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芷江日落(1惊天迷案)
内容
编辑推荐

罡风编著的《芷江日落(1惊天迷案)》是一部悬疑、推理小说,给人以惊、奇、险、折的感觉;这是一部武打小说,着墨不在招式,而在结果;这是一部情感小说,有精彩的故事情节和感人的人物性格;这还是一部纪实小说,是对历史的回顾;这是一部贴近所有年轻人的书,像一盘竞技游戏一样,开雾打团,漏视野被团灭,辅助排视野被抓,大逆风的局势下能不能翻盘?

内容推荐

罡风编著的《芷江日落(1惊天迷案)》讲述了,1937年,日本肆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应对日本这一战略,蒋介石召开最高国防会议,制订了制敌先机战略。不料会议内容泄露……

军统特务处长戴笠接到任务要三天破案,然而不但未能破案,手下精锐还几乎全军覆没。军统奇人,只对日本不害国人的杨如风和新人赵维山临危受命,与日本间谍拉开了抗日谍战序幕…… 爱恨情仇,生死别离,环环相扣,看芷江日落。

目录

第一篇 泄密

第二篇 诱饵

第三篇 诈死

第四篇 阴谋

试读章节

2

第二天上午,阴天。

呼呼的北风,像刀子一样刮得人脸剌痛。

在上海通往南京的公路上,驰骋着一骑纯白色快马。

显然,骑士有十分紧急的事务要赶往南京。

骑士叫杨如风,二十多岁,身高一米八○,剑眉,星目,宽额,隆鼻。头戴礼帽,身着灰色长衫。初看上去,既像书生,又像商人。若非如此高绝的骑术,谁也不会想到他是一名身负非常使命的高级特工。

马在飞奔,犹如风驰电掣。突然,一根绊马索横在了马路上,白马顿失前蹄,一声长嘶,往前摔倒。好个杨如风,一招旱地拔葱,凌空而起。人尚在空中,双枪即已出手。只听“叭叭”两声枪响,两声惨呼即自马路旁传了过来。

说实话,杨如风并不喜欢杀人。他师父曾再三告诫他:杀戮有干天和,练武的本意不是用来杀戮,只是用来防身。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开杀戒。可是,自从他父母亲被日本人杀害以后,他对日本侵略者恨入骨髓,恨不得将侵略者杀光。尽管如此,他仍不愿轻动杀心,特别是对已放下武器的日本人,他绝不杀。今天的情况当然不同,面对这种突然袭击,他若不先发制人,被制的就可能是他自己。尽管他尚不知这些袭击者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

像这样的伏击,杨如风遇得多了。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针对他的各种各样的伏击,时有发生。何以如此?原来,这杨如风是军统局第二处上海站副站长,专门负责侦缉日本在上海的间谍组织和人员。日本特工多次对他进行了狙击和暗杀,必欲除之而后陕,却都未能如愿。今天上午,他突然接到处长戴笠亲自发来的电报,令他接电后迅速赶赴南京,另有重任委任。他接电后,只向站长罗立民报告了一声.由于站内的汽车都已外出,便骑了一匹备用军马出发了。现在,突然又遇伏击,他当然知道该是什么人所为。

当然,他更清楚的是,对方虽有两人中枪,但危机并未过去。好在这是白天,视线较好。虽然伏击者躲在马路两旁的灌木底下和土地庙内,可他在一跃而起之时,早已看得清清楚楚。此时,灌木底下的两人正拿枪瞄准,也许是觉得杨如风跃起的速度太快,难以击中吧。为了更有把握,他们想等他落地以后再开枪。然而,敌人打错算盘了。杨如风伺许人?怎么会给他们这样的机会?就在人将落未落的那一瞬间,双枪再次响起,紧接而来的,又是两声惨呼。

六名杀手,瞬间解决了四名,杨如风却仍不敢大意。因为,另外两名杀手选择的位置实在太好。这是一个早已荒废的土地庙,虽然不大,但足可以两人藏身。杨如风只能看到他们露在外面的两双脚,根本无法一枪将其毙命。他只好选择了最容易解决的另外四人先下手。

土地庙内的两名杀手可能未料到杨如风的身手如此了得,竟能在马失前蹄的情况下冲天而起。且在跃起的这一瞬间,杀了自己的四名同伴。这份功夫,这种应变速度,他们可说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因此,尽管人数仍是杨如风的两倍,却也不敢往外冲,他们只能躲在土地庙内向杨如风瞄准。

此时的杨如风,人已落在马路边的一株矮树旁,借助矮树的掩护,审视着现场的情形。他根本无暇查看坐骑是否受伤,因为,还有两名敌人躲在土地庙内,此敌未解决前,自己随时都有危险。他睥了一眼白马,见它正乖乖地站在马路旁啃食已经枯萎的野草。知道应无大碍,便心里一宽,对着土地庙喊起话来。

杨如风道:“土地庙内的人听着,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要算计杨某?”

