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孝心少年风采录
内容
编辑推荐

韩胜勋编著的《孝心少年风采录》是一本弘扬中华美德的教育类图书,以韵脚诗的形式,讲述了央视公益节目“第一届中国最美孝心少年”获奖者的感人故事。在本书当中,作家韩胜勋老师用简单的诗歌,配以50幅精美插图,娓娓讲述了黄凤(安徽)、吴林香(重庆市)、邵帅(江苏)、龙花(湖南)、徐沁烨(浙江)、赵文龙(内蒙古)、路玉婷(四川)、高雨欣(黑龙江)、林章羽和何秀巡姐弟(湖北)、王芹秀(福建)11位少年孝敬父母、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内容推荐

“2013最美孝心少年”评选,由中央电视台主办,地方媒体广泛参与,于2013年4月启动,经过6个多月的寻找和推选,最终从全国18岁以下600名青少年中选出了11名“2013最美孝心少年”。他们的感人事迹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响,成为新时期青少年孝敬父母、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典型代表。

韩胜勋编著的《孝心少年风采录》以“2013最美孝心少年”鲜活的感人事迹为事实,融美德教育与故事、诗歌、绘画于一体,给更多青少年以人生启迪,帮他们形成向善向上的力量,点亮道德传承的明灯,以造福我们的时代,造福我们的祖国和民族。

目录

前言 弘扬传统美德,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

 2013“最美孝心少年”黄凤

一、故事:板车女孩的孝心路

 6岁顶起一个家

 板车推着爸爸踏上求医路

 父亲10年卧床没有生褥疮

 美哉——黄凤

二、诗配画:6岁踏上孝心路

 2013“最美孝心少年”吴林香

一、故事:笑是一种坚强

 她的笑容是寒冬的阳光

 柔弱的肩膀撑起破碎的家

 我们希望那笑容展现更多的幸福和轻松

二、诗配画:最美丽的笑容

 2013“最美孝心少年”邵帅

一、故事:捐髓救母

 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也要救母亲

 休学守护在妈妈身旁

 邵帅是一个有着光明未来的孩子

二、诗配画:给历史留下新的感动

 2013“最美孝心少年”龙花

一、故事:开在吊脚楼里的小花

 挽救母亲的生命

 有我在,这个家散不了

 龙花心中依然燃烧着希望

二、诗配画:有我在,这个家就在

 2013“最美孝心少年”徐沁烨

一、故事:真情更美丽

 母亲最后的日子决定绣一幅“十字绣”

 最动人的图景在生活中

 真情无价

 她的事迹感动了社会

二、诗配画:美丽的十字绣

 2013“最美孝心少年”赵文龙

一、故事:少年男子汉赵文龙

 勇敢的担当

 照顾妈妈从做饭开始

 捡废品是一种勇气

 照顾患病的母亲是一条艰辛的路

二、诗配画:幼年男子汉

 2013“最美孝心少年”路玉婷

一、故事:“奔跑女孩”深深的情

 挑起家庭的大梁

 休学为妈妈治病

 她不想被光环笼罩

二、诗配画:车轮飞唱孝心曲

 2013“最美孝心少年”高雨欣

一、故事:烤羊肉串的小女孩

 咱家我顶着

 她坦然帮妈妈卖羊肉串

 烤羊肉串,是一件非常吃苦的事情

 其实,她也爱吃羊肉串

 人们祝福小雨欣

二、诗配画:咱家我顶着

 2013“最美孝心少年”林章羽、何秀巡

一、故事:深山里的明星

 给妈妈过生日

 给外婆买药

 姐弟情深共同撑起一个家

 让星光更灿烂

二、诗配画:竖起情感的山峰

 2013“最美孝心少年”王芹秀

一、故事:爱比血缘更美丽

 超越血缘的亲情

 以艰辛的努力支撑起一个家

 小芹秀得到了社会的关注

二、诗配画:不是亲生胜似亲生

后记 要说的还是谢谢

试读章节

一、故事:板车女孩的孝心路

说起“2013最美孝心少年”黄凤,人们就会想起她用板车推着父亲到上海就医的情景:瘦小的身影,沉重的板车,艰难的旅程,那一幕幕场景感动了许多人,人们亲切地称呼她“板车女孩”。可是许多人也许不知道,在这条孝心路上,黄凤已经走了10年了,她6岁时就开始顶起一个家。

6岁顶起一个家

黄凤家住安徽省五河县申集镇,她6岁时家庭遭遇了不幸:父亲外出打工出了事故,造成身体截瘫,医生判定终身卧床,家中还有一个近乎失明的奶奶,一家人的日子,就像置身一个漫漫的黑夜,让人看不到光明。母亲承受不了这样的生活压力,与父亲离异。

妈妈走后,截瘫的父亲、近乎失明的奶奶……6岁的黄凤失去了依靠,感觉就像天塌了一样,全家人整整两天没有吃饭,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困境折磨人,也会让人发挥出巨大的潜能。6岁的黄凤仿佛瞬时长大了,对爸爸说了谁也不敢相信的话:妈妈走了,我就是妈妈,我来照顾您!爸爸想:你还是一个孩子呀,你能做什么?但从此小黄凤就像是一匹力量还没有长全的小马驹,居然拉动了这个困苦的家庭。

