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煌煌五千年(附光盘)/文明之旅
内容
试读章节

金运昌:稀世国宝“三希帖”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书画字帖当中,有三幅字帖特别值得一提。在历史流转的过程当中,它们的流失,它们的复得,都与多位名人有关,有着传奇般的色彩。这就是人称“三希帖”的《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和《伯远帖》。这三希帖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故宫博物院书画专家金运昌给大家带来他的解答。

“三希帖”与乾隆帝

“三希帖”,是指中国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其子王献之的《中秋帖》和侄子王珣的《伯远帖》。很多学者认为,“三希帖”的价值并不能简单地用上亿甚至几十亿的价格去衡量,其艺术、文献、历史价值无可估量。“三希帖”本身均只有短短几十个字,但旁边都写满了历代帝王墨客的题跋。其中,《快雪时晴帖》被后世认为是王羲之继《兰亭序》之后的,又一件行书代表作。王献之目前为人们所知的作品比其父王羲之的还要少,《中秋帖》就成为了解王献之书法艺术极其珍贵的范本。而王珣的《伯远帖》,则是中国魏晋时期留存至今的极其罕见的真迹。

刘芳菲:乾隆帝将这三幅字帖命名为“三希”,那“三希”该如何理解呢?

金运昌:“三希”,深层含义就是三件稀有的珍宝。因为希望的“希”和稀有的“稀”在古汉语里边是属于古今字。从字面上讲,“三希”出自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一段话:“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这句话是说不同的人,都要向高处追求。这就是“三希”的字面含义。乾隆帝专门修了一个三希堂,来存放“三希帖”。三希堂是只有几平方米的一个小屋。现在我们去参观故宫,还能够看到这间小屋子。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堂堂的乾隆皇帝,他的书房怎么这么小呢?实际上是因为古代没有现代这么先进的取暖设备。冬天的时候,大的殿堂是非常冷的,没办法取暖。所以,乾隆在大殿里边又盖了个小屋,这样来取暖,也就造成了这种一间屋子半间炕的格局。烧上暖炕,点上火盆,然后皇帝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在靠背枕前,打开他的宝贝,慢慢地欣赏。这就是三希堂的妙趣。

乾隆帝非常喜欢这三件珍宝,他不但经常拿出来欣赏,而且经常给它作题跋写出自己的体会。他题跋次数最多的帖子,是《快雪时晴帖》,多达七十余次,以至于帖子本身没多长,乾隆帝的题跋有数米长。现在我们看到的帖上边沿,到处都写满了乾隆皇帝的小字儿,盖满了印章。乾隆帝到了八十多岁的时候,眼睛已经不行了,就派一位心爱的文臣替他写了三年。可是后来,他还是手痒,又坚持写了一首诗,但是字已经很不成样子了。到最后,他当了太上皇,就在那个“神”字底下,写了一行小字:“以后展玩亦不复题识矣。”意思是我以后光看不题跋了,下面加盖了太上皇帝的印章。  “三希帖”在历史上曾被誉为法书,也就是人们练习书法的标准字帖。“三希帖”是魏晋时期三封简短的书信。其中《快雪时晴帖》共二十八个字,内容表达了王羲之,在雪后初晴时的心情及对山阴张侯的问候。《快雪时晴帖》通篇结体匀整平稳,用笔以圆笔藏锋为主,似山蕴玉,圆劲古雅。而《伯远帖》则是王珣写给亲友伯远的一封书函,表达了他对伯远的赞誉和离别之情。它行笔峻峭秀丽,自然流畅,是中国古代书法中的经典。不过相比起前两帖,《中秋帖》的内容却让人读起来有些匪夷所思,难解其意。那么,这其中的原因究竟会是什么呢?

刘芳菲:《中秋帖》: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这应该如何断句理解呢?

