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旧事新知风雨声
内容
试读章节

文人的生活苦

在这给不景气的暴风雨继续地狂吹乱打了好几年的现社会,除了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坐在安乐椅中的特殊阶级以外,可以说,大部分的民众都是正在水深火热的生活地狱中挣扎着的。

不是特殊阶级,而且古往今来就时常以“多穷”著名的文人,自然也决不能够有什么例外,而可以不去味尝那生活的苦味之杯。

“三句不离本行”,就让我来谈谈文人的生活苦吧。

我没有特别到过西洋去吃过牛油面包,也没有特别到法国、美国去买过博士、硕士的衔头,因此,关于欧、美的文人的生活情形,严格地说来是:不懂。我不能够强不知以为知,所以无从谈起。

但,关于日本的文人生活状况,我却稍微晓得一些;虽然我并不是个“日本通”。

据我所知,在日本,从文坛的老大家们,直到一般新进的青年作家,在生活上都很感到不安、贫困……而且,文士生活的不景气的情况也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生活问题一般,渐渐地引起了社会一般的注意。关于讨论文士生活问题的文章,时常可以在新闻、杂志——尤其是文艺杂志——上看到,甚至有些杂志还特辟篇幅,广泛地征求,披露一般文士对于目前的生活问题的见解。

至于在我们贵国呢?

远一点的,则有贫困致死的彭家煌。

近一点的,则有因迫于生活而投江自杀的朱湘(虽然朱湘的死因,据较跟他接近的人们的意见,都以为决不是那么简单;但生活的重压,也毫无疑义地是一个很重要的原由,我想。)

最近,复有初则贫病交迫,终于死而无以为葬的韩起。

像上述所举的几个事实,不过是目前中国文人之生活苦的“特写”而已;除开这些“特写”之外,还该有多少惨淡的“画面”,那是很容易想象得到的吧。

在十二月号的《现代》的“文艺独白”栏中,苏汶先生有一篇《文人在上海》的文章。在那篇文章里头会有如下的几句话:“文人在上海,上海社会的支持生活的困难自然不得不影响到文人,于是在上海的文人,也像其他各种人一样,要钱。再一层,在上海的文人不容易找副业(也许应该说“正业”),不但教授没份,甚至再起码的事情都不容易找,于是在上海的文人更急迫的要钱。”

是的,上海(应该说是中国吧)的文人诚然要钱,而且,我也跟苏汶先生一样地,“并不觉得这是可耻的事情”;但,我以为:这里所谓“要钱”,应该就是上海(中国)文人的生活苦的表现和说明,这跟一般人说的军阀、官僚等“要钱”的意思是绝对没有相同之点的。  文人的生活苦已然达到了这样严重的程度,那么,一般文人是怎样去应付、克服这目前的困难的呢?照现在的情形看来,只能走下面的几条路:

第一,就是死(不管是无意的“贪病致死”,或是有意的“贫困自杀”),如彭家煌、朱湘等等。

第二,再借苏汶先生的一句话,就是“出卖灵魂”。不过,要稍为加以说明的,就是,苏汶先生在前举一文中所用的“出卖灵魂”一语,似乎是仅指“对新书市场所要求的低级趣味妥协、投降”,或“被卑劣的Journalism所影响”,而不能忠于“自己的职业”这事情而说的:但我所说的“出卖灵魂”,我以为多见多闻的读者自然会知道,其含义是要比较更广泛一点的。

但除开上述的两条路之外,也还有另外一条路。

记得日本的某文艺杂志所披露的许多文艺家对于生活苦的意见当中,曾经有一两个文士(其中一个好像是秋田雨雀)发表过一些比较特别的见解。大意是说,虽然在不景气的社会环境当中,在生活上的确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但若把自己的目前的生活跟一般正在饥饿线上打滚的劳动者们或是失业者们的景况比较起来,又觉得还属优裕,并没有诉苦的资格。

因此,所谓第三条路,我以为,就是指那些不把自己跟一般大众分离开来;反之,却无时无刻不使自己成为大众中间的一员之文人所走的路而言。因为自己是大众中的一员,所以才能够明确地认清,估定所谓生活苦的真相,才能跟大众一同去解决问题。

