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五爷当年(靖远实干家辛明的传奇一生)
内容
编辑推荐

刘文郁、刘咏灵编著的《五爷当年》是一部以靖远实干家辛明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为故事脉络创作的纪传体小说。小说以解放前后的社会变迁为时代背景,以生动细致的笔触,描写了这位实干家在发展家乡靖远的教育事业、创办地方实业、倾心水利、疏浚了靖乐渠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感人至深,既有创业的艰辛,又有收获的喜悦;既有奋进的足迹,又有失败的挫折。骄傲与屈辱,苦难与欢欣,交织一起,浑然一体。读来令人感慨,倍生鉴古知今,感恩生活之情。

内容推荐

他,4岁告别亲爹娘入户舅门,自学成才,从小致力于“修身齐家效国”之壮志一一主动变市民为农户,垦农田、办学校、建工厂、开煤矿、造天车,筑隧道,治河水……为民间留下了磊磊财富。

他,一身正义、满腔热血的铿锵汉子,功德无量、任劳任怨的社会实干家精英“省劳模”,为何要八年拾粪满城转,最终凄凉于自家后院的老槐树上……

他,就是靖远实干家辛明。由刘文郁、刘咏灵编著的这本《五爷当年》为我们讲述的就是他的传奇一生。

目录

少年坎坷

十年苦家

创办学校

创办工厂

开发煤矿

再造水车

痴心治水

省级劳模

劳动改造

农场生涯

特赦还乡

再次改造

八年拾粪

逼上绝路

无可奈何

附录一:纪念辛明的书法作品

附录二:辛明年表

附录三:是什么在成就着他——国学如何造就出一位杰出社会英才

后记

试读章节

省府兰州往东三百华里的黄河南岸有个靖远县,这是辛明的故乡。这里的地形和兰州十分相像,县城坐落在黄河南岸,城区东西狭长,南北山峦起伏。城西有条苦水河,由南向北而来,直通黄河,好似兰州的雷坛河水磨沟;西边的河靖坪就像是兰州的四墩坪。因为这种相像,抗日战争中日本飞机老辨错方向,数次误炸了靖远县城。这里古代曾是“丝绸之路”北线的重镇、水旱码头。北方匈奴(蒙古人)常在冬季踏冰过河,劫掠侵扰,所以这里又是边防要塞。现在看到的靖远县城始建于明朝,后几经复修扩充,至民国初年城廓周长约有4公里左右。除东西城门,尚无南北城门。但在东西城门往南不远的地方却开有东、西哨门各一处,平时多关闭着。城中心偏北是座巍峨的钟鼓楼。楼北直至北城墙是占地约二十四亩的箭道。箭道就是广场,是明清朝代的人习武演箭,操练兵丁之地。到民国初年,县教育部门又在这里增设了一些体育器械,供市民锻炼身体,活跃文化生活。鼓楼前放射出东、南、西三条街道。东西街直通城门。城门上各有一座气势雄威的城门楼,好似两座雄狮,镇守着全城。东西城门外紧相连着两个约两亩多大的瓮城,其偏南处又加设了第二道城门,这样便使城门的防御更为牢靠。

东西大街上集中了主要的商业店铺和一些制造业。尤其是西大街和西关集聚着晋陕和省内陇南一带的商人,店铺林立,货物丰富,品种繁杂。又有众多的货栈和客店,人来车往,生意兴旺,十分繁华。南大街比较清淡,但由于有一处较大的粮食市场和骡马市场,街面上也有不少客店和马车店,还有数家做酒做糖(米糖)的作坊。

南城外不远处横卧一座大山名日乌兰山,也叫城南山。山势有说像龙、像虎,其实好像一头怒目远眺的卧牛,成了县城的一大屏障。山下至顶峰,分布着许多庙宇,经常是香烟袅袅,诵经声与钟鼓声时隐时现,萦绕山问。山谷里,绿树掩映,山雀鸣啭,野花放香,蝶飞蜂舞。登凌山顶,豁然开朗,县城远近一览无余。远眺城北,黄河好似一条玉带蜿蜒远去;广阔平坦的田野,阡陌纵横,生机盎然。向东望去,河面上烟雾沉沉,渺渺茫茫,隐约可见著名的“尖山”突兀而起,直刺青天。往西看,尤其是傍晚,夕阳西下,桔红色的晚霞映照半边天,河面波光粼粼,似梦似幻。如此的胜景,使游人们不期然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辛明于清光绪末年(1906年)出生在县城内三官庙巷的一个刘姓人家。刘家是个大户,世代务农,兼营商业,家道殷实。代有读书人,却小有功名。其兄弟三个,二三十口人,分居前后两院。辛明亲堂兄弟八个,他排行老五,乳名瑞泰,学名刘理。自小长得虎头虎脑,十分机灵。大家都十分喜爱他,认为这个娃娃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瑞泰脚下有同胞弟妹四五个,他们都是他的玩伴。他经常带领他们,引着他们喜爱的小黑狗到大门外不远的箭道跑圈圈,常常惹得大人们十分担心,追着他们往回撵。父亲刘仲仁秀才出身,兴趣广泛,炕头摞着些《古文观止》、《干家诗》和《周易》、《奇门遁甲》等古书;喜好八卦风水,又有丰富的麻衣相学知识。他常常端详着小瑞泰出神,心想:“头大面目宽,这个娃娃长相不一般,说不定将来是刘门的一个人才呢”,于是对小瑞泰就十分钟爱。

