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黄土地警事(宋全京侦破通讯纪实文学选)
内容
编辑推荐

《黄土地警事》是作者宋全京从事警务宣传工作20多年来发表的侦破通讯、纪实文学的作品选。全书70余篇作品全部采写于侦破一线,事例鲜活,警示作用强,也反映了基层一线民警的艰苦工作和扶危解困、为民解难的职业操守。《黄土地警事》的出版可以从正反两面唤起人们的法制意识。

内容推荐

由宋全京所著的《黄土地警事》所描写和反映的就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警察那些侦察破案的事。所发生的林林总总都是真真切切的,没有丝毫杜撰虚构的东西。它既有新闻报道的特性,又有纪实文学的色调,既反映了犯罪分子的凶残和狡猾,又记录了公安民警的机智和勇敢,可谓是植根于黄土地上的珍贵的真实的历史记录。在我的记忆中,最值得称道且难以忘怀的是那篇《我蹲班房24小时》,它真实地记录了“全国模范看守所”曲沃县公安局看守所公安民警忠于职守、善待犯人的故事。殊不知,当时的历史状况是:一些看守所内,牢头、狱霸及“服水土”现象令人堪忧。基于此,为了了解真实情况,我和宋全京一手策划和导演了这出戏,让宋全京以诈骗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羁押在曲沃县公安局看守所。此事发生后,让临汾市公安局时任领导大吃一惊,从而也破天荒地开创了全国公安机关第一例记者以犯罪嫌疑人身份深入看守所暗访的纪录。《我蹲班房24小时》也因此荣获了公安部“金盾”新闻三等奖。

目录

魔术师与小偷

“骑士”的诱惑

惨祸发生在大年初二

画像追踪

他为什么杀死自己的母亲

特大假汾酒案侦破纪实

八名少女的手

北大门的卫士

星星你可理解我

警长的一天

第三只眼

“赌博真是害死人”

太行合围

“经理”梦破灭之后

债券明天到期

内盗猛如虎

子夜女兵被劫持

盗贼原来是“邻居”

假民警行骗记

捕“狼”行动

在劫难逃

石榴裙下的圈套

彩电“调包”之谜

酣战龙城

“色狼”的末日

太行枪声

年货丢失之谜

巨轮碾碎飞狐梦

跨省大围捕

走出噩梦

抢劫犯,你往哪里逃!

私立学校绑票案

川锅缘何火爆

平凡之中见辉煌

4000枚雷管何时引爆

又到十五月圆时

色狼,哪里逃?

列车上的搏杀

夜擒绑匪

持枪歹徒抢劫银行运钞车法网恢恢警方太原除顽凶

盖棺之前

人民之盾

赴死为国安

子夜枪声

扫尽人间害人虫

兔子也吃窝边草

奸出人命

京原线上缉毒战

西行夜车上的窃案

狂风骤来云城安

夜半电话

我蹲班房24小时

我在曲沃当“囚犯”

一个吸贩毒家族的覆灭记

救救孩子

一追到底端假窝

真与假的较量

千里铁道线“打拐”好地方

报警:七支手枪被盗

侯马严打第一案

镜头里的桑塔纳

小城飞来“大腕明星”

云城降魔

盐湖区有支“打黑除恶”专业队

“叮咚”,谁在按门铃?

法人盗窃:难倒公安的刑事案件

广东来了接货人

铁警“范老憨”

暴利驱使下的罪恶

教授也疯狂

后记

试读章节

魔术师与小偷

十月,并州古城的夜晚,金风送爽,灯火流萤。

车站大钟九响之后,柳巷北口的古槐树下,走出两位年过七旬的老者和一个年轻的妇女。其中一位老者西装革履,花格衬衣,大红领带,满头银发很有风度地倒背着,手提一部高级相机,一看便知,不是本地人。

原来,这位老者是香港颇负盛名的国际魔术大师倪东明老先生。倪老先生久居海外,与大陆亲人音信隔绝四十多年。最近,在国内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他终于得到了太原亲人的音讯,便随着香港旅游观光团抵并,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找见了他的胞弟——迎泽宾馆高级厨师倪东升。老哥俩久别重逢,积聚了几十年的心里话,自是一言难尽。眼看天色将晚,倪东升怕兄长年事已高,过度兴奋影响健康,便和女儿倪金兰送兄长回宾馆休息。倪老先生兴致很高,一路观赏太原的夜景,对太原市翻天覆地的变化赞不绝口。

