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蒂巴萨的婚礼--加缪散文菁华(精)/世界散文经典书坊
内容
编辑推荐

《蒂巴萨的婚礼:加缪散文菁华》收录加缪的三部散文集。《反与正》和《婚礼集》创作于早年,此时加缪刚刚步入社会,是他“在这个交织着贫穷和光明的世界中”对宇宙、人生的艰难探索,而这一时期的生活阅历与思考是他此后一生创作的最宝贵的源泉:作者以简洁、隽永的笔触回忆幼年生活、在贫困和孤寂中努力维持家计的母亲,以及阿尔及尔贫瘠的土地所能给予的人生启迪。《夏天集》的时间跨度较大,收录加缪在故乡和欧洲各地的游记,笔端虽仍带有对自然、人世的深厚情谊,但后期作品中已明显渗入荒诞意识。后附两篇演说,从中可以窥见作家对文学、艺术的功用以及所处时代的深刻认识。

尽管加缪对自己早年的创作不甚满意,并说自己在那个年岁上还不大会写作,其实,这些散文无论在技巧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已相当成熟,有人甚至认为其中包含了加缪写下的“最好的东西”,完全可以与世界最优秀的散文相媲美。

内容推荐

《蒂巴萨的婚礼:加缪散文菁华》收录加缪的三部散文集。《反与正》和《婚礼集》创作于早年,是他“在这个交织着贫穷和光明的世界中”对宇宙、人生的艰难探索,作者以简洁、隽永的笔触回忆幼年生活、在贫困中努力维持家计的母亲,以及阿尔及尔贫瘠的土地所能给予的人生启迪。《夏天集》的时间跨度较大,有些作品已明显渗入荒诞意识。

后附两篇演说,从中可以窥见作家对文学、艺术的功用以及所处时代的深刻认识。

目录

反与正

 《反与正》序

 讥讽

 是与否之间

 灵魂中的死亡

 生之爱

 反与正

婚礼集

 蒂巴萨的婚礼

 米拉的风

 阿尔及尔的夏天

 孤独

夏天集

 弥诺陶洛斯或暂停在奥兰

 巴旦杏树

 普罗米修斯在地狱

 没有过去的城市之小指南

 海伦的放逐

 谜

 重返蒂巴萨

 贴近大海(船上日记)

瑞典演说

 1957年12月10日的演说

 1957年12月14日的演说——艺术家及其时代

试读章节

是与否之间

唯一的天堂是失落的天堂,如果这是真的话,那我知道如何称呼今天停留在我身上的某种既温柔又无情的东西了。一个在外漂泊的人回到了故乡。而我,我想起来了。讥讽,僵硬,一切都沉默了,而我回到了故乡。我不愿意回味幸福。那是一件更简单的事,那是一件更容易的事。我想起来了,在那些日子里,在遗忘的深处,特别保存着关于一种纯粹的感动的、一种悬浮在无限之中的时刻的完整记忆。这是我身上唯一真实的东西,我知道它总是太晚。我们喜欢一种行为的灵活,喜欢风景中适时地出现一棵树。为了完整地重建这种爱,我们只需一件事,而这一件事也就够了:一个关得太久的房间的气味,大路上一种独特的脚步声。我也是这样。如果我全身心地爱,我终于会变成我自己,既然只有爱能把我们变成自己。

缓慢的,平和而庄严的,这样的时刻又回来了,它也是艰难的、动人的——因为这是晚上,一个令人忧伤的时刻,在没有光的空中有某种模模糊糊的欲望。每一个重现的动作都在我自己的面前暴露了我。有一天,有人对我说:“活着真难啊。”我想起了说话的声调。另有一天,有人对我说:“最大的错误,是还在让人受苦。”当一切都结束的时候,生之渴望也就消失了。难道这就是人们称之为幸福的东西吗?在一一检视这些回忆时,我们给一切都披上同一件不引人注意的衣服,而死亡在我们看来仿佛色调古旧的背景。我们反观自身。我们感到忧伤,我们因此而爱得更深。是的,也许这就是幸福,我们的不幸的一种值得怜悯的感情。

