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14中国年度散文诗
内容
编辑推荐

邹岳汉主编的这本《2014中国年度散文诗》是漓江版一年一度的散文诗盛宴,是源自十八年如一日的品质守护。全书选编2014年度优秀散文诗两百多篇,包括徐澄泉的《事件:杀手·弃手·断手》、王忠友的《芦花飘雪:秋天,在黄河口》、周庆荣的《我向往光芒的思想》、亚楠的《远方在苍凉中轻轻呼唤》等。

内容推荐

许淇、耿林莽、李耕、孙绍振、刘虔、王宗仁、韩嘉川、三色堇等200多位诗人的200多章散文诗佳作,或追忆前尘往事,或思考人生和自然,题材丰富,写法多样。

邹岳汉主编的这本《2014中国年度散文诗》分为《年度特别推荐:诗与人》、《“我们”散文诗群作品年展》、《年度获奖作品选粹》、《年度名家新作》《年度精短散文诗》、《世界华文散文诗选》等13辑。

由中国散文诗界选家选编的2014年度散文诗,是从国内多种刊物发表的作品中精选出来的,旨在检阅当年度散文诗的创作实绩,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年度散文诗。

目录

邹岳汉/编者的话

 希望与果实:2014年中国散文诗迎来重大转折

第一辑 年度特别推荐:诗与人(11佳)

 水晶花/雪花女儿(组章)

 王信国/雪继续下(外三章)

 陈亮/悲悯之书(三章)

 丁冬/大象库比(外二章)

 程洪飞/灯塔和守塔人

 徐澄泉/事件:杀手·弃手·断手(组章)

 徐泽/第四放映室(外二章)

 许淇/草原石人

 刘虔/新西兰:白云缱绻的土地(组章)

 武稚/黑蝙蝠(外二章)

 王忠友/芦花飘雪:秋天,在黄河口(组章)

第二辑 “我们”散文诗群作品年展(15佳)

 周庆荣/我向往光芒的思想(外二章)

 灵焚/核桃·父亲(外二章)

 爱斐儿/蓝色风(三章)

 黄恩鹏/横断山的月光(组章)

 亚楠/远方在苍凉中轻轻呼唤(组章)

 宓月/今生有你(组章)

 语伞/外滩,或者光(组章)

 毛国聪/不可否认

 陈劲松/田野的野(组章)

 章闻哲/我们花园的秩序(节选)

 贝里珍珠/低处的羊群

 丹菲/行走(组章)

 三色堇/岁月之门(组章)

 清荷铃子/穿过村庄的河流(组章)

 卢静/熏衣

第三辑 年度获奖作品选粹(12佳)

 马东旭/清贫(外三章)

 水湄/王冠,王冠(选章)

 符纯云/圣地灯盏(选章)

 赵正文/穿过胸膛的风(组章)

 转角/大地之殇(组章)

 雨兰/白纸黑字(外一章)

 张九龄/鹰之歌(选章)

 黄永健/淝东四季(组章)

 韩嘉川/黑土地的呓语(外一章)

 王猛仁/行走的山水(组章)

 牧之/高原,我的高原(选章)

 张庆岭/夕阳,夕阳……(选章)

第四辑 年度名家新作(16佳)

 耿林莽/六月雪(外二章)

 李耕/飞过冬天的鸟(组章)

 孙绍振/青鸟和鹰隼(选章)

 海梦/江南小景(组章)

 王宗仁/怀念(二章)

 王幅明/回味(外三章)

 那家伦/剑与火焰(外一章)

 严炎/工匠素描(组章)

 蔡旭/坐在生活的一角(组章)

 谢克强/断章(组章)

 桂兴华/陌生山水(组章)

 箫风/节气里的江南(选章)

 李松璋/在时间深处相遇(组章)

 陈志泽/被折断的石柱(外二章)

 谢明洲/风景掠过(选章)

 丁可/写在《爱莲说》之外(组章)

第五辑 年度精短散文诗(28佳)

 小米/岁月三题

 南鲁/不二(组章)

 徐源/阳光媚(组章)

 曼畅/文字中,那些虫子(三章)

 李需/人间笔记(组章)

 栾承舟/岳麓诗篇(三章)

 张敏华/废墟中的猫及其他(组章)

