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扮演者手记/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
内容
试读章节

陶兴说,我在同学中年纪算是大的,平均比他们大个三四岁,有的要大上五六岁,他们都叫我老大哥,还选我当了生活委员。我呢,平时说话不是很多,可能看起来蛮成熟的,这大概和我的自我暗示有关,总觉得自己要有点儿老大哥的样儿,其实很多方面我跟他们差不多,也是那样不知天高地厚,意气用事,想当然,心里总有一股孟浪之气,这个我自己知道。最典型的一件事,就是我也想当作家,只是我没像他们那样把这话当众说出来,主要是不好意思,一旦当不成呢!但我还是很努力地,读了很多名著,雨果,巴尔扎克,莫泊桑,《红与黑》,托尔斯泰,契诃夫……那时候好多作家还没翻译过来。还有鲁迅,萧红,茅盾,主要是《呼兰河传》和《子夜》,另外就是柔石的《二月》,后来拍成了电影,叫《早春二月》,孙道临和谢芳演的。当时还每年都搞中短篇小说评奖,张抗抗,梁晓声,韩少功,就是那时候出的名,张抗抗是个下乡“知青”,就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这你知道吧?还有一些后来不写了,记得有一个王润滋,写过一篇《内当家》,当年影响蛮大呢。这些作品我也读了,还做了好多的笔记,包括前边说的那些名著,我都做了笔记,情节了,人物了,结构了,主题了,都逐一分析,有时候还会把一些精彩的语言摘录下来。

陶兴说,每次读完一本书或一篇小说,我都很兴奋,有时候好几天都在那个小说的感觉里,人也变得呆呵呵的,仿佛我就是小说里的什么人物,仿佛那个小说就是我写的……

陶兴说,我跟你说,每当想起这些事,我心里都翻翻腾腾的,都忍不住想哭,可又哭不出来,就像那句话说的,欲哭无泪,真的是欲哭无泪啊。我怎么也不会想到,我会混到今天这个地步,唉——

陶兴说,后来就大学毕业了。毕业分配的时候,我选择了回县。说起毕业分配,还有好多事儿,太哕唆,就不说了。总之,大家都希望到一个好地方,再进一个好单位。总的说,我们那拨儿学生去向都不错,有一多半留在了省里,有几个进了大机关,有几个进了文化单位,出版社和杂志社什么的,对了,还有两个进了北京。我之所以要回县里,主要是因为我父亲,我以前好像跟你说过,我妈死得早,他身体又不好,这样我可以照顾他。我被分到了县文化馆,当创作员。那时候不像现在,各地方都挺重视文艺的,连县里都养着剧团,经常演一些相声,拉场戏二人转什么的。别说,还真有不少人看。省里还年年搞汇演,评先进,一旦获个奖,那就是个天大的荣誉。县剧团也有很多事儿,最多的就是那些男男女女的事儿。等将来吧,将来有空儿了,我仔细给你讲讲。

陶兴说,老实说,一回来我就有点儿后悔了。以后那几年,也不是很愉快,主要是看什么都不顺眼,觉得周围的人都是庸俗的。这里当然有我主观上的因素,我想这主要是那几年的大学生活造成的。这是一种反差。街道了,房屋了,原来觉得很亲切的,现在看来却又脏又破,以前一直觉得很神气的影剧院——记得叫“民众影剧院”——现在也觉得土得不得了。还有工作,也不怎么顺心。当时文化馆还有其他几个创作员,有写小戏的,有写相声和“数来宝”的,主要写一些好人好事儿,一旦哪儿有人捡到钱交给警察了,哪儿有人在大风天儿里帮人苫草垛了,马上就下去采访,然后写出来。这哪里是什么创作啊!简直就是瞎胡闹嘛!我根本就没放在眼里。他们却很在意,一开会就说我的作品在哪儿哪儿演出过,获过什么什么奖,省地(地区)县的哪个领导接见了我,当时说过什么话。他们几个也不团结,总是互相攀比,谁也不服谁,有时候说着说着就吵起来了,多刻薄的话都说得出来。