瑞泰四岁的时候,舅父辛万春不幸去世了,身后留下妻子和老母两位寡妇,辛家无后继之人。刘仲仁是辛家的女婿。老岳母看到他有三个男孩,提出要一个给辛家“顶门门”。仲仁夫妇经过商议将瑞泰过继给舅父为嗣子。从此以后,泰瑞有了新的学名辛明,字明德。这个名字仍是仲仁父亲经过仔细琢磨的。

辛家家境贫寒,原靠租种田地和辛万春及他父亲辛怀印父子俩做瓦工活度日。对于瓦工活,万春可算是行家里手,技艺精湛,闻名城乡,可谓一代名师。乌兰山庙宇群中心建筑祖师大殿就是他等亲手所建。万春在世时,有他一人劳碌,日子虽然清贫,但也过得顺顺当当。他去世了,妻子和老娘顿觉塌了天地,处境不胜牺惶。老娘成天声唤:“这咋得了!辛家倒了顶梁柱,往后这日子咋过呢?我虽然张口要了个孙子,辛家有了续香火的人,娃娃还小,谁来支撑这个家呢?”

媳妇路顺花接着说:“妈!你不要难过,要打起精神来。你要了个孙子给辛家顶门立户,这就好得很。今后一切有我呢!我一个二十六七的人有啥干不了的呢?”

母亲说:“你再说是个妇道人家,种地做工你行吗?”

媳妇说:“天无绝人之路,路还不是人走出来的吗?咱们东街有两间门面,卖馍馍(馒头)、卖粽子也能把日子过下去!妈!瑞泰嚷着要上学呢,你看咋办?”

母亲说:“娃娃还小,没有到远处去过,一个人去上学不放心。再说咱家现在这个样,哪有力量呢,算了吧!过几年再说。”

P1-3

序言

刘文郁先生的作品《五爷当年》将出版问世,请我写篇序言,感于主人公辛明先辈的高尚人品与作为,和文郁先生为先人修传之赤诚,余欣然受之,特谈谈我的读后感想。

《五爷当年》是一部以“靖远实干家”辛明为原型的纪传体小说。既是生活原型的实录,又是高于生活的创作;既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又是时代生活的烙印;既有创业的艰辛,又有收获的喜悦;既有奋进的足迹,又有失败的挫折。骄傲与屈辱,苦难与欢欣交织一起,浑然一体。读来令人感慨,倍生鉴古知今,感恩生活之情。感谢我等遇上了幸福时代,感谢我等生活在幸福之中。

我生在靖远,长在靖远,长期工作在靖远。乌兰小学的名气,靖乐渠的惠泽,等等,都耳熟能详,然而却对他的创办者、疏浚者茫然不知。如若不是刘文郁先生的大著,我至老也许不会知道辛明其人。《五爷当年》使我知道了辛明,《五爷当年》使我走近了辛明。

辛明,原本姓刘,是刘文郁先生的五伯,过继舅氏,改名辛明,字明德,生于1906年。1933年,27岁的他倡议创办了靖远县乌兰小学。之后,他又创办了靖远县生生手工业纺织厂、靖远县宝积山煤矿有限公司,修复了振兴车(水车),疏浚了靖乐渠。解放后赞襄新政、倡导科技,光荣出席了甘肃省人民政府首届劳模大会,评为“甘肃省劳动模范”、“靖远实干家”。1968年不幸遇难,遗嘱子孙“变我为公、勿独自足”。终年62岁。

多年来,我一直崇尚实干,“愿效贾生论贮积,耻同宋玉赋悲秋”。对见事有识,临事有胆,裁事能决之人敬而重之。辛明先生当属其一,是我敬重的先生,值得骄傲的乡亲。

感谢刘文郁先生为我们提供了融史料性、文学性于一炉,集纪实与反思于一体的好书。是书语言朴实简洁,结体详略得当,诚不失为一卷可信、可读、可鉴之书,对于资政治世有弥足轻重的借鉴作用,是一本鉴古知今,启迪来者的好教材。相信读者诸君定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所收获。

行文至此,得联一副,缅怀辛明先生并贺《五爷当年》出版发行。联曰:

明礼笃行,倡办企业,创建乌兰,真无愧忠诚勤朴实干家,合作经营,靖乐一渠流千古;遗言励志,变我为公,勿独自足,最堪钦道德文章经纶手,英雄庆幸,沧桑满卷著风流。

是为序。

高财庭

2013年7月5日于白银

(作者系白银市委秘书长,原市作协主席)

后记

拙作从准备到写作成书,反复修改,几易其稿,历经多年,可谓“艰难”。现在书将出版,我想起了曾为它付出心血的人们。

辛明的儿女们多年来不断地多方收集、核实为我提供其父生平事迹的第一手资料,充实我的素材。白银市委办公室秘书长、原市作协主席高财庭先生,先后两次审阅全书,提出了宝贵意见并为其作序。白银作家张慧源先生逐字逐句认真校阅书稿,做了多处文字修改和润色。还有我的老朋友,原陕西省鲁迅研究会会长、作家李高信先生,他是本书初稿的第一位读者,他第一个肯定了辛明的人格和价值,给我很大鼓励与支持。原靖远一中语文高级教师李光俊先生,他最先认真校阅了初稿。我的年轻朋友赵维仁、王生华等,在我三易其稿,制作、校正电子版和复印书稿过程中,不厌其烦,给予我方便和很大帮助。我女儿刘咏灵在我反复多次修改成稿中帮助策划,斟酌文字,承担了大量具体工作。可以说,本书是众多人集体心血与智慧的结晶。我在此向大家致敬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刘文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五爷当年(靖远实干家辛明的传奇一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文郁//刘咏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486530
开本 16开
页数 1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4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2014-10-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6
CIP核字 2014142052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8: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