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转型博弈与政治空间诉求(1928-1933年奉系地方政权研究)
内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缘起:历史传承与制度融合

 一 张作霖时期奉系地方政权的演变及对北京政府的控制

 二 政治分会制度——易帜后奉系地方政权的制度来源

 三 结语

第二章 嬗变:从北洋旧政权到国民党新政权

 一 皇姑屯事件后奉系地方政权的重建

 二 国奉双方易帜谈判——以东北政治分会为中心

 三 东北政务委员会的成立——北洋旧制向国民党新制的转变

 四 结语

第三章 蛰伏:奉系地方政权的架构与国、奉权力博弈

 一 东北政务委员会的内部结构及运作机制考察

 二 东北政务委员会与东北地方政府的关系

 三 东北政务委员会政治空间的定位与动态平衡

 四 结语

第四章 扩张:再次人主华北与民国政治版图变动

 一 中原大战与奉系的抉择

 二 东北政务委员会政治空间的膨胀

 三 盛极而衰:东北政务委员会政治空间的终结

 四 结语

第五章 “官党”与“秘党”:党权之争与奉系国民党化

 一 奉系对国民党东北党务公开化的因应

 二 奉系的国民党化

 三 国民党“秘党务”的受挫

 四 结语

第六章 内政与经济:奉系地方政权延续原因考察

 一 从被动到主导:奉系对东北地方政治制度的重塑

 二 奉系对东北经济资源的保护

 三 结语

第七章 外交:奉系地方政权蜕变因素考察

 一 外交权的虚与实——以中东路事件前后交涉为例

 二 奉系对日外交的演变与九一八事变

 三 结语

第八章 走向解体:华北政权的流变与东北军的“国军化”

 一 蜕变的开始:九一八事变后奉系根基的丧失

 二 奉系地方政权的残存:北平政务委员会的成立

 三 奉系的解体:华北政权的去奉系化与东北军的“国军化”

 四 结语

结论

 一 军阀政治与党派政治的隔阂——以东北政务委员会合法性危机的应对为视角

 二 “政治分会—政务委员会”制度的形成及其作用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佟德元著的《转型博弈与政治空间诉求(1928-1933年奉系地方政权研究)》在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梳理了1928—1933年奉系地方政权演变的历史过程,试图探究体制转型尤其是“政治分会—政务委员会”制度模型对奉系和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政治走向的重大影响,奉系与国民党、国民政府以统一合作为前提的分治关系等问题。

编辑推荐

佟德元著的《转型博弈与政治空间诉求(1928-1933年奉系地方政权研究)》中所使用的“政治空间”概念,其含义是指奉系及其地方政权的权力和影响力所能达到的时空范围。日苏(俄)两国自从日俄战争后便在东北划分了南北各自的势力范围,并且拥有诸多特权。尽管中国政府和东北当局不断地从苏俄那里收回中东路及附属地的权利,甚至发生了中东路事件,但苏联在北满的特权并未清除,奉系在中东路问题上始终未获得与苏方平等的权利。而在南满,奉系虽始终回避收回南满铁路和大连港问题,但也努力限制日本在东北的权利扩张。因此在九一八事变前这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从奉系与日苏两国的双边关系角度来说,奉系地方政权的政治空间并无实质性变化。而从国民党二次北伐后奉系与国民党、国民政府的双边关系角度来说,奉系地方政权的政治空间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转型博弈与政治空间诉求(1928-1933年奉系地方政权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佟德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65942
开本 16开
页数 3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5
出版时间 2015-07-01
首版时间 2015-07-01
印刷时间 201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52
CIP核字 2015160108
中图分类号 K258.207
丛书名
印张 2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