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这就是加拿大(读书在枫叶之国)
内容
试读章节

(二)独自出国的小留学生要做的准备

现在,独自出国留学的孩子越来越多,年龄也越来越小。到了国外,地理环境、人文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孩子身上已经养成的文化习惯、生活习惯都面临调整和改变。除了要适应这些改变之外,孩子还要承担全新的课业和学习任务,尤其要过语言关。在多重压力面前,孩子们普遍会有6个月左右的困难期,少部分孩子会出现适应不良,有的甚至退学回国。为了快速适应留学生活,出国前一定要充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1.心理准备

做为家长,决定让孩子出国,可以说心理上是有准备的,能够接受孩子离开家,离开自己身边,到国外学习这个现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家长的心里就准备好了。

孩子即将远行,作为家长,您真的准备好了吗?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考量方法。

从家长的角度看,与孩子的情感剥离是否到位;从孩子的角度,也有同样这个问题,即孩子与家长的情感剥离和孩子情感的独立性是否到位。

对于孩子而言,还有一个考量指标就是对出国的态度,是自己愿意出国,还是顺从家长的意见,抑或被家长强迫出国?

最理想的状态是:家长在很清楚孩子出国后自己将面临的各种担心、牵挂的情况下,也依然期待孩子能出国;孩子在很清楚自己将面临的所有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很期待出国。在孩子出国期间,担心、牵挂和思念可以有,但绝对不焦虑、不恐惧、不胡思乱想。

2.物质准备

俗话说:“穷家富路。”联系学校的时候,家长已经了解了当地的学费和生活消费水平,准备充足的学费、生活费、监护费之外,还要了解各种可能的支出项目,比如各种游览、交通、就医、课外活动等,给孩子充足的零花钱之外,还要有一些备用金。通信方式在出国前就要熟练使用,手机、电脑要好用,建立好视频、音频之间的连接程序,家长和孩子都能得心应手,根据时差,双方要约定出国后的联系时间。再就是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衣着及习惯,比如,温哥华冬天气温基本在零度以上,不需要厚的羽绒服;有很长的雨季,防雨的服装,比如说冲锋衣就是很好的选择。总之,家长要仔细梳理孩子的生活需要,不要等孩子出国后再自责和遗憾。

3.学业准备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出国前就是一个语言的问题,主要精力都放在语言的学习上。但是,孩子在国外学习上的适应远不是学习语言能够解决的。针对国外课程的适应性学习更为重要,这是孩子在国外前6个月能否顺利适应的重要条件。很多孩子的挫折感都是来自连续几天课堂上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主要原因除了语言应用上的欠缺外,还有一点,就是国外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的差别。预先了解国外的课程体系,进行相应词汇的补充,尤其是学科词汇的补充,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数学、科学方面的。国外在学习过程中,会大量借助电子媒体,所以熟练地使用这些工具,有利于孩子尽快地适应。

4.生活技能准备

由于教育理念、国情的不同,国内独生子女多,加上课业负担重,家长没有关注生活技能的培养,中、小学生会做家务的寥寥无几。在出国前,家长要用几个月的时间,帮助孩子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洗衣做饭、整理房间、保管财物、理财记账、增减衣物等。家长要注意循序渐进,耐心辅导,坚持不懈,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越来越有成就感。另外,要给孩子独立在家、独立决策的机会。

……

P31-32

目录

Chapter 1 理想要丰满,准备须充分

 一、孩子出国学习的最佳时间

 二、定居前的考察

 三、首次入境加拿大的温馨提示

 四、出国读书前需做的准备

Chapter 2 异国,未必都是他乡

 一、教育理念

 二、了解加拿大的学校

 三、安居

 四、父母的生活与工作

 五、家长与邻居的相处

 六、孩子融入学校

 七、解决孩子在学校的心理问题

 八、如何面对同伴压力

 九、孩子的成绩单

 十、怎么看待加拿大的混龄班

 十一、数学的重要性

 十二、保持中文优势,打造双语人才

 十三、引导孩子的课外学习

 十四、创造中英文双语学习环境

 十五、教孩子克服中西文化差异

 十六、培育健康的亲子关系

 十七、温哥华的“陪读妈妈”

Chapter 3 走进这边风景

 一、加拿大与中国的不同

 二、游览、节日庆典及其他

 三、温哥华的公交系统

 四、考驾照与挨罚事件

Chapter 4 名校,并不遥远

 一、揭开sAT的面纱

 二、如何准备sAT作文

 三、AP和IB

 四、选科与选课

 五、报考美国名校策略

 六、GPA

 七、学不学第三种语言:法语、西班牙语

 八、11年级备战名校

 九、12年级冲刺名校

 十、中学课程负荷水平

 十一、弃修课程对报考名校的影响

 十二、名校的优先申请和正常申请

 十三、名校面试如何脱颖而出

 十四、被名校拒绝或列入候补后

 十五、准录取信

 十六、名校报考后的问题

Chapter 5 温情的叮咛

 一、行李的准备

 二、如何选航班

 三、住宿与安全

 四、倒时差

 五、CIIP项目

 六、是否选母语为英语的教师

 七、ESL学习

 八、如何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九、孩子如何与老师相处

 十、孩子如何与邻居相处

 十一、如何参与志愿者活动

 十二、如何申请美国签证

 十三、学生家长如是说

 十四、学长如是说

附录 加拿大留学十问答

序言

致人生中每一段夏花般绚烂的旅程

记得办妥移民手续、离开北京时,我在北京那所国际学校里结识四年的一位忘年交,70多岁的于老师,为我写了一段话——《在路上》:“一次又一次地出发,在人生路上。一个人到很远的地方去读书,一个人带着孩子到很远的地方去工作,又带着家庭到很远的大洋彼岸生活……”这是对我人生之路的真实写照。最喜欢林徽因的那句话——“我大概是一只鸟,充满了警觉,不容易停留,所以一直在飞。”这一次,我又一路振翅飞翔,来到了温哥华。

