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线(那些尸体告诉我们的)
内容
编辑推荐

谋杀案就像一条红线一样,贯穿在中间,我们的任务就是去揭露它,把它从生活中清理出来,彻底加以暴露。那些犯罪嫌疑人留下的痕迹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于谋杀案,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到那个线头,厘出生命之语。

由馒头老妖所著的《线(那些尸体告诉我们的)》一书中能看到中国刑警的真实形象,看到他们的勇敢与忠诚,也理解他们的艰辛与无奈。

内容推荐

由馒头老妖所著的悬疑推理小说《线(那些尸体告诉我们的)》内容兼具小说的生动和法医学的专业知识,内容逻辑缜密,以历年发生的真实又诡谲的案例改编,以“刑警小叶”及他的师傅“老蛮”和同事经历的案件为故事线索进行展开。陈晟,1980年出生于贵州,化学博士、法学学士,目前在成都西华大学担任讲师职务,从事本科生教育工作。业余长期从事法学科普工作,特别是有关警察学、刑法学的问题。有感于许多影视剧中塑造的警察形象并不真实,反而是让人感觉警察都是急躁、不尊重法律、不尊重嫌疑人合法权益的。因此,希望通过这本书,发挥正本清源的作用,将中国警察的良好形象展现给公众。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谁在敲门?

第二章 蓝衣少女

第三章 夜半枪声

第四章 余烬微光

第五章 黑色账本

第六章 致命撞击

第七章 天网恢恢

第八章 人鬼殊途

第九章 两声枪响

第十章 地狱呐喊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谁在敲门?

1996年,我刚从警官学院毕业,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人民警察。那个时候,公务员还没现在这么火热,所以没花多大力气,就进了金宁市钟楼区公安分局工作。但出乎意料的是,我并投有被安排到实习时待过混熟的户政科,而是去了刑警大队。

“小伙子,一看就能跑能跳,又是科班出身,干刑警一定是块好料!”分局政治部的许主任,拍拍我的肩膀,把我领到了刑警大队的办公室,对着里面一个穿便服的半老头朗声喊道,“老馒,这个是小叶,警官学院的高材生,以后就跟着你当徒弟了!”

老头抬起头,蔫蔫地扫了我一眼,伸出手来给我握了一下,吭了一声:“哦”。

就这样,我走进了刑警中队,成为了这个被同事称为“老馒头”、徐主任喊“老馒”、我则叫“师父”的老刑警陈警官的助手兼学徒。

进入角色之后,发现刑警和普通警种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乎时没事情时,可以极其悠闲,看报纸、上内网、喝茶都没问题,甚至不用在局里穿警服;但一旦案情通报过来,所有人就必须像按动电钮一般,立即进入战斗状态,没日没夜的工作反倒是一种常态。

师父很随和,给人感觉蔫蔫的,说话不多,即便混熟之后依然是那个样子。倘若没有胸口挂着的警官证,你绝对不会想到这是一个屡破大案、奖章可以挂满左胸的刑警大队副队长。

当然,也听有人私下说,师父这么多年没升上去,和他的脾气有关系,也和当年他手头的一桩案子有关系,他坚持要亲手破了才肯离开一线,但恐怕也都是谣传而已。那个案子在内部被叫做“红山案”,发生在二十年前,案情诡异,曾让金宁市的公安系统头疼不已,也让师父非常郁闷。不过,最终它还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而真相大白,那就是后话了。

闲话不说,就讲讲我上班以后碰到的第一个大案吧。

那个案子本身并不难定性,人室抢劫杀人。但奇怪之处就在于,那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现场,也就是现场似乎找不到凶手的出入口,门都锁得好好的,里头却躺着两个死者。

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我们姑且就把它叫做“果壳百货商场案件”。

果壳百货商场,是一个四层楼的临街建筑,一楼是卖场,二楼是仓库,三、四楼是另外一个单位的办公场所。在那个年代,它在金宁市也算是几家最大的商店之一,地处繁华地段,每天人来人往的,突然间出了命案,警方的破案压力可想而知。

当时,接到电话后,师父带着我很快就赶到了现场。尽管派出所民警已经拉好了隔离带,但围观的群众真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甚至有好事者爬到旁边的人行天桥上,伸出脑袋往下窥探,这让我心中咯噔一下,现场不会被看热闹的人破坏了吧?  分局的法医老刘比我们先到,跟师父打了个招呼,压低声音说道:“老馒,两个,一个中了9刀,一个中了1刀,再勒死的。”

