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唐君毅著作选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哲学传统深厚,诸家义理丰富多端,而思想有流变,不是无端而来,知其来处方知其去处,即有溯本归原的必要。本书纵线专就环绕一核心观念而开展对中国哲学问题的讨论,横向则广摄各家学说,分别其方面、种类与层次;<导论篇>包括原理、原心、原名、原辩、原言与默、原辩与默、原致知格物、原道、原太极、及原命等诸文,一一皆可作为进入中国哲学义理世界之门户。由<导论篇>再进,专就中国哲学核心观念“性”而论,即成<原性篇>;盖“命”不离于“性”,及就人之面对天地万物,而能有其理想,生出中国哲学广大之价值世界者,必因其“性”之义而起也。

唐君毅编著的《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之写法独特,唐先生言之为“即哲学史以言哲学”。唐先生反对无据而妄臆,盖古人之言,不能仅执一端,否则必造成不可解的冲突;而应就其所当之义,分疏条列,使之各得其位。顺是,唐先生把历史上中国先哲言人性之种种理论次第展示,以寻求其本原之义,还其普遍永恒之价值,以寻求皆一一融和于一广大的义理世界之可能。本书就是以中国哲学各主要观念作为线索,足见唐先生对哲学问题思考之圆熟。

内容推荐

唐君毅编著的《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又称“中国哲学中人性思想之发展”。本书内容不仅涉及中国哲学上“性”之范畴的发展,实际上也是一部中国人性论史,与徐复观先生同名著作堪称双璧。全书纵贯而下,始于性之原义,自春秋的德性与孔子的习性论,中经战国、两汉、隋唐宋元,集中表述了佛教诸家的性论与周张二程和朱陆二王的宋明理学性论本质。

目录

自序

 一 本书写作之宗趣及其所论述之范围

 二 本书论述之方式、态度与方法

 三 本书之内容

第一章 中国人性观之方向与春秋时代之对德言性、孔子之对习言性、告子之即生言性与孟子之即心言性

 一 人性观中西哲之胜义及中国人性观之方向

 二 具体生命之性,非性相之性,及春秋时代之对道德理想而言性,与孔子言性相近、习相远之涵义

 三 告子之言义外及生之谓性之诸涵义

 四 孟子不自生言性之即心言性可统摄即生言性之说之四义

 五 孟子之即“心之生”以言性之意义

第二章 庄子之复心言性、荀子之对心言性与中庸之即性言心

 一 心知、机心、成心之祸患

 二 复性命之情之生活意义

 三 心之思虑所成之礼义文理与性之对较关系,及性恶之义

 四 心欲善,心中理、合道,与中理合道之“心之理”或“心之性”

 五 中庸之即诚言性,即明言心,与率性尽性

 六 尽己性、与尽人性、尽物性之涵义

第三章 乾坤之道、礼乐之原、政教之本,与秦汉学者之言性

 一 易传之即继言善、即成言性,与本德行以有神明之知

 二 运神明以知乾坤之道,与即道言性

 三 礼记之尚情,与其即礼乐之原之人情以言性之论

 四 礼乐、人情、德行,与天地之道

 五 秦汉学者言性之目标,与吕览、淮南之贵生全性、即寿言性、与摄德归性

 六 率性循性,与人生行事及政教之本

 七 综论道家型之生命状态之价值

第四章 汉魏学者对客观的人性之分解的说明

 一 汉儒之谓人性为一客观之论题,董仲舒之为成王者之任,而随名人理以言性之说

 二 随名人理之思路之局限,与成就政教之目的以外之言性观点之讨论

 三 气分为阴阳二者之观念之形成与其涵义

 四 人性与阴阳善恶及性三品之论

 五 性之品级之观念之所以立,与王充之即命言性,及纯价值义之性

 六 刘劭为任使众材,而即形征性,论才性之品,与逐步客观化之观人术

 七 由阴阳至五行之观念之展成

 八 五行与五常及刘劭之即形知性论试诠

第五章 客观的人性论之极限与魏晋人之重个性及个性之完成之道

 一 个性与品类性,及“放达”、“超拔”之消极的意义

 二 有个性之人其品格之高下之衡定标准

 三 个性、我性、纯浪漫性,以无内容为其内容,而必归于体无致虚,所遇而皆见其独

 四 当前实境之消极的运用,为所遇而皆见其独所以可能之根据

 五 道家之圣人之向往与其非历史人物性

 六 老子不言性,而王弼言万物以自然为性,及郭象注庄之重独性

……

第六章 佛家言性之六义及其与中国传统言性之异同

第七章 般若宗即空言性,与唯识宗即识言性及即种姓言性

第八章 佛心与众生之佛性

第九章 华严之性起与天台之性具及其相关联之问题

第十章 禅宗与佛学他宗及惠能坛经之自性义与工夫

第十一章 由佛再入儒之性论

第十二章 二程之即生道言性与即理言性

第十三章 朱子之理气心性论

第十四章 象山、慈湖至阳明之即心性工夫,以言心性本体义

第十五章 阳明学派及东林学派对“至善”及“无善无恶”之重辨与刘蕺山之言心性之本体工夫义

第十六章 王船山以降之即“气质”、“才”、“习”、“情”、“欲”以言性义

第十七章 总论性之诸义及言性之诸观点,与中国言性思想之发展

附编:

原德性工夫朱陆异同探源(上)——程陆之传及程朱之传与工夫问题

原德性工夫朱陆异同探源(中)——朱子工夫论辨析

原德性工夫朱陆异同探源(下)——朱陆工夫论之会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唐君毅著作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君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45192101
开本 16开
页数 4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78
出版时间 2005-10-01
首版时间 2005-10-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58
CIP核字 2005089294
中图分类号 B215
丛书名
印张 28.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36
168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3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