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诺曼底登陆(盟军进攻欧洲及海王行动)
内容
试读章节

12月14日,珍珠港事件一周后,丘吉尔离开英国。他乘坐的战列舰为“约克公爵”号(Duke of York),是四个月前参加阿真舍会议所乘的“威尔士亲王”号的姊妹舰。纽芬兰会议之后,丘吉尔立即派遣“威尔士亲王”号同巡洋战舰“反击”号(Repulse,又译为“却敌”号)一起赴远东,去巩固马来亚和新加坡的防御。12月10日,也就是他发电报给罗斯福,请罗斯福邀请他去华盛顿的那天,他得知这两艘战舰在日本的空袭下已经遭遇厄运。这是一桩沉重的打击,他写道,“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我从来没有受到过比这更直接的打击。”虽然他因得知日本的袭击将美国卷入了战争而大喜过望,而现在他面临的事实却是日本的进攻取得了惊人的成功。随着强大的“威尔士亲王”号沉人海底,丘吉尔领会到,在整个印度洋和太平洋,“日本获得了霸权,我们各处都虚弱且缺乏保护。”

“约克公爵”号也是一艘大船,丘吉尔带上了大量的随从,其中好几个人在设计和实施直至两年半之后的诺曼底登陆的英美战争计划当中,都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无需置疑,他们当中最重要的人物是陆军元帅约翰·迪尔爵士(Sir John Dill),他是英国陆军的代表。迪尔的加入有几分尴尬,因为丘吉尔刚刚才撤掉他帝国总参谋长((JIGS)的职务,由艾伦·布鲁克(Alan Brooke)将军接替他。丘吉尔认为,虽然迪尔的战争记录堪为楷模,但他过于保守和传统,不适合继续担任英国陆军的指挥官。另外,他对英国的战略规划中优先考虑地中海而不是远东持反对态度。迪尔还常常拒不认真对待丘吉尔的许多更为疯狂的建议,比如花里胡哨的武器和异想天开的战略等。首相起先打算将迪尔搁在-一边让其去任印度总督。然而在珍珠港事件后,他决定去华盛顿时带上迪尔,把布鲁克留在伦敦料理事务。丘吉尔考虑在事情有了眉目之后,可将迪尔留在华盛顿做英国利益的代表。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英明的见解,因为迪尔具备冷静和擅长外交的气质,有助于在同盟伙伴关系中调停偶尔的和不可避免的碰撞。他的不可多得,不仅体现在即将到来的会议中,而且贯穿在整个战争过程中,直至他1944年去世。

英国代表团中还有一位成员是海军元帅达德利·庞德爵士(Sir Dudley Pound),他是英国皇家海军的代表。庞德64岁,健康状况欠佳,从外表可以看出身体已过了全盛时期。他有一个令人不舒服的习惯,开会的时候爱打瞌睡,然后会突然坐直了,阐明一个论据充分的观点,接着缩回椅子里又闭上眼睛。空军元帅查尔斯·波特尔爵士(Sir Charles Portal)是皇家空军的代表。他比庞德年轻16岁,在会议上更活跃更健谈。波特尔的牛津大学学位给予他某种知识上的声望,马歇尔认为他是“一群人中的佼佼者”,然而有时候很难说清波特尔的主要支持者是英国还是皇家空军。英国团队中还有一位关键人物是比弗布鲁克勋爵,这位加拿大出生的报业富翁,被丘吉尔钦点负责供应部。比弗布鲁克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拥有《每日邮报》(the Daily Express)和《标准晚报》(the Evening Standard)两家报纸,他看上去精灵古怪,精力充沛而善于组织,显著地提高了英国的战时生产能力。不过,他最重要的资历,是和首相的私人友谊,他对于丘吉尔的作用,正如霍普金斯对于罗斯福。

丘吉尔和他的高级官员们,利用横渡大西洋的八天时间,制定了若干关于战时管理各个方面的意见书。丘吉尔亲自写了三份,分别关于大西洋战场、太平洋战场和1943年战略意见。这些文件不能算是具体的计划,只是一些宽泛的哲学观点(支持他的霍普金斯提醒他,抵达的时候手里不要带着非常详尽的计划,以免引起美国人的怀疑)。由于美国人还处在珍珠港事件之后的混乱中,他们还没有制定任何意见书,结果英国的意见书就成为随后讨论的依据。丘吉尔开会的目的有三重:再次确定美国对于“德国优先”战略的保证、确保《租借法案》货物的继续供应、获得尽早进入北非联合作战的认可。

