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矢量作用的世界
一、这是一个矢量作用的世界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矢量作用世界之一种
三、以道德教育为例进行矢量研究
四、研究的基本背景说明
五、本书的主要观点和内容
第二章 研究缘由与问题提出
一、从全国道德模范的身份构成说起:中下层人士占主体
二、“小悦悦事件”及《小康》调查
三、另一个例子:斯宾塞提供的证据
四、传统观念质疑:道德生成究竟与何有关
五、并非多余的担心:成人的道德怎么办
第三章 道德矢量论概说
一、道德矢量:道德生成的直接因素
二、道德矢量论的根本思想
三、道德矢量研究的前史借鉴
第四章 道德矢量中的人格矢量
一、人格在道德矢量中的基础性地位
二、人格的重要性质——全息性
三、人格矢量的特点
四、几种人格学说及其简要分析
五、人格矢量的定量研究
第五章 道德矢量中的环境矢量
一、环境与环境矢量
二、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环境矢量的意义
三、道德矢量的两个环境原理之一:道德矢量的最大环境原理
四、道德矢量的两个环境原理之二:道德矢量的最切近环境原理
第六章 人格矢量与环境矢量的作用机制(一)——耗散结构理论的视角
一、人格矢量与环境矢量的联结点是实践活动
二、人格矢量与环境矢量的作用机制遵循耗散结构规律
三、道德矢量与道德模糊
第七章 人格矢量与环境矢量的作用机制(二)——神经生物学的视角
一、需要探讨的问题和一些假设
二、神经系统的网络
三、环境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四、神经元联结网络的建立
五、分子层面上的神经元联结机理
六、大脑内有没有一个专司“道德”的区域
七、再进入的神经机制
八、关于成年人的神经网络
九、关于神经教育学
十、可能的结论
第八章 道德矢量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矢量论的概要总结
二、当前主要德育理论与矢量论的互证与关联
三、矢量论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