等了半天,土地庙内却没任何回答。

杨如风只好再喊道:“你们不要以为躲在土地庙内杨某奈你们不何,我只要一枚手雷,你们就要……”话未喊完,“叭”的一声枪响,从庙内射出的子弹,打得矮树连晃了几晃。

为了防止敌人再行偷袭,杨如风只好趴在地上,朝庙内瞄准。可是,由于无法看清目标,且手枪的穿透力毕竟有限,他不能开枪。因为,他必须节约子弹,以防不测。他后悔当时由于走得太急,没有带上手雷,否则,这两名杀手就真要灰飞烟灭了。

也许知道杨如风是虚张声势,他们也料定杨如风不敢扑向土地庙。一枪虚放以后,庙内反而响起了挑衅的声音道:“人说杨如风艺高胆大,我看,也不过如此。我们就在庙内,有种你就来抓我们。”

敌人能叫出自己的名字,说明是有备而来。问题是自己接到电报以后,只向罗立民做了汇报就上路了,敌人是如何知道自己行踪的呢?他百思不得其解。想到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经常遇到突然袭击,不是日本浪人就是被日本人收买了的败类。虽然一次次袭击都被自己挫败了,但敌人时时有人在跟踪自己,只要稍有机会就下手则是不争的事实。因而,斗志更张、胆气更壮的同时,他也加了十二分的小心。

现在,敌人在连失四人的情况下,还在主动叫阵,杨如风就不能不更加小心了。他一时真还想不出制敌的好办法,只好伏在原地,等待机会。要命的是,自己还要赶路,无法在这里久待,如果耽误了赶往南京的事,麻烦可就大了。

其实,杨如风在特务处是有着特殊身份的。他虽已进特务处六年,并已获得中校军衔,但是,他却和特务处有约定,绝不参加打内战,不和自己的同胞过不去。这一点,戴笠是知道的。 一个下属竟敢和戴笠谈条件,这要换了别人,一百个杨如风都早被消灭了。

可是,偏偏对这个杨如风戴笠却容忍了下来。

这是因为,这个杨如风太特殊了。

戴笠不但欣赏他,而且还特别信任他、钦佩他。

自从杨如风加入特务处以后,无论多么艰难的任务,他都能非常轻松地去完成。杨如风已经成了戴笠的王牌,成了他一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利剑!

这种人虽然有点任性,有点不太好驾驭,但却是万里难挑的奇才。

戴笠需要这样的人,需要这样的奇才。

因此,戴笠不但容忍了他,还给了他不少的荣誉。杨如风进特务处才六年时间,就已跻身中校军衔。这在特务处是绝无仅有的。

因为,戴笠自己也才只一个少将军衔,少将和中校之间,只相隔一个上校。就是说,戴笠作为特务处的创始人,和刚进特务处才六年时间的杨如风,级别上只差两级。若非戴笠对杨如风特别赏识,或者说杨如风没有特别的能耐,这是不可思议的。

戴笠凶狠、狡诈、残酷、无情。他性格偏狭,反复无常,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可是,他对杨如风却是一见如故、赏识有加,说明他还是有独特的眼光的。

戴笠能得到主子蒋介石的高度器重,看来,也并非毫无道理。

识人、容人、用人的高深招数,是否是一切权谋者获得成功的真谛?

然而,信任归信任,戴笠的话,杨如风也是必须要听的。特务处的管理制度,升迁标准,完全都是军队的做派。军令如山,杨如风岂能不遵守?戴笠既然令他速回南京,这个“速”字,意味着一刻都不能耽误。现在,却被几个不明身份的人阻在这里,这却如何是好?

杨如风经历的风浪多了去了,从来没遇到过如此难以了结的困境。不理他们吧,谁能保证他们不在你上马之际朝你打黑枪?想速战速决吧,他们却躲在土地庙内不现身。智计百出的杨如风,此刻真有江郎才尽的感觉了。P8-1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芷江日落(1惊天迷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罡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414667
开本 16开
页数 3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3
出版时间 2015-09-01
首版时间 2015-09-01
印刷时间 201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2015204458
中图分类号 I247.52
丛书名
印张 10.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8
14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0:5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