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学生的故事(活出自己的精彩)
内容
编辑推荐

学生,要学的是“生”的智慧。林明进著的《学生的故事(活出自己的精彩)》二十四篇散文,就像二十四条江水,来自日用的涓滴,照见生活的汹涌。题材虽以校园与教学经验为主,寓意则通透人生经验与生命哲理之中。这是一本好读之书、易读之书,也是一本可读之书、必读之书。

内容推荐

《学生的故事(活出自己的精彩)》作者林明进老师以真挚的情感、细腻的笔触和六十年学“生”的体会,与我们分享了他自己、学生、恩师、校长等感人肺腑的生命故事。本书可以说是林老师半生教学生涯的片段,述说老教书匠真实的沧桑,也是他美丽人生的回顾。

本书二十四篇散文,就像二十四条江水,来自日用的涓滴,照见生活的汹涌。题材虽以校园与教学经验为主,寓意则通透人生经验与生命哲理之中。里面有说不完的甘苦酸甜,这些都是人生淬炼中难忘的情味:

在知识学习的追求中,有学生生涯的苦闷,有学习上的喜怒哀乐,有学子惨烈的学习人生;在求生求活的涵养中,有难以道尽的坚忍,有祖母强韧的伟影,是曲折的生离死别,更是坚持完全燃烧的生命斗士。

在生存的智慧养成中,有学生成长岁月的叛逆,也有虎尾春冰的险境,有教学岁月的痛定思痛,更有将心比心的反刍;在他的生活天空,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天作之合,有落叶归根的依恋,有先父的温煦慈辉,有曾祖父的人生哲理。

目录

推荐序 给大地一条江

自序 一滴水可以流成一条江

一 学陌生的知识

 我的志愿

 芭乐仔

 步步轻呛,步步轻呛

 C

二 学生存的能力

 后母

 周记春秋

 师友斜影

 报告师长

三 学生活的趣味

 老大办案

 牵手

 回家

 老师,那件事是我干的

四 学生命的价值

 一个建中的夜晚

 捉鬼运动

 再见阿郎

 贺校长的门禁

五 学求生的韧力

 空心菜的滋味

 总是按呢

 学“生”

 晚归

六 学生生不息的使命

 给阿嬷的五封信

 教官的身影

 温暖的手势

 元学第一村——跟毓老师说说话

试读章节

出生在太平山的脚下,我的启蒙学校是宜兰三星国小。

记得小学三年级开学第二周,星期一傍晚时分,余热未褪,秋老虎会咬人。我在晒谷场玩着铁轮子,一边哼着歌儿,一边驶着桶圈圆形轮子,自顾自地自得其乐。眼睛的余光遥望老爸,他一头扛着锄头,一头戴着夕阳,从水田的尽处回家。轻松的时间有限,等一下他又要叫我挑粪、浇菜。我更拼命地玩了,斜着身子驶着轮子,加上不自觉而出的自创音效,忽而S形,忽而O字形,忽而8字形,我的身体在跑,我的灵魂在腾飞……

“来来来……”他做出一副很生硬的微笑。农夫基本上是不大会笑的,轮子收了,我心里已准备好:挑——大——粪。

“明天要写作文,你知不知道?”奇怪的话题由一肩担着锄头的老爸开头。

“我知道啊,老师说要带砚台、毛笔、作文簿。”

老爸很满意,放下锄头,他竟然说:“我教你写作文。,,

当下我心里很错乱:真奇怪,教作文是老师的事,你当你的农夫就好了……我的耳朵、眼睛和大脑都有意见,但我不敢讲。那个年代天下的爸爸都很伟大。

寒蝉切切,秋蛩吟吟,他把我拉到丝瓜棚底下,神秘兮兮地端坐了下来.

“题目我知道了……”声音压得很低很低,深怕唧唧的秋虫听到,泄了底。

乌鹜鸣孤,鹭鸶唱溪,蟋蟀促织,在绿油油的水田胡闹得很。

“题目是我的志愿”,他眼神充满自信。我瞪大眼睛,觉得老爸很神。

长大以后才知道,从北到南,每个人的第一篇作文,永远都写“我的志愿”。我的作文启蒙,竟然是我的种田老爸,那个每天巡田水的农夫。他口沫横飞,东拉西扯,搭配手势,十分忘我,非常伟大。最后,我才听懂,原来他要我写的志愿是“三星乡乡长”。他没见过县长,所以乡长最大。一直到老母喊:“天暗了,吃饭啰。”夜色渐凉,来不及卧看牵牛织女星,才结束了一出我们父子的趋庭之教。