 高艳国/泉城三唱(三章)

 司舜/乡村(三章)

 陆歆/缺角的月亮(组章)

 梦阳/烟尘远逝(三章)

 伍荣祥/白云与白墙及其他(组章)

 许可/断章

 晓林/我数过的星星

 吕海沐/春去秋来

 罗长江/眼底的河流

 贾文华/父爱的篇章(三章)

 袁雪蕾/渡(组章)

 心亦/诗酒和鸣杏花村(组章)

 胡华强/小巷里的阳光(组章)

 李皓/把自己推到意境里(外三章)

 杨剑文/横山的一片雪(外二章)

 徐豪/词与物(三章)

 闻华舰/梅斯蒂亚及其他(组章)

 潘志远/楝树的说法和做法(外二章)

 邓杰/车过红丘陵田野(三章)

 范如虹/湘酒写意(三章)

 王平/与雪有关(三章)

第六辑 一个人的芦苇(18佳)

 崔国发/一个人的芦苇(外一章)

 张慧谋/南书房笔记(二章)

 赵宏兴/致乌鸦(外一章)

 干海兵/旧时的信札(外一章)

 喻子涵/汉字意象(二章)

 虞锦贵/我的家乡,梦中的故乡

 马亭华/马蹄与明月(外一章)

 汪志鑫/叩问生命之门(外一章)

 陈计会/风景或镜像(组章)

 林柏松/风与风的争吵(组章)

 刘定中/门球经(外一章)

 海叶/闯入者(组章)

 李俊功/驱散内心的黑暗(外一章)

 叶逢平/在惠安(组章)

 陈顺/一个人的古镇(组章)

 方齐杨/地理词组(三章)

 唐德亮/我的瑶寨,我的壮山(组章)

 川江号子/九寨之水(组章)

第七辑 月牙湾·爱情匕首(19佳)

 方文竹/月牙湾(二章)

 白红雪/爱情匕首(组章)

 鲁绪刚/荡漾(三章)

 沉沙/蛇,你好

 莫独/插满茶枝的罐(外一章)

 北野/秋风起(组章)

 白炳安/夜与月(外一章)

 冷雪/放鸭的女人(外一章)

 郭毅/红蚂蚁(昆虫谣之一)

 郭野曦/花朵的光亮(二章)

 刘星元/暴雨过后(外一章)

 黄曙辉/梦游二记

 马仕安/高原河

 可风/把窗户打开(外二章)

 任俊国/梦境守护者(外一章)

 陈洪金/池塘狂想曲

 祁玉良/废墟(外一章)

 云珍/我是一节乌黑的竹笛(外一章)

 李邵平/你不必记住我的名字(外一章)

第八辑 乡下风情(17佳)

 晓弦/仁庄纪事(组章)

 许泽夫/乡下风情(三章)

 刘俊科/乡关四季

 刘向民/谷子,神性的谷子

 周根红/风吹村庄(组章)

 陈德根/时光中的火车(组章)

 向天笑/一个人的秋天(组章)

 蔡兴乐/与故乡书(三章)

 郭辉/山魂

 鲁本胜/季节(三章)

 萧敏/五月初五(外一章)

 龚立华/竹乡记事(三章)

 张道发/出梅入夏(外二章)

 刘海潮/冬日黄河(外二章)

 谢正龙/桃花三度

 徐后先/藕塘村纪事(节选)

 郭永仙/飘落即返乡(外一章)

第九辑 开一树花儿等你(14佳)

 宋晓杰/提线木偶(外一章)

 陈茂慧/另一个世界:触摸(外二章)

 鲁橹/在温柔的光里逗留(二章)

 天涯/背柴的大妈(外二章)

 陈惠琼/已知中的未知(外一章)

 巴伶文/寻梦黄鹤楼

 王馥君/开一树花儿等你(外三章)

 南小燕/日落高原

 麦子/风花雪月(组章)

 谈雅丽/知更鸟在歌唱什么(外二章)

 王妃/春天,写给海子(外二章)

 夏梦/与竹有关(三章)

 周文禾/风声·雨声·听琴声(外二章)

 曾丽萍/最后的麦田(外一章)

第十辑 城市坐标·生存状态(19佳)

 林登豪/城之步履(组章)

