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自然是一间疗养院(第2版)/阅读心理治疗
内容
编辑推荐

由邱鸿钟编著的《大自然是一间疗养院(第2版)》介绍了阅读疗法的发展源流、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讨论了不同文学体裁的心理效应。全书内容有人是符号的动物、文学治疗的各家学说、不同文学体裁的心理效应、文学治疗的步骤与方法、大自然疗法、大自然是一间疗养院、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榕树,生命的进行曲等。

内容推荐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对日月、山川大海、风霜雪雨、树木花草、虫鱼鸟兽等自然景物的喜好倾向不仅可以反映人性格和情感的特点,而且春夏秋冬四季物候更替变化本身就是人类生理和心理自然节奏的本源。阅读由邱鸿钟编著的《大自然是一间疗养院(第2版)》有助于我们培养热爱大自然,顺应大自然,保持人与大自然和谐关系的健康心理。

目录

总序

第二版前言

人是符号的动物

文学治疗的各家学说

不同文学体裁的心理效应

文学治疗的步骤与方法

大自然疗法

 大自然是一间疗养院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

四季调神

 四季小语

如春天般的活力

 春天

如夏日般的开放

 夏日风情

秋天收获的快意

 快意在秋天

雪中悟道

 雪朝

风的启示

 风

雨过天晴

 雨天

君子亦与天同运

 日出

月亮代表我的心

 我不能没有月亮

回归大海的怀抱

 读沧海

石头的精神

 丑石

生命意志万岁

 石缝间的生命

 野草

君子兰

 兰

莲与佛

 莲恋莲

生命的毅力

 榕树,生命的进行曲

过去是人生的伟大导师

 无忧树

后记

试读章节

人是唯一可以运用语言改造世界的动物

知识就是力量,可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用语言来表述的符号体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就是力量。正是语言导演了我们这个世界无数精彩的生活剧。

语言使人类摆脱了动物的具体感性思维,发展出抽象的理性思维,它是人类科学文明成长的温床。如果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记录自己的行为,无法表达个人的经验,无法交流各自的想法,更无法积累知识。爱因斯坦对科学的进步看得最为深刻,他认为,所谓科学的发展就是指概念的不断变化。概念,即表达事物的一个名词,是人(这个主体)对事物(那个客体)的认识在语言上的一种反映。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当今21世纪,日月星辰周而复始并没有因为人的存在而改变,变化的只是人类语言的内容和形式。随着语言从象形文字到二进制数学语言的演化,人类思维的速度和严密性也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对世界元素的认识从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概念到原子、电子、粒子普遍结构的概念,人类借助语言这根拐杖,完成了从自然奴隶上升到自然骄子地位的飞跃。“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一抖”,人类因有了语言而骄傲。

语言的力量不仅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还表现在人的社会活动中。《易》中说:“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语言是社会变革的发动机。春秋时鲁定公曾向孔子提出“一言是否可以兴邦,一言是否可以丧邦”(《论语·子路》)的论题,孔子回答说,如果你知道做君王的难处,你就会明白一言可以兴邦的道理了;如果君王的话不正确而没有人敢违抗,那不是已经接近于一言可以丧邦了吗?历史的发展一再证明了孔夫子所言的正确性,当年治国者的一句话,可以令九州翻天覆地。看看我国近30年的巨变,我们谁也不会怀疑“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语句一言九鼎的力量。老子也认为,“得万人之兵,不如闻一言之当”(《通玄真经》)。一句玄机之语与万人之兵的力量等价,可见语言力量的巨大。

既然语言是一种力量,话语的权力理所当然地就成了社会地位的一种象征。人类学的调查早就显示,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部落中,首先发言或讲话最多的人和他所掌握的权力成正比。在社会中,一些人“一言九鼎”,而另一些人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既然权力与语言的关系密切,当权者讲话就理应谨小慎微、三思而行,否则,轻者可能因此而丢掉乌纱帽,重者可能祸国殃民。

人是可以用符号引发情感的动物

俗语说:“人生识字忧患始。”语言是现实世界信号的信号(即第二信号),当我们阅读文字时可以在脑海里呈现一幅相应的意象图画。古人云:“文来引泣。”“情以物迁,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如读山水诗,在不知不觉之间,眼识为之迷漾,脑筋为之摇曳,作品中的认知与情感在读者的阅读中被重建或引发出来,读者或为之心生感叹,或为之精神振奋,或因之开彻顿悟,或为之宣泄舒达。正如刘勰所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报以人情。”(《文心雕龙·知音》)作者与读者、创作与阅读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心理过程。

语言可以引发情感,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特点,可是有些情感却是与生俱来的,这时语言又可以起到控制与调节情感的作用。如《诗经·郑风·将仲子》中说:“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多之言,亦可畏也。”别人的闲言碎语成了一种压抑自然情感的恐怖力量,换言之,道德禁忌就是一种话语体系,言语是禁忌,是恐惧的化身。