“走,进去看看。”师父从勘测箱里拿出我们的全套行头——鞋套、白手套和发套——穿好,挂上“现场勘查”的胸牌,领着我们从商场正门走进现场。

尽管在学院读书时就看过不少的现场照片,但当你真正走进一个凶案现场时,那种感觉完全不是书本上、幻灯片上能够带给你的。满地都是一种黄色液体流过的痕迹,其中又夹杂着不少暗红色的斑点,一看就知道是血迹,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怪的味道,又刺鼻又血腥;清晨的阳光,从掀开了一半的卷帘门投射进来,四周安静得可怕,而两具死者的遗体就躺在你眼前一动不动,这很难不会让人心生恐惧和厌恶。(P3-4)

后记

后记

《线一那些尸体告诉我们的》,历经了两年多的写作历程,终于就要变成实体书出现在大家的面前了。在这一刻,我的心情充满无限感慨,既有欣慰,又有感激。

所谓欣慰,是在纸质书的地盘被电子书日益蚕食的今天,这本类型相对很小众的刑侦小说最终能够面世,委实不易。而所谓感激,则是这本书的整个写作、面世过程中,有太多的人需要感谢了。

首先,是那些果壳网的读者们。这个故事当时还叫做《刑警小叶》,一直断断续续地在果壳网连载,而读者们的不离不弃,给了我将故事写作下去的最好支持。

然后,是感谢好几位出版界的编辑们:磨铁的布狄编辑给了本文非常重要的建议,让小汤从一个完全不重要的“路人甲”变成了小叶的金牌搭档,让小说变得有血有肉,所以尽管最后没能签约,我依然对布狄编辑心存感激。博集天卷的张应娜编辑,在小说文本签约受挫时,还帮我联系签约了它的影视改编权。再然后是法律出版社先后接手此书的吴编辑、孙编辑和金编辑,为本书的最终成型提供了大量颇具启发性的意见和辛勤劳动。

再然后,我要谢谢果壳网的@姆姬先生,以及微博好友@法医秦明、@安溪小法医,他们都对本书的修改给出了相当多的专业意见。这对于不在六扇门里的我是非常有帮助的。

而最重要也是留到最后的致谢,是给那些在本书的众筹出版中出资支持我的人。你们中的绝大多数和我素昧平生,完全是凭借对我的作品的喜爱而慷慨解囊,正是你们的信任,才让小叶最终完成了这最后惊险的飞跃,来到了读者的面前。对于所有参加众筹的读者,我所能做的只有是努力写好这部书的第二卷(《线2》),以更精彩的故事、更真实的情感来回报大家。

好了,现在,这本书已经来到了你的面前,无论我如何看待,你们才是最终的评委,希望各位能从这本书中看到中国刑警的真实形象,看到他们的勇敢与忠诚,也理解他们的艰辛与无奈。

对了,最后还得说下,本书的情节全部是我虚构的,而许多犯罪手段和刑侦技巧,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也在细节上打了一定的“马赛克”。因此,千万不要以本书的情节作为衡量具体案件的标尺哦,更不要把本书当作犯罪技术指南……哈哈。

但愿各位能够觉得本书配得上你的信任与支持,我们《线2》再见!

馒头老妖

2015年5月25日于成都红光

书评(媒体评论)

《尸语者》、《无声的证词》作者法医秦明倾情推荐:“从法医的角度说,能够读懂法医的语言,能将法医的发现变成线索的,才是优秀的刑警。这本书中的小叶,就是千万个敬业、忠诚、尊重科学的刑警的代表。读完之后,你们会对刑警有不一样的看法的。”

果壳网总编拇姬先生破壳推荐:“从选题的形式开始就注意到这个作品了,生根、发芽、结集、成书……馒头老妖是合作过的作者当中最为勤勉、认真的一位,他同样将这种劲头写进了这个虚构的作品之中,一边阅读,一边脑补小说中描述的场景,是―件很过瘾的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线(那些尸体告诉我们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馒头老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880215
开本 32开
页数 3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5
出版时间 2015-07-01
首版时间 2015-07-01
印刷时间 201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2015121047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4: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