 任剑锋/城市无眠(选章)

 崔国斌/城市书简(组章)

 李曙白/一座城市的坐标(二章)

 鸽子/阴影里的人(外一章)

 荒原狼/面对那条河(外一章)

 黎均平/低处无风(外一章)

 阿土/生命的孤独(二章)

 徐文/题画二章

 王成钊/赏樱三趣(三章)

 王忠智/围头湾情思(外一章)

 吴晓川/海丝古迹走笔(四章)

 段伟/中华名楼(三章)

 王垄/叶尔羌河(外一章)

 成春/谛听广东音乐(三章)

 曲全胜/孤舟之旅(外一章)

 王迎高/大美云间(组章)

 杨金玉/无题(组章)

 胡剑明/梦里传来父亲的咳声

第十一辑 西部,西部(16佳)

 堆雪/梦中跑过一匹马(外二章)

 鲜圣/出门向西(外二章)

 盖湘涛/大戈壁二章

 夏寒/沙漠上骑骆驼的红衣女人(组章)

 王小忠/甘南草原(组章)

 梅里·雪/轻些,别踩疼汉文字的荣光(三章)

 王琪/村庄辞典(组章)

 花盛/一个人的春天(三章)

 牧风/时光里飞翔的甘南(组章)

 扎西才让/桑多河畔(组章)

 李萍/给你最真的梦(外一章)

 李凌/虚词的乌托邦(三章)

 亚男/草原

 青玄/唐布拉回声(组章)

 姜华/一群羊在夜晚通过草原(外二章)

 剑熔/煤海思绪(组章)

第十二辑 东方情韵(21佳)

 倪俊宇/线装的景观(组章)

 冰岛/醉在陶都(二章)

 郭贵勤/黄山松

 周小平/百年才女(三章)

 文景/读画《狼牙山五壮士》(外一章)

 宋庆发/箸:另一种乡音或蕴藉

 苏扬/瘦西湖·菊(组章)

 戴永成/舌尖上的诗歌(三章)

 曾冬/宋词素描(二章)

 张威/涉水·端午怀想

 徐金秋/如梦江南(二章)

 李勇/野草漫过秋天(外二章)

 陈平军/路过普救寺(外一章)

 琪轩/月是故乡(组章)

 陆群/她的草木经(二章)

 衣草/散碎的花瓣

 邱春兰/风影三题

 卜寸丹/之后裔(象形之一)

 陈旭明/遗迹(选章)

 沙克/入眠(《盗梦者》之一)

 邓杰/深深的高霞山(之二)

第十三辑 世界华文散文诗选(8佳)

 [美国]姚园/春日断想(外一章)

 [澳洲]庄伟杰/三星堆:穿越时空的回声(二章)

 [香港]蔡丽双/望乡(外一章)

 [香港]文榕/山郊月夜怀想(外二章)

 [香港]夏马/春游野趣(外二章)

 [香港]钟子美/朝元仙仗图

 [香港]朱祖仁/江南雨(外二章)

 [香港]孙重贵/历史面孔(三章)

附录 2013-2014年度散文诗作品集出版及有关活动讯息

试读章节

草原石人

□许淇

那一片旷原犹如史前,只留下这天外陨落的石人。/茫然凄然地屹立在时间深处。

1 地平线是一根盈实的横线。

只有一点、一竖;

矗立着一柱石人,

犹如阳具,大地的图腾。

是始母神,生殖神,

是石,也是神。

石非石,乃神;神非神,乃石。

谁雕刻创造的同时也雕刻创造了自己、和自己的神!

曾经受匈奴、契丹、突厥、鲜卑人的血肉滋沃,

通古斯人的血肉曾经滋沃,

蒙古人的血肉曾经滋沃……

似树的化石,满身苔藓披着生命的绿,

似人的化石,雕匠倾注了全部的爱,最后成为他创造的人的化石。

石人模糊了眼鼻手足,也许曾经清晰,如今浑然一体;上面依稀漫漶的符号,也许记录一个部落的毁灭,也许是最初的文字和诗歌。

也许阳具的图腾是生成的,本来的;擎天一柱,天空的一部分!

一匹垂死的汗血马,倒下,如烽燧崩塌,向石人作最后的倾诉。

啊,腾格里--我的长生天!