人是可以用符号开放内心世界的动物

《诗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扬雄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故书者,舒也。”语言既可以是思维理性和情绪的直接表白,也可以是潜意识的隐含流露。弗洛伊德认为,“每一个人在心灵深处都是一位诗人”。不过一般来说,成年人羞于表现自己诗一般的幻想,甚至向其他人隐瞒自己的幻想。但文学家与众不同的是:他能够凭借自我观察,用文字将内心的白日梦展示给读者。文学作品能够使我们享受到自己的白日梦而又不必去自责或害羞。在精神分析学派看来,神话故事是人类童年时尚未宗教化的梦幻歪曲后的残疾,是一个民族或全人类充满愿望的幻想。弗洛伊德通过分析西方文学史上的三部杰作,即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后认为,三部作品都谈论同一个主题——为了争夺女人而杀父(parricide)——绝非偶然,而是人类原始的心理情结(即俄狄浦斯情结),也是个体原始的罪恶倾向。

P3-5

序言

本丛书于2006年出版第一版,一晃就过去整整八个年头了。在这些年间,世界风云变幻,社会变革大潮跌宕起伏,时移俗易,正如唐代诗人韦庄诗曰:“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虽说世间如此动荡不安,但我很高兴地看到,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对待文学阅读的热情并没有因此减弱,第一版印刷的丛书早已销售一空,许多在旧书市场也无法淘到宝的读者早就渴望再出第二版。一位不知名的读者在给我的邮件中写道:“您的书写得真好!读了《人生是一首未完成的诗》、《习惯铸造人格》之后,我受到很大的触动。我觉得真的很有必要对周围的人或事进行更多的关注,更好地体会生活的情趣和生命的生机。”还有一位读书爱好者在邮件中不无幽默地这样写道:“呵呵,我不是一个有心理问题的人,只是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看到了您的书,它融合了很多哲学的思想和散文的浪漫,阐发了生命的意义与存在的情怀——它是一部好书!”我相信。书的价值体现在市场,书的评价靠读者,阅读疗法的实际疗效由读者说了算!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心理治疗的作用,只有那些引导人看到光明、洞察人生真谛的优秀作品才具有这个荣耀的资格。这也是我们需要选编本丛书的理由。在这里,我与我的来访者、患者要特别感谢那些为我们写作出优秀作品的作者,尽管我们从未谋面,但你们在作品中表达的某种精神已经成为卫生服务市场上交口称赞的良药,这不仅是你们的荣誉,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患者的幸运。正像民国时代我国有了鲁迅这样的民族大医一样,现代人非常需要有良心善意、脊骨强健、思想纯正、技艺精湛,能医治灵魂顽疾的文学大医!需要扶正祛邪、药到病除、助人自助,令人茅塞顿开的苦口良药!

在历史上,用阅读文学作品或聆听故事等类似的方法医治心理疾病的典型案例不胜枚举,但闻名世界的莫过于《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了。那位聪明的桑鲁佐德姑娘用讲述接龙故事的方法最终治愈了苏丹国王的心理变态。然而,在现代中国,真正将优秀的文学作品变成可以实用的临床心理治疗处方的做法并不多见。我们要特别感谢暨南大学出版社以极大的热诚推行的这套《阅读心理治疗》丛书,这使那些从我的心理诊室离开的来访者终于可以带一些“没有副作用的药”回家了。

知识就是力量,但我们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获得知识!

邱鸿钟

农历甲午年二月春分

于羊城白云山鹿鸣湖畔

后记

经过几年像工蜂酿蜜似的积累,终于有了几册由散文配制的心理处方,心中长久积聚的一股苦涩和愁绪顿时变成了一种甘甜。我似乎看到了那些为心理病毒侵袭的树木花草在文学春雨的滋润下渐渐长出了有生命力的、带着希望的嫩叶和花蕊。

我记得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使人高尚起来。我想心理健康的最高目的与文学的追求是殊途同归的。我非常感谢那些写出美文、不经意为我的病人开出心灵处方的文人墨客,他们的睿智和幽默肯定比苦涩的药物更利于开启人的心智。在暖暖的阳光下,斜斜地躺在靠椅上,细细地品味这慢慢道来、娓娓动听的优美词句,那情景、那感觉、那心动,无异于最美的一种享受。

我还要衷心地感谢为收集这些美文,帮助文稿校对,查对出处而付出辛勤劳动的亲人和学生;感谢袁冰凌编辑为解决版权和发行问题所作的努力;还要特别感谢那些慕名而来,求医问药的病友们,感谢他们对一个心理医生的无比信任,是他们让我更亨解人生百态,感悟人生的真谛。我谨将本书献给我终生爱好阅读的敬爱的父亲、姐姐与兄长,他们是我从小爱好阅读的榜样,献给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亲朋好友、老师和病友们!

邱鸿钟

丙戌年正月二十八

于羊城白云山鹿鸣湖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自然是一间疗养院(第2版)/阅读心理治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邱鸿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6810816
开本 32开
页数 160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47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1
CIP核字 2014145513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5.375
印次 2
出版地 广东
210
145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9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