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tion 01 落地心慌
如果说哪个国家历史悠久,我会情有独钟选择中国;如果说哪个国家充满神秘,我会毫不犹豫指向埃及。
埃及是我的书本,也算我的梦乡,更是远方的远方,不走近走进,只能永远停滞于纯粹的知识,虚构为模糊的故事。她悠韵丰满的模样,只能固守成死板的图片和僵硬的想象。
起码少年时第一次接触世界历史,便知道了神秘得如同神话的埃及,她的金字塔,她的木乃伊,她的尼罗河,她的文字和神庙,她的法老和艳后……除了自己的祖国,好像再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历史能在我少年的记忆里印象如此深刻,深刻到常常跟自己祖先的古老文化对比,想象她如果一直延续至今,世界该是怎样的模样和状况。可惜,曾经一度辉煌的文明却似乎一夜之间沉寂成谜语,流传成神话。她是失落了呢,还是隐藏了?抑或逃离?
不论谜语还是神话,字字写在书本里,句句说在电影里,件件听在传说里,还不够,远远不够,埃及的历史呈现给人类的是立体的站姿,不身临其境,难识其真貌,难感其神奇。如果能有一次长途旅行的抵达,去到书本的描述里,电影的画面里,传说的情景里,感应生活,验证知识,哪怕时光倒错我也愿意。所以,不管什么时候,也不论什么季节,成本不计,方式撇开,只要能去一次埃及,仿佛已经不是了却心愿那么简单,隐隐有探寻来路艘的荣幸和庄严。
秋天总预示着收获。这次去埃及恰好赶在了秋天。秋高气爽,心情比气候还舒爽,埃及多像一位情感饱满的秋水伊人啊,秋波盈盈地在远方等我。
距离永远考验人,无论情绪还是精力,绝对能磨砺出好修养。飞机从广州起飞时已午夜,四个小时的时差加上七个半小时的航程,降落于迪拜时仍是当地的黑夜,然后再转机飞开罗,平常酣睡的时间完全奉献给了漫长的路途。
基本没有睡,无法睡,激动着新奇,适应着不习惯。第一次超长时间乘飞机越洋跨洲,狭窄的机舱拘束了身子也委屈了心神。身子疲,精神困,想睡,想要一个沉沉的梦,但不管怎么个姿势,都别扭得似睡却醒。伸直腿舒服一时,蜷曲腿再舒服一时,假如坚持一个姿势必是痛苦和煎熬。机舱并没坐满人,后舱有人平躺着,要么三个座位要么两个座位地占着,瞧一眼他们的睡姿都觉得舒服。他们是一批有经验的人,一上飞机先坐进后舱占位子,一旦坐不满等于收获免费的卧铺。当然,有经验的人很多,就看谁能抢得先机,当然还要看运气。以至于后来再乘坐国际航班,我也尝试如此这般,竟几次碰上好运气。
夜深沉,舷窗外一色的黑,没有景色更没了赏景的心境。舱内的灯熄了,个别阅读灯安慰地告诉我,还有睡不着的人。我拿出特意携带的关于埃及的书,试图用阅读打发瞌睡虫。灯光下的文字像神秘的埃及一样朦胧模糊,那应该不是文字的本意。仿佛有某种精神在暗示,那些文字组合的内容都是曾经掌握的知识,即将身临其境,何必再挤占养精蓄锐的时间去重温旧学。我挣扎了一番,但看不了几行字眼睛便千涩起来,意念逞强却精神萎顿。真合上了书,依旧睡不熟。送餐了,一个荷包蛋,两个面包,一个火腿。猛然地亮灯刺激得眼睛逃难般想躲进疲乏,但美食诱惑了饥肠。拆开湿纸巾,蒙在眼睛上,企图让精神慢慢复苏。
一抹亮打在机翼上,继而透射到舷窗边,天空朦胧了暗蓝,大地模糊着深灰。终于,太阳的红收服了大地天空,灿烂得我不敢张望她的脸。我的精神被阳光照醒了,疲乏被白天吸附了,取出相机,开始捕捉和欣赏。
下方是陆地,热情的朝阳将波纹状的沙漠激动得满面酡红,海一样层叠卷涌金浪。渐渐地,阳光趋白,金浪平息,大地清亮得几乎一色的灰黄,茫茫不见生机。凭判断,应该是沙特阿拉伯的土地。那么平坦,偶尔的起伏也是波澜不惊的婉转。如果灰黄里突然渗染斑斑黑点,必是突兀的山包,进而连绵。黄沙汹涌地往山脊蔓延,山间的沟谷早已被沙石塞满,一条条黄澄澄的,仿如千涸久远的河床,又恍若流动着浑水。
满目苍凉,真怀疑那怎么会是人类栖息的家园,直到发现点点绿意,紧皱的眉头方才舒展。那绿意是圆的,仿佛注进了人生圆满的理念。绿意不孤单,成片成串,活泼了周边的荒蛮。我揣测那是人力的贡献,圆里储存的一定是生命之源,珍贵的水,或许沙漠的拒绝并非出自本愿。从来的认知里,我一直以为沙漠没有生命没有水,去了敦煌看了月牙泉,方才明悟大自然时时处处充满神奇。一次去新疆的路上,在空中见证了抑或孤零抑或连片、既湛蓝又明澈的沙漠湖泊,简直令我欣喜若狂。
沙漠的地下呢?埋藏着多少宝贝呀!她把地表的丰富掩藏了,把河水流淌进了地下,流成了黑色的石油,氤氲了无色的天然气。大地从不吝啬,只是表达方式丰富多彩。遍观沙漠横行的土地,哪里的地下不是油气汹涌翻滚,翻滚得整个世界都为之疯狂。
珍宝的品德是低调是潜隐,轻浮的曝光是沽名钓誉者的品格。
或许大地也是公平的吧!寸草不生的沙漠,如果没有地下宝藏,岂止可怜与残酷。恰是当下,世人谁不羡慕上天过度垂青海湾这片土地,竟将深闺里的倾世美人调养得如此沉鱼落雁,一日出闺,惊魂全球,纷纷伸手,意图据为己有。
生为海湾人,该是怎样一种心情?