这个晚上就是如此。在这间摩尔人的咖啡馆里,在这座阿拉伯人的城市的尽头,我回想起来的不是一种往日的幸福,而是一种奇特的感情。已经是夜里了。墙上,狮子呈金丝雀一般的黄色,正在一片长着五条枝的棕榈林中追逐身着绿衣的酋长。在咖啡馆的一角,一盏乙炔灯发出飘忽不定的光。真正的照明是由灶口提供的,在一个装饰着绿色和黄色珐琅的小炉子深处。火苗照亮了房间的中央,我在脸上感到了反光。我对着门和窗户。咖啡馆的老板蹲在一角,好像正看着我的杯子,杯子已经空了,杯底有一片薄荷叶。厅内无人,映在窗户上的灯光之外,是下面城市里的声音。我听见阿拉伯人的呼吸很响,眼睛在黑暗中闪闪发亮。远处是大海的声音吗?世界对着我叹息,节奏悠长,带给我对于一切不死之物的冷漠和平静。红色的反光使墙上的狮子晃动不已。空气变得清凉了。海上一声汽笛。灯塔开始转动:一道绿光、一道红光、一道白光。这世界一直在大声地叹息。一首秘密的歌从这种冷漠中诞生了。我回到了故乡。我想到了一个在穷人区生活过的孩子。这个区,这栋房子!只有两层,楼梯没有照明。多少年之后,他仍然可以在深夜回去。他知道他可以飞快地上楼,而绝不会绊倒。他的肉体本身已经浸渍在这栋房子里了。他的双腿准确地量出了楼梯的长度。他的手也量出了楼梯扶手的长度,这是永远战胜不了的、本能的恐惧。而这是由于蟑螂。

夏天的晚上,工人们坐在“阳台”上。在他家里,只有一扇小小的窗户。于是人们把椅子放在屋前,享受着夜晚的时光。有街道,街旁有卖冰淇淋的,对面有咖啡馆,有在门洞里乱跑的孩子的声音。尤其是在一片大榕树间,有天空。在贫穷中有孤独,一种给每一件事物以价值的孤独。在财富的某种程度上,天空本身和布满星星的夜似乎是一种自然的财富。在等级的底部,天空重获它的全部含义:一种无价的恩惠。夏天的夜晚,群星窃窃的神秘!在孩子的身后,有一条气味难闻的走廊和一把破椅子,他坐上去有点儿下陷。但是,他眼睛向上,痛饮着纯净的夜色。不时地过去一辆电车,宽大而迅速。在一条胡同的拐角,一个醉汉唱着,但是并不能打破寂静。

孩子的母亲也始终是静静的。人们有时向她提出一个问题:“你在想什么?”她便回答说:“什么也不想。”千真万确。什么都想,所以是什么也不想。她的生活、她的利益、她的孩子,什么都在这儿,这是一种太自然的在场,感觉不到了。她有残疾,想问题很困难。她有一个粗暴的、统治欲很强的母亲,她为了一种易怒的野兽的自尊心而牺牲了一切,长期以来一直控制着她的女儿的脆弱的精神。由于婚姻,她获得了解放,但是丈夫死了,她又乖乖地回来了。人们说,他死在战场上。在墙上显眼的地方,可以看到金色的相框中有十字军功章和军功奖章。医院还向寡妇寄回了在他身体里找出的一小块弹片。寡妇保存着这块弹片。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悲伤了。她忘了她的丈夫,但还说说孩子们的父亲。为了抚养孩子,她工作并把钱给她的母亲。她的母亲用一根鞭子教育孩子。当她打得太厉害的时候,她的女儿就说:“别往脑袋上打。”因为这是她的孩子,她很爱他们。她对他们一视同仁,但他们并不知道。有时,他想起来了,在这样的晚上,她下了班回来,累得筋疲力尽(她给人做家务),发现家里没有人。老太太去买东西了,孩子们还在学校里。她蜷缩在椅子上,双目茫然,被地板沟狂热的追逐搅得头昏脑涨。在她周围,夜色渐浓,这种沉默是一种无可救药的忧伤。如果孩子这个时候回来,他会清楚地看见瘦骨嶙峋的肩膀和瘦小的身躯,他站住了,因为他害怕。他开始感觉到许多东西。他刚刚意识到他自己的生活。但是,要在这动物性的沉默面前哭泣,他感到困难。他可怜他的母亲,难道这是爱吗?她从来没有爱抚过他,因为她不会。于是,他长时间地看着她。他自觉奇怪,意识到了她的痛苦。她听不见他说话,她是聋子。过了一会儿,老太太回来了,生命重现了:煤油灯的圆圆的光、漆布、喊叫、粗话。但是现在,这沉默表示一种停顿,一种过长的时刻。就算是模模糊糊地感到了这一切吧,孩子觉得在一种他摆脱不了的冲动中感到了对于母亲的爱。理应如此,说到底,这毕竟是他的母亲。

