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林,广西桂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短小说集《裸露心房》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唇间风》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11年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乡村风景》摄影集。近年来,多次参加由国家、省、市级举办的各种摄影大赛,获奖若干。
王成林创作的《月亮河》是一部对自然、人性、爱情、人物命运、生存状态的书写
图书 | 月亮河/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王成林,广西桂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短小说集《裸露心房》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唇间风》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11年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乡村风景》摄影集。近年来,多次参加由国家、省、市级举办的各种摄影大赛,获奖若干。 王成林创作的《月亮河》是一部对自然、人性、爱情、人物命运、生存状态的书写 内容推荐 王成林创作的《月亮河》是一部对自然、人性、爱情、人物命运、生存状态的书写。爱是这部小说的主轴;人性拷问是其主色调;追求幸福,温馨情怀,坚韧,执着,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是其主旋律。作品取材多样,故事情节起伏跌宕,语言流畅,地域特色鲜明,作者将生命意识,人生体验贯穿于整个书写过程。 目录 雪葬 月亮河 枇杷梦 统一战线 面朝窗口的女人 燃烧的心野 米粉的秘密 两个摄影师 苦涩子弹的颂歌 油茶的故事 编后 试读章节 夏天的时候,金钟扬来过余家村。 到余家村那天,天快黑了,他在路边一座高大的木楼前踌躇着,想找个地方住下来。这时,屋里走出一个女人,女人神情憔悴,她手里端着一只碗,碗里黑乎乎的不知装着什么东西。女人步子踉跄地走到一道篱笆墙跟前停了下来,抬头朝远处望了望,然后把碗里的东西倒在地上。嘴里默默地念叨着什么,最后烧了一把纸钱,烧完纸钱,女人抬起身子时,发现了金钟扬,她有点惊讶,但她没和他打招呼,转身往屋里走去。 金钟扬忍不住喊叫说,大嫂。 女人惊疑地停了下来,回头问金钟扬,你叫我吗? 金钟扬说,我想找个地方住,你家方便吗? 女人嘀咕了一句什么,金钟扬没有听清楚,便跟了过去。走到门前,女人把身子往旁边一让,意思是你请。金钟扬说了声谢谢先进了屋。屋里灯火若明若暗,但他一眼就看到了一样醒目的东西,它一下就把他给镇住了。那是一串串的鱼……鱼们高高地挂在梁上。只是身上没有肉了,剩下的只是鱼头和鱼刺,它们被一根根的篾片从鱼眼里穿过去,显得非常刺眼,而且挂得满屋都是。金钟扬不知道那是干什么用的,他好像看到一种奇特的景观,他连忙打开挂在胸前的相机,对着那些醒目的一具具鱼骨拍摄起来。金钟扬越拍越心惊,有一刻几乎扣不下快门了,他出汗了,额头上大颗大颗的汗水滚落下,瞬间湿透了脊背。那女人也不管他,任由他拍。看看拍得差不多了,金钟扬这时才发现那女人的身边已经站着一个男的,那男的怀里抱着一个小孩,小孩软塌塌的,好像睡着了。 没等金钟扬开口,那个男的问道: 你是记者吗,是报社的吧? 金钟扬说不是,我是搞摄影的,是摄影爱好者。 那男人的情绪一下就跌落下来,他说: 那你刚才拍的这些,你会在报纸上刊登吗? 金钟扬说会吧,会刊登的。 真的会刊登吗? 那男人的情绪一下子又激动起来。 金钟扬再次告诉男的说,会的,我的摄影图片经常在报纸上刊登。 那你刊登的时候,能在下边写上是在哪里拍的吗? 一般情况下会写的。 那男的噗的一声,跪在金钟扬脚下,怀里的孩子差点掉到地上。他说,我求你了,我求你刊登这些照片的时候,一定要写上是在哪里拍的好吗,我们这里叫余家村,我叫张五,你一定要写上是在我张五家里拍的好吗,我求你了! 吓得金钟扬连忙把张五扶起。