过红海了。红海一点也不红,而是纯粹的蓝,蓝得深沉又深邃。不知为什么叫红海,有点名实不副。水一旦红,不免让人恐怖,哪有蓝舒服。
天气好得出奇,一丝云都没有,低空却起了稀疏的雾。是雨神在从海水里提取红利吧,黄腾腾的,多惹人眼呢!雾把视野模糊了。随着接近埃及,连空气的能见度都减弱了视力,真是千方百计,不想让人窥探她的神秘。
红海转眼就过了。西奈半岛是荒漠一般的,过海后依然满目灰黄,而且越走越灰黄。有白云试图点缀,润泽初见的印象,但灰黄太放荡,如大地娇纵的爱子,肆意蛮横,汪洋般浩瀚。
P2-5
每一次行走在异地异域,新感觉新感触新感动无不裹身扑面,路途上我让眼睛享福,让心情愉悦,让身体舒坦,让大脑活跃,然后携带满腔感叹感悟感奋落墨于笔端。如同一次生命轮回,行程结束后沉淀、记载,而且是文学笔触的记载,方才觉得功德圆满,还了愿一般心静神安。
习惯总成自然。去非洲尽管路程紧凑,但每天都会记点东西,不仅是沿途见闻,更多的是感触和感动,最初的只言片语,能给后来的落笔成文、出手成章升华出别样的精彩。
非洲太神秘,太天然,太纯粹,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城一乡……那里的自然与人文、动物与人类,都让我一路惊喜一路感动。苍老的埃及,每一块倒塌的碎石上都刻写着近乎湮灭的历史,行走其间,遗憾与感动常常令精神失助。陌生的埃塞俄比亚,贫穷与奋争流泻在苍翠的大地上,敞开的胸膛正接受时代变迁的风霜。动感的肯尼亚,哪怕只在马赛马拉站一站,在大裂谷边看一看,地球原本的模样和生态仿若宗教般,能给世俗的身心带去一次洁净的洗礼。还有发达的南非,文明与恩怨冲撞的前线,坚实的基础能否支撑未知的前程?种族和解能否像美丽的桌山一样,虽然怪石嶙峋,但远看去依然平坦?
当然更有中非之间的感情,尽管语言不通肤色不同文化不一,但无论走在哪个国家,那里的人们对中国的友好,总能令人犹如走亲访友般感动和慰藉。
记取感动,不仅是留念,也是升华。走马观花的无奈,不应再留过眼烟云般的遗憾。定格的照片,用文学性的语言解说,不只是修复与还原完整的行程,也是感情自然流露的最佳途径,文字的魅力正在于让感动永恒。
而且,我不愿记成枯燥的流水账。近年来,攻略式的游记充斥图书市场。仿佛携手一本即可畅通无阻,那是懒人们的旅游手册,真正的旅行者,不只用脚步,更要张开心灵的眼睛,用感情去体验,用智慧去思索。疲倦后的感动,才能缕出易逝易丢的生命价值。
但当下的阅读市场又不得不考虑。尽管纯文学气质高雅,孤芳自赏的清高未免脱俗了人间烟火。市场是大众的更是现实的,容不得鄙视与厌弃。生活验证的哲学命题,比文学实用实在得多。 中国地图出版集团测绘出版社生活文化分社社长兼总编辑赵强先生一直关心重视这本书的写作,多次与我电话交流,提出了许多中肯可行的建议。赵强总编十分热情和认真,对这本书的出版倾注了大量心血,细致到书名的拟定都与我反复商量,令我非常感动。在此真诚感谢赵强总编和出版社的朋友。
最初的书名定为《黑非洲的色彩》,赵总编善意地提出异议,我于是搜肠刮肚再谋新名,同时求助好友。数天里,收到几十个新颖的主意。老领导庄立权,老同学袁敏殊,新老同事何敏、王民山、吴淑柔、胡卫林、江宏、詹瑞云、董晓英、王枫……都给了及时有用的帮助,我在这里记下他们的名字,以表诚心诚意的感谢。
还有很多的感动,我会珍藏在生命里,滋润我酸甜苦辣的生活。
——陈冬雷
2014年11月20日
非洲,给人的最大感受是惊喜,给人的最多感受依然是惊喜。脚步一旦踏上非洲大地,曾经的神秘与陌生尽被惊喜消弭。
对大部分中国人而言,非洲神秘得令人好奇,遥远得令人陌生,道听途说的认知,断章取义的信息,更增添了神秘与陌生,更勾起了兴趣与好奇。如今,交通已变得便捷,距离再不是问题。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国人走进非洲,时尚的旅行带来的认知冲击,渐渐有了文化意义,不少人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文、集成书,把一个真实的发展的非洲介绍给中国读者。