她什么也不想。外面是光,是声音;这里是黑夜中的寂静。孩子会长大,会学习。人们教育他,会要求他感恩,如同人们让他避免了痛苦。他的母亲将永远地沉默。他将在痛苦中成长。成为一个男子汉,这是要紧的。他的外祖母将死去,然后是他母亲,然后是他。

母亲一激灵。她害怕了。他这样看着她,样子很蠢。让他去做作业吧。孩子去做作业了。如今他坐在一间肮脏不堪的咖啡馆里。他现在是一个男子汉了。这不是一件要紧的事吗?真应该认为不是这样,既然做作业和愿意做一个男子汉只是把人引向衰老。

P22-25

序言

《反与正》序

这个集子中的随笔写于1935年和1936年(当时我二十二岁),一年之后在阿尔及尔出版,印量很小。这一版的《反与正》很早就没有了,而我一直拒绝重印。

我的固执没有神秘的理由。这些文章所表达的东西,我什么也不否认,但是其形式,我一直觉得笨拙。我对于艺术不得不有的偏见(我在下文中会解释的)使我长期不能考虑重印。表面看来,这是一种巨大的自负,仿佛我的其他文章满足了所有的要求。根本不是这样,我有必要说明吗?我只是对《反与正》的笨拙更为敏感罢了,我并非不知道我的其他文章的笨拙。如何解释?只能承认最初的文章关系到并且多少泄露了我内心中最为珍视的主题。文学价值问题解决了之后,我可以承认,这本小书的见证价值对我来说非常巨大。我说“对我来说”,因为它在我的面前作出见证,它要求我表现出一种忠诚,而只有我知道这种忠诚的深度和困难。我愿意试着说一说为什么。

布里斯·帕兰经常说这本小书包含了我写过的最好的东西。他错了。我知道他的正直,我这样说,并不是由于任何艺术家面对一些人都会有的不耐烦的心情,这些人居然喜欢过去的他胜过喜欢现在的他。不,他错了,是因为一个人在二十二岁的时候还不大会写作,除非他是个天才。但是,我明白帕兰的意思,他是艺术的渊博的仇敌和富有同情心的哲学家。他想说,在这些笨拙的篇章中比在以后的篇章中有更多的真实的爱,而他是对的。

这样,每一个艺术家便在他的内心深处保留着一眼唯一的泉水,在其一生中滋润着他之所是和他之所说。当这泉水干涸了,人们就渐渐地看到他的作品萎缩,出现了裂纹。那不可见的水流不再灌溉艺术的贫瘠的土地了。艺术家的头发变得又少又干,覆盖着一重茅草,他成熟了,可以不说话了,即便在客厅里也是如此。对于我,我知道我的泉水在《反与正》之中,在这个交织着贫穷和光明的世界之中,我曾经长期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之中,其回忆仍然对我保持着两种相互对立的危险,这危险威胁着每一个艺术家,那就是怨恨和满足。

首先,贫穷对我来说从来就不是一种不幸:光明在其中播撒着它的财富。甚至我的反抗也被照亮了。我认为我可以真诚地说,我的反抗几乎总是为了所有人的反抗,为了所有人的生活在光明中提高。我不能肯定我的心自然地适应于这种爱。但是环境帮助了我。为了打破一种自然的冷漠,我被置于苦难和阳光之间。苦难使我不能认为阳光下和历史中一切都是好的,阳光告诉我历史并不就是一切。改变生活,是的,但是不要改变赋予我神性的世界。毫无疑问,就这样我接触了如今我从事的这种不能给人舒适的职业,天真地站在了一条平衡线上,艰难地前进,不能保证会到达目的地。换句话说,我成了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拒绝和赞同就没有艺术”这句话是真的。

