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诗经中修行(读最美的诗句修最好的身心)
内容
试读章节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葛藟萦之。被它缠缚着。真正的君子,会把它当作福分,来成就自己、完美自己,完美了这些众生、念头。福履成之的意思参考上面的,就不重复了。现实中很多人修行,总是把情视为累赘,夫妻感情搞得很复杂,实际上大错特错。深陷困境时,尤其是情之困扰纠缠时,就如攀附的葛藟,越是挣扎,越是受藤蔓缠绕和阻绊,于事无补。真正的修行是要摆正心态,平心静气地接纳,这都是你的福啊,假如你能明白这个道理,那么你绝不会畏色如虎,视情如临大敌。你把自己的老公、妻子当作福分来接受,完美对方,同时也就是完美了自己。这叫“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明白事理,才是一本活的经典。

引用王维的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思”,在《诗经》当中,“思”字是凝神的意思,凝思,各种念头凝结在一起,凝结在丹田之下,心在田下,才叫凝思。)

好好参悟,法,就是这样不拘一格,不拘泥任何东西,任何东西都是你所能用的,不是废品,身体也不是累赘。

那么非要说听佛法,讲空空大道。空了干什么,死在那吗?不行啊,还是要用它,没有一个人会死掉;那些成就了的,都回来做一番事业讲法度生;哪个人也没说把念头空在那当死人。在这方面,六祖慧能大师是我们的典范,他被现代世界上评为十大杰出的哲学家之一,他这套思想体系相当的厉害——“不断百思想,智慧天天长”,不要听说空了就连个念头都不敢起,那是蠢货、蠢猪!

功夫修不修?修!它不妨碍你。念头有没有?可以有!往外,就是播种福分的种子、法宝;往内就是强身健体的资粮。“心”字,就像一个锅,三个豆子。不停地往外生金豆子,金种子,念念都是圆珠,念念都是宝贝。为什么不可以用?自己的宝贝为什么不认识?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性”,“性”由竖心旁与“生”组成,“性”功能就是我们的心生出来的功能,都是福分,都是法宝。

生下去之后就是众生。因此在境界中见到的花、鸟、鱼、虫,动了欲望生出来的是鱼;动了情生出来的是畜牲、畜牲道,下降了;动了妄心,乱飞乱想的时候,就是禽、兽、水族。境界中看到的山川大地、草木,无非是我们的心、性、情所生,都是来自我们的心。因此有佛门高僧大德悟了之后,说:“山川大地,无非自性,一切众生都是我的孩子,都是我生的。”所以他在境界中不会去杀任何的生命。

这本经书前半段十五国风,讲的都是武功,叫武修、武王。文王在上,武王在下。文武之道必须兼修。在佛门里面,我在《圆觉经释密》中讲到,第一位文殊菩萨,叫文王至上,一切不离心性;叫“文殊”、“文化”,文化之族,以文来教化,不杀不灭,直接超脱。第二位普贤菩萨代表武,普贤行大愿,骑着六牙白象,也叫兴师动众治理天下,叫贤人、贤王、贤明的君子;乘坐的六欲象,也叫“六师”,在打坐时候会看见一只大象;作意在大脑,不是用心。用心叫相,天相;用大脑叫功,叫周公、无私的,那么最高点是什么?是山,因为天是圆融的;因此,在我们眉心可以叫峨眉山。

真正通达的人,他既不说空也不说有。该有的时候,他就用有;该空的时候,他就能放下。

总结一下:出,则是有,就是贤人之行,叫普贤行,可以着相,用相来治理有生之相,治理众生在世之生;人,我们把它空掉,放下一切万缘,进入内在境界内修、内观、观自在,观察宇宙的起源、形成,增加我们的智慧。在“空”当中,我们在修学、经历、完善自己的佛经,因此,我的心、我的身,本身就是一本佛经;讲方寸土地的修行经验、经历,这就叫《诗经》。

P23-25

目录

周南

 关雎:君子如何求淑女

 葛覃:情为何物

 卷耳:降服心猿与意马

 樛木:外贤内圣

 螽斯:道法自然

 桃夭:修身齐家

 兔罝:捕捉东方之子

 芣苡:圣胎长养

 汉广:欲海无边治理水患

 汝坟:登堂入室

 麒之趾:六欲断疏

召南

 鹊巢:杜宇一声春晓

 采蘩:泽被苍生

 草虫:内密世界

 采苹:性命双修

 甘棠:正法眼藏

 行露:为情所困

 羔羊:白王为皇

 殷其雷:山鼓雷鸣

 摽有梅:七情只得三分熟

 小星:参昴星宿

 江有汜:生命之歌

 野有死麕:有女怀春,鹿死谁手

 何彼襛矣:何当平王齐侯

 驺虞:一花开五叶

邶风

 柏舟:洗心浣衣

 绿衣:绿衣与黄裳

 燕燕:飞燕浪子如何回归

 日月:自然法则

 终风:呼吸法门

 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之真义

 凯风:“江南七怪”成为“全真七子”