三人转眼到了10路公共汽车站,车来了,三人进入车厢内。当车行至省政府门口时,倪老先生隐约觉得有一只手插进了自己的裤子后兜。这个兜里装有人民币、港币、美金500多块,还有护照等证件。久经风霜的倪老先生马上警觉到是扒手行窃,他不动声色地将自己的手向后移去,扒手见状,便想抽手,但为时已晚。扒手那只微颤的手被钳子似的抓住了,手中窃得的钱包像变魔术似的夹在了倪老先生的二指之间,老先生气愤地训斥道:“你年纪轻轻,不务正业,干这下流勾当,不觉得羞耻吗?”车上的人都惊诧和厌恶地看着这个十八九岁的扒手。扒手连声讨饶,一双贼眼四下顾盼,企图伺机脱逃。刚巧,车到一站,车门刚一开启,扒手见有机可乘,便猛地将挡在车门口的倪东升推下车,二人同时跌倒在地,扒手甩脱倪东升,夺路要逃跑。在这关键的时刻,只见橄榄色的身影一闪,一民警扑向扒手,迅速抓获并制服了他。这位民警名叫宁安平,是西峪煤矿的管教干部。几人将扒手扭送到了三桥派出所。正在值班的所领导许秀文,民警岳国庆、段林萍等同志立即接待了他们。北城公安分局赵彬章副局长闻讯赶来了解情况后,一面派人审查罪犯,一面用车将受伤的倪东升老人送往医院治疗,随后将倪老先生送回三桥大厦就寝。

当晚,倪老先生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安睡。他走到阳台,眺望远处闪闪不灭的灯光,心里很难平静。他打心眼里钦佩大陆公安干警的工作精神,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呢?

第二天上午,他来到三桥派出所,说他已预定下两桌酒席,要请所里的同志们坐坐。许秀文指导员耐心地给老人解释了我们公安机关的纪律,婉言谢绝了老人的邀请。倪老先生紧紧握着许指导员的手,声音颤抖地连声说:“你们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警察,从你们身上我感到了祖国的亲切和温暖。”

(原载《警察之友》1987年12期)  “骑士"的诱惑

20世纪80年代,是高速运转的年代。改革开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把热辣辣的目光投向了世界,从中寻找自己的价值、未来。于是,思索、振兴、奋发,代表了中国青年一代的主流;然而,也有一些年轻人经不起花花世界的诱惑,贪图享乐,逐渐走向了堕落。张某东、张卫军便是这样的两个人。

贪欲通向地狱的起点

去年8月中旬的一天傍晚,落日的余晖,给远山近水涂上了一抹金辉,喧闹了一天的晋祠公园慢慢平静下来。这时,从新建的古典牌楼门下,走出两男一女三个年轻人来。前面的一个十八九岁,个子不高,敦敦实实的,一套适身的武警夏装,表明他是个军人,唯一不协调的是略长的卷发和散懒的步伐。他叫张卫军,是武警某部的一名战士。后两位,小伙子叫张某东,高挑的身材,花格衬衣,胸前别着一副康令变色镜,颇有些“港澳”派头。胳膊肘里挽着的姑娘黛眉朱唇,一件雪白的连衣裙,把姑娘衬托得像出水芙蓉般娇媚。她是张卫军的姐姐,张某东的女友。三人出了大门,径直向公共汽车站走去。时值乘车高峰,游人兴尽思归,连着来了两趟车,三人都没能挤上去。无奈,他们冲出挤车的人群,气喘吁吁地坐在了路边的石头上。“今天真他妈的晦气。”张卫军望着又一辆开走的公共汽车骂道。是的。在他们的生活中,何曾有过不顺气的时候。张某东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班里的高才生,虽然高考落第,但不久便参军,在部队开了车,入了团。复员后工作挺顺心,加之又找了个容貌俊美的姑娘,可谓春风得意。张卫军的父亲是一位部队转业干部,在某政法机关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他上学成绩不好,其父便安排他参了军,部队驻在榆次,他嫌远,其父没费多大周折就将其调到了驻太原的武警某部,当了个“自由”兵,又是一个春风得意。此时,坐在一旁的张某东一语不发,两眼直勾勾地望着公路,公路上车来车往,不时有一两辆摩托车呼啸而过。张某东望着摩托车远去的背影,眼睛渐渐地模糊了……红的、蓝的、黑的,“本田”、“铃木”、“川奇”统统向自己涌来,骑在车上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一身黑色紧身皮衣皮裤,头戴锃亮的头盔,多像个古代的罗马骑士,身后带着心爱的恋人,二挡、三挡、四挡,哈哈!真他妈的带劲,他用拳头在腿上猛地一砸,牙缝里狠狠挤出几个字来: “非搞它一辆不可!”张卫军和姐姐不觉一怔,茫然地望着他。