在任何情况下,充满了我童年的美丽的炎热都使我不存任何怨恨之心。我生活在窘迫之中,但也生活在某种快乐之中。我觉得我有使不完的力气:唯一需要的是为它找到运用的地方。并非贫穷为这些力气设置了障碍:在非洲,大海和阳光不费分文。障碍反倒在于偏见或愚蠢。因此,我有各种机会发展一种“卡斯蒂利亚作风”,它给我造成了许多伤害,我的朋友和我的老师让·格勒尼埃有理由拿它来开玩笑,我也试图加以改正,但是没有结果,直到有一天,我懂得了人的本性是有定数的。最好是接受他自身的骄傲,努力使它为自己服务,而不是像尚福尔1 所说的,给自己规定一些拂逆本性的原则。然而,自问之后,我可以证明,尽管我有许多弱点,却从未表现出在我们中间流布最广的缺点,我想说,嫉妒,这社会和学说的真正的毒瘤。

这种幸运的、豁免的长处,我不再拥有了。免除嫉妒,我首先要归功于我的亲人,他们几乎什么都缺,却几乎什么也不羡慕。这个家庭甚至不识字,它以沉默、谨慎、自然而朴素的骄傲给了我最高的教诲,我毕生受用不尽。其次,我自己忙于感觉,无暇梦及其他。就是在现在,当我在巴黎看见很豪华的生活,在它常常令我产生的疏远中还有一种怜悯。在这世界上有很多不公,但是有一种人们从来也不说,那就是气候的不公。长期以来,我是这种不公的受益者,可是我并不知道。这里,我听见了我们的冷酷的博爱者的指责,如果他们在读我的文章的话。我愿意把工人当做富人,把资产者当做穷人,为了把一方的服从和另一方的力量保留得更久。不,不是这样。相反,当贫穷和我成年后在我们的大城市的可怕郊区发现的那种没有天空、没有希望的生活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上面说的不公,也是最令人愤慨的不公,就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实际上,无论如何,得使这些人逃脱苦难和丑恶的双重屈辱。我出身贫穷,在一个工人区里长大,但是我在了解我们的冷冰冰的郊区之前,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不幸。甚至阿拉伯人的极端的苦难也不能与之相比,天空就不同。然而,一旦人们认识了工业化的郊区,我认为人们就觉得终生受到玷污,而对他们的生活负有责任。

我说过的事情仍然是真实的。我有时候遇见一些人,他们生活在我甚至不能想象的财富中。我得费些力气才能明白人们如何能够羡慕这些财富。很久以前,我曾经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尽享这个世界的财富:我们在海滩上露天而卧,以水果充饥,半个白天在无人的水中。这个时候我明白了一个真理,它一直督促我怀着嘲弄、焦急,有时是愤怒的心情接受舒适或安逸的迹象。尽管我现在没有衣食之忧,因此是一个特权者,我仍然不知如何守护。我拥有的东西,我并未追求而总是给予我的东西,我并不能留住一二。似乎是并非由于挥霍,而是由于另一种精打细算:对于财富过量时就要消失的这种自由,我是吝啬的。对我来说,最大的奢侈从来就是与某种匮乏相联系的。我喜欢阿拉伯人和西班牙人的四壁皆空的房子。我喜欢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更为罕见的是,这也是我喜欢死的地方)是旅馆的房间。我从来也不能沉醉于人们所说的室内生活(它常常与内心生活相反);所谓的资产者的幸福使我厌倦,使我害怕。这种不适宜并没有任何荣耀的地方,它没少让我滋生坏毛病。我什么也不羡慕,这是我的权利,我并不总是想到别人的羡慕之心,这使我缺乏想象力,也就是慈善之心。的确,我制订了一条格言,以供自用:“把原则放在大事情上,小事情只须慈悲为怀。”咳!人们给自己制订格言,就是填补自己本性中的空白。在我身上,我所说的慈悲还是叫冷漠为好。可想而知,其效果并非那么神奇。