金运昌:《中秋帖》并不是一封完整的信。它是一封信的截临本。所谓截临,就是挑选部分字来临摹。所以可以说这句无法断。

“三希帖”的流转

刘芳菲:和“三希帖”有关的第二位历史人物,是末代皇帝溥仪。

金运昌:1922年,溥仪派他的大臣们对宫里的书画进行普查、分级,然后在半年时间之内,他把最好的书画以赏赐的方式转移给了他的弟弟爱新觉罗·溥杰。因为溥杰天天要到宫里来伴读,放学出宫的时候就背一包袱走。

一千三百多件字画,二百多部善本古籍,被他带到了醇亲王府,后来又转移到了天津的英租界,后来又转运到满洲国。溥仪带到满洲国的这批文物,包括我们的最重要的国宝,比如大家熟悉的《清明上河图》《万松金阙图》《千里江山图》、田黄三连印(乾隆帝为太上皇时使用的私印)等。

1924年11月大约上午9点,冯玉祥将军部下鹿钟麟奉命来驱赶溥仪出宫。据说军警和办事人员在神武门对这最后一位皇帝的行李进行检查时,在一个太监的铺盖里发现了《快雪时晴帖》。办事人员专门去买了一个大铁柜来保存《快雪时晴帖》,就这样这幅书法才得以留在故宫了。但是同治的妃子敬懿皇贵妃,出宫的时候就把剩下的《中秋帖》和《伯远帖》带出了宫,所以这就造成了这三帖的分离。后来这位敬懿皇贵妃派了一个年轻小孩儿,

将这两幅字帖拿到古玩店出手了。出手给谁呢?这么重要的东西,当然得给个大收藏家。就是袁世凯大总统府的庶务司长,大总统的大管家,郭葆昌。郭葆到1937年这个阶段,有一个大收藏家,就是咱们都后来张伯驹先生知道了这件事儿,想要收藏《中说合。郭葆昌同意了,二帖之外再加上李白的《名作《孟蜀宫伎图》,开价二十万大洋。张伯驹先其他的一年内交齐。可惜,卢沟桥事变爆发了。P153-157

目录

前言:文明之旅,文化之旅

于丹:汉字的魅力

康震:诗词的真相

李行健:趣谈成语

彭林:起名的学问

王岳川:书法中的人文情怀

彭林:书信的学问

于丹:生活与诗

刘心武:唐诗的魅力

杨义:读书之乐

于丹:昆曲之美

刘心武:窗文化

王岳川:神秘的中国色

苏叔阳:四大发明不为人知的故事

舒乙:北京城的文化构成

王越:跟着地名品北京

郑鑫淼:故宫的当代价值

向斯:书香故宫

金运昌:稀世国宝“三希帖”

余辉:解密《清明上河图》

余辉:解密《富春山居图》

袁义达:趣谈《百家姓》

蒙曼:《长恨歌》里的大唐风云

韩田鹿:妙品水浒

赵玉平:三国演“义”

韩田鹿:趣解西游

曹立波:红楼女性谁最美

序言

文明之旅,文化之旅

今天的中国正以空前的热情拥抱着现代社会的工业化与全球化,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和速度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令人瞩目的现象之一。伴随着中国产品走向全球,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和技术也在丰富着我们的生活。今天,麦当劳、好莱坞大片和韩剧已经成为许多国人生活的一部分,不过,同样值得关注的是,许多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陌生更加令人惊讶。在时代的快速演进中,我们的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忘,端午节菖蒲和艾叶的芳香气息从大多数家庭中消失了。

然而,这并非我们为了现代化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因为传统文化不是一类知识,而是一种血缘——一个民族世世代代得以辨认出自己的血缘。人只有存在于历史文化传统中,才是一个完整的现代人。因此,在公众文化层面搭建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关联,恢复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集聚精神力量和文化资源,就成为摆在电视人面前一个义不容辞的职责。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明之旅》于2010年12月1日开播,它是CCTV-4(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重点打造的国际化人文类访谈专题节目,选题均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创办《文明之旅》这个栏目,既符合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传承中华文明,服务全球华人”的频道定位,也符合中文国际频道“新闻+文化专题”的外宣定位。《文明之旅》每周一晚与海内外观众见面,时长45分钟,每期邀请一位文化学者做客演播室,就一个文化专题进行深度访谈,让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我们深知,在电视媒体“娱乐化”的今天,打造这样一档主题严肃、内容精深的文化类节目,对电视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经过深入分析研究和不断探索尝试,我们最终找到了文化访谈类节目面对挑战的核心竞争力,那就是——“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文明之旅》栏目的全体同仁认为,传统文化类节目要树立起响亮的节目品牌,就需要具有大胆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在坚守文化品质、传承中华文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做出大胆探索,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充分彰显民族自尊与自信。传统文化类访谈节目一方面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提供平台和渠道,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探索有温度、有新意的电视表达,用“雅俗共赏”的文化内容和“深入浅出”的电视化方法,唤醒深藏于中国人心灵深处的传统文化情结。