伪装岂能遮住真相

张某东在晋祠公园乘车不顺,产生了搞一辆摩托车的念头,可真正实施起来,却犯难了。国产车不帅,看不上眼;进口车虽好,但哪一辆也在三四千块钱以上,凭他一个月七八十块钱的工资,不吃不喝也要五六年才能买得起,何况还要抽烟喝酒搞对象,恐怕一辈子也买不起。“去偷、去抢”,他突然想起电影《流浪者》中的两句话。但继而又不禁打了个寒噤,那就要犯法了,铁窗的滋味……但又一想,如果我干得神不知鬼不觉呢?一辆梦寐以求的摩托车不就一分也不用花就到手了吗?管他呢,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在部队的时候,偷了一副军用摩托车牌,不就神鬼不知么。干了,好活一天算一天,管它明天是死是活。邪欲战胜了理智。

过了几天,张某东到对象家海吃了一顿后,悄悄把张卫军拉到一旁商量此事。“那怎么行,是要犯法的。”涉世不深的张卫军身上多少还有点父辈的熏陶、军纪的约束。(P1-3)

序言

当好依法治国的排头兵

(序一)

欣闻全京同志的侦破通讯·纪实文学选《黄土地警事》即将出版,我给他点一个大大的“赞”,以此向他表示衷心的祝贺。

全京同志是一位来自基层的普通记者,但他在全省公安系统乃至全国公安系统都颇有名气。1987年从事新闻宣传lT作以来,不论是在北城公安分局当新闻通讯员还是到《人民公安报》当记者,他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信念,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紧紧围绕各个时期公安工作的中心,深入采访,精心写作,先后在各类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上刊登发表大量的新闻报道。他的新闻稿件,思维敏捷,笔锋犀利,掷地有声,脍炙人口,对广大公安民警来说,就像激励我们奋进的战鼓和号角;对犯罪分子来说,就像刺向他们心脏的匕首和投枪。我们好多公安民警都是读着他的新闻报道走过来的。我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省公安机关开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行动,他的新闻报道三天两头出现在《太原日报》和《山西日报》头版的“倒头条”,几乎成了全省“严打”工作的风向标,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的严打工作。

他对公安内部出现的腐败问题深恶痛绝,旗帜鲜明地公开揭露报道。有一年铁路上发生一起乘警和小偷勾结盗窃乘客财物的案件,案件侦破阻碍重重。他敏锐地捕捉到信息后,和《人民公安报》山西记者站站长刘佑思同志及省报记者一道,深人采访,在《山西日报》一版“倒头条”连续发表七八篇跟踪报道,《人民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也竞相转载,掀起了一股不小的反腐风暴,促进了案件的圆满侦破,也有力地推动了铁路公安系统内部的反腐治警工作。

全京同志是个很会讲警察故事的人。他来自基层,非常熟悉和了解战斗在打击犯罪、保护人民一线民警们的工作和生活。他还经常深入基层,与办案民警一块摸爬滚打,随警作战,加之具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所以写出的稿件有血有肉、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本书收录的大部分是他十几年来的写作精华,很多篇幅我是在报纸或杂志读到过的,如《星星你可理解我》、《云城降魔》等。他的文字朴实无华,没有高深莫测的华丽词句,像一股泉水款款流来,润人人们的心田,耐人品味,令人陶醉,难怪有的局长说他的作品像“农夫山泉——有点甜”。

今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10月28日会见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和个人时,殷切希望全国广大公安民警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党的事业,一心服务群众,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认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首先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要切实解决好实际执法中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克服执法不规范、不严谨、不透明、不公开,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等现象,使广大民警牢固树立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尊重和保护人权的观念,不断强化公正意识、证据意识、程序意识、权限意识和接受监督的意识,打造阳光警务。坚持以理念提升为先导,以制度完善为重点,以落实责任为抓手,以人民满意为目标,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从严治警,着力打造法治公安,不断提高公安机关和民警的执法能力和公信力,当好依法治国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其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要继续坚持稳、准、狠地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加大破案力度,维护社会稳定,保卫国家经济建设,为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当前,暴力恐怖犯罪、制贩毒品犯罪、经济诈骗犯罪呈上升势头,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必须高举法律之剑,坚决给予迎头痛击,多破案、破大案、破命案,消除各类治安隐患,加强对青少年和广大群众的法制教育,构筑起一道阻挡违法犯罪的铜墙铁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公安宣传也是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好的作品去教育人、激励人和警示人,是每个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所肩负的责任。处在这个催人奋进的时代,我们现在特别需要能讲和会讲警察故事的人,特别是能讲好我们这片黄土地上警察故事的人。全京同志的作品大多集中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那个时代改革开放、社会转型时期公安工作的一个缩影,是历史不可或缺的一个精彩的部分,对于当前的公安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希望同志们抽出时间来读一读、看一看,或许能够从中得到些启迪和收获。

