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曾国藩语录
内容
编辑推荐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为人处世、治国齐家、为官从政的经典之作

《曾文正公嘉言钞》文白对照,辅以历史故事深度解读

平凡人的必需鞭策,精英的必读佳品

《曾国藩语录》从曾国藩大量的家书、日记、笔记和文章中,进行认真遴选辑录了他的箴言警句,这不仅能够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一代“中兴之臣”说过哪些有见地的话,更能够让您从中获得启迪和教育,对工作和生活等方面有所帮助。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变化气质。”但愿您在读了他的一句句精彩的箴言之后,掩卷而思,产生如醍醐灌顶般的真切而美好的感受。

内容推荐

曾国藩作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自近代以来,就是中国青年争相学习的楷模。梁启超先生一生对曾国藩推崇备至,对其遗著更是“一日三复”,故从曾氏文集中摘录出此《曾文正公嘉言钞》(白话文即为《曾国藩语录》),以飨国人。这本《曾国藩语录》为文白对照,并辅以故事深度解读,翻译精准简洁,故事选用得当,将曾文正公的思想与心迹都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人以之为师为范,提升自己。

目录

《曾文正公嘉言钞》序

书札

家书

家训

日记

文集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原文:

今日而言治术,则莫若综核名实;今日而言学术,而莫若取笃实践履之士。物穷则变,救浮华者莫如质。积玩之后,振之以猛,意在斯乎!

译文:

如今空谈治国之术,还不如去综合考察外在名目与实践的关系;如今空谈学术,还不如去选取脚踏实地勤恳能干的人。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生变,没有什么比质朴更能补救浮华习气的了。长期放纵不羁之后,通过勇猛习气振作精神,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故事:

西晋初年,高门士族以清谈为荣,达官贵人多高谈阔论而轻视实践。受此影响,西晋官僚大多喜欢清谈而轻视实干,社会风气日渐浮华而不踏实。这样的社会正需要文中提到的,能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的实干型人才挺身而出。西晋大臣傅成,品性刚正,直言敢谏,对晋初社会风气颇为忧虑。晋武帝下诏让朝臣评论政务得失,傅成上书提出西晋朝廷官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希望精简机构,裁撤冗员,以减轻百姓负担。

晋惠帝年间,西晋朝廷纲纪松弛,世风日下,受命辅政的宰相张华等人为矫正社会风气,启用傅成为主持西晋首都所在的司州行政长官司隶校尉一职。傅咸在上任之前上书朝廷,为纠正当时贿赂公行,权贵不法的社会弊端,他出任司隶校尉一定会下重手整治,希望能得到朝廷支持。上任后,傅成立即上奏罢免了横行不法的左将军司马倩等多位不法权贵,使得京都洛阳的风气得到整顿,豪门勋贵惧怕他的刚直和严格,都有所收敛。晋初长期放纵的世风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匡正,振作精神,多亏了傅咸下定决心勇敢地下猛药治疗社会弊病。

原文:

吾辈今日苟有所见,而欲为行远之计,又可不早具坚车乎哉?

译文:

如今我们对社会已经有自己的见解,而且想要为将来作长远打算,又怎么能不趁早做好充分准备呢?

故事:

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早在仁宗年间,面对社会矛盾正在逐步积累和暴露的现实,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改革理念。初入官场的王安石,还是一名年轻的下级官僚,但他已有将来对北宋社会进行全面改革的意识,为此在出任鄞县知县时,便注意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处理政务。他组织百姓兴修水利,青黄不接时,将官仓中的粟米低息借贷给农民,约定秋收归还本息。这些早期的改革实践,成为他在神宗年间主持“熙宁变法”的最好准备,正好切合文中提出的为了将来的长远打算,早日进行充分准备的诀窍。

原文:

耐冷耐苦,耐劳耐闲。

译文:

做人要能够耐受寒冷艰苦的环境,能够耐受得住辛劳的考验和无聊的消磨。

故事:

北宋名臣范仲淹,两岁就成了孤儿,母亲为了生活,改嫁了一户姓朱的人家,给还不懂事的儿子改名换姓叫做“朱说”。范仲淹在青少年时期就立下远大志向,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他成年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洒泪和母亲分别,离开关县家乡去应天府念书。范仲淹念书非常刻苦,每天睡觉的时间都很少。冬天天气寒冷,人容易困倦,他每"-3精力不支的时候,就用冷水洗脸,让自己打起精神。由于家境贫苦,范仲淹的口粮也不多,经常只能喝粥度日。功夫不负苦心人,后来他终于考中进士做官,恢复了原来的姓名,还把母亲接来供养。