陶兴说,刚到馆里的时候,几个人对我都不错,一开会就争相夸奖我,说我是真正的科班出身,文学修养好,思想有深度,一看就是个才华横溢的人,一定会写出好作品来,还说我的到来会提升本馆的整体创作水平,一脸的严肃认真,把我弄得一愣一愣的,特不好意思。平常,他们还会分头请我喝点小酒,开始嘛还客客气气的,几盅酒一下肚,话匣子就打开了,就开始攻击他们中的谁谁谁,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极尽贬损之能事,总的意思就是别人都是臭狗屎,就他自己是金子。老实说我挺瞧不起他们这一套。后来我就敬而远之了。再后来,他们也就再懒得搭理我了。这样不知不觉,我就把自己搞成了一个他们眼中的“另类”,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明白我的意思吗?

P6-7

后记

不知不觉,从鲁院结业,已经十年,回首往事,这十年间,又有众多的学弟学妹从这里辗转走了出去。经常会在不同场合见到这些孜孜以求的学子们,大家挚手道来,杯盏交错、文脉暗通,倍感亲切。我们这班常被人们谑称为“黄埔二期”。这二期冠以高编班,大多男女都是从事主编和编辑工作的。通常来说,是为他人作嫁衣。众多的青年才俊。文坛新星几乎都是从这些人的慧眼中跃上文坛的。然而这些玉尺量才的人物中也不乏吟风弄月、硬语盘空、出将入相,怀有不羁之才的各路神仙。今天,这些慧业文人大多已执掌了各地的文坛大印,并在创作上春华秋买,多有斩获。回望朝花夕拾,少长成集、剑胆琴心、风骨峭峻、仁义君子、不栉进士都花开花落,触景伤情,喟然长叹。

今天的鲁院已迁至富丽堂皇的文学馆院内,经常会与巴金、茅盾及郭老曹老等作家的塑像耳鬓厮磨,熏染贯通文气。在这里,他们听了莫言与库切的演讲,在这里,他们常能近水楼台聆闻到各路艺文大师的教诲。且蓉花开放之际,宿舍窗明几亮、宽敞舒适。这里已成酝酿发酵李白斗酒十千,李清照品竹弹丝之地。

而我们那时,则蛰居在南八里庄城乡结合处一隅,在方寸之地的校园内,探星望月,穷源溯流,河海不择细泉。这里,我们听了音乐、我们习了军事、我们走进了现代派的美术空间。我们看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电影与话剧。我们吹过牛,喝过酒,吃了一串又一串的羊肉串,周围的湘菜馆、老五饺子馆及远一点的骨头庄和涮肉坊都让我们扫荡遍了。我们柔情四溢,我们苦辣酸甜交织于胸。

相对于鲁十二期少数民族班在国庆大典时登上天安门观礼的荣幸,我们则赶上了非典,囚禁于院墙之内,困而学之。至今,那戴着口罩的合影仍让我们记忆犹新。由此,我们成了鲁院最长一期的培训班,前后整整待了一年。这一年中山高水长,流水落花,皆成遗音袅袅。

当非典过后,四方散仙再次聚拢而来,迎堂开课,有些人事已非,物转星移,人去人来,流年似水。

出了这寸地尺天的校园,我们各奔东西,各创新业,各执春秋,蚕头燕尾、笔花四溅。常闻君住长江头,画龙点睛入,又探花落长江尾,纸落云烟出。也有几多知己在对景挂画中小聚畅想。其间却不知不觉中得知张新芝老大姐已患骨癌溘然离去,让人怅然。张新芝仅是《诗刊》一普通的行政工作人员,患病退休后仅三月就故去了。生前记得在一次同学聚会中,她硬掏出500块钱要请大家客,虽未领受,但这份情让人难忘。