我只是想强调,贫穷并不一定意味着羡慕。甚至后来,一种严重的疾病使我暂时地失去了生活的力量,这种力量在我身上改变了一切,尽管有不可见的残疾和新的缺陷,我可以有恐惧和失望,但是绝没有悲伤。这疾病无疑雪上加霜,给我造成了其他的障碍,而且是最无情的障碍。最后,它竟有助于形成这种心灵的自由,那是与人人孜孜以求的利益的一种轻微的距离,它总是使我避免了怨恨之心。这种特权,自我生活在巴黎之后,我才知道它是了不起的。至少是直到今天,我享受着它,既无限制,亦无悔恨,它照亮了我整个的生活。例如,作为艺术家,我生活在欣赏之中,在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地上天堂。(大家知道,今天在法国,为了开始甚至结束文学事业,通行的做法是做一个调侃的艺术家。)同样,我的作为人的激情从来就不是“反对”。我爱的人永远比我好,比我高大。我所经历的贫穷从未教会我怨恨,相反,它教会了我某种忠诚和无言的坚忍。如果有一天我忘记了这些,只能怪我自己或我的缺点,而不能怪我生于斯的世界。

这些年的记忆使我在从事我的职业的时候从不感到满足。在这里,我想尽可能简单地说一说作家们一般都不肯说的事情。我甚至不会提到人们在一本成功的书或文章面前似乎有的一种满足之感。我不知道是不是许多艺术家都有这种感觉。至于我,我不认为曾经从重读一页写过的文章中得到过乐趣。就算是我这句话被抓住了,我甚至会承认,我的某本书的成功总是使我感到惊讶。当然,人们会习惯的,相当粗俗地习惯。即便在今天,在活着的作家身边,我仍然感到我是一个学徒,我公正地评价他们的长处,其中有一位处于最杰出者之列,二十年之前这些随笔就是献给他的。作家当然有快乐,他为这些快乐而生,这些快乐也足以使他感到满足。至于我,我感到这些快乐是在构思的时候,是在主题显露,作品的结构在突然明晰的感觉面前呈现的那一刻,是在想象力突然与智慧浑然一体的那些令人销魂的时刻。这些瞬间就和它们的产生一样,一闪即逝。剩下的就是实施了,那可是一种漫长的痛苦。

另一方面,艺术家也有虚荣心的快乐。作家的职业,特别是在法国社会中,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虚荣的职业。我这样说并不含轻蔑,稍许有些遗憾。在这一点上我和其他艺术家一样,谁能说自己没有这一可笑的缺点呢?反正在一个必定要嫉妒和嘲讽的社会中,总有一天我们的作家顶着讥笑,为他那可怜的快乐付出沉重的代价。我那二十年的文学生涯恰恰很少给我带来这样的快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快乐越来越少了。

忆及在《反与正》中所看到的真实总是不让我舒舒服服地从事我的职业,使我作出了那么多的拒绝,而这些拒绝并不总是给我带来朋友,难道不是吗?事实上,无视称颂或敬意,就让颂扬者以为人家看不起他,实际上他只不过是怀疑自己而已。因此,假如我表现出那种文学生涯中常见的渴望和得意的混合体时,如果我像那么多人一样夸大我的炫耀时,我会获得更多的好感,因为我终于也参与了游戏。但是,尽管我参与了,这游戏却丝毫也不能使我快乐!吕班泼赖或于连·索莱尔1 的野心因其天真和谦逊常常使我感到困惑。尼采的野心,托尔斯泰或者麦尔维尔2 的野心却震撼了我,甚至恰恰是因为他们都失败了。在我的内心深处,我只在最贫穷的生命或精神的大冒险面前,才感到诚惶诚恐。今天,在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令人发笑的社会。

有时候,在那些“彩排场”中,这是我能见到人们傲慢地称之为“全巴黎的头面人物”的唯一地方,我有一种大厅就要消失的印象,这个徒具其表的世界并不存在。我觉得他人仿佛是真实的,那些在台上大喊大叫的大人物。为了不逃走,应该记着那些观众

1 吕班泼赖为巴尔扎克小说《幻灭》中的主人公,于连·索莱尔为斯丹达尔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2 麦尔维尔(1819—1891),美国作家,著有《白鲸》。

