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音乐学院高佳佳主编的第二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研究文集》。文集分为教师论文和学生论文,集中刊发了23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这些论文都集中在对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分析研究领域,既是对中国音乐创作的一个极好宣介和推广,也是对当今国内作曲理论学界对本土作曲家及其音乐创作的关注、兴趣、支持及期望。
图书 | 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研究文集(第二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音乐学院高佳佳主编的第二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研究文集》。文集分为教师论文和学生论文,集中刊发了23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这些论文都集中在对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分析研究领域,既是对中国音乐创作的一个极好宣介和推广,也是对当今国内作曲理论学界对本土作曲家及其音乐创作的关注、兴趣、支持及期望。 目录 音乐分析学纵横谈——第二届中国音乐分析学研讨会发言择要 王西麟交响乐作品主题研究 民间多声在中国现代音乐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 弦外·心声——叶小纲《巴松错》中的文人意趣与当代风格 贾达群音乐创作理念释析——以打击乐独奏《无词歌》为例 东方线性思维及其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个性化呈现 二元构态与音场效应——周龙歌剧《白蛇传》的音高组织分析 中国当代协奏曲创作中的传统音乐结构思维探析 “俗”到家时便是“雅”——关于说唱剧《解放》音乐创作中的地域风情 真水无香 法道自然——徐振民音乐作品的创作风格之综述 四季品茗——赏《品茗四季——为箜篌三重奏而作》 一曲笙歌醉太平——析林品晶《濠镜笙歌》的结构形式与创作语言 后现代音乐语境与交响序曲《节日》的创作 散漫中的自治——姚晨的三首二重奏《思凡》《骏》《婵娟》 音级集合在中国——阿伦·福特、罗忠镕隔空对话 金湘室内乐《冷月》中的纯五度复合和声探究 “单细胞”与“撕裂式”复调形态——刘谖《为阿佤山的记忆》“撕裂式”复调段落分析 生命的负重 人性的释然——王西麟《喜剧的对话》配器音色的人物化技术研究 文化的“融入”与音响的“跳出”——从作曲技术角度阐释“单个音”在两首作品中的不同应用方式 京剧素材结合帕萨卡里亚手法创作谐谑曲乐章的特点——对鲍元恺《京剧交响曲》第二乐章“丑”的分析 中西合璧 古今合流——贾达群《漠墨图》的多重结构思维研究 西方技法下的中国景致——解析《道极》 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作曲技法的结合——贾达群《吟》之分析研究 论“线性基因”——以陆培《满江红·英雄传奇——为小提琴与钢琴而作的奏鸣曲》为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研究文集(第二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高佳佳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533132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7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80 |
出版时间 | 2015-03-01 |
首版时间 | 2015-03-01 |
印刷时间 | 2015-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64 |
CIP核字 | 2015022611 |
中图分类号 | J604-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85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