小黄凤怀着代替妈妈照顾全家的信念,从6岁开始在孝心路上起跑。当时她不足1米高,做饭还够不着锅台,她就蹬着小板凳做饭。开始时,她做的饭不熟,给爸爸喂饭常喂到脖子里,在大人的指导下,小黄凤一样一样地都会干了,并且还学会了给父亲擦拭、按摩、翻身,跟邻居学会了打理菜园。最困难的事情是给爸爸翻身,当时小黄凤力气不够,爸爸沉重的身板她翻不动。可翻不了身,爸爸就会长褥疮,翻不动也必须翻呀!小黄凤就用头顶,甚至用牙咬着衣服拽,每翻一次身,都要累出一身大汗。

父亲的内衣和床上用品必须经常换洗,他们家没有洗衣机,都是靠手搓洗。冬天洗衣物最为难熬,在刺骨的寒风中,小黄凤在水井旁一遍又一遍地搓洗,冻得实在受不了就哈哈热气接着搓,小手肿得像红萝卜一样。即使这样,黄凤也坚持把父亲的衣物洗得干干净净。邻居们都说:苦了这个孩子了,也多亏有这个孩子呀!

板车推着爸爸踏上求医路

渐渐长大的黄凤,一直有个愿望,那就是治好爸爸的病。12岁时黄凤听说上海的医院可能有治疗的办法,就决定带爸爸去上海看病。爸爸以为是小孩子的随意一说:上海那么远,我一个截瘫病人,你一个12岁的孩子怎么能把我送到上海?即使我到了上海,可近乎失明的奶奶一个人在家怎么生活?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把黄凤难住,她想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吃惊的办法:让人给平板床安了轮子,推着爸爸和近乎失明的奶奶去上海!整个床有400斤沉,黄凤也不知道那500公里外的上海路线怎么走,何时能走到,就带着家里仅有的27元钱,推着板车朝着大概的方向出发了。

黄凤毕竟是个孩子,400斤的床对于她太沉重了,推不出多远,就浑身冒汗,腿发软。越每一个坎儿,都像是闯过一道关;每上一个坡,都像是翻越一座山。当天黄凤从早晨走到傍晚,已经累得吃不消了,却还没有走到县城。父亲看到疲惫的女儿,心中非常不忍,劝黄凤说:凤儿呀,我们还是回去吧。但坚强的黄凤坚持不肯。

黄凤期盼着爸爸有一天能够好起来,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她也要紧紧地抓在手中,所以不管多难多累,都坚持推着爸爸继续前行。后来他们搭上了一个顺风车,终于到达了上海。由于没有钱,祖孙三代便在上海边乞讨边求医,夜里就歇息在天桥下,爸爸在床上盖一条被子,黄凤和奶奶围着一条被子,坐在石阶上过夜,常常一天只能吃上一个馒头。由于爸爸的病属于疑难病症,最终也没有找到治疗的方法,但黄凤依然怀着希望两次带父亲到北京求医。她将一条布带套在肩上,拉着板床,载着父亲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求医问诊,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同情。北京武警总医院破例收治了她父亲,为他做了神经干细胞移植手术,使他的胳膊和腿开始有了知觉,能够少许做些活动。看到爸爸的病情好转,黄凤开心地笑了。P3-7

序言

做人要从孝敬父母做起

我和韩胜勋同志原本不认识,去年一起参加红军小学的命名授牌活动时,他向我谈起打算写一本书,为2013年中央电视台评选出的11位孝心少年每人写一首诗歌,再配一些插图,希望我能给予支持,待书出版之前写个序或题个词。我认为他的这个想法很好,但如果书中只有诗歌和插图,内容似乎显得单薄了一些,也不利于对孝心少年事迹不熟悉的读者理解这些诗歌,建议他最好再为每位孝心少年写一篇故事。最近收到《孝心少年风采录》的样书,我看到书中除了诗歌和插图外,果然增加了故事,还添了一些照片,感到十分高兴。我想,这样一本书不仅可以成为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读物,也很适合家长、学校用来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正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

中华民族历来提倡孝敬父母,拥有崇尚孝道的传统。历史告诉我们,把孝心作为社会伦理的核心,不仅有利于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而且是凝聚民族、抵御侵略的无形力量。古人说,百善孝为先。这是因为,感恩是人最朴素也是最基本的觉悟,一个人要立足于社会,先要懂得感恩。而父母是人生的第一恩人,要懂得感恩,就要先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只有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才可能养成知恩图报的品德,才可能知道感恩社会和国家,才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因此,做人要先从孝敬父母做起。换句话说,有社会责任心和忠于祖国的人,肯定会是一个孝敬父母的人;相反,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孝敬,在他人和国家、民族出现危难之时,也是不会挺身而出的。

