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行行重行行--东汉行旅文化与文学
内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道路:东汉交通与行旅条件

 第一节 东汉交通概况

一 东汉的交通网络

二 东汉的道路建设

三 馆舍和邮驿

 第二节 交通工具和相关问题

一 交通工具的相关制度——舆服制度

二 交通工具与行走方式

三 交通工具的象征意义

第二章 现实行旅类型述要

 第一节 东汉的帝王巡幸

一 东汉帝王巡幸的内容

二 东汉巡幸活动的发展与变化

 第二节 个人行旅:游学

一 东汉的游学风气

二 东汉游学活动的特色

三 游学经历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节 个人行旅:交游

一 交游活动的内容和原则

二 东汉诗人交游中的自尊心态

三 交游活动的意义和影响

 第四节 个人行旅:丧葬奔扶

一 扶丧归茔

二 奔丧

第三章 超现实行旅及其他

 第一节 鬼行与仙游

一 鬼行

二 仙游

 第二节 关于行旅的神异感应

 第三节 行旅中的神异遭际

一 遇鬼怪

二 遇神仙

三 入异境

 第四节 行旅风俗与禁忌

一 对出行时日的选择

二 对道路之神的祭祀

三 对行旅具体事项的处理

四 与行人相关的风俗活动

第四章 行人:身份各异的行走者

 第一节 逃臣与隐士

一 逃臣

二 隐士

 第二节 流民与游侠

一 流民

二 游侠

第五章 行旅与东汉碑刻

 第一节 东汉碑刻的兴盛

 第二节 东汉石刻与道路

 第三节 碑刻内容与其实现

一 东汉碑刻的内容

二 行旅文化与东汉石刻宣示功能的实现

第六章 行旅与东汉的文章 

 第一节 行旅文化与东汉赋

一 京都赋

二 纪行赋颂——官方行旅

三 纪行赋作——个人行旅

 第二节 行旅文化与东汉书信

一 书信中反映的行旅活动

二 从书信看东汉文人的行旅和交流

三 书信在行旅文化中的意义

第七章 行旅与东汉的诗歌

 第一节 行旅主题与东汉诗歌的发展

一 乐府诗中的行旅内容

二 行旅主题对文人五言诗的推动

 第二节 东汉诗歌中的风物与行旅意象

一 风物描写的类型

二 风物描写的意义和作用

三 风物与意象

 第三节 行旅文学传统的传承与开拓

一 传承之力

二 开拓之功

第八章 行旅与东汉的物质交流及文化传播

 第一节 行旅作为传播媒介的意义

 第二节 行旅与物质交流及传播

 第三节 行旅与文化学术交流及传播

一 郡守与地方文化

二 学者与经学授受

三 文士与品评赏鉴

结语

内容推荐

行旅是人类跨越空间阻隔的社会活动,行人则是传统社会中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在东汉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行旅活动在士阶层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因此影响到文化与文学的种种表现。

杨颖所著的《行行重行行--东汉行旅文化与文学》旨在考察以士人为主体的东汉行旅文化,并进而讨论这一文化对东汉文学的影响。

编辑推荐

行旅是一种空间流动的方式,行旅者的身份,行旅的目的、过程、结果及其影响等问题涉及到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杨颖所著的《行行重行行--东汉行旅文化与文学》以此为视角,有助于我们从空间转移的动态角度观察社会人员流动的情况及其背后的意义,进而可以切入社会结构、政治思想、文学艺术、交通传播等诸多问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行行重行行--东汉行旅文化与文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49010
开本 16开
页数 2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2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2014-10-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3
CIP核字 2014228860
中图分类号 I206.342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