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但我的行走不算深入,也没有充裕的时间沉下身子体验,“浅尝”与“走马”的感受总有浮光掠影浮皮潦草的嫌疑,但第一眼的印象和感觉总是最直接最真实,对精神和思想的冲击也最强烈,而且我不是简单的叙述,而是融入情感揉进沉思,梳理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在日常生活被繁盛的物质统率的时代,我们的身体已被物质绑架,精神也为物质奔波,仿佛能让精神吹拂文化清风的空间越来越小,因为文化也紧跟着物质的步伐快乐得有点轻浮。精神成为物质的俘虏,文化也为物质服务,我们的身心承受,如今越来越感到了疲劳。
我们惊叹财富增长,也惊讶贫穷落后;我们惊恐污染严重,更惊惧饮食不安全。我们有太多的惊心怵目,因惊诧而惊乱,因惊异而惊慌,因惊惶而惊魂,因惊觉而惊虑,假如生活中多了一些惊奇,都是值得惊呼庆幸的,然而我们最需要的是凉悦和惊喜,哪怕惊喜交集,哪怕惊喜若狂。
是的,需要惊喜。生活需要,精神需要,因为稀少,越显重要。
或许这么说有点沉重,不排除有人抬杠,别较真,我不接招。我深知心态很重要,惊喜无处不在,就看你具不具慧眼与慧心,愿不愿享受和得到,想不想精神脱离几次物质的羁绊,让心情豁然敞亮。
放松,变换一下环境,走出去,见识别样的人文与风景,不必刻意,身边掠过的所有陌生都可能愉悦身心。旅行的大众化,是丰满了的物质援助给精神的最佳款式。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这种款式越来越流行。
在非洲的每一天,经常令我由惊愕到惊喜,几乎到处都能遇到中国人,好像哪里少了中国人的身影才引我惊诧。非洲的神秘敞开在我面前后,我能做的就是感受惊喜寻找惊喜记录惊喜。越远的路途,越能带来兴奋,身体的疲惫时刻被突然而至的惊喜滋润,于是便遗憾行走的旅途实在太短。
非洲太大,我只到了埃及、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南非,好在这四个国家很有特色,也颇具代表性,每一天的每一瞬间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我时常感觉像走进了一本厚重的古书,我想把每一个字符都记熟,然后描述给身边的人。
发现与思考,给了我许多特殊的人生体会,而旅行中的发现与思考,更给了我泽润灵魂的体悟。我享受这些体会和体悟,享受得凉喜交加。
生命需要惊喜,易不易得,都应珍惜!
——陈冬雷
2014年11月20日
对中国人而言,非洲遥远而神秘,遥远得陌生,神秘得好奇,每个人心里都有—个不同的非洲。作者从北而南,游历了非洲极具代表性的四个国度:古老的埃及、神奇的埃塞俄比亚、动感的肯尼亚、和谐的南非。然后把所感所想所晤所得收割成精彩隽雅的文字,用广阔的视角描绘了一幅真实、厚重、壮美、清韵的自然人文画卷。
跟随《彩色非洲(非洲四大古国穿越之旅)》作者陈冬雷的脚步,犹如身临其境,曾经的所有陌生都化成愉悦身心的风景,曾经的所有神秘都绽放成豁然敞亮的惊喜。非洲,从此变得亲近而熟悉。
陈冬雷所著的《彩色非洲(非洲四大古国穿越之旅)》从独特角度让大家见到一个七色彩虹般的非洲,而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非洲:战乱、疾病、饥饿、贫穷。作者带领我们去体验七彩非洲,书中描绘了东非大裂谷的雄伟壮烈,记录了非洲大草原上奔腾不息的河流与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动物们,写出了非洲不同地域的独特文化与风俗,写出了非洲不同地域的独特风景,同样也对世界人类的不同价值观,不同的生存状态发出了美好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