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人与海/青少年必读名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讲述了有个老人独自在海上捕鱼,接连几个月没有收获,后来他钓到一条很大的旗鱼,跟它缠斗了两天两夜,用鱼枪把它刺死;但在返回的途中遇到鲨鱼的袭击,缺乏帮手和工具的老人虽然杀了几条鲨鱼,但旗鱼被其他鲨鱼吃光了,等他进港时,旗鱼只剩下一副骨头。老人那种临危不惧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震撼着每一位读者。《老人与海》出版后引发巨大轰动,厄内斯特·海明威凭此作品荣获第54届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推荐

厄内斯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讲述了:

一位捕鱼老人在连续84天一无所获之后,终于在第85天钓到了一条大鱼。然而,体积过于庞大的鱼,遥远的神秘海洋之途,还有一群群突袭而来的鲨鱼,搅得老人精疲力竭。但是,老人凭着他的永不言败的坚强意志,一一战胜了它们,终于踏上家乡的土地。

目录

总序 请驯养我

译序

正文

试读章节

就在这个时候,在他眼睛盯着钓索的时候,他看见戳在船边的一根绿树棍子很厉害地点起头来。

“是了,”他说,“是了。”一边把桨搁在了桨架上,并没有颠动船。他伸手拿起钓索,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钓索上并没有绷紧了或者沉甸甸的感觉,他便不用力地拿在手里。接着又是一下。这回是试探性地一拉,既不实在也不重。他确切地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在一百英寻深的地方,一条马林鱼正在吃遮盖钩尖和钩身的沙丁鱼,那正是手工打造的钓钩从那条小金枪鱼的脑袋往外扎的地方。

老头儿很细心地用左手轻轻握住钓索,将它从树棍子上解了下来。现在他可以让它在手指间滑动了,不会让鱼儿感觉到有绷力。

在离岸这么远的地方,到了这个月份,它肯定长得肥死了,他心想。吃吧,鱼儿。吃吧。请吃吧。这些小鱼多新鲜哟,你那地方有六百英尺深呢,黑咕隆咚的,水那么冷。在黑暗中再兜个圈儿,回来把它们吃了。

他感觉到钓索被轻轻地、很小心地拽着,然后是猛地一拉。这肯定是一条沙丁鱼的头不大容易从钩子上扯下来。然后,没有动静了。

“来啊,”老头儿大声说,“再兜个圈儿。你闻一闻。味道不好么?趁新鲜把它们吃了,接下来还有金枪鱼呢。鱼肉结实、凉凉的、味道好得很。别害臊,鱼儿。吃吧。”

他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钓索,等待着。同时他也注视着另外几根钓索,因为鱼儿有可能已经游到上面来了,也可能游下去了。然后又是很小心地一拽。

“它会咬钩的,”老头儿大声说,“愿主帮助它咬钩。”

可它并没有咬钩,它走了,老头儿感觉不到动静了。

“它不可能走的,”他说,“基督知道它不可能走。它在转个圈儿。兴许它从前吞过钩,还有点记得。”

接着他感觉到钓索被轻轻地碰了一下,他快活起来。

“它只是转个圈儿,”他说,“它会咬钩的。”

他快活地感觉到了那种轻轻的拉拽,然后,他感觉到了一样硬绷绷的东西,重得令人难以置信。那是鱼儿的分量,他让钓索不断地往下滑,往下滑,同时将两个钓索卷儿里的上面一个打开了。钓索轻轻地从老头儿手指间滑下去时,虽然大拇指和食指间的压力很细微,他仍然能感觉到那了不得的分量。

“好大一条鱼哦,”他说,“这会儿它把鱼饵斜叼在嘴里,正游开去呢。”

接下来它会吞了它的,他心想。他并没有说出声来,因为他知道,一件好事情假如说破了,兴许就不会成真。他知道这条鱼是个大家伙,他想象它正将金枪鱼横斜着衔在嘴里,在黑暗中游开去。就在这一刻,他感觉到它不动了,但分量依然在。接着,分量变重了,他又放出去一段钓索。有一会儿他的大拇指和食指捏紧了些,钓索上的劲道便增加了,一直传到水底下。

“它咬钩啦,”他说,“这会儿我让它好好吃吧。”

他一边让钓索从手指间往下滑,一边把左手探下去,拿起两个备用钓索卷儿松开的一头,系在旁边那根钓索的两个备用钓索卷儿的活捆上。现在全准备好了。除了正在使用的钓索卷儿外,他还有三个四十英寻长的钓索卷儿备用。

“多吃下去一点,”他说,“好好吃。”

吃下去,让钩尖戳进你的心脏,杀死你,他在心里说道。爽快些浮上来,让我把鱼叉捅进你的身子。行啦。你在餐桌边还没待够么?

