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学研究十年录》是最近十年来在福建省闽学研究会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部分论文的结集。编者黎昕精选了41篇闽学研究的论文,这些文章大部分已在国内公开刊物发表过,这次结集出版,意在对闽学十年的发展做一个总结和梳理,并推动闽学研究进一步发展。本书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和社会意义。
图书 | 闽学研究十年录 |
内容 | 编辑推荐 《闽学研究十年录》是最近十年来在福建省闽学研究会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部分论文的结集。编者黎昕精选了41篇闽学研究的论文,这些文章大部分已在国内公开刊物发表过,这次结集出版,意在对闽学十年的发展做一个总结和梳理,并推动闽学研究进一步发展。本书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和社会意义。 目录 论朱熹的释义学 朱熹视域中的佛教伦理论 朱子学在中华文化史上的价值和作用 朱熹与南剑三先生 当代海外的朱子学研究及其方法 论朱熹的仁学思想 李约瑟对朱子学的理性眷注 朱熹思想在现代台湾之学术地位与学术影响 重建家族制度与鬼神信仰——论朱熹的理学鬼神观及其实践意义 从《论语序说》看《论语集注》在解释重心上的转变 朱子的心性之学及其理论问题简论 论朱子学派与福建慈善事业传统 颜元对朱子学批判述评 试论朱熹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内涵 略论朱熹“居敬穷理”的工夫修养论 论朱熹的敬畏伦理思想 论朱熹的伦理学与后伦理学之别 试论朱熹的生死关切 朱熹理欲观新释 朱熹宗教观探析 即气论仁——朱子仁学思想的精神特质 陈紫峰与朱熹理学 对朱熹蒙学教育思想的现代思考 李侗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延平答问》与李侗对朱熹理学思想的影响 《延平答问》与朱熹思想嬗变 李侗“静中气象”与为学工夫 师承与“心法”:以《延平答问》序跋为中心的考察——兼论明清之际朱子学的地位 逃禅归儒,弃文崇道——李侗对朱熹早年思想的影响 李侗“洒落气象”及其对朱熹的影响 论李侗对朱熹四书学的影响 李侗在朱熹弃佛崇儒思想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朱熹的“经世致用”史学思想与武夷山区域文化 朱熹在武夷山著述考 朱熹论君子贤圣与道德伦理 朱熹哲学的生命意识 主体与心性——朱熹主体本体论初探 朱熹法律起源思想论 从朱熹的“格物致知”到“科学” 朱熹与摩尼教新探 朱子理学对法国启蒙思潮的影响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闽学研究十年录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黎昕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107108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6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83 |
出版时间 | 2015-03-01 |
首版时间 | 2015-03-01 |
印刷时间 | 2015-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64 |
CIP核字 | 2015012034 |
中图分类号 | B244.75-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福建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