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社会出现了“重智轻德”、“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一些学校眼睛只盯着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不断加重学生的负担,一些家长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忙于带着孩子进这样那样的培训班、补习班,放松甚至放弃了对学生、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尤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城镇里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往往对孩子过分呵护,更不利于他们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关心他人的品德。在这个背景下,中央电视台开展孝心少年的评选活动,韩胜勋同志又为评选出的孝心少年编写“风采录”,这些对宣传孝道、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应当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北京海淀区民族小学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时指出:“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续弘扬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民族优秀文化。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在全国人民中培育和弘扬,特别要注意从少年儿童抓起。”他的这一主张,与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需要我们认真领会和切实贯彻,并调动文艺创作、电影戏剧、广播电视、报刊书籍、新型媒体等各种手段加以宣传和落实。评选孝心少年,为孝心少年编写故事、创作诗歌等等,可以说就是落实习总书记指示精神的一些具体措施。

中国古代为了倡导孝道,曾将孝敬父母的典型事例编成“二十四孝”,如鹿乳奉亲、百里负米、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怀橘遗亲、卧冰求鲤、扼虎救父、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等等。这些故事深入人心,影响久远。还有一些故事,如上书救父、替父从军等等,虽未被收入“二十四孝”,但也都脍炙人口、流传甚广,为铸就中国的孝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这些故事毕竟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的局限,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我衷心祝贺《孝心少年风采录》一书的出版,并期待这本书受到学校、家长和小读者们的喜爱,同时希望韩胜勋同志能再接再励,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的孝心少年中选出最典型的事例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编写出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新二十四孝”。

朱佳木

后记

这是我继去年出版《韩老师讲故事》之后,又出版的一本书,所不同是,第一本书完全是诗歌,这本书以故事和诗歌两种文体讲述了“2013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迹。我第一本书的后记以“让我说句:谢谢”为题,这次同样要说的还是谢谢。

出版这本书有偶然性。那是去年10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13最美孝心少年”颁奖晚会,当时我被孩子们的事迹感动得一塌糊涂,眼泪不住地流。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我出生在河北省曲阳县的一个山村,自幼丧母,童年时光与祖母两人相依为命。祖母在67岁时病倒,我当时12岁,上五年级。为了照顾祖母不得不退学,承担起做饭、喂猪、端屎端尿、推碾子(那时没有磨面机,靠石碾子碾)等家务。后来祖母病危,姑姑扔下自己的一家人回来,同我一起照顾。那是我一段极不愿提起的经历,因为回忆起来,多是无奈和酸楚。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我更理解这些孩子们曾承受的苦难以及孩子们的坚强。

这些孩子们,做出了许多成年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比我当年做得更好。孝道是中华传统伦理体系的起点与诸道德之首。他们的这种孝心,这种担当,展现了人间最美的人性光辉,他们的孝心事迹比古代的黄香温席、孔融让梨、张良拾鞋更让人感动。看到社会上一些人道德沦丧,不孝敬父母,没有责任感,我非常痛心。是的,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孩子都记得“2013最美孝心少年”的故事,成为我们民族孝。道的传承人。这样的孝道故事广为流传,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就有希望;这样的孝道的故事永久流传,我们民族的兴旺发达就有希望!谢谢这些孩子们,给了我创作的冲动和欲望。

这本书的出版,留给我许多美好的记忆。首先我得到了老一代革命家陈云同志的秘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朱佳木同志的指导与支持。我原本只是想为“2013最美孝心少年”每人写一首诗歌,当我向他汇报了这个想法时,是他提出为每名“2013最美孝心少年”增添一篇故事,使之在内容上更完善。朱佳木同志非常繁忙,今年初见到他时我得知由于工作劳累,他心脏不太好,可是当我把样书寄给他后,朱佳木同志竟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M,把全书通读了一遍,把自己的修改意见一一写好发给我,并且为我写了精彩的序言,这一切都超出了我的期望,使我感受到了莫大的荣幸与鼓舞。

海军原副司令员赵兴发中将在我第一本书出版时,就以充满艺术魅力的书法为我题词,这次又承蒙关爱给我题写了书名。中国青年网总裁郝向宏对这本书的出版表示了支持与关心。

张锦栋同志是我的良师益友,在这本书的出版中,他以独树一帜的书法艺术,书写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语录,为这本书增加了风采。他还积极谋划,帮助我实际解决遇到的困难。中南润海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晶文慷慨捐助,他购买此书2000册,捐赠给红军小学的学生,彰显了爱心。北京阳光博客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祥亚给予了我大力支持,使这本书顺利出版。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办公室主任熊伟是一名有成就的摄影师,他为我拍了珍贵的图片,并在书中采用。

我的好朋友王新生、陈家新、张丹梅等都给予了我许多帮助,所有这一切都令我难忘,并将成为我继续努力的动力,在这里一并表示深深的感谢!

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难免存在不足,甚至出现失误,望读者不吝赐教。

书评(媒体评论)

我衷心祝贺《孝心少年风采录》一书的出版,并期待这本书受到学校、家长和小读者们的喜爱,同时希望韩胜勋同志能再接再厉,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的孝心少年中选出最典型的事例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编写出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新二十四孝”。

——朱佳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副理事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孝心少年风采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胜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46313
开本 32开
页数 1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0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2014-10-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86
CIP核字 2014201434
中图分类号 D432.62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6: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