“来哉!”他大声说道,两只手一块儿猛拉,一下子将钓索收上来一码长,然后使出胳膊上的全部劲道,全力拧动身体,两只手交替摆动着,一下一下又一下地猛拉钓索。

没一点反应。鱼儿只管慢慢地游开去,老头儿无法把它提上来一英寸。钓索很结实,是专门用来钓大鱼的。他把它勒在肩背上,竟至于绷得太紧,水珠儿直从上面往外弹。随后钓索开始在水里发出一种频率不快的咝咝声。他仍旧抓住不放松,身子抵住横座板,后仰着来对抗鱼儿的拖拽。小船开始慢慢地向西北方向移行。

鱼儿不紧不慢地游着,船和人在平静的水面上缓缓地行驶着。另外几只鱼饵依然在水里,不过顾不上了。

“要是男孩、儿在就好了,”老头儿大声说,“我被一条鱼拖着走,成了系纤绳的缆柱啦。我可以把钓索系在船上的。但那样它就有机会挣断钓索。我得尽量牵住它,它非得要钓索时就放些给它。感谢主,它在朝前游,没往下沉。”

假如它决意要往下沉,我该怎么办呢?我不知道。假如它突然潜入海底,死了,我该怎么办呢?我不知道。不过我不会千等着的。我有好多事情可以做。

他用脊背抵住钓索,眼睛望着它在水里的斜线,望着小帆船平稳地向西北方向驶去。

P34-37

序言

相信至少有一部分青少年读者知道海明威。

因为他是个大作家。有一种说法: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20世纪美国三位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另外两位是威廉·福克纳和弗朗西斯·斯科特·菲兹杰拉德。

还因为他是个传奇式的人物:他喜欢去非洲狩猎;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担任红十字会救护车司机,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参加二战和西班牙内战,有时亲自参加战斗;他的外观给人硬朗的印象,但他年轻时在精神上属“迷惘的一代”,晚年在身体上遭受多种病痛,最后不堪折磨而饮弹自尽。

还有,他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有《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最后却因为一部中篇小说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它就是《老人与海》。

这部小说自身也是一个传奇。它的主人公桑地亚哥的原型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是海明威的救命恩人,后成为海明威的挚友,2002年以104岁的高龄去世。它是海明威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1952年出版,1953年获普利策奖,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58年拍成电影,1986年作为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之一,48小时内售出530万本,销量排名第一。

可以想象,这样一部小说的评介文章汗牛充栋,互联网上你可以搜索到许多。因此,在于我,确实没有必要再重复别人的话;在于你,我的建议是,你先自己把这部小说读完,在心里面或者纸上归纳出你自己的感觉、印象、发现和想法,然后再适当看一下别人的评论。

很可能别人的评论中有不少你没想到的高明见解,也可能你有些见解是别人没想到的,更可能你和别人有许多共同的见解。不管怎样,有自己的想法很重要,因为无论高明与否,那是你自己的。你自己读,自己想,然后再去了解别人的想法,这样一个读书方法可以既使你的视野和思路得到拓展,又不至于让自己的大脑变成一个存储故事、知识和他人见解的电脑硬盘。

这个故事不长却容量很大,不过并不复杂,所以我不应该在这儿介绍故事情节,正如我不应该在你看一部好电影之前透露剧情一样。

我应该做的一件事情是,说一说读这部小说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一是要有耐心,慢慢地细细地读,不要迫不及待地只想知道下面的情节。海明威的行文是很简洁的,基本上没有多余的叙述。如果你细细地读,那等于是你在自己的脑子里放一部精彩的电影,当然,你用你的想象参与了它的放映。否则,你得到的只会是一个干巴巴的故事梗概。我保证故事里面没有费解的地方。如果你以前读的翻译小说中有不少费解的地方,很可能是因为译者没有弄懂作者的意思,或者没能表达清楚作者的意思,并不是作者故作深奥、故弄玄虚。当然,有些地方是需要稍稍停顿一下,稍微想一想才会明白的。