这时,他才看清张五怀里的孩子并不是睡着了,而是病了。他病得不轻,身子软软的,头手垂着,像是随时都会死去的样子。 不久前,张五遭遇了一件大事。 那天中午,张五在坡顶上的田里干活,突然一声巨大的响声,地震一般地将张五突然震倒在田边。那时,张五感觉他的脑子好像被震裂了,心也被震碎了,几乎失去知觉……不知过了多久,才迷迷糊糊地醒了过来,这时,他才闻着了一股依然在空中飘散的硝烟味,他艰难地爬了起来坐在田埂上。随即,眼前的景象把他惊呆了……他田里的禾花鱼,正在禾苗间乱蹦乱跳,田里的水,几乎流干了……顿时间,张五感觉他的世界变了,他的天黑了。他想,这怎么可能,田水怎么可能无缘无故就干了?他万分焦急地扑向其他田里,它们好像全都被人拨开了缺口,田水全部干掉了。他发现,田里到处都是裂缝,有的裂缝长,有的裂缝短,有的裂缝宽,有的裂缝窄,有的像张大的狮子口,躺在那里想吃人一般,田水就是从这些奇形怪状的裂缝里流走的。从裂缝里流走的,还有他辛辛苦苦养大的鱼,没有流走的鱼,正在作垂死挣扎……张五急忙在脚下扒开一个大坑,田里残留的水缓慢地汇拢过来,往坑里积聚。张五前后奔跑着把那些乱蹦乱跳的鱼拢到坑里……他很快发现这样做是徒劳的,他扒开的那个坑里并没有多少水流人,有的只是稀泥,丢进去的鱼跳了几下,就不跳了,它们一条条地翻着肚皮,等待着末日的来临……张五的泪水呼地就下来了。整整两千多尾鱼呀,等到秋天,这两千多尾鱼至少可攒五千多块钱呐,这下全完了…… 张五脑子里突然又响起了刚才的那一阵爆炸声。他想一定是刚才的爆炸声把他的田给震裂了,它们一定是青铁矿那边开矿放的大炮!他想,只有青铁矿才会放出这么大的炮!一般的人家,谁有本事放这么大的炮呢?就是想放也放不了,谁有那么多的炸药把一旁的山坡给震裂了,只有青铁矿有这本事! 我得找他们去! 我得让青铁矿的人上来看看,看看被他们炸裂的田,看看那些死鱼,然后,看看他青铁矿怎么办?张五刚要离去,立即又转回身来,他看着田里的那些鱼心想不行,如果青铁矿上的人不马上跟他张五一起上来,这田里的鱼又怎么能等?就是不被人偷偷捡走,那么等不到明天,它们也会被山里的野猫野鸟们给偷吃光的。他很快地回到家里,取来箩筐,把鱼们一尾一尾地捡到筐里,挑回家中。 刚要进屋,一群小孩就冲了过来,他们神色慌张,大声地叫喊着说,你家小明出事了,你快点去看看吧…… 一听小明出事,张五的脸顿时就青了。 他问,我的小明怎么啦? 你的小明倒在地上一直都没有醒过来,不知道是不是死了?张五的头轰的一声炸响,丢下筐子,就往村子下边跑去。村头那里果然围了好大一堆人。张五划开人群,发现小明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脸色惨白,真像是死了。 张五抱着儿子连声地叫喊着,他的小明没有理他,他叫不醒他。张五摸了摸小明的脉搏,幸好脉象并未消失,生命迹象还在。他抱起儿子就往家里跑,他刚把儿子放到床上,妻子这时从外边跑了回来,看见小明直条条地躺在床上,顿时哭得几乎昏死过去。 张五随后请来了当地草医。P1-3 序言 鲁院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忙碌着。作为鲁院一名工作人员,我曾经在自己的博客里写道:学员们“来了,去了;去了,来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拨又一拔。时光像沙漏一样,我的年华在他们身上流淌而去。我思索过如此存在的意义,有时也发出质疑。但最终明白,我属于他们。他们充实了我的生活,丰富了我的生命体验,拓展了我的价值疆域。我把心交给他们,愿意把灵魂敞露在他们面前。他们的呼吸牵动着我的心率,他们对你寄予期望,你同时也把期望寄予他们。他们会让你感到惊喜、骄傲,当然你也不能让他们失望。这样想后.即刻释然,不再为个人计划中的某些事情在他们身上延宕或者放弃懊丧。而一切付出也是有回报的,我的人生行囊里,装进了他们的礼物,是从别处不可能得到的礼物,那就是师生的感情。每当他们即将离去.每当与离去的他们重逢的时候,来自于他们的那份滚烫的对母校和老师的感念之情,让这个世界都变得温暖了。”“我知道我不属于他们。他们属于蓝天,属于大海,他们将驰骋于无边的草原和广袤的山川大地,他们属于未来。我呢,仍将像枚陀螺一样,在一个固定的点上兜圈子。还有生命的规律,大路在他们面前一直延伸,看不到尽头,因为他们年轻;而我,已经看清了前面的景观,因为我不再年轻。我只能陪伴他们同行一段,而后,路就由他们自己走了。但是,我仍要为他们祝福,我的祝福直达永远。” 