西夏兴起之后,君主李元昊多次兴兵侵犯北宋西北边境。范仲淹奉命前往陕西抵御西夏军。范仲淹除了改革边关军制,增强军队战斗力之外,还让驻屯士兵开垦边区田地,招纳各族边民安居,军务政务两手都要抓,事务繁重,但他丝毫不觉得辛苦。

到了北宋庆历六年,范仲淹从汴京被贬到河南邓州做地方官。前一年被贬岳州的好友滕子京请他为重修完毕的岳阳楼作记。范仲淹仅凭滕子京寄来的一张《洞庭晚秋图》,便写下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虽然他已经离开了政治中枢,不再做宰相,但并没有因为贬为地方闲官,就觉得百无聊赖,意志消沉,反而借机会激励同样被贬的好友振作精神。

“耐冷耐苦,耐劳耐闲”指的正是范仲淹这样永远心怀理想的人。

P1-3

序言

人生的很多际遇往往是事先预料不到的。

被梁启超先生誉为“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的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得享“文正”谥号的名臣。这位正牌科举出身的晚清名臣,在步入仕途的前十年都在京城做文官,当他考中进士,跻身大清官场时,只怕从来不曾想到自己一生的最大成就会是以湘军统帅的身份平定太平天国,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晚清洋务运动的先驱。

以笔者的清史修为,要像曾文正公所说的那样“赤地立新”,完完全全在一张白纸上写一部关于他的专著,那是万万不敢动笔的,好在编辑找到笔者时便已说明,本书稿是以梁启超先生的《曾文正公嘉言钞》为底本,将古文翻译成白话文,再辅以能够诠释原文精髓的历史故事即可。笔者以为这也不算太难,便答应下来,谁知真动起笔来才发现,哪里有这么简单!

曾国藩一生留下的著作多达数百万字,粱启超先生从曾氏著作这座宝山当中撷取一万六千多枚珠玑,精心加工成二百多件宝物,汇成嘉言钞这一座宝库,尽收其思想精华,供我等后人拜读。

要想尽可能准确地了解曾国藩每一则嘉言所要表达的意思,使编写的故事言之有物,落到实处,最好的办法是去了解每一则嘉言的出处。梁启超的嘉言钞选自《曾文正公全集》,为此笔者特地找来原著核查,希望能先厘清头绪。幸好朋友向笔者推介近年由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的新版《曾文正公嘉言钞》。感谢这一版译者杨为刚先生的辛勤工作,标明了每一则嘉言的原始出处,使笔者能够结合《曾文正公全集》原文进行核查,大大加快了写作进度。

最终成文的译释本,译文主要根据商务印书馆1917年版的嘉言钞,参考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版《曾文正公全集》翻译。文中有几则嘉言夹叙夹议,文采飞扬,以编译者的水平再编写故事就纯属画蛇添足,因此没有多此一举。编写的故事之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能与曾国藩经历的相关历史事件,以及涉及的历史人物相对应,其他故事也力求与原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境界相一致。

除《曾文正公全集》和两版《曾文正公嘉言钞》之外,笔者还参考了多部正史、野史及相关专著,一一在参考文献中列明。

另外需要一提的是陶短房先生、雍容女士和镝非先生等太平天国史研究者与爱好者编著的文言版纪传体著作《天国志》。这部作品虽然未能出版,但陶先生等编著者的文史功底足以保证质量和可信度。笔者文中涉及太平天国的故事内容,主要参考了这部作品,特此致谢。

粱任公辑录的嘉言钞分别选自曾氏书札、家书、家训、日记和文集,涉及曾国藩一生公私两方面的大小事务。伟人同样也是凡人。曾国藩是伟大的,他确实达到了传统中国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境界,但他同样是个活生生的人,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也有普通人惯有的缺点,他的一生从某个角度来看像一首不断超越自我的励志诗,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像一声难以突破自我和时代局限的叹息。近年问世的有关曾国藩的著作,多如过江之鲫。拙作不敢与真正的学术专著相比,只是希望通过自己对曾文正公传世嘉言的解读,和诸位读者交流一下一个普通人的阅读心得,以及对曾文正公和梁任公一路传承至今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冬初阳

2014年9月

书评(媒体评论)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毛泽东

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梁启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曾国藩语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曾国藩
译者 冬初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2223463
开本 16开
页数 2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5-03-01
首版时间 2015-03-01
印刷时间 201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32
CIP核字 2014269897
中图分类号 K827=52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0: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