他无须担心前面两个目标。到目前为止,美国已经如英国一样致力于“德国优先”的战略。继续执行《租借法案》也不会存在问题,正如霍普金斯预测的那样,货物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很快有所增加。而核心的问题,不仅在即将到来的华盛顿讨论中,而且在整个战争期间的英美会议中,就是如何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战胜德国。丘吉尔很快发现,美国对于“德国优先”计划的承诺,使得他们急于在这方面继续下功夫。对于丘吉尔而言,他并不反对最终向德国占领的欧洲发起进攻。实际上,他已经将这项行动放在他计划文件的中心。年轻的时候,丘吉尔爱宣称“要出拳就出制胜重拳”。但不是现在,也不是这一年。他考虑如果同盟国夺取了海上的控制权,在欧洲大陆上空获得了空中优势,同时他们能够生产大量的军需物资,那么“1943年夏季”进攻欧洲就成为可能。但即使是在那个时候,他写道,进攻也需要“大规模的补给”,而这样艰巨的事业在1942年根本没有可能。

P20-21

书评(媒体评论)

克雷格·L.西蒙兹是一位出色的美国军事历史学家,他的《诺曼底登陆》大获成功。在这部历史学术杰作中,西蒙兹对罗斯福总统如何调遣美国海军在1944年6月6日发动诺曼底登陆作出了新的阐述。他的档案工作令人赞叹。强烈推荐!

——莱斯大学历史教授、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历史学家、《奥克角的男孩》(The Boys of Pointe du Hoc)作者道格拉斯·布林克利(Douglas Brinkley)

多产的海军历史学家和长期担任美国海军学院教授(现退休)的克雷格·西蒙兹,在本书中以引人入胜的细节,描绘了同盟国在1944年击败德国的策划和准备……他对于档案材料和相关个人文献的广泛运用,使得他对于“海王”行动中海军策划、准备和组织的阐述,远比以前的作品更为详尽。

——《密歇根战争研究综述》

本书无疑是一部在该领域具有重大贡献的作品,可读性强,令人爱不释手。

——《美国海军学院学报》

目录

地图、图表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德国优先

第二章 阿卡狄亚

第三章 “我们必须去欧洲作战”

第四章 地中海的柏油娃娃

第五章 从卡萨布兰卡到“考萨克”(COSSAC)

第六章 英国人和美国佬

第七章 “叫作坦克登陆舰的该死的东西”

第八章 SHAEF和ANCXF

第九章 野鸭、狐狸、海狸、老虎

第十章 “响彻全国的轰鸣”

第十一章 登陆日:诺曼底登陆

第十二章 登陆日:海滩

第十三章 登陆日:危机

第十四章 “海岸线一片混乱”

第十五章 “一片废墟”

尾声

致谢

注释中的名称缩写与全称对照表

序言

对于许多人,特别是美国人而言,一提到诺曼底登陆日(D日),他们眼前就会浮现出奥马哈海滩的画面,很可能就是这样的时刻:登陆艇船首的跳板落人拍岸的海浪中,年轻的战士们——有些人尚不足20岁——冲向海滩去迎接他们的宿命。不管是因为好莱坞的刻画,还是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在那天拍摄的让人无法忘怀、悲壮惨烈的照片,这一时刻已经铭刻在我们民族的记忆中,也应该让我们铭记。它时时提醒我们战争的可怕代价、承受战争的人们所付出的牺牲。

而这一时刻背后的故事,却只流传下来一些支离破碎的片段,也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在第一艘登陆艇推进到沙滩上之前,在第一个士兵冲上海滩,遭遇无情的机枪射击之前,太多的事情必定已经发生过。肩负着战略决策之责的人必须下达命令;促使它实现的人必须进行策划;还必须有人设计和建造船只,这些船只先从美国装载人员和装备来到英国,然后经过数月的训练,再横渡英吉利海峡去攻占法国。1944年6月6日盟军攻占诺曼底海滩被称为“霸王”行动,而在此之前的一切行动,包括横渡英吉利海峡和抢滩登陆本身,都属于“海王”行动,没有“海王”行动,诺曼底登陆就不可能发生。“海王”(Neptune)一词,为罗马神话中的海神尼普顿,按照传统的描述,他是一位裸露上身、肌肉发达的白胡须神灵,常常手握一支三叉戟,驾驭着海马战车。在1943年5月的魁北克“四分仪”会议上,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确定,一年之后向德国占领下的法国发起进攻,这是一个拖延已久的决定。对于刚刚得到批准的这场大规模的水陆两栖行动,使用“海王”这个名称看来是恰如其分的。说“大规模”毫不夸张。“海王”行动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海上突袭行动,参与的舰船超过6000艘,人员超过百万。本书旨在研究英美如何设法克服战略观的不同、苏联人的急躁、德国的U型潜艇、匮乏的船运、训练中的灾难和成千上万其他障碍,终将盟军带到诺曼底并让他们留守。