我的亚细亚的母土!

石人根植的母土,亚细亚种群的母土!

2 在孤零零的一座毡包里,犹如孤零零的石人--被遗弃在大草原的黑石头。

毡包终日不冒炊烟。石人拒绝地狱的黑焰。

毡包里一位老人南向端坐着,似石,也似神。

她已经很老了,老得不知年纪。

光头,伛偻着背,双手合十。微闭着眼,似梦若醒。

恍惚有一朵笑开在唇边但是并没有。

仅一脸的慈祥。她宽宥一切。

也许曾经都有过,如今似石人浑然一体。

她是一个老人,一个母亲,一个女性,一个幽灵。

很久很久以前,在石人旁的蔓草间,一阵揪心的疼痛,她分娩了。

血水滋沃了这片土地。

托举出一个婴儿,像石蛋般结实。

她受萨满诅咒:妖!石人便是婴儿的父亲。

她被放逐人间。召庙也不容她接近,只有大草原,是母亲的母亲。

(我想起爱斯基摩人怪异残忍的风俗,

老人自我遗弃在坚冰之荒原。  被雪晒黑的脸庞在冰屋如生命之炬,

若有若无地烛照凝结的透明的白雪。

冰裂的嘴唇微微颤抖,不会吐出任何语言;但远处却轰响地震般的雷鸣。)

有人骑马从地平线那头赶来,

到毡房探望老人,送食物和水和盐。

然后清理供奉,然后朝拜礼仪。

做完这些,他走了。

老人能听见马蹄轻扣单弦的地面,传递远草的律动。

老人等待的并没有来。

3 晨起。饮奶或和女人调笑。

和平的日子就像刚出锅的奶皮子。

冷不防,塔塔尔人来了!

霎时间踏平了所有的帐幕。

马蹄踩踏头颅像蹴踢干枯河床的石头,又像暴雨过云,

胜利者掳走了奴隶和公主,

将王汗吊死在骆驼峰背上。

草原上如同经历了一场瘟疫,死神在肆虐:

野狼有了带血的肉食。秃鹫互相掠夺撕搏。

在月亮残缺了以后……

幸存的战士将亡者在毡包前排开,杀战马以祭祀。

用刀七次划破自己的脸,让血和泪一起流淌。古突厥人葬俗。

在月亮圆了几回以后……

和平的日子像刚出锅的奶皮子。

晨起,饮奶或和女人调笑。

其中有一个天才的年轻人,种植了孩子怀念起种植了他的父亲来,他悲伤地来到父亲倒下的一块巨石前。

石如流霞般红,石纹似乎浸透了父亲的血。

他独自将石扛起,矗立在草原上,像种植父亲。

他日日夜夜用斧锤敲敲打打、刻刻凿凿。

于是,日月星辰借助他造神的手,赋予石的灵魂以光以不朽。

他的血肉之躯渐成石人,双脚根植在春之沃土中,将草根与草根缠连在一起,以至无穷。

那一片旷原犹如史前,只留下这天外陨落的石人。

茫然凄然地屹立在时间深处。

(选自许淇散文诗集《辽阔》,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4年3月1版)

P12-14

序言

希望与果实:2014年中国散文诗迎来重大转折

(一)鲁迅文学奖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在回顾过去的一年的时候,我们有理由为中国散文诗取得的巨大进步而感到欣慰。

首先,是散文诗文体定位这个带根本性质的问题上,在这一年里有了重大转机。

正是在诗学界(包括散文诗界)还在散文诗是否属于现代诗之一体的问题上,虽然主流意见已逐渐趋向诗的范畴靠拢、却仍然意见纷纭、踌躇不定的时候,2014年2月28日,中国作协公布的“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评奖条例(修订稿)”首次将散文诗作为当代主要诗体之一列入评选范围,结束了鲁迅文学奖在以往十余年的五届评选中把散文诗排斥在外的状态。同年5月16日《文艺报》及中国作协网站上公示的《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参评目录》中的“诗歌”类,首次列入了耿林莽的《散文诗六重奏》、黄刚的《山高谁为峰》、桂兴华的《金号角》、唐朝晖的《梦语者》《通灵者》、亚楠的《行走的风景——亚楠散文诗选》等散文诗作品集。其中耿林莽的作品集还进入了诗歌类前十提名作品,虽然最后落选是一大遗憾(对此本人已另文阐述),但鲁迅文学奖接纳散文诗参评已经跨出不可逆转的历史性一步,也将对中国散文诗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带来积极、深刻而持续的影响。

