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是一本关于美国品牌形象理论发展历史的研究性专著。作者马中红、陈霖提出全球品牌形象思想演进五大阶段:差异化识别阶段、整合管理阶段、资产价值阶段、传播体验阶段和社区生态阶段。按此分期,本书对美国各阶段重要理论进行了分析与梳理,通过跨学科的整合,力图形成美国品牌形象思想演进的完整态貌。本书内容兼顾了来自广告传播界、设计界和营销学界等多学科领域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同时,作者也跟踪分析了可口可乐等历史悠长的美国品牌在不同时期的变迁与发展,旨在反映学术与社会环境、学术与实践之间的交互影响。

内容推荐

马中红、陈霖编著的《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系统梳理了青年亚文化理论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勾勒了互联网新媒介影响下中国青年亚文化的类型版图,在借鉴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解读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时,超越仪式抵抗、风格、收编与反收编等关键词,将当下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实践纳入到新媒介空间、新技术发展、消费社会以及社会文化结构中加以考察,揭示了青年亚文化与社会主导文化、社会伦理道德以及消费社会商业逻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力,提出并阐释了青年亚文化一系列新的文化表征,包括生活方式、新部落、场景、混杂、娱乐、媒介消费性生产、文化资本等,强调青年亚文化对于社会主导文化的参与、激活、修补以及创造的价值。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从亚文化到后亚文化

 亚文化概念的演进

 对CCCS亚文化研究的质疑和批评

 后亚文化理论研究关键词

 后亚文化研究之后

第二章 从社会学到媒介文化的研究

 青年亚文化理论的本土话语形成

 前互联网时代青年亚文化现象研究

 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研究

 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判断

 反思与前瞻:对媒介文化研究视角的期待

第三章 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转向

 表征和意义的转向:抵抗依旧吗?

 空间转向:媒介技术支持下的自由书写

 诉求转向:跨文化视域中多元的亚文化

 地位转向:何时去边缘化?

第四章 青年亚文化的新媒介版图

 技术派——黑客、越狱族、极客、掘客

 迷一族——Cosplay、御宅族、网游族、养娃族

 新部落——同人群、网配圈、字幕组

 视觉系——拍客、微视频、恶搞

第五章 新媒介技术与青年亚文化空间

 新媒介技术的亚文化潜能

 青年亚文化的新媒介空间

 “私人音乐杂志”的空间分析

第六章 青年亚文化的新表征

 娱乐:青年亚文化的“情感结构”

 混杂:多元镜像中的身份辨识

 消费:自我想象的再符号化

 文化资本:话语权力的获取路径

第七章 青年亚文化生产的文化意义

 从对峙到对话

 伦理冲击与建构资源

 青年亚文化的商业逻辑

第八章 女性亚文化的戏仿与颠覆

 空间变迁:从卧室到第三空间

 耽美:同人女群体的集体性别幻想

 易装:女扮男装的性别游戏

第九章 跨文化视域中的青年亚文化

 跨越国界与本土再生

 《绯闻少女》:中美迷群的接受与重构

 黑客:价值取向的趋同与差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中红//陈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408192
开本 16开
页数 2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4
出版时间 2015-09-01
首版时间 2015-09-01
印刷时间 201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4
CIP核字 2015163160
中图分类号 C913.5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6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