二是要适当地看注释,看注释不但解惑,而且能增长知识。这部小说我翻译时作的注比较多。海明威喜欢狩猎、看斗牛,也喜欢捕鱼,他曾经在1941年将自己的游艇改装成巡逻艇,侦察德国潜艇的行动,为盟军提供情报。所以海明威本人懂得航海和捕鱼,所以他在这部以大海为背景的小说里使用了不少术语。看一下注释不但会增长知识,也是很有趣味的。

我建议你这样细读一遍后,过几天再比较酣畅地读一遍。

另外我想说,我非常喜欢小说中那个男孩儿,非常喜欢小说中大海上的日出与日落、白昼与黑夜、云彩和风。

我翻译这部小说也是很有耐心、很细致的。我甚至会为了译得更准,为了译出原文中的精妙之处,在一个地方停留一个小时,反复斟酌。譬如skiff这个词,译作小船或渔船我都不甘心,因为作者用这个词而不用boal、fisher或trawler等,总是有原因的。最后我选择译成、“小帆船”并加注。这样你读了才会在脑子里有个生动具体的形象。再如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He(鱼)is much fish still,我看到后立刻感觉到一震。早年我曾读过别人翻译的《老人与海》,而且是细读,但不记得有这一句话。于是花了些时间把藏书翻出来看,发现那个译本翻译错了。我译成“这鱼儿依旧汉子得很”,这句话相当于说一个人:He(人)is much man still。

现在我要特别作一些说明。

一是我将原文中的the old man译作“老头儿”而不是“老人”。首先,译作“老人”比较呆板。这篇小说总体上是略显沉闷的,甚至显得有些冷。但其实,正如一个外表刚毅的男人心底里藏着温情甚至忧伤一样,这篇小说自有其温情的一面。作者安排男孩儿马诺林这样一个角色,正是他企图赋予小说以温情的一个证据。此外,小说中有多处感伤心理的描述。我一直对简单地将《老人与海》归纳为“硬汉小说”不以为然。对这样一篇小说的主人公,通篇以“老人”来称呼,好像是呆了一些。再者,如果真正读进去原文,便会感觉到作者叙述小说中三个主要人物时带有一种掩饰着的亲切,所以我把他们相应地译作“老头儿”、“男孩儿”和“鱼儿”。另外,小说中有多处老头儿的自言自语,有时他称呼自己old man,总不能让他称呼自己“老人”吧?我只将开篇第一句的an old man译作“一位老人”(这里是交待,不是称呼),其余统一译作“老头儿”。

二是我没有将原文中称呼动物的he译作“他”。我曾试过,但译了不到三分之一后,发觉实在难以为继。中英文表达有差别,读起来总是觉得不畅,此其一;容易引起指称的混淆,整体上、语气上都很难处理好,此其二。本书特约编辑张燕是一位认真而且有见解的编辑,她发现了我的一处错译,特在此致谢。她看稿时也曾建议我将文中称呼动物的he一律改译作“他”: “在老人的口里,大鱼、鲨鱼还有其他的一些海洋生物,都是使用了he来称呼的,因为老人把他们看成是和他平等的兄弟姐妹在对待。”经我解释其中的无奈,她表示理解。顺便提一句,我个人的理解是:老人视天地万物为兄弟姊妹,是因为老人的年老和孤独,也是因为他的生活一直与大海和天空一体,更因为他是个特别倔犟的老头儿。与其说他是个硬汉,不如说他是个很特别很倔犟的老头儿。我个人觉得小说中天性、灵性、个性与情味儿远重于“硬”味儿。

一部真正的好小说,不但故事好,而且叙述得好,文字好,独到。《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好的一部小说。我尽力译得准,译得恰到好处,希望做到换一字或加一字或减一字都会有所逊色。开个玩笑,如果有人想从这个译本“翻译”出一个新的译本来,那就必须进行改头换面,那就肯定会大有损失。

希望你读了这个译本以后不会觉得失望。

2014年7月17日于南通

书评(媒体评论)

因为他精通叙事艺术——尤其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中——同时还因为他对当代文体所发挥的影响。

——诺贝尔文学奖评语

海明威的小说是以掌握严格的技巧为支撑的;从海明威那里我懂得了,“写作始终是艰苦的劳动”。

——《百年孤独》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厄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海明威是我们“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约翰·肯尼迪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人与海/青少年必读名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厄内斯特·海明威
译者 张炽恒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7528307
开本 16开
页数 1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0
出版时间 2015-03-01
首版时间 2015-03-01
印刷时间 201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16
CIP核字 2014295494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5
157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2: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