然而,这个在散文诗人看来似乎是“迟来的正义”,却是来之不易。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王幅明就在他的《美丽的混血儿》一书中提到“全国性的文学评奖一直把散文诗拒之其外”的不合理现象。2007年11月,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的纪念中国散文诗90年的座谈会上,许淇先生和本人就曾经与出席会议的中国作协陈建功副主席面对面地、比较尖锐地提出了散文诗作品为何不能参评“鲁奖”的问题。我的发言是从参观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感触说起的:当我们首次走进中国现代文学馆第一展厅,赫然入目的是,墙上悬挂着鲁迅先生《野草·题辞》中“地火在地下运行……”那段瑰丽奇谲而又气势磅礴的文字——一种庄严神圣之感油然而生……设若是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放在今日出版,难道就不能参评以他名字命名的文学奖?同时,即使对于散文诗是否属于诗之一体这个问题尚存争议,但散文诗属于文学范畴则是无可置疑的。无论从哪方面说,把散文诗排斥在“鲁奖”之外,都是不恰当的。陈建功副主席会后表示,今后可以考虑将散文诗纳入诗歌类或另设单独奖项,虽然他的承诺在他任期内没有来得及实现,但这次对话和之后王幅明、徐成淼、庄伟杰等先后发表文章呼吁把散文诗纳入“鲁迅文学奖”,对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评奖条列的修订不无影响。

因此说,今天“鲁奖”能够破天荒地把散文诗吸纳进来,固然是散文诗回归到它本来应有地位的必然结果,也是散文诗界同仁、包括中国作协相关负责人和一些主张“散文诗属于诗之一体”的诗家经过长期努力争取的结果;同时也是散文诗人、编辑家、出版家长期以来,坚持不懈地奉献出一批批具有影响力的散文诗作品的结果。

作家、诗人不会单纯地为获奖而写作,但他们有权利期待文学评奖的公平、公正。可以预期:散文诗人将来的创作成果,必将会在以后各届“鲁奖”的评选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值得体味、并引人深思的是,本届鲁迅文学奖评选结果公布之后,网上曾经有人对入选的某部旧体诗集提出种种质疑,但都不是质疑其是否符合旧体诗的格律,而是质疑其是否包含有足够的诗意;而耿林莽作品集则是因“新作不足三分之一”而落选,没有人对其作品是否属于诗提出质疑。对比上世纪20年代初新诗诞生不久关于散文诗的一场讨论中一些人所持“无韵不成诗”的保守观点,人们的诗歌审美观的确是大踏步地前进了。

(二)南北交辉散文诗苑绽放奇葩

有播种,必有开花、结果——大体说来,一个诗人群体、一种文学现象,能够有所作为地维持三、五年,必将在历史上留下它们不可磨灭的痕迹。2014年,适逢“我们”散文诗群建立5周年、“南太湖散文诗现象”出现3周年。前者在北,后者在南,南北呼应,都有所作为,都应该在中国散文诗发展史上占据一席之地。“我们”散文诗群建立之初,就只有发起者周庆荣、灵焚、亚楠等十来个人,到现在与该群体保持经常联系的已达二百余人,其影响也由以北京为基地扩展到全国各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不分地域、唯求散文诗创作审美理念认同自由组合的散文诗人群体。它最主要贡献在于:一、跳出现存偏于保守的散文诗观念,打出努力去追寻、探索“中国散文诗发展的无限可能性”的革新旗帜;二、通过先后与《诗潮》《诗选刊》(下半月版)《诗刊》《上海诗人》《诗歌月刊》《青年文学》《中国诗人》《现代青年》《大河诗刊》《散文诗世界》《散文诗》《星星?散文诗》等多家刊物不同深度的合作,推出“我们”散文诗群作品专辑或开展散文诗评奖,在扩大群体队伍的同时,也扩大了散文诗这一新兴诗体在全国的影响。三、创办将分行新诗与散文诗平等地摆在一起,由周庆荣主编,灵焚、潇潇副主编的《大诗歌》(2009-2013年已出版五卷),既明确地宣示散文诗属于新诗的一种,又加强了两种新诗体的写作者之间的了解与联系,还把原来以写分行新诗为主且很有成绩的一大批诗人吸引到散文诗创作队伍里来,输入新的血液。四、2014年9月,由灵焚、周庆荣主编的《我们?散文诗丛》两辑16册(包括周庆荣、亚楠、爱斐儿、李仕淦、语伞、转角、杨林、贝里珍珠、灵焚、章文哲、毛国聪、水晶花、徐俊国、白月、潘云贵、弥唱等16人的散文诗作品集)出版,是“我们”群体建立五年来其先锋性主张与创作实践相结合取得最新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散文诗群由播种、开花到结果一步步走向成熟的一个里程碑。