这些年中国有了值得夸耀的GDP,中国人向外奔跑的脚步却从来没有停止:从偷渡移民减少,到劳务移民出现;从劳务移民沉寂,到技术移民兴起;从技术移民受限,到投资移民受捧;从加拿大投资移民暂停,到其他国家投资移民升温;从投资移民火爆到留学火爆;从澳洲留学因难以移民而受冷遇,到留学大军涌向加拿大;从大学生留学到高中生留学,乃至初中生、小学生留学……中国人的故事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上演,而我将要讲述的是自己作为一名教师、一个妈妈在温哥华亲历的教育故事。

因为工作的原因,十多年来曾在多所国际学校任职,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外教。尽管每个人都个性鲜明,但作为在海外任教的老师,他们的共性是:四海为家,享受异域风景与文化。他们的这种包容与开放深深感染了我。生命是一段旅程,经历和体验最重要。没有筑起高墙,把自己与当地隔绝,以开放的心灵去感受生命中的新鲜,即便当下曾有过痛苦的咀嚼,彼时回忆起来,定有不同滋味。

特别喜欢易中天的《读城记》:“城市和人一样,也是有个性的。有的粗犷,有的秀美,有的豪雄,有的温情。”所以,我不断地通过工作、旅游去解读不同的城、不同的人。历数我所学习、工作、生活过的地方,乐山,北京,常州,无锡,苏州,上海,温哥华,一座座海内外的城市像一枚枚闪亮的贝壳,串成我的故事。生活在别处的人,难免有种疏离感,总会觉得自己是外乡人。然而,当你被一座城市,哪怕是被这城市的某个细节吸引,情形便不同。当我全身心地投入当地的市井生活,走街串巷去买菜,每日奔波在上下班的途中,去当地博物馆解读历史上的生活,在当地的剧院欣赏原汁原味的表演……我会觉得我就是那里的人,我了解他们,他们和我一样。

所以当屡次被问到“你为什么移民?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吗?”时,我诚心诚意地想告诉家长,千万不要对孩子说:“我们移民加拿大全是为了你。”诚然,这些年教育移民成为一种趋势,是具有典型中国特色、一切为了孩子的家庭移民,可是,年幼的孩子肩负不了如此沉重的爱。因为,爱,往往意味着责任啊。成年人不妨这样认为,移民是为家庭换一种生活方式,孩子也不必背负全家的期望,反而可以以轻松的心态融入当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我下定决心要移民,其实是为了尝试不同的人生,体验不同的文化,为自己,也为孩子。

当我来到温哥华,我的生活又紧紧地和教育联系在一起,这大概就是作为教师的宿命吧。接触到很多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教育,有的在孩子八、九年级时就让孩子接受SAT的培训,还有的孩子已经11年级了,还在ESL班上,对于省考、毕业、申请大学,父母完全没有头绪。我是真为孩子们着急,如果他们和父母能够早一点儿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就不会走弯路,年少岁月,弥足珍贵,经不起蹉跎。所以,我便萌生了把自己在这方面的心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的想法。教育问题中,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选择教师的问题,英语和汉语阅读,私校排名的秘密,如何申请名校等,对于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裔学生来说都是共同的。希望发生在加拿大的故事,对于生活在英、美、澳、新的华人家长、老师和孩子,都有启发。作为妈妈,教育女儿一路走来有心得,有收获,自然也少不了困惑,愿与大家分享、讨论。

内容推荐

近年来,中国人向外奔跑的脚步在加快:从加拿大投资移民暂停,到其他国家投资移民升温;从投资移民火爆到留学火爆;从澳洲留学因难以移民而受冷遇,到留学大军涌向加拿大;从大学生留学到高中生留学,乃至初中生、小学生留学……中国人的故事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上演。肖莉编著的这本《这就是加拿大(读书在枫叶之国)》讲述的是一位教师、一个妈妈在温哥华亲历的教育故事,是一本融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加拿大留学或定居之贴心指导手册。

编辑推荐

新的生活与学习环境,给人的绝不仅是新奇与兴奋,更有疏离与压力。民族文化的迥然,风土人情的陌生,人际关系的未知……一切都需自己割断心灵的脐带,从零起步,蹒跚而前。

汲取崭新的教育理念,适应新的学习氛围,将在国内的习惯暂时收藏在心灵的角落,改变的阵痛中蓄积前行的力量,是每一个初至国外的家庭或独自求学的游子必须不遗余力去做的。

找房子的急切、融入人群的迫切、抖落略带审视的眼光的潇洒、对新知的渴求、生活的召唤……是压力也是动力,是过程也是方向,是烦琐也是指引,是疲累也是成就。一切都是未知,一切又充满魅力。

《这就是加拿大(读书在枫叶之国)》一书中,作者肖莉记录下发生在加拿大的故事,希望对于生活或即将生活在英、美、澳、新的华人家长、老师和孩子,都有所启发。年少岁月,弥足珍贵,如果孩子们和父母能够早一点儿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就不会走弯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这就是加拿大(读书在枫叶之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530288
开本 16开
页数 2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5-03-01
首版时间 2015-03-01
印刷时间 201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74
CIP核字 2015023383
中图分类号 G649.711.8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3: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