经过三年多不断的试验和摸索,《文明之旅》栏目的收视率和美誉度大幅上升,社会影响力也逐渐显现出来。近期央视总编室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256个访谈节目中,《文明之旅》以5.59的市场占有率在文化类访谈节目位列第一。可以说,通过三年对“雅俗共赏,深入浅入”理念的摸索和实践,《文明之旅》已经从收视低谷中走出,成为一档“叫好又叫座”的传统文化类访谈节目。这既源自广大观众对我们的厚爱,也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明之旅》栏目开播四年多来,不但受到思想文化界专家的好评,也深受海内外广大受众的欢迎,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不过,电视尽管具有覆盖面广、影响大的优点,但由于实时传播的特点,使观众深入思考和回味受到一定限制,这就需要利用图书作为载体,对相关电视内容进行二次传播。为了满足广大观众的阅读需求,我们精选了本栏目一些内容,与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合作出版本栏目的同名图书,使书籍与电视栏目的播放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更好地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书的出版,有幸得到中国现代文学馆原馆长、老舍之子舒乙先生的推荐。舒先生用凝练的语言道出了中华文化的属性:“中华文化是延绵不断、从未断代的;中华文化是多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华文化依托古代哲人的经典哲理,独成体系,有强大内聚力,又有辐射力;中华文化有审美的天性,书画、篆刻、瓷器、丝绸等变实用为艺术,享誉世界。”先生还总结了我们节目的五大特点:“一、主打文化,难能可贵;二、重视质量,精心策划;三、形式活泼,深入浅出;四、主持素质高,可听可信;五、传布世界,广为收视。”看到舒乙先生这样的评价,我们非常感动。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让我们一直坚持创作精品节目为广大观众服务,这既是我们作为电视人的职业操守,也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的义务和荣光。

今天,《文明之旅》栏目已走过四年多的历程,我们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因为植根于煌煌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她博大精深的内容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和深耕细作的空间。我们相信,有广大观众的厚爱和关注,有各界文化大家的倾情参与,《文明之旅》一定会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上做出更大的贡献。“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栏目组同仁将继续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广大观众奉献出质量更高的文化产品,来回报所有关心栏目发展的观众和朋友的厚爱。

值本书出版之际,一并向所有支持我们的朋友表示深深的谢意。

中文国际频道总监助理张恒

2015年8月

内容推荐

当我们屏息凝视,来面对天天用到汉字时,会有怎样特别的发现呢?成语背后有哪些故事?如何能给孩子起一个好名字?通过故宫里皇帝和皇子们受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会给今天的我们以哪些启示呢?《清明上河图》在展现繁华街市的背后,暗藏了怎样的玄机?……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文明之旅栏目组编著的《煌煌五千年》根据中央电视台人文类品牌栏目《文明之旅》的节目内容润色整理而成,其特色在于国内权威文化专家学者团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众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极具时代和现实意义。本书主要介绍中华五千年历史中丰富的艺术博物知识,主要包含三大部分的内容:第一,汉字、成语、诗词中的学问;第二,古代传世名画的全新解读;第三,北京的建筑文化。本书的主讲学者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北京大学教授王岳川、文化学者舒乙、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余辉等。

编辑推荐

《文明之旅》栏目为CCTV重点打造的人文访谈类访谈专题节目,以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各地区文明交流沟通为主要内容,由央视名嘴杨锐、董倩、刘芳菲主持;该栏目长期受到中宣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固定受众人群超过2000万,并在CCTV4频道每周三次播出,并在央视欧洲、美洲频道同步播出;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文明之旅栏目组编著的《煌煌五千年》集结了中国最强文化导师团队,既有享誉国际的文化学者,又有各北大、清华等名校教授,知名度和美誉度很高,读者耳熟能详;本册图书主要讲解五千年艺术博物知识精华,从人们熟识的文物或者误区开始,带领读者进入精彩的中华文化长廊;本书随书附赠超值节目光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煌煌五千年(附光盘)/文明之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文明之旅》栏目组编
译者
编者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文明之旅栏目组
绘者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69903096
开本 16开
页数 2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2
出版时间 2015-10-01
首版时间 2015-10-01
印刷时间 201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74
CIP核字 2015136485
中图分类号 K203-49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3: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