紧随“我们”散文诗群兴起、与之相呼应的,是于2012年开始以出乎人们意料的速度和罕见的高度兴起的“南太湖散文诗现象”,三年来累有举措,势头未减。而掀起这一在全国诗歌界引人瞩目的散文诗现象的风云人物,就是著名军旅诗人箫风。

箫风首先从做扎实的散文诗理论研究基础工作开始:编选《叶笛诗韵——郭风与散文诗》(三卷)。这是研究郭风散文诗的第一部专集,也是散文诗理论研究的一本工具书。

二是高屋建瓴地创办、主编我国首家、也是“国内唯一的散文诗理论刊物”(谢冕语)《文学报·散文诗研究》专刊。该刊专注于散文诗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由于栏目丰富,内容精粹,名家汇聚,加上《文学报》的品牌效应,不仅仅是在散文诗界、也在全国文学界产生广泛影响。从2012年初至2014年底,3年间已连续出版18期。

2013年6月,箫风策划、主持在湖州师范学院成立中国首家“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并担任该中心主任;同时召开第一届年会暨耿林莽散文诗创作研讨会。受聘为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的,囊括了一大批全国知名的诗学家和著名散文诗人。

箫风一手抓散文诗理论建设,一手抓散文诗创作繁荣。2014年1月,他在原来创办散文诗与分行诗隔期出版的《湖州晚报·南太湖诗刊》的基础上扩展为四开四版、专发散文诗作品的《南太湖散文诗》月刊,已先后推出12个专辑。2014年6月1日,他主持的“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平台率先开通,由传统纸媒向网络媒体扩展。他还多次组织了一年一度的“南太湖诗会”。

(三)《中国年度散文诗》走过15年

这套由本人主编、漓江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年度散文诗》(原名《中国年度最佳散文诗》)从2000年开始,到2015年初,一共出版了15卷,共430万字,走过了15年历程,是我国出版最早、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广泛的一部散文诗年度选集。我在编辑此书过程中(包括我主编《散文诗》杂志的15年前后从事散文诗编辑30年)所秉承的一贯理念是:散文诗是散文形式的诗。深感散文诗的写作和编辑,只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坚守这个最基本的出发点,才能踏踏实实地把散文诗一步步推向前进,散文诗才有光明前途。捍卫散文诗的诗性,就是捍卫散文诗作为诗之一体的独立性,就是捍卫散文诗的尊严。值得欣慰的是,这一点越来越得到广大读者、散文诗人和出版社的认同、理解和支持。这连续出版的15本《中国年度散文诗》,就是作者、编者、出版者和读者在共同的散文诗审美理念引导和不懈追求的推动下,越来越紧密地走在一起的历史见证。

自2011年开始,本书推出“年度十佳”和“特别关注”,目的在于引起对于新人新作的关注,也提出本人关于散文诗的一些思考。如2012年推出陈旭明《雨中独谒沈从文墓地》,2013年推出张庆岭、亚男、卢静、灵焚等人写黄河、河流的作品等等,读者普遍反映读到了让人赏心悦目而又有思想深度的散文诗精品,在提高作者个人及其作品知名度的同时,也提高了散文诗这一体式在诗歌界、文学界的认同感和美誉度。标杆性作品的涌现和及时、着力的推介,无疑促进了散文诗创作理念和作品质量的整体提升。