 雄雉:把心放下

 匏有苦叶:金鸡一粒粟,度尽五百罗汉僧

 谷风:心念沉淀,泾渭停流

 式微:渐入中道

 旄丘:因缘纠缠

 简兮:行者之舞

 泉水:畅饮玄酒

 北门:浪子回头

 北风:阴尽阳始

 静女:美人徘徊为何如

 新台:自筑长城

 二子乘舟:孙悟空与六耳猕猴

鄘风

 柏舟:行于中道法流

 墙有茨:起心动念已落尘劳

 君子偕老:心有为,蒙自性

 桑中:送我上中宫

 鹑之奔奔:奔波劳碌还是混混噩噩

 定之方中:静来自于心的动

 蝃蝀:行云布雨之法

 相鼠:礼义廉耻

 干旄:纯素之心要专一专注不散乱

 载驰:小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卫风

 淇奥:君子如玉

 考槃:潜龙在渊

 硕人:美妙境界

 氓:昏君无治圣君无为

 竹竿:大情大用

 芄兰:实戒真律

 河广:一苇渡江

 伯兮:大愿东征

 有狐:忧心忡忡

 木瓜:东方的果实

王风

 黍离:行者滋味

 君子于役:不战而战

 君子阳阳:君子之乐

 扬之水:轻清之水上扬

 中谷有蓷:一阴一阳谓之道

 兔爰:低处的智慧

 葛藟:克己复礼

 采葛:修行系统

 大车:莫道无心便是禅

 丘中有麻:我本孔圣

郑风

 缁衣:一切皆我为

 将仲子:安住当下

 叔于田:精舍教化

 大叔于田:生杀予夺

 清人: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羔裘:在家修行君子豹变

 遵大路:圆满解脱

序言

道人情诗

了然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修道诗歌总集,共三百零五篇。《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曾有人考证其作者与《诗经》的形成过程,有臆断者有,有理有据者也有,不过都不重要。

《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由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这“十五国”其实是在隐喻修道之情。“风”的意思是民风习气,讲的主要是风与水的治理,也就是情欲习气的治理,当中主要讲述如何降服自己的情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入仕当官之后的修行。也就是能够自律自戒管理自己的自身自心众生。

《颂》中的诗歌,宗旨为“无邪”,已经回归自然天性。这叫“大隐隐于朝”。诗中说的上帝就是自性回归。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行人采诗说。也有说有采集之事,无采诗之官。《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凡是觉悟了的、能内省内观的、能自己作得了主的人,可以说都是王者,自在王。这样的人能观自己的俗气习气性欲情欲,知道自己的得失,能自己考正自己的言行,这就是采诗之官,能自己有所戒律,能自律的人,就是“官”。官嘛,就是管理众生的嘛,管理自己的种种习气(“众生”)也叫官。这就是采诗采官的说法。官名叫做“行人”或“道人”,到民间(田野)去采情(诗),采到以后,把诗交给大师,大师把诗歌和调子弹唱配合一下,就上报给天子。能这样做的人,能降伏自己性情、能转物的人就叫大师,或者叫王者圣者,这就是内王外圣或者外王内圣。

另一种说法是孔子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8岁。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无论是采诗还是孔子删诗,在尘之儒,俗儒是无法得人其中的,也无法想象《诗经》的真实含义,妄思议妄猜测难窥圣贤之道。

《周颂·敬之》:“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无日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维予小子,不聪敬止。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

翻译过来就是:恭谨啊恭谨,天性成只表现在思想念头上,它是不改变的哟。不要说它高高在上难以达到,从高处降下来默然守拙(厥)之士,时时刻刻心在此,每日监视在下边。只有我那不懂事的小子,不知道恭谨与止息,圣聪难明。日积月累勤护持,渐积广大以至于光明。作佛时救度幼子的任务肩负起来,证明我彰显道德之行。

又如《匪风》:“匪风发兮,匪车偈兮。顾瞻周道,中心怛兮。”

不是风在吹,也非车在奔驰。四顾瞻望观察大道,是心在忐忑。这好像《六祖坛经》里说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六祖坛经》可是比《诗经》晚了不知道数百年还是上千年呢。

而如《硕鼠》说的则是极乐乐土。这些诗更让我们疑惑了,难道《诗经》那个时代,中国已经有“成佛”这一说了吗?《诗经》问世时,中国应该还没有佛经传人吧?《诗经》到底在说些什么?她的秘密在哪里呢?这本书从头至尾,给你揭开《诗经》中隐藏的绝世修炼秘密。说起修炼之道,《大学》与《中庸》是最好的教科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基独也。曾子日:“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从这段《大学》的片段中,你已经看到了,要达到洞察一切的玄明之德,在于止,先止住自己的习气与妄念,然后才能人定入静,接近与道。其中唯有“格物”一词,一般人难以理解,格物的意思一般人理解为将事物穷究到底,分头剂数,解析一空,直至空无……但是,其实“格物”很简单,就是关闭六根,与外物隔绝。或者说不受外物干扰,达到内明,洞观一切。

总之,《诗经》是一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书,里面包含着家国性命文武双修之秘笈,全经书从头至尾贯穿着中庸之道,有为无为,两边行履,不离无为,不舍有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整个《诗经》用词优雅,形象逼真,隐喻恰当巧妙,举一反三,是列祖先贤给我们留下来的至宝。

内容推荐

在《在诗经中修行(读最美的诗句修最好的身心)》一书中,了然先生通过自己对修行的真实体悟,将《诗经》中鲜为人知的深藏密意择章注释出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剖析这部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伟大作品,细细阐述其中蕴含的哲理,为人们带来《诗经》的全新解读。

编辑推荐

  了然编著的《在诗经中修行(读最美的诗句修最好的身心)》既是一本《诗经》的解读图书,同时也是一本身心修行图书。

关于《诗经》的解释有很多,本书依序选取了《诗经》的部分经典,带来了一种另类的解读。对喜欢《诗经》或对心灵成长感兴趣的读者而言,本书十分值得一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诗经中修行(读最美的诗句修最好的身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了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69081
开本 32开
页数 3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6
出版时间 2014-09-01
首版时间 2014-09-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2014164627
中图分类号 I207.222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9: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