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火中的童谣(战火中的童年)
内容
编辑推荐

毛芦芦所著的《大火中的童谣(战火中的童年)》会让当下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冷静下来,让他们对暴力的恐怖和战争的残酷感同身受,进而鼓励他们反思,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是什么给了人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是什么促使着人们相互关爱支持,一起奔向光明。

内容推荐

毛芦芦所著的《大火中的童谣(战火中的童年)》讲述在浙西的柳村里,有一个哑巴孩子,名字叫柳哑子。他有一个幸福的家:殷实的家境、知书达理的父亲、贤淑温柔的母亲,还有无忧无虑的弟弟。一天,一个受伤的日本兵的到来打破了乡间平静的生活。善良的柳哑子好心救了他,没想到却给全村老小招来杀身之祸……祠堂的大火中,乡亲们唱起令人心碎的《摇篮曲》,柳哑子带着村里的孩子死里逃生……

目录

楔子

新娘

离世

逼债

戒烟

大六顺

麻六

耕田

城里先生

鬼子

明月

受难

死火

新火

尾声

试读章节

这天——农历六月初六,是一年里最热的日子,而那一池水,就在柳哑子前方不远处轻轻荡漾着。蜻蜓来了又去,蝴蝶飞过又回,青蛙聒噪着在岸边东一拨西一拨地划水,燕子斜着身子,用翅膀为菖蒲反复打着扇儿,黄鹂则拔高嗓门,不断用清新小曲为柳叶降着体温。水中,那东一簇西一簇的蓝莲花,就像一只只盛情邀约的小手,借着微风,使劲向柳哑子挥舞着,招摇着。摇得柳哑子每用小镰刀放倒一棵稻子,都会不由自主地抬起头,望着那一池柔和微笑着的水波,舔一下嘴唇。

母亲其实早注意到柳哑子对那池清水感兴趣了,但她假装什么也没发现,只顾埋头割稻。嚓嚓嚓,嚓嚓嚓,镰刀与稻秆间那单调又执拗的碰击声,被火辣辣的阳光一蒸一煮,膨胀了,几乎盖住了铺天盖地的蝉鸣。

长长的一垄稻子,终于割到头了。母亲拉拉柳哑子的袖子,示意他休息一下。柳哑子站在田边,看看母亲,又看看近在咫尺的那个大池塘,大大的眼里,有柳丝儿迎风飘拂、鱼泡泡随水起伏的影子,还有那比池水更深更广的嬉水的渴望。但他,只是静静地站着,默默承受着酷热的煎熬,尽力压制着扑向池水的冲动,以至把一张小脸憋得赤紫赤紫!因为他知道,这个池塘,是他和弟弟的宿敌,是夺走他父亲的罪魁祸首,更是他母亲心目中最大的禁区,所以,不管它看上去有多么清凉多么明澈多么妩媚多么诱人,柳哑子就是坚持着不向母亲提下水的要求。

面对柳哑子那副苦挨苦撑的懂事样儿,母亲心一酸,拍了拍柳哑子的肩膀,重重地叹了口气。

柳哑子见自己把母亲脸上的阴云拉扯出来,连忙歉疚地捏着小镰刀,低下头,弯下腰,撅起屁股,割起了第二垄稻子。

汗珠滚滚,稻浪滔滔。在炽烈的太阳底下,那挨挨挤挤的沉重谷穗,翻出一道又一道金黄的光晕,打在柳哑子身上,把清清秀秀的一个小人儿,晃得越发渺小越发单薄了。

但柳哑子才不管自己在那阔茫茫的十八甲大田里,到底是像个水蚊子还是像个小蚱蜢呢!他只想多割一棵稻,再多割一棵稻,把母亲眼角的笑纹儿重新给牵引出来。

别看柳哑子只有八岁,别看柳哑子是个不会听不能说的残疾儿,可他,已经晓得体恤母亲照顾母亲了。

母亲看着儿子那奋力割稻的背影,心里不禁涨起一股又欣慰又痛楚的潮水。潮水冲上鼻窦,细无边际的浪浸润着她的眼眶,她的眼眶湿了。

“唉……景复啊,谢谢你用性命换来的这个儿子!谢谢你!你看,今天还是他的生日,我本不让他跟来割稻的,他却一定要来帮我。天太热了,咱儿子明明很想下水去玩一玩,洗一洗,可他知道我嫉恨这池水,就硬生生地把这愿望压了下去。景复,其实我也真傻,我跟一池水较什么劲呢?我再跟它较劲,再不理它,它也不会把你送还给我了啊!唉,我早应该跟它讲和啦!”母亲一边自言自语着,一边慢慢蹲下身去,颤巍巍、颤巍巍地把手插进了池水。