今年是“我们”散文诗群成立5周年,本书特设专辑。周庆荣的《我向往光芒的思想》选自今年7月的《文艺报》,里面“没有沉沦的总是最后的光芒”的诗句是全篇主旨深度的概括;《中午的山谷》《山谷里的黑》则选自作者今年4月出版的《有远方的人》,这些题材不太打眼而又短小的作品,我以为是难得的可以传世的精品。《山谷里的黑》里面有这么几句:

“黑,哲学的山谷,在子夜让遥远的星星变得亲切,我是此刻黑暗中的一个存在,带刺的植物都已睡去,不是山谷里的黑包围了我,而是我打入了黑暗的内部,星光在上,星光在上。”

诗人在黑暗主导一切的午夜,仍然清醒地保持着“自我存在感”,且由被黑暗“包围”的消极状态一下子转变为“打入”黑暗内部的积极态势,都是深藏智慧的理性认知,其中包含着可喜的美学情趣和巨大的思想能量;加上诗人对于产生这种认知的环境真切的描述,又让人感觉亲历其境。灵焚的《核桃?父亲》就其内在气质而言,是作者气势不凡堪称当代散文诗代表作之一的《第一个女人》的姊妹篇,加上《骊歌》,就是作者一家两代人的诗意传奇了。

关于本书“特别推荐”一辑,我已在这一辑开头另写有一段文字。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写开篇头题作品《雪花女儿》的水晶花,也是“我们”散文诗群主要成员之一,她入选本书2013年卷的《桃色三千里》(还有转角的《地狱之夜》)就是灵焚推荐的。以纯粹散文笔法写出象征意味的《灯塔和守塔人》的程洪飞,他第一次入选本书2011年卷的是他发表在一家地方报纸上、不到四百字的《午后的母鸡》,是由方文竹特别推荐的(方文竹还推荐过心亦和潘志远等确具创作个性的作品)。此后,程洪飞作品连续三年入选本书(入选2013年卷的《乌鸦的色相》还作为了一个分辑的标题),从而受到鼓舞,增强了自信。写象征性《黑蝙蝠》的武稚,原是一位颇有成绩的散文作家,她入选本书的散文诗作品,缘于赵宏兴的力荐。可见散文家和分行诗人一样,也可以成功地进入散文诗领域。多年以来,给本书推荐重要作品的还有主持散文诗刊物或栏目的箫风、宓月、语伞、爱斐儿、黄恩鹏、栾承舟、亚楠、韩嘉川等,一并致谢。

推出“年度精短散文诗30佳”,旨在倡导散文诗回归到“精短”的固有特质。那里面确实有许多堪称精短的优秀篇章呵。

本书出版15年以来,散文诗发表园地、发表作品数量成倍增长,诗的质地得到明显提升,而本书的篇幅不仅不能相应增加,还要大幅度缩减——这又是出版社根据目前图书市场实际情况不得不作出的必要调整,因此每年都有一批进入了初选的佳作最终未能入选,即使入选,篇幅也有相当大的压缩,本人翻来翻去、劳心费力不必说,更时生歉悔——好诗难得,删去一篇、一章,竟然像忍痛割肉似的踌躇再三。没办法,只能是寄希望于来年了。好在写作者大多是年轻人,有来年就有希望。本书2015年将继续征稿。凡当年在全国各报刊上发表(或出版)的散文诗作品均可应征。作品复印件寄至:413000湖南省益阳市长坡路38号市文联邹岳汉收,并在信封左下角注明“2015中国年度散文诗应征稿”,同时将作品的电子版发至1204285699@qq。com(最好把稿件写入Word文件并在文件图标下方写明作者姓名、作品标题,然后作为附件发送,便于收件人处理、识别);不论新老作者,不论复印件或电子版稿件,篇末均需注明发表于何刊何报何期,以及作者详细通讯地址、电子邮箱、电话手机号码、QQ等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个人简介,以节约编者、出版者临时查找、复制的时间。自留底稿,不复不退。新出版的个人散文诗集则寄来1-2册,将列入本书“附录”中的出版讯息。截稿日期:2015年10月15日。

邹岳汉

2014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14中国年度散文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邹岳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774448
开本 16开
页数 3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8
CIP核字 2014018553
中图分类号 I227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29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9: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