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和自己会面的约会;他知道,无疑他不久就会去赴约的。于是,他们立刻就又变得亲如兄弟:孤独会聚了社会使之分离的人们。知道了这一点之后,如何能够再恭维这个世界呢?如何能够渴望得到那些可笑的特权呢?如何能够称赞所有的书的所有的作者呢?如何能够露骨地感谢那种善意的批评呢?为什么要试图诱惑对手呢?尤其是以怎样一副面孔接受这些恭维和赞赏呢?法国社会(至少当着作者的面,因为,他已不在!……)像利用佩尔诺和言情杂志一样地利用这些恭维和赞赏。这一切我自然做不到,这是一个事实。也许这其中很有一种恶劣的傲慢,我知道它在我身上的广度和能力。如果仅仅有这些东西,如果仅仅是我的虚荣在起作用,我觉得我可以表面上享受这种恭维,而不是在其中发现反复出现的不舒服。不,我分享着我这种状况的人的虚荣心,我觉得它的发作是在某种批评大部分是正确的时候。在恭维面前,并非骄傲给了我这种贪婪和可憎的神气,这种神气我知道得很清楚,而是(同时是那种极度的冷漠,它在我身上仿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残疾)一种奇特的感情适时而至:“不是这样……”不,不是这样,而这就是为什么名誉,如人所说,有时候接受起来是如此地困难,做了应该做的事却反而丢掉了它,让人感到不快。相反,多少年之后重读这一版的《反与正》,我在某些篇章面前,尽管其笨拙,本能地知道是这样。这样,就是说这个老妇人,一个沉默的母亲,贫穷,洒在意大利橄榄树上的光明,孤独的然而充满了人情的爱,所有这一切在我自己的眼前见证了真理的东西。

自我写了这些文章以来,我老了,经历过许多事情。我认识了我自己,知道了我的局限和几乎我的所有弱点。我对于人的认识就不那么深了,因为我的好奇心在于他们的命运而不是他们的反应,命运的重复是经常的。我至少知道他们是活着的,如果我们不能否定自私的话,应该试图变得开明。享受自我是不可能的,这我知道,尽管我有巨大的才能来享受自我。我不知道孤独是否存在,如果它存在的话,人们到时候应该有权利像向往天堂一样地向往它。我像大家一样,有时候向往它。但是两个平静的天使总是不让我进去,一个呈现出朋友的面孔,另一个则是敌人的嘴脸。是的,我知道这一切,我也知道或者差不多知道爱的代价是什么。然而,对于生活本身,我所知道的不会多于《反与正》笨拙地说出的东西。

“没有生活的绝望就没有生活的爱”,我在其中的一篇文章中写过,并非没有夸张。我那时并不知道我在多大程度上是真实的,我还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绝望的时期。那些日子来了,它们可能摧毁我的一切,恰恰没有摧毁生活的无节制的欲望。我至今还对这种既丰富又具有毁灭性的激情感到痛苦,它在《反与正》的最阴暗的篇章中爆发出来。有人说,在我们的一生中,只有几个小时我们是在真正地生活。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对的,但在另一种意义上,它却是错的。因为人们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所感觉到的贪婪的热情从来没有离开过我,说到底,这就是生活,无论是好还是坏。毫无疑问,我想改正它在我身上产生的最坏的东西。像所有的人一样,我好歹曾试图用道德改正我的本性。咳!这可是让我付出了最沉痛的代价。由于毅力,这我有,人们有时候可以根据道德来做人,而不是生存。一个激情的人,如果向往道德的话,那就会献身于不公,尽管他满嘴的正义。有时候,我觉得人就是一个正在行进中的不公:我想到了我。如果这个时候,在我有时写过的东西中,我觉得我错了或我撒了谎,那是我不知道如何老老实实地让人了解我的不公。无疑,我从未说过我是正义的。我只是有时候说过应该试图正义,而那是一件痛苦和不幸的事。但是冷漠就如此高贵吗?那个甚至不能让正义统帅他的一生的人,有可能真正地鼓吹正义吗?不,至少人们可以依据名誉来生活,这种不公的人的美德!但是我们的世界认为这

个词是下流的:贵族是文学和哲学骂人话的一部分。我不是贵族,我的回答在这部书里:这是我的亲人、我的老师、我的家世;这是通过他们而使我汇合到所有的人那里的东西。但是,是的,我需要名誉,因为我还没有高大到不需要它的程度!