池水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凉爽,但母亲还是像碰到了冰水那样,很快把手从水里抽了出来。

自从丈夫在前年冬天因救柳哑子淹死在这池塘里,母亲还是第一次触摸这池清水,第一次直面自己对这个池塘的又恨又爱的感情呢!

当母亲把手从水里“唰”地抽回来的时候,她整个人竞像突然害了急病似的,一屁股瘫坐在塘坎上。蓄在眼里的潮水一涌而出,似乎是波涛滚滚,却又是无声无息的。

埋头割稻的柳哑子,因为离开塘坎还不远,所以很快就感觉身后出现了异样,不由得匆匆转过身来。

啊,母亲怎么啦?她正坐在柳丝飘悠的塘坎上,举着一只手,对着被树荫画得斑斑驳驳的阳光,轻轻地摇着晃着,脸上挂满了汗水和泪水。

“呀!呀!”柳哑子焦急地大叫着,一个纵步就扑到了母亲膝前。

P1-P4

序言

枪法异常精准,百米之外,弹无虚发,一枪一个日本士兵:

一把大刀对付全副武装、装备精良的整排的日本士兵:

一些稀奇古怪的妙计,把一个连的日本士兵全部消灭……

夹杂着虚构与想象的“战争现场”镜头,屡屡出现在各类抗日神剧里。据说横店常年有几十个剧组同时开工,而且大部分是在“抗日”;在横店,一年被“打死的鬼子”首足相接可以绕地球一圈;还有演员抱怨演日本士兵,一天要以不同的死法死几十回。抗日战场俨然变成了一个喜剧舞台,大人和孩子在欢声笑语中消费着对历史真实的歪曲解读。这些抗日神剧的剧情曲折离奇,但细观,却没有多少经得起推敲的细节。真实的战争果真如此吗?敌人是如此脆弱,轻易就可以被赶出我们的国土吗?这就是我们要告诉和传递给下一代的战争常识吗?

因为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缘故,我接触到了全国各地的小朋友和家长,也了解到了当下孩子的家庭生活和阅读视野。在繁重的日常学习之外,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多半喜欢在电脑、手机等新媒体上玩游戏。大战、对战、逃亡、决斗、进攻、攻击、拼杀……成了游戏中的高频词汇。而各种各样“装饰炫目、造型威猛、杀伤力极强、特技效果夺目”的虚拟武器,更是成为了很多孩子追逐的目标和课余讨论的对象。

对竞争、冒险的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应该反对,而应该给以积极的引导。但是在“战争”和“游戏”,“史实”和“虚构”之间,作为成人,我们理应秉持“以史为鉴”的历史观,充当世界和平的守卫者,让孩子了解战争的悲痛,对战争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可是,今天的孩子对战争的残酷是难以想象的,孩子们一方面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交互体验和感官享受,另一方面却兴致勃勃地在电脑、手机上玩战争游戏,有些孩子甚至表现出了过激的暴力举止和对生命的冷漠态度。我们总忍不住担心:该怎么告诉孩子,真正的战争从来不是游戏呢?