(原山西省人大副主任、省公安厅厅长)

2015年4月18日

后记

赞扬一种精神

(后记)

早在半年前,全京同志告诉我,他最近要出一本侦破通讯和纪实文学选,并让我题写了书名。孰料,短短几个月竟然付梓出版,真乃可喜可贺。

我与全京同志共事近二十载了。1987年10月17日,在公安部和山西省公安厅党委的关怀和支持下,经山西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全国公安机关第一家记者站即“人民公安报山西省记者站”诞生了。之后,在太原市公安机关小有名气的宋全京,也就理所当然被选人记者站,成了记者站一名记者。在记者站工作的日子里,全京同志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以一个记者的政治敏感性及职业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安第一线,捕捉公安民警与形形色色的犯罪分子勇敢搏斗的精彩瞬间。在发表的上千篇新闻报导中,始终坚持和弘扬了社会主义法制的主旋律,谱写了人民警察热爱人民、打击敌人的壮丽华章。在16万平方公里的三晋大地上留下了宋全京和他的同行们的汗水和足迹,记者站也因此连续十二次荣获“人民公安报社全国优秀记者站”光荣称号,全京同志也多次获得“优秀记者”称号。

说实话,《黄土地警事》所描写和反映的就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警察那些侦察破案的事。所发生的林林总总都是真真切切的,没有丝毫杜撰虚构的东西。它既有新闻报道的特性,又有纪实文学的色调,既反映了犯罪分子的凶残和狡猾,又记录了公安民警的机智和勇敢,可谓是植根于黄土地上的珍贵的真实的历史记录。在我的记忆中,最值得称道且难以忘怀的是那篇《我蹲班房24小时》,它真实地记录了“全国模范看守所”曲沃县公安局看守所公安民警忠于职守、善待犯人的故事。殊不知,当时的历史状况是:一些看守所内,牢头、狱霸及“服水土”现象令人堪忧。基于此,为了了解真实情况,我和宋全京一手策划和导演了这出戏,让宋全京以诈骗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羁押在曲沃县公安局看守所。此事发生后,让临汾市公安局时任领导大吃一惊,从而也破天荒地开创了全国公安机关第一例记者以犯罪嫌疑人身份深入看守所暗访的纪录。《我蹲班房24小时》也因此荣获了公安部“金盾”新闻三等奖。

全京同志不善夸夸其谈,为人低调,不事张扬,往往把自己的行为默默融于他所执着追求的公安宣传事业中。在父母面前他是极为孝敬的儿子。父亲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老干部,根据其父的口述和寻找大量的历史资料,他撰写了三十多万字的书稿《老爸的如歌岁月》,并即将出版。在妻子女儿面前,他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妻子罹患绝症,他不离不弃,为了不影响远在深圳工作的女儿,他主动担负起了侍奉妻子的责任,一日三餐,端屎倒尿,竭尽所能直至妻子生命最后一刻。在这期间,他依然利用可资利用的时间,挑灯夜战,整理编写了《黄土地警事》书稿。  全京同志是一个极为普通的人。他在人生的追求中有过彷徨,有过犹豫,有过坎坷,有过失误。作为他的同行,确切地说,作为一个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在道德和良心的驱使下,有责任、有义务将他的人品介绍给读者,以期透过他的人品来审视他的作品,以期透过作品内容来讴歌伟大的人民警察,从而彰显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民主与法制的发展历程。

刘佑思

2015年8月于并州抱中阁

(作者现供职于山西省公安厅。先后任人民公安报社山西省记者站站长、指挥中心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副主任等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黄土地警事(宋全京侦破通讯纪实文学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全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3090977
开本 16开
页数 3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0
出版时间 2015-09-01
首版时间 2015-09-01
印刷时间 201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12
CIP核字 2015173220
中图分类号 I253.7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40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5:2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