第二天下午连着两堂国语课。老师匡朗匡朗地走上木板讲台,背对着我们,一笔写下“我的志愿”。天啊!完全命中。想到老爸在丝瓜棚下,煞有介事地娓娓道出他的志愿。昨夜是个静谧的秋夜,满天星斗,虫鸣啾啾,感觉好极了!新月的余晖稀稀疏疏地照在父亲的脸,树影婆娑,他滔滔不绝,像棵大树,也像个巨人。这篇作文,我决定做个孝子,完成父亲的志愿——“三星乡乡长”。那种情境之下,你完全了解继志述事是多么重要的一件差事。

老师说:“好好写,写得好的,老师给三个奖。”

第一个奖是健素糖五十颗。一角十颗,五十颗等于是五角,老师实在很大方。

第二个奖送头戴橡皮擦的利百代铅笔一支,黄色的笔杆,那是当年最好的铅笔。

第三个奖是可以在全班面前朗诵自己的作品,哇哇哇!那是光宗耀祖的一刻。

老师转身就要走。“老师我们不会写”“老师要怎么写”“怎么开头”……哀声四起。

“就写我的志愿不会喔……你就写你想干什么就好了!”老师说完,转头走去办公室。

我心想,有个好爸爸真好,这三个奖我都很喜欢。别人的爸爸都没有教,我心里很骄傲,不是每一个爸爸都能扛着锄头教作文,原来陶渊明住三星。

写起毛笔字,大家都像中风,写得弯来倒去。我特别数了一下,标点不算,一共四百六十三字。原汁原味,听爸爸的话——“三星乡乡长”。

第三天老爸劈头就问:“老师改得怎么样?作文发了没?,,老爸比我还关心。

“还没呢……”

“去问你们老师,作文什么时候可以发?”

(盘古开天以来,老师最讨厌的就是学生问他:作文改完了没?)

谨遵父命,我问:“请问老师,作文改完了没?”老师和蔼可亲,带着微笑对我说:“告诉你爸爸还没有,再过几天。”老师还顺势摸摸我的大头……哇啊!好舒服。

“再过几天”,按照有关规定就是三天嘛!爸爸又问起。我又去问老师,内容一样,态度一样。老师的回答也一样,但是这一次老师没笑了,而且还忘了摸摸我的头。

又过了三天,老爸有点发火,嗓声带气,在八仙桌上严肃地宣告:

“你们老师到底什么时候要把作文发下来啊!再给他问一问……”

父命不能违抗。我来到老师面前,第三次。互视。

“老师,我爸爸问:作文到底什么时候才会发下来?”爸爸近于恼怒的声音、表情、动作,我完全移植。

“回去给你老爸讲,相紧过一礼拜(最快要一个礼拜)。”

P4-7

序言

给大地一条江

明进兄是我的旧识,我与他见面在诗人萧萧家中。当时萧萧是我的诗坛兄长,又是“隔壁厝边”,介绍明进兄与我认识。第一印象极佳(当然也延续至今),他话不多,但出口即见智慧;三言两语,每多金言玉句—但当时他并未像萧萧与我一样“写作”。如今我已知他的文笔不在口才之下,他的散文集《学生》去年元月出版,当月就已十三次印刷,媒体(报纸、电视、广播与脸书)回响如潮,足可印证他的文笔、话锋与智慧“不是盖的”,是一棵老成之树,盘根错节于土地之下而枝繁叶茂于天际线。

《学生》如此,这本《学“生”的故事》亦复如是(但这样说也不够精确)。延续前书,这本书仍有着一如萧萧所说的“活出自己的精彩”“随处看到希望”“乐趣横生”的气概和逸趣,笔端流露而出的是自然蕴蔚的生机。

以开篇《我的志愿》为例,这是多么陈腐的题目啊,启笔一句“‘我的志愿’,对我来说是一把匕首”又是何等凌厉动人,瞬即翻转出新意,而能勾引读者往下阅读的兴味。接着他写扛着锄头的爸爸教他写作文的那一段,更是‘‘异趣’’横生,情节多折。爸爸的志愿“当三星乡乡长”接枝到他的作文之中的结果,是因为“志愿太小了。原来志愿有分大小,爸爸没弄清楚”。这导致老师给了“乙”,让他在作文路上挨了第一刀,“代父流血,隐隐作痛”。