在魁北克会议上郑重决定于1944年春季进攻欧洲大陆的与会者当中,很多人当时都怀疑,这是不是痴心妄想,因为实施这样一场攻势所需的运输条件根本就不存在。美国人对于他们能够满足任何挑战的无与伦比的工业能力信心十足,因此远比英国人更为乐观。而英国人认为,一支6000艘战船的舰队根本无法应对。因为从美国到英国和苏联的补给生命线需要船只维持;上百万士兵从美国横渡大洋需要更多的船只运送,然后还要为他们提供邮件和香烟;需要更多的船只将吉普车、卡车、坦克、炸弹、子弹、燃料等战争工具从美国运送到英国。同时,为了护卫这些船只免受敌军潜艇的攻击,还需要护航战舰——驱逐舰、小型护卫舰和辅助航母。为了发动进攻,还需要更多的专门化类型的船只,用以运送进攻部队和装备横渡英吉利海峡到达登陆海滩,然后还要运送伤员和俘虏撤回英国。要完成所有这一切需要有更多的船只——数以千计的船只,而在地球的另一端正在进行抗击日本的海战。无所不在的需要给决策制定者们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在二战期间,船运的不足成为同盟国战略决策的主要后勤障碍,正因为如此,战时英美的战略决策,不是他们想干什么,而是他们能干什么。

军事历史中所有里程碑式的伟大事件,都有其战略、后勤和行动方面的决定因素。“海王”行动的战略策划,在美国参战之前,随着英美伙伴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就已经启动。在英国远征军于1940年5月底6月初从敦刻尔克海滩撤退那一刻起,英国的策划者们——不久之后美国的策划者们——就开始考虑西方同盟国以哪种方式、在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能够以武力重返欧洲大陆。这一策划的急迫性从1941年到1944年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在貌合神离的伙伴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对于迅速重返欧洲大陆,英国人远不如冲动的美国人,或者1941年6月之后处于困境的苏联人那么热切。这类问题成为同说英语的同盟国之间不时尖锐交流的主题。国与国以及它们各自的海陆空各军之间也存在着意见分歧、误解和争执,其中包括扩大太平洋战争或全力投入战略轰炸孰轻孰重的争议。最终,虽然他们算不上团结,但还是达成了一致,欧洲终获解放。不过,如威灵顿公爵评价滑铁卢战役那样,它只是一场险胜。

本书的第二个要点,涉及确保共同目标的必要手段。这其中当然包括人员。在1942年至1944年间,上百万美国人不舍地离开它们在爱荷华的农庄、在布鲁克林的居所,转变为海陆空军人。其中同样包括女性,她们不仅出现在军队中,同时也出现在工厂和船厂中,这些工厂和船厂生产各种战争工具:飞机、坦克、卡车,尤其是将上百万人送到敌方海滩登岸,并支撑他们在那里战斗所需的船只。军事艺术的践行者当中流传着一句老话:“外行讲战略,内行讲后勤。”本着这句格言的精神,本书阐明了同盟国,尤其是美国的战时生产——特别着重美国数百家船厂对于各种船只的建造——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在战争岁月中的生产能力令人惊异,但美国人也会意识到他们不可能无所不能,因为钢材是有限的,工人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

本书的第三个要点是作战方面:训练、装载、登陆和最终征服海滩的实现,不仅仅在于赢得这场战役并最终赢得二战胜利的士兵们,同样也在于那些清除水雷的人、将士兵们遣送到海滩上去的人、扫除海滩上障碍物的人、提供关键海军炮火支援的人,当然,还包括给士兵们供应粮食弹药的人。人们有一种倾向,认为历史事件的发生有其必然性,它促使人们相信,这一场攻势的结局是必然的,登陆日盟军的舰队是如此庞大,计划是如此的周密,尽管奥马哈海滩战斗惨烈,但成功几乎是必定无疑的。并非一切都如此。盟军的舰队纵然庞大,然而,1588年离开西班牙去征服英格兰的元敌舰队同样也很庞大。在探究“海王一霸王”行动时,我们以结局未知的心态来面对这个故事是有益的,甚至是很重要的,因为那些经历过这次行动的人,必定也曾是这样的心态。

