的顽劣,在漫游我柔和却坚定的心河之后,顽劣终于变成了成长却未受伤的醒悟,欢欣的身影在校园的草坪间嬉戏追逐。

校园里,如我一般温柔,如我一般追求教育的温柔的老师,有很多,很多。

一种温柔,换取了无数的欢欣成长。

做到温柔有时并不容易。教育的天空不都是春天,有时也会有雷电风霜,冰雹雾霾,这时候就更要坚定地温柔并且微笑,用毅力和智慧去抵挡风霜的侵袭,扫除雾霾的污染。当一片温情被无端地消费,当一腔真诚被自私利用,当满怀善意被误会曲解,温柔或许会在片刻间烟飞云散,暴怒和发泄会在被称为“师者”的世界中膨胀,一旦它爆炸,其效果有时无异于心灵天空里的一颗原子弹,一片纯真的心灵世界也许从此有了永远洗涤不净的污渍。所以,温柔,需要执着的坚守,需要智慧的浇灌,需要爱心的呵护。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下温柔的爱,收获的将会是一片明媚而温暖的春天。

写这些文章,大多采用记述的方法,以求教育状态的原汁原味。我以为,有些东西,是需要岁月的沉淀才能让人领悟出其中的滋味的,真实的原貌更有助于教育者和关心教育的人们对教育现状的领悟和思考。文中涉及的班级和学生名字大多是化用的,希望阅读本书的学生不必对号入座,我们将众多真实的教育现状呈现给大家,是我们对教育的一份真诚和热爱。中国的教育需要改革,中国的教育也一直在改革,置身于教育天地里的师生们,都有一份参与教育改革的沉甸甸的责任和义务。但不管改革走到哪一步,我们始终和教育同呼吸共命运。校园,永远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大舞台。

写作此书,曾受到本人大学班主任王嘉良教授、衢籍作家周华诚先生、《第1时间》杂志主编张小武先生,以及衢州一中党总支方美花书记等人的关注和指点,在此深表谢意。

作者

2014年6月

书评(媒体评论)

“教育需要温柔”,这是作者得之于教育实践的悟道之言。 “温柔教育”既是基于教师对学生的真切理解,是实现教育目标不可或缺的,同时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师者”用一片爱心、一汪深情、一腔真意感化学生,所取得的成效,远过于疾言厉色、风暴雷霆,这是大多数教师都能感受到的。作者用一桩桩小事、一个个细节娓娓道来,特别能感动人。作者说:她坚守的是“温柔为师,温和做人,温文做事”的原则。那么,其作品表述的“温柔教育”理念,亦可谓之“文如其人”罢。

——浙江师范大学兼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嘉良

随着文字,仿佛回转身来到树高林深的校园,仿佛行走在玉兰花瓣飘落一地的小径。有依稀的书声从不远处传来……这本书里,多数篇章是从老师的视角,来观察校园,感悟生活,记录与学生们相处的点点滴滴。其中有难忘的记忆,有感动的瞬间,更有细碎的欢乐,长久的慰藉。书中文字,亲和平易,娓娓道来,春风拂面,细雨无声,其温柔一如毛老师其人,其诗意一如悠缓安静的校园。

——作家周华诚

面对学生,她无法不温柔;面对儿子,她无法不温柔;面对父母,她无法不温柔;面对朋友,她无法不温柔;面对心爱的文学,她也无法不温柔。

她的温柔,是爱,是勇,是担当,是宽容,也是自信,是智慧,是财富。

她是母亲,更是一个在高中语文教育岗位上坚守了二十多年的好老师。

读懂她,读懂这本书,就是读懂了一座爱的花园,读懂了一个个孩子的青春岁月,读懂了一曲曲教师的理想之歌,读懂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用真诚用理解用生命写下的绵绵心语。

——儿童文学作家毛芦芦

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育也同样是需要静下心来的职业,我不知是这种职业涵养了毛老师的“温柔”,还是毛老师的“温柔”浸润了自己的职业,我所知的是,毛老师在“无法不温柔”中收获了“下自成蹊”的快乐,也得到了“温润静雅”的人生体验,这是师者之福,更是生者之幸。从这本书里,不仅能读懂教育,也能读懂成长。

——《第1时间》杂志主编、作家 张小武

师者的爱有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在这个充满焦躁情绪的社会里,坚持以温软的心和言行对待学生,有时比一味地严厉鞭策更需要境界与智慧。在这本凝结了作者二十年教学心血的美文集中,有故事,有情思,有反省,更有希望。

——《作文新天地》编辑 陆姹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无法不温柔(一本书读懂语文老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毛香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674771
开本 16开
页数 2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8
出版时间 2014-09-01
首版时间 2014-09-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24
CIP核字 2014099062
中图分类号 G63-53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3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8:2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