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曾国藩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重要代表,也是近代经世思潮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其思想言行体现出以道补儒的鲜明特征。彭昊编著的《曾国藩与道家思想》在从政、治军、处世、为文和养生五个方面,彰显曾国藩以道补儒的努力,揭示道家思想在曾国藩思想中的地位,分析曾国藩接受和践行道家思想对近代经世思潮形成的价值,发掘以道补儒对近代中国士大夫的意义。
| 图书 | 曾国藩与道家思想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晚清重臣曾国藩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重要代表,也是近代经世思潮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其思想言行体现出以道补儒的鲜明特征。彭昊编著的《曾国藩与道家思想》在从政、治军、处世、为文和养生五个方面,彰显曾国藩以道补儒的努力,揭示道家思想在曾国藩思想中的地位,分析曾国藩接受和践行道家思想对近代经世思潮形成的价值,发掘以道补儒对近代中国士大夫的意义。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 研究综述 1.曾国藩去世后至20世纪70年代 2.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时期 三 研究的结构和要点 1.研究的结构安排 2.研究的创新点 3.研究的重点 4.研究的难点 第二章 曾国藩道家思想来源考述 一 清代学术的内在嬗变 1.理学批判者的援道人儒 2.古文经学家的以道补儒 3.今文经学家的道家救世 4.理学家的调和儒道 二 湖湘文化的崇道传统 三 个人的生活经历 1.家族的道教习俗 2.治学的博览群经 3.僚友的道家兴趣 第三章 曾国藩的从政之道与道家思想 一 涉猎黄老清净为政 二 知雄守雌卑弱自持 1.与高层的交往 2.与同僚的交往 3.与士民的交往 三小结 第四章 曾国藩的治军之道与道家思想 一 对道家战争观的吸收 1.兵果不祥之器 2.兵者阴事 3.哀兵必胜 4.除暴安民 二 对道家战略战术的运用 1.守柔日强弱中伏强 2.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3.反客为主以退为进 4.奇正互用雕剿游击 三 小结 第五章 曾国藩的处世之道与道家思想 一 顺天安命的人生态度 1.勤劳而以恬淡出之 2.等生死于昼夜信长短之有涯 二 功成身退的人生设计 1.道家功成身退人生设计的意义 2.明岁泽九州功成返湫底 3.十年苦忆钧天奏老大真怜未拂衣 4.功成而终未身退的原因 三 持盈保泰的人生智慧 1.道家持盈保泰观 2.持盈保泰得免速致颠危 四 小结 第六章 曾国藩的为文之道与道家思想 一 境界:崇尚雄奇瑰玮 二 风格:追求自然真切 三 语言:力主诡谲恣肆 四 欣赏:倡扬养性怡情 五 小结 第七章 曾国藩的养生之道与道家思想 一 致虚守静养神不药 二 俭啬寡思惩忿窒欲 三 顺乎自然淡食恬眠 四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曾国藩与道家思想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彭昊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岳麓书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3803395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42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54 |
| 出版时间 | 2015-08-01 |
| 首版时间 | 2015-08-01 |
| 印刷时间 | 2015-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08 |
| CIP核字 | 2015009035 |
| 中图分类号 | B259.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3.6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湖南 |
| 长 | 209 |
| 宽 | 148 |
| 高 | 23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