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第一章 民俗制度与文化
第一节 政治制度与民俗生活
一 官员选举与民生服务
二 官助民办的文化院
三 礼制中的继承权
四 宗家与宗妇
五 花郎道与人才选拔
第二节 儒家文化与民众生活
一 实学的形成
二 读书悟道的性理学
三 棉花与儒学的输入
四 成均馆的儒学教育
五 儒学重视实践
六 传统儒家仪式的复活
七 长子赡养制
八 儒学文化情结
第三节 教育理念与校园民俗
一 知识分子与社会责任
二 学术理想与学科方法
三 大学的扩招理念与价值取向
四 高校的运行机制
五 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量
六 教授的职责与任务
七 民俗教授闵燦谈中韩文化
八 韩国的民俗课
九 在韩国读研
十 韩式高考大事
十一 大学生管理
十二 校园祝祭活动
十三 爱心与孝心文化
十四 九美好与九势君
十五 学生毕业
第四节 汉语教育与文化接纳
一 世宗学堂与孔子学院
二 韩国重视汉语教育
三 汉语、韩语与朝鲜语
四 文化比较与对韩汉语教学
五 朝鲜时期的汉语教科书《老》《朴》
六 乡校与《四字小学》
七 汉语比赛
八 韩语与汉语的独特用法
九 学用结合的汉语学习方法
十 日常生活中的汉语交流
第二章 民俗表象与内涵
第一节 视觉中的民俗
一 首尔“獬豸”
二 别样交通
三 住所供暖
四 生态环保
五 白纸写春联
六 室外景观的中国民俗元素
七 鸡蛋与幸福
八 “红”“白”“青”
……
第三章 人生礼俗与信仰
第四章 人物情怀与风尚
第五章 民间文学与艺术
第六章 民俗探访与记存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