这里写的是我的真实感情,也是我对自己的交代。 我们是以个体的身份定位于自己的工作岗位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但在学员眼里,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大名、官名,那就是“鲁院”,我们出现在学员面前,代表的是鲁院的形象,同时,我们还是一条纽带,一座桥梁,联系着学员与党和政府。鲁院工作无小事,高研班工作无小事,任何一个培训班的工作都无小事,从教学,到管理,到服务,从院长、老师,到做饭的大师傅、打扫房间的服务员,是一个整体结构上的链条,这个链条正常出色运转,学员不光会给我们打高分,还会感恩党和政府,相反,哪个环节出问题,不光会影响到学员对鲁院的看法,进而会影响到对党和政府的看法。我们举办的“80后”作家班、网络作家班、少数民族作家班,都印证了这一点。 每一届高研班,每一个培训班,我们都精心设计安排课程,认真组织实施教学计划,我们已经建立起一套自己的教学体系,但我常常在问这样一个问题,鲁院教学灵魂性的东西是什么?学员们的期待与我们的给予能否统一?我们将把他们送上一条什么样的路子?客观讲,学员们更多想的是得到知识和信息,学习方法和技巧,在这些方面,我们基本上满足了学员的要求,但这不是我们教学的全部,更不是我们教学的灵魂,灵魂性的工作是丰富和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夯实作为一个作家的基本建设,这就是人格建设,是为何写、为谁写、写什么、怎样写的核心价值理念。这个工作必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及管理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当然,不是生硬地灌输,而要以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来进行。比如我们安排的国情与时政课程,请有关领导和各方面专家来校讲授,不是高台教化,而是客观介绍情况,交流认识和看法,学员们很容易接受,他们过去习惯站在本地区、本民族立场,站在个人立场看待问题,现在却能站在全局,站在党和政府的立场来理解我们的国情、我们国家的大政方针。我们的大文化课和文学课,通过对文化视野的拓展,对文学艺术普遍性规律和主流经典作品意义的分析介绍,让学员们自然建立价值评判标准,自觉走向主流文化、主流文学。要引导学员走正经路,做正派人,写正道作品;面对文学事业,要有大视野、大胸怀、大境界、最好还有大手笔;起码要建立起四个基本意识:大众意识、祖国意识、使命意识、经典意识。——这是我们应该给予学员的最主要的东西。如果只传递给学员知识和信息,只教会他们技巧和方法.那只能培养出写手,而培养不出伟大的作家。 鲁院历史上出现三个辉煌时期: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20世纪80年代、21世纪高研班,也就是现在。2007年底,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拍摄“鲁七”片子时,很多人认为鲁院的辉煌已经到了顶点,觉得高研班往下非常难办了,可是一直到今天,这种非常好的势头还在延续着。我认为我们还可以再创辉煌。“传承、创造、担当、超越”,鲁院的校训,应该是激励我们每位学员不断前行的动力,也应该成为不断激励鲁院每位工作人员不断前行的动力。 欣闻以鲁二期为重点出版鲁院“恰同学芳华”丛书,这是件好事,这套丛书除集结了鲁二期学员的作品外,也涵盖了一些其他班级学员,可一窥概貌。这个班的学员们大多都是从事编辑工作的,学员们也都比较成熟,许多学员今天已走上了各省市文联作协系统的领导岗位。创作上的成就也颇丰。在他们班进院十周年、鲁院二十期之际,出版这套丛书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在此我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将曾总结鲁院工作的文章,摘要修改,代为序。 (作者系鲁迅文学院原常务副院长) 后记 不知不觉,从鲁院结业,已经十年,回首往事,这十年间,又有众多的学弟学妹从这里辗转走了出去。经常会在不同场合见到这些孜孜以求的学子们,大家挚手道来,杯盏交错、文脉暗通,倍感亲切。