毛芦芦说,当有无数的喜鹊正在尽心尽力地为孩子们谱写着一阕又一阕的逍遥颂歌时,她情愿做一只乌鸦,用乌鸦沙哑的歌声来告诉孩子,在阳光灿烂的背后,还有沉沉的阴影,还有无奈的泪水,还有辛辣的苦酒。还有惨痛的长别,同时更有不屈的意志、不落的信念和不凡的英雄。“战火中的童年”系列四部曲就是毛芦芦这只唱“悲歌”的“乌鸦”发出的触及孩子灵魂的“歌声”。

毛芦芦的“战火中的童年”系列四部曲,正值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出版,其坚守的“以史为鉴”的创作信念令人心生崇敬。图书的正式出版,使得儿童文学领域,在正面引导孩子反思战争和了解历史,培养他们的忧患意识,唤醒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方面,又有了四部描写深刻且细腻的重要作品,将极大地扩大抗日战争题材儿童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空间。

一个普通孩子的成长突然遭遇战争的介入,生活境遇会产生怎样的变化?不同生活背景的孩子会做出怎样的反应?毛芦芦描写的虽然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她试图挖掘过去孩子和当代孩子在儿童身心成长方面相同的东西,大胆地采用了心理描写手法,使笔下的人物和事件展现出了当代性和现实意义。

教会孩子正确认识历史和苦难,毛芦芦认为不全是历史学家的责任,她坚信儿童文学的力量,相信文学可以让孩子在深度对话中“温习”过去发生的悲剧和教训。但是抗日战争题材,尤其是儿童文学中的这类题材是一种难以驾驭的题材,在具体创作时,很有难度。如果按常规方式来安排情节,容易落入俗套,如果要独辟蹊径.尤其是在人性、情节和心理层面做出突破,则需付出巨大的创作艰辛。勇敢的毛芦芦,凭着敬畏历史的一腔热血.毅然选择“铁肩担道义”。

毛芦芦的这些故事,很多起源于真实的采访经历。她的创作思路是在查阅史实的基础上展开的,有些情节本身就是真人真事,有些故事发生的地点就在作者生活的附近,如“浙江西部的柳村”“江南小城梅安县城”,有些人物的原型甚至就是作者自己的亲人,比如假小子福官的原型就是作者的曾祖母。毛芦芦在落笔时,并没有把重心放在对激烈的战斗现场的刻画上,也没有因循“小英雄成长模式”的写作手法,而是专注于展现战争来临之前、来临之际一个个平凡孩子的日常境遇。

“战火中的童年”系列四部曲中的男孩女孩,年龄都正值花季。《假小子福官》中的福官十二岁,《大火中的童谣》中的柳哑子十二岁,《小女兵》中的叶一弥十六岁,《摇啊摇,大花船》中的林芝十四岁。这些孩子的性格各异:福官,名字像男孩,性格也像男孩,调皮捣蛋、口无遮拦,非常喜欢屋旁的古城墙,没有一天不爬上去玩的;柳哑子勇敢坚毅、单纯憨厚,做事积极,对家人有极其强烈的保护意识,能和亲人通过眼神和身体姿势心领神会地沟通;叶一弥机灵、浪漫、伶牙俐齿,长得楚楚动人,对爱情有朦胧的憧憬;林芝有大小姐式的任性,对外界的生活充满了向往和好奇,同时又争强好胜,对百卉和父亲的亲密关系十分妒忌。

这些孩子,在战争来临之前,生活在不同的家庭里.贫富各异,有的生活在单亲家庭,有的过着贫苦的生活,有的过着平静的日子,像田边的小草,接受太阳的光和热,正茁壮地成长着,或憧憬朦胧的爱情,或享受父母的珍爱,或梦想去外面的世界。但是,面对同样的外敌入侵,他们无一不承受了战争带给他们的苦痛。亲人离世,家庭分崩离析,故乡面目全非,然而他们没有在苦痛和敌人的凶残面前低头顺从,而是在硝烟和烈火中获得了抗争的能量和御敌的勇气。他们自发自助,同舟共济,展现着人间的真情和真爱,以中国人的坚韧携手共渡难关。

“战火中的童年”系列四部曲,会让当下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冷静下来,让他们对暴力的恐怖和战争的残酷感同身受,进而鼓励他们反思,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是什么给了人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是什么促使着人们相互关爱支持,一起奔向光明。

没有福官、柳哑子、叶一弥和林芝的战争童年,也就没有现在孩子的快乐童年,了解他们的童年,就是致敬历史,致敬生命的高贵,致敬中国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

2015年5月11日于湖南师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火中的童谣(战火中的童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毛芦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6211302
开本 32开
页数 1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5
出版时间 2015-07-01
首版时间 2015-07-01
印刷时间 201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6
CIP核字 2015066893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11
146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8: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