犹不止于此,此文接着叙述他不断“奋斗”,终于拿到“甲上”之后,“老爸走出丝瓜棚,站在田埂边,锄头上肩”,说“作文好了,每一科都会好”,那神情“活脱像个丝瓜棚下的哲学家”,更是诙谐生动、笑中带泪。从叙事的角度看,林明进写活了的不只是一个乡村孩童的“作文”故事,也写活了这个作文故事中的农夫爸爸。难怪本文一出,即入选“中文写作典藏”。

这本《学“生”的故事》也有胜于前书《学生》之处者。在我看来,那是生命经验的蓄积和人生智慧的阐发,本书多篇都相当深刻、动人。他写《元学第一村——跟毓老师说说话》、写《给阿嬷的五封信》都触及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课题,其中满溢的不仅是师生之间的至情与至性,更多的是人生智慧的启示。他以“一朵花的事业”写恩师毓老的教诲,让我们通透自我实现的智慧(做花的总要清楚,最少要美给自己看,感动得了自己)。他以罹患白血病的优秀学生耀宗在病床上写给阿嬷的信,写出生命的价值与美丽(不怕磨难,接受淬炼,赢得自己)。类似这样的篇章,全书甚多。他不说教条,只说故事;道理都在故事中,既感人、动人,又让人在泪水迷蒙中见到光亮。

我无法一一说本书诸篇的好,我也无法忘掉本书随处可见的义理,这些部分来自经典与殿堂,多数来自生活与闾巷。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总是按呢》,林明进在这篇散文中写他的“阿祖”(曾祖父),“老烟枪,右手食指和中指间是烟记,褐褐黄黄了七八十年”。一个田间老农,问他话,只有“总是按呢,总是按呢”两句,孙子问他事,如此。有一回闯荡大江南北、出入大清官禁、壮游名山大川的毓老师来到乡下,问他话,亦复如此。“总是按呢阿祖”却因为这样一问三不知,成了毓老师口中的哲学家。但阿祖何尝不知,他懂农事、懂天地、懂自然运行的律则,他的“总是按呢”终于在文末揭晓:

该你自己学的你要自己体会,人生的学问不是只有问来的,人生总是按呢。做田有天理,天给咱多少,咱就有多少;做人有义理,天给我们多少,良心就有多少。大自然就是咱的先生,山啦、水啦、云啦、日头啦、雨啦、雀鸟啦、稻子啦、泥鳅啦、蚯蚓啦……拢是咱的先生,睁足看,你就看有了!人生都是自然如此,总是按呢啦。

这篇散文,明写阿祖这个老农的拙于论喻,暗用毓老师这位大儒的教诲,点出人生实难的言说,复又理出顺天应理的哲理。《学生》前后两书的旨意,彰然揭焉。珠玑在日用,义理在生活,随处可得,随时可见,“山啦、水啦、云啦、日头啦、雨啦、雀鸟啦、稻子啦、泥鳅啦、蚯蚓啦……拢是咱的先生”,就看我们是睁眼还是闭眼了。

学生,要学的是“生”的智慧,一如明进兄自序所说“上天赐给我们一滴水,我们要还给大地一条江”一样,本书二十四篇散文,就像二十四条江水,来自日用的涓滴,照见生活的汹涌。题材虽以校园与教学经验为主,寓意则通透人生经验与生命哲理之中。这是一本好读之书、易读之书,也是一本可读之书、必读之书。给大地一条江,从一滴水开始;给自己一个不后悔的人生,从看见自己的有限、领悟自然的无限开始!

向阳(诗人、教授)

书评(媒体评论)

“在我看来,本书是生命经验的蓄积和人生智慧的阐发,其中多篇都相当深刻、动人,触及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课题,其中满溢的不仅是师生之间的至情与至性,更多的是人生智慧的启示。他不说教条,只说故事;道理都在故事中,既感动人,又让人在泪水迷蒙中见到光明。”

——向阳(诗人、教授)

“人生一下子就过去了,一切荣华富贵都只是过眼云烟。”“你想要什么样的价值,就过什么样的生活。”

——作者恩师大儒爱新觉罗·毓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学生的故事(活出自己的精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明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9015817
开本 32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6-07-01
首版时间 2016-07-01
印刷时间 201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2016126884
中图分类号 I247.8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7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