有什么关系!我只想指出,如果说我自从这本书出版以来走了许多路,可是我并没有多少进步。常常是我以为前进了,可实际上后退了。但是,说到底,我的错误、我的无知和我的忠诚总是把我拉回到这条老路上来,我是用《反与正》开辟这条老路的,人们可以在后来我的所为中看到它的踪迹,在这条老路上,例如说在某个阿尔及尔的早晨,我总是带着轻微的醉意往前走着。

既然是这样,那为什么还要拒绝这微弱的见证呢?首先是因为,这一点需要重复,我有一种出于艺术的抵抗,正如在其他人那里有着道德的或宗教的抵抗。作为一个有着自由的本性的人,禁止,也就是“不能这么干”的观念,对我来说是相当奇特的,然而却是始终在场的,因为我是一个奴隶,一个严肃的艺术传统的充满了敬畏之心的奴隶。也许这种不信任关系到我的严重的无政府主义,如此说来它始终是有用的。我知道我的放纵、某些激烈的本能和我可以投入其中的无可救药的懒散。为了创造一件艺术品,它应该首先利用心灵的这些黑暗的力量。然而,并非没有引导这些力量,在其周围竖起堤坝,以便让水流上升,稳稳地上升。我的堤坝,即使在今天看来,可能仍然是太高了。因此而有了这种僵硬,有时……简单地说,当在我之所是和我之所言之间建立起平衡的那一天到来的时候,也许在这一天,我可能创造出我所梦想的作品,如果我敢写的话。我想在这里说的,就是这部作品将类似于《反与正》,将谈论爱的某种形式。这时,人们可以明白我把这些少年时期作品留给自己的第二个原因。我们最为珍视的秘密,我们在笨拙和混乱中泄露得太多了,我们也在过于矫揉造作的伪装中出卖了它。最好还是等待内行的时候给它一种形式,同时不断地让人听见它的声音,知道如何几乎是等量地把自然和艺术联系在一起;也就是生存。因为生存能够同时做一切事情。在艺术上,要么一切同时来,要么什么也不来;没有火就没有光明。斯丹达尔曾经写道:“我的灵魂是一团火,不燃烧就痛苦。”在这一点上与他相似的人只应该在这种燃烧中才创造。在这火焰的顶点,呼喊迸射出来,创造文字,把这呼喊传向四方。我这里说的是我们大家,是不是艺术家不敢保证,但肯定不是别的东西,让我们日复一日地等待,等待着赞成活着。

既然是等待,也许是徒劳地等待,那为什么今天还要出版?首先是读者找出了说服我的论据1。其次是因为在一个艺术家的一生中总有需要作总结的时候,它接近他自己的中心,然后力图坚持。今天正是这样,我不需要再多说了。尽管作出了如此多的努力,要建立一种言语,赋予一些神话以生命,如果我还不能重写《反与正》,我将永远一事无成,这是我的隐隐约约的信念。无论如何,没有什么能阻止我梦想成功,想象我在这部作品的中心表现一位母亲的令人赞叹的沉默和一个人为了重新找到平衡,这种沉默的正义或爱,而作出的努力。在生命的梦想里,一个人找到了他的真理,又在死亡的土地上丢掉了,他发现了战争、呼喊、正义和爱的疯狂,直至痛苦,走向这个平静的家园,在那里,死亡才是完美的沉默。还有……是的,没有什么能阻止梦想,甚至在流放的时候,因为我肯定地知道这一点,一个人的作品只是长时间的摸索,通过艺术的手而去重新发现两三个简单而伟大的形象,心灵第一次对着它们敞开。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二十年的工作和创作之后,我仍然确信我的作品尚未开始。利用这次重版的机会,我又回过头去看了看我的少作,这就是我首先要写下的东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蒂巴萨的婚礼--加缪散文菁华(精)/世界散文经典书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加缪
译者 郭宏安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725837
开本 32开
页数 17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38
出版时间 2015-06-01
首版时间 2015-06-01
印刷时间 201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2015063666
中图分类号 I565.65
丛书名
印张 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3: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