这套丛书适值我们鲁二期十周年纪念日编出,其尺长寸短、含英咀华,也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处。编时,人事代谢红孩、曹雷帮助联系,刘俊帮助组稿并倾心旁求俊彦。也衔各路学友贤集奉文;在此特感谢白描院长为丛书作序并题字;最后要特别感谢出版人张海君先生和敦煌文艺出版社鼎力相助,促成此套丛书出版。在以鲁二期学员为重点的龙章风姿外,也吸呐了其他班期学员的金石之声,甚至还包括老鲁院的学员王成林的佳作,有些未能单独结集的同学,已单篇收在另集《恰同学芳华》中。令我们颇感自豪的是莫言、王安忆、刘恒、余华、迟子建、刘震云、陈世旭、毕淑敏、严歌苓、虹影、王刚等也都在鲁迅文学院深造过。我们是这些前辈的延续,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足印。

王童

写于癸巳年已未月戊寅日子时

目录

我的脸谱

芳草地去来

虚构游乐场

扮演者手记

一枚书签

金盏温泉

编后

序言

鲁院何以成为“作家的摇篮,文学的殿堂”?

(代序)

白描

鲁院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忙碌着。作为鲁院一名工作人员,我曾经在自己的博客里写道:学员们“来了,去了;去了,来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拨又一拨。时光像沙漏一样,我的年华在他们身上流淌而去。我思索过如此存在的意义,有时也发出质疑。但最终明白,我属于他们。他们充实了我的生活,丰富了我的生命体验,拓展了我的价值疆域。我把心交给他们,愿意把灵魂敞露在他们面前。他们的呼吸牵动着我的心率,他们对你寄予期望,你同时也把期望寄予他们。他们会让你感到惊喜、骄傲,当然你也不能让他们失望。这样想后,即刻释然,不再为个人计划中的某些事情在他们身上延宕或者放弃懊丧。而一切付出也是有回报的,我的人生行囊里,装进了他们的礼物,是从别处不可能得到的礼物,那就是师生的感情。每当他们即将离去,每当与离去的他们重逢的时候,来自于他们的那份滚烫的对母校和老师的感念之情,让这个世界都变得温暖了。”“我知道我不属于他们。他们属于蓝天,属于大海,他们将驰骋于无边的草原和广袤的山川大地,他们属于未来。我呢,仍将像枚陀螺一样,在一个固定的点上兜圈子。还有生命的规律,大路在他们面前一直延伸,看不到尽头,因为他们年轻;而我,已经看清了前面的景观,因为我不再年轻。我只能陪伴他们同行一段,而后,路就由他们自己走了。但是,我仍要为他们祝福,我的祝福直达永远。”

这里写的是我的真实感情,也是我对自己的交代。

我们是以个体的身份定位于自己的工作岗位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但在学员眼里,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大名、官名,那就是“鲁院”。我们出现在学员面前,代表的是鲁院的形象,同时,我们还是一条纽带,一座桥梁,联系着学员与党和政府。鲁院工作无小事,高研班工作无小事,任何一个培训班的工作都无小事,从教学,到管理,到服务,从院长、老师,到做饭的大师傅、打扫房间的服务员,是一个整体结构上的链条,这个链条正常出色运转,学员不光会给我们打高分,还会感恩党和政府,相反,哪个环节出问题,不光会影响到学员对鲁院的看法,进而会影响到对党和政府的看法。我们举办的“80后”作家班、网络作家班、少数民族作家班,都印证了这一点。