为了完整地讲述这些故事,本书从1941年12月7日美国参战开始,历数战略争议、后勤瓶颈,以及海陆军士兵们极其人性化的经历:曾经的平民成群结队地登上舰船被送往大西洋的对岸接受各种专门技术培训之后,再被抛人战争暴行的狂风骇浪中。本书旨在跟随这一史诗般事件的中心线索,从1941年冬天英美将领在华盛顿的第一次试探性的对话开始,一直到1944年夏天诺曼底海滩的风暴为止。

本着人是历史的推动力这一信念,本书强调了许多关键人物所作出的特殊贡献,他们的行动和决策,决定了事件的走向。其中的一些人引人注目,包括富兰克林·罗斯福和温斯顿·丘吉尔。但还有很多当时家喻户晓,而如今常被人过于忽略或低估的其他人:乔治·马歇尔、艾伦·布鲁克、欧内斯特·金、弗雷德里克·摩根、伯特伦·拉姆齐、哈里·霍普金斯和路易斯·蒙巴顿,这还仅仅是一小部分。70年过去了,还有更多的人被埋没了姓名:下级的将领们、舵手、炮手、拆弹专家、基建营队员(CB,由于这个缩写而被称为“海蜂”[Seabees])、海军和海岸巡逻队中平凡的军人们。本书着力展现的是英美同盟国的全貌,同时向加拿大人致敬,正因为如此,苏联、法国、意大利,甚至德国人的角色,只是在他们对英美的决策和行动有影响的限度内予以记载。

最后需要提及的是:1995年5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胜利50周年纪念日之际,我当时已抽时间离开美国海军学院的职位,在不列颠皇家海军学院战略研究系任教一年。作为课程的一部分,我参加了非军事院校所说的实地考察旅行,军事组织所称的参谋骑乘旅行,前往诺曼底海滩。同行的有我的40名学生——即将步入军队的英国海军学院的学员,以及我在战略研究系的同事埃文·戴维斯(Evan Davies)。我们穿过英吉利海峡来到诺曼底,看到至今尚存的德军碉堡和火炮掩体,并从海滩攀上峭壁,来到美军公墓。在一大片绿得不可思议的青草掩映中,排列着茫茫的一片大理石十字架——我后来得知,总共9387座——中间偶尔问插着“大卫王之星”的标记。我的学生们感受到这种景象带来的情感冲击,其中一位学生轻声说:“我们知道您需要独自呆一会,先生,我们就在那边。”我的确需要片刻的独处。对于埋葬在这座公墓中的人,以及成千上万的其他英国人、加拿大人和美国人,我们所有人都是亏欠他们的。我谨以这部他们登上这处历史性、标志性海滩的故事,送上一份久违的诚挚谢意。

内容推荐

《诺曼底登陆:盟军进攻欧洲及海王行动》由克雷格·L.西蒙兹编著。

诺曼底登陆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突袭行动。对于这个史诗般的故事,很多讲述都是从1944年6月6日清晨的抢滩登陆开始的。然而事实上,诺曼底登陆是数月以及数年的策划与激烈争论所达到的顶峰。在1940年夏天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后的灰暗日子里,英国的将领们就开始考虑他们以哪种方式、从什么地方。特别是在什么时候,能够重返欧洲大陆。美国陆军参谋长乔治·C.马歇尔带领的美国人,希望尽快展开攻势;而英国人,以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为代表。却肯定地认为,过早的登陆会成为一场灾难。同盟国之间时常尖锐的谈判,将他们首先引向北非,而后进入西西里,最后是意大利。直到1943年春天,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才开始致力于向法国北部发动的攻势。这场攻势的代号为“霸王”,而之前的一切,包括抢滩登陆本身,以及提供进攻部队留守的补给系统,其行动代号为“海王”。

编辑推荐

克雷格·L.西蒙兹编著的《诺曼底登陆:盟军进攻欧洲及海王行动》从诺曼底登陆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开始写起,清晰、全面、完整地记述了设计运输、押运、炮火支援舰,以及不同战略观和文化摩擦等在内的完整的故事,描述的人物既包括罗斯福、丘吉尔、马歇尔、艾森豪威尔、拉姆齐等主要决策者,也包括下级军官和士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诺曼底登陆(盟军进攻欧洲及海王行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克雷格·L.西蒙兹
译者 刘媺//黄海枫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132252
开本 16开
页数 2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8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422
CIP核字 2015181829
中图分类号 E195.2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9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4: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