然而,走这条路的,在聪明人看来,实在不免有点傻,而恰巧文人当中又大部分都是些聪颖过人的才子,所以,走这条“傻路”的,自然而然也就不多。

虽然走的并不多:但,其为一条路,却是无疑的。

彷徨于三叉路口的文士们哟,是选定和决定我们所走的路的时辰了。

P002-004

目录

刺世寸铁

 文人的生活苦/任钧

 从帮忙到扯淡/鲁迅

 拟今人尺牍(节选)/金克木

 闲居杂记/黄叶村

 哪吒/聂绀弩

 “奴才”与“老爷”的面孔

 没有感想的感想/杜衡

 文人在上海/杜衡

 马路英雄/陈伯吹

 黄金潮/郑伯奇

无法无天的论调

 市侩主义/柯灵

 乐祸篇/伊人

 无法无天的论调/王任叔

 谋略及其他/王任叔

 螺室杂记(节选)/王任叔

 “眼勿见为净”/周木斋

 再论“没有法子”/王任叔

 街头杂写/蒋炳勋

人语与鬼话

 刮/秦似

 “上海好不好”/秦似

 讽刺的墨水/公刘

 童话与法律/公刘

 打倒爸爸/聂绀弩

 论钢笔的好坏和内分泌作用/廖沫沙

 狗的出超/秦似

 现在的聪明人/徐懋庸

 人语与鬼话/秦似

 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鲁迅

 一百元/秦似

悲怆的矜夸

 太平洋沿岸的军事殖民网/王承志

 悲怆的矜夸/楼适夷

 提倡做狗/木林森

 白俄在远东/张明养

 从德国说起/恽逸群

 教士的工作/蒋锡金

 鲁斯国宾阁下/秦牧

 中日亲善颂/胡秋原

刺世杂文

 能言鹦鹉毒于蛇/黄秋耘

 群众的意志/楼适夷

 论裸体情侣自杀案/秦似

 后方的捷报/申在俎

 申诉/丘东平

 大题小解之一/茅盾

 血书(节选)——读土改文件/聂绀弩

 鞭子奴才鹰犬/廖沫沙

 论目前中国批评界之浅妄——我们果真不需要批评吗?/李长之

 童匪猖獗/聂绀弩

论世警言

 论“第三种人”/鲁迅

 为小林的被害檄日本警视厅/郁达夫

 关于……一切/傅东华

 一周间给五个人的信摘抄/沈从文

 致石民书六通(选四)/梁遇春

 女子圣人革命/秦似

 记温涛木刻——香港之劫/茅盾

 奴隶篇/宋云彬

 蛇与塔/聂绀弩

 论娼妓/聂绀弩

无事忙闲谈

 阿活乐脱儿/郭沫若

 关店大拍卖/陈伯吹

 威尔斯往哪里去?/辛人

 骷髅们的跳舞/白菜

 无事忙闲谈/郁达夫

 偶语/恽逸群

 偶语/阿大

 偶语/金性尧

 偶语/松严

 偶语/金性尧

 偶语/金性尧

 偶语/若木

 偶语/金性尧

真正的中国人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历史的奥秘/聂绀弩

 中国人到底“误会”了什么?/秦似

 谁是真正的中国人/全增嘏

 高等华人论/章克标

 中国人(节选)/孟十还

 脸与法治/林语堂

 尾巴主义发凡/郭沫若

 中国人与蛋/力欧符

 论“没有法子”/王任叔

 检查琐谈/周黎庵

战士与乏虫

 烈士与战士/王任叔

 论时局/聂绀弩

 岁寒漫笔/金性尧

 “鸿毛论”辨微/孔另境

 战士与乏虫/王任叔

 智勇辨/孔另境

 症结所在/不平

 血祭——纪念“三一八”惨案十三周年/周木斋

 由悲痛至振奋——纪念“一二八”七周年/金性尧

内容推荐

倪雪君选编的《旧事新知风雨声》汇集散见于数十种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版物刊载的文人原创作品,包括鲁迅、梁遇春等多位大师和学人,他们共同学习文化的本质,学习哲学的本义,学习研究国故的方法,了解科学以及科学研究的含义,了解心理学的真正意义。这是一本围绕文化、哲学、科学、心理学等诸多常识和新知而展开讨论的文集,是大师和学人奉献给我们的新知盛宴。从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他们对于科学、对于真理孜孜以求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也看到了他们对于各种知识不止步于权威和众论的可贵思想。

编辑推荐

倪雪君选编的《旧事新知风雨声》所选文章全都是郁达夫、俞平伯、傅抱石、柳亚子、夏丏尊、瞿秋白等多位大师的经典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每位大师都是目前市面流行民国图书的代表人物,本书可谓是最全面、权威的汇集了民国大家经典之作的精品读本。

每篇文章都是选自风靡民国时期《野草》《都会之音》《万象》《语丝》《太白》《现代》等杂志的小品,精品、经典一网打尽。玩味不可复制的民国风尚,体悟独一无二的民国气质。

看杂文小品,是走回民国,更是在烦嚣的都市,体会一种闲情逸趣,更有助于我们培养品性,陶冶情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旧事新知风雨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倪雪君选编
译者
编者 倪雪君
绘者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555811
开本 32开
页数 2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8
出版时间 2015-07-01
首版时间 2015-07-01
印刷时间 201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2015124816
中图分类号 I266.1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09
15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6: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