每一届高研班,每一个培训班,我们都精心设计安排课程,认真组织实施教学计划,我们已经建立起一套自己的教学体系,但我常常在问这样一个问题,鲁院教学灵魂性的东西是什么?学员们的期待与我们的给予能否统一?我们将把他们送上一条什么样的路子?客观讲,学员们更多想的是得到知识和信息,学习方法和技巧,在这些方面,我们基本上满足了学员的要求,但这不是我们教学的全部,更不是我们教学的灵魂,灵魂性的工作是丰富和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夯实作为一个作家的基本建设,这就是人格建设,是为何写、为谁写、写什么、怎样写的核心价值理念。这个工作必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及管理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当然,不是生硬地灌输,而要以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来进行。比如我们安排的国情与时政课程,请有关领导和各方面专家来校讲授,不是高台教化,而是客观介绍情况,交流认识和看法,学员们很容易接受,他们过去习惯站在本地区、本民族立场,站在个人立场看待问题,现在却能站在全局,站在党和政府的立场来理解我们的国情、我们国家的大政方针。我们的大文化课和文学课,通过对文化视野的拓展,对文学艺术普遍性规律和主流经典作品意义的分析介绍,让学员们自然建立价值评判标准,自觉走向主流文化、主流文学。要引导学员走正经路,做正派人,写正道作品;面对文学事业,要有大视野、大胸怀、大境界、最好还有大手笔;起码要建立起四个基本意识:大众意识、祖国意识、使命意识、经典意识。——这是我们应该给予学员的最主要的东西。如果只传递给学员知识和信息,只教会他们技巧和方法,那只能培养出写手,而培养不出伟大的作家。

鲁院历史上出现三个辉煌时期: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20世纪80年代、21世纪高研班,也就是现在。2()()7年底,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拍摄“鲁七”片子时,很多人认为鲁院的辉煌已经到了顶点,觉得高研班往下非常难办了,可是一直到今天,这种非常好的势头还在延续着。我认为我们还可以再创辉煌。“传承、创造、担当、超越”,鲁院的校训,应该是激励我们每位学员不断前行的动力,也应该成为不断激励鲁院每位工作人员不断前行的动力。

欣闻以鲁二期为重点出版鲁院“恰同学芳华”丛书,这是件好事,这套丛书除集结了鲁二期学员的作品外,也涵盖了一些其他班级学员,可一窥概貌。这个班的学员们大多都是从事编辑工作的,学员们也都比较成熟,许多学员今天已走上了各省市文联作协系统的领导岗位,创作上的成就也颇丰。在他们班进院十周年、鲁院二十期之际,出版这套丛书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在此我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将曾总结鲁院工作的文章,摘要修改,代为序。

(作者系鲁迅文学院原常务副院长)

内容推荐

《扮演者手记》是鲍十的中篇小说集。

鲍十的这几部中篇小说,描写的都是城市知识分子。作品或讲述他们的心路和情感历程,或探求他们在时代风云变幻中的隐秘精神世界,或展现他们在面对强大的现实世界时内心所经历的迷惘、挣扎、认知及觉悟。《我的脸谱》讲述了一个大学毕业生在当上副处长之后被委派经商,因生意失败而亡命天涯,生活在逃亡与躲避的惊恐之中,个人尊严丧失殆尽。《芳草地去来》写了一个“支教”青年高玉铭,在两年期满后选择了放弃回城而永久留在“芳草地”,他的选择是一种突围性的选择,也是重拾知识分子的价值和尊严的选择。《虚构游乐场》描写了一个遭受到爱情背叛和权力欺压的文化干部,离职后创办了一个“原始部落游乐场”,试图寻求另一种自我。《扮演者手记》则通过一个影视剧演员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以手记的方式,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做了一次探索性的演绎和阐释。

编辑推荐

《扮演者手记》为小说集,收录的作品包括:我的脸谱、芳草地去来、虚构游乐场、扮演者手记、一枚书签、金盏温泉。鲍十讲述他们的心路和情感历程,或探求他们在时代风云变幻中的隐秘精神世界,或展现他们在面对强大的现实世界时内心所经历的迷惘、挣扎、认知及觉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扮演者手记/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鲍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806747
开本 16开
页数 1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2014008311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4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0: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