我们这班常被人们谑称为“黄埔二期”。这二期冠以高编班,大多男女都是从事主编和编辑工作的。通常来说,是为他人作嫁衣。众多的青年才俊,文坛新星几乎都是从这些人的慧眼中跃上文坛的。然而这些玉尺量才的人物中也不乏吟风弄月、硬语盘空、出将入相,怀有不羁之才的各路神仙。今天,这些慧业文人大多已执掌了各地的文坛大印,并在创作上春华秋实,多有斩获。回望朝花夕拾,少长成集、剑胆琴心、风骨峭峻、仁义君子、不栉进士都花开花落,触景伤情,喟然长叹。 今天的鲁院已迁至富丽堂皇的文学馆院内,经常会与巴金、茅盾及郭老曹老等作家的塑像耳鬓厮磨,熏染贯通文气。在这里,他们听了莫言与库切的演讲,在这里,他们常能近水楼台聆闻到各路艺文大师的教诲。且蓉花开放之际,宿舍窗明几亮、宽敞舒适。这里已成酝酿发酵李白斗酒十千,李清照品竹弹丝之地。 而我们那时,则蛰居在南八里庄城乡结合处一隅,在方寸之地的校园内,探星望月,穷源溯流,河海不择细泉。这里,我们听了音乐、我们习了军事、我们走进了现代派的美术空间。我们看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电影与话剧。我们吹过牛,喝过酒,吃了一串又一串的羊肉串,周围的湘菜馆、老五饺子馆及远一点的骨头庄和涮肉坊都让我们扫荡遍了。我们柔情四溢,我们苦辣酸甜交织于胸。 相对于鲁十二期少数民族班在国庆大典时登上天安门观礼的荣幸,我们则赶上了非典,囚禁于院墙之内,困而学之。至今,那戴着口罩的合影仍让我们记忆犹新。由此,我们成了鲁院最长一期的培训班,前后整整待了一年。这一年中山高水长,流水落花,皆成遗音袅袅。 当非典过后,四方散仙再次聚拢而来,迎堂开课,有些人事已非,物转星移,人去人来,流年似水。 出了这寸地尺天的校园,我们各奔东西,各创新业,各执春秋,蚕头燕尾、笔花四溅。常闻君住长江头,画龙点睛入,又探花落长江尾,纸落云烟出。也有几多知己在对景挂画中小聚畅想。其间却不知不觉中得知张新芝老大姐已患骨癌溘然离去,让人怅然。张新芝仅是《诗刊》一普通的行政工作人员,患病退休后仅三月就故去了。生前记得在一次同学聚会中,她硬掏出500块钱要请大家客,虽未领受,但这份情让人难忘。 这套丛书适值我们鲁二期十周年纪念日编出,其尺长寸短、含英咀华,也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处。编时,人事代谢红孩、曹雷帮助联系,刘俊帮助组稿并倾心旁求俊彦。也衔各路学友贤集奉文;在此特感谢白描院长为丛书作序并题字;最后要特别感谢出版人张海君先生和敦煌文艺出版社鼎力相助,促成此套丛书出版。在以鲁二期学员为重点的龙章凤姿外,也吸呐了其他班期学员的金石之声,甚至还包括老鲁院的学员王成林的佳作,有些未能单独结集的同学,已单篇收在另集《恰同学芳华》中。令我们颇感自豪的是莫言、王安忆、刘恒、余华、迟子建、刘震云、陈世旭、毕淑敏、严歌苓、虹影、王刚等也都在鲁迅文学院深造过。我们是这些前辈的延续,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足印。 王童 写于癸巳年己未月戊寅日子时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月亮河/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成林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敦煌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680657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0 |
出版时间 | 2014-08-01 |
首版时间 | 2014-08-01 |
印刷时间 | 2014-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 |
CIP核字 | 2014008434 |
中图分类号 | I247 |
丛书名 | |
印张 | 1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甘肃 |
长 | 239 |
宽 | 169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