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影子或镜子(凤凰树下随笔集)
内容
编辑推荐

周宁著的《影子或镜子(凤凰树下随笔集)》是《凤凰树下随笔集》之一,书中文字之精练,语言之优美,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刻,不仅体现了厦大学人深厚的学术积淀,而且也是值得传承的丰富文化宝藏和宝贵的出版传播资源。

本书让读者感受到作者除了不断有高精尖的科研成果问世外,还有深沉的文化艺术脉搏在跳动,还有浓郁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在流淌。

内容推荐

周宁著的《影子或镜子(凤凰树下随笔集)》分为四部分:第一,高谈阔论;第二,说东道西;第三,前言后语;第四,自说自话。

“高谈阔论”部分主要收入一些讨论人生与社会的文字,“说东道西”部分主要收入友人与学生对作者研究的访谈,“前言后语”主要收入作者为朋友与学生的著作写的序文,第四部分“自说自话”均为作者自己的著述写的“前言”与“后记”。

目录

高谈阔论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忏悔录”——纪念《堂吉诃德》出版400年

 平凡的生活中,活得像个英雄——在厦门大学2006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真正的高贵——寄语2007届中文系同学

 谁可以投考人文学院——在2013年厦大招生宣传会上的讲话

 这些年那些感动我的人与事

 大丈夫的思想方式——读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

 亲爱的,我在下一个路口等你

 乞丐的话说出了恐怖的生活

 来洛尼亚王国的童话

 文化软实力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世界改变了我们,我们也将改变世界

 《鲁滨孙漂流记》与《格列佛游记》:西方走向世界的两种心态

说东道西

 东张西望看世界——厦大中文系周宁教授访谈

 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关于形象学学科领域与研究范型的对话

 草木人间,谁替我们认真活过——关于《人间草木》的访谈

 从形象类型到形象网络——周宁教授访谈

 必要的张力——关于周宁跨文化研究的访谈

 大学中的文学——关于大学中文学教育的访谈

 关于《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批评史》的访谈

 读书像找矿一样

前言后语

 在生命的春天里——《世界艺术史话》总序

 大河文明的故事——《尼罗河:生命之河》代译序

 认识一种用汉语写作的外国文学——《新加坡华文文学作品选》前言

 为感受与思考新华文学寻找一个立足点——序方桂香《因为你就在我的视野里》

 想念那漫游歌吟着的骑士——序潘年英《黔东南山寨的原始图像》

 真理在路上——《文本与文化:跨语际研究丛书》总序

 “尤利西斯的目光”——“东方之旅译丛”总序

 关注他者智慧的思想方法——“跨文化研究”译丛总序

 世界的中国形象——“世界的中国形象研究丛书”总序

 那种强烈的否定性激情——序梁燕丽《西方20世纪探索剧场理论研究》

 让知识与思想更丰富——序周云龙《越界的想象:跨文化戏剧研究》

 以专业的精神,做非专业的事——序张长虹《移民族群艺术及其身份:泰国潮剧研究》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序王彦晖教授《人体整体状态调整》

 学术是一种生活方式——序李时学《颠覆的力量——20世纪西方左翼戏剧研究》

 新加坡华语话剧研究——序郭坤福《新加坡现实主义华语话剧的思潮演变(1945—1990)》

 想象的学术——序汪晓云《神·鬼·人:戏曲形象探源》

 为天真善良的人保存信念——又序汪晓云著述四种

 关于那个重要时代的问题与思考——序许昳婷《戏里戏外》

 诗中岁月——序泰华《小诗磨坊》第八集

 好友仰望——序周曼《厦门历史名人画传》

自说自话

 为赋新词——《比较戏剧学》后记

 在想象中工作——《幻想与真实——从文学批评到文化批评》导言

 大旅行时代水天辽阔——《光自东方来》引言

 中西最初的遭遇与冲突——《中西最初的遭遇与冲突》序言

 中国形象:西方的学说与传说“总序”

 去东方,收获灵魂——《去东方,收获灵魂——中华帝国的福音之路》引言

 天朝遥远——《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前言与后记

 中国形象是一面镜子——《异想天开》前言

 《人间草木》书前书后

 跨文化形象学——《跨文化研究——以中国形象为方法》前言与后记

 欲说还休——《絮语2012》前言

试读章节

谁可以投考人文学院——在2013年厦大招生宣传会上的讲话

大家好!

欢迎来到人文学院。你们此时所在的这个建南大会堂,属于我们人文学院。还有大会堂东边的那栋楼南光一,是我们学院的教师办公室。在那里,一进门廊,你们就可以看见你们熟悉的著名作家、学者的照片:鲁迅、林语堂、顾颉刚,还有法国一流的汉学家戴密微。一所大学,一所学院,不是看新,而是看旧。厦门大学建校,就有中文、历史这些专业。人文学院与厦门大学一样历史悠久。如果你爷爷曾在厦门大学读书,他可能坐在这个礼堂里参加他的毕业典礼;如果你爷爷的爷爷在厦门大学读书,可能报考中文系或历史系。所以我说,你们坐在这里,你们是坐在厦门大学厚重优雅的历史里。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欢迎大家!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目前下设四个系,在九个一级学科内招生。这四个系是: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人类学与民族学。九个一级学科是:中国语言文学、戏剧影视学、艺术理论、中国史、世界史、哲学、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在此,我代表人文学院近200名教师,2000多名学生,问候大家!欢迎大家报考人文学院!

但是,我也不得不说,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报考人文学院的,请原谅我这样说话。报考人文学院,需要有三个条件:第一,志向远大;第二,真情热爱;第三,家道殷实。为什么说要志向远大呢?我们很多学科都是培养人的职业技术,但是人文学院不对应任何职业技术。我们的哲学,要把握人类最高智慧与方法;我们的历史,要把握人类生活的总体面貌;我们的文学,要把握内心生活的细微深刻。所以我说,志向远大,所有这些素质,都是一个精英教育所必备的素质,是把人当作人教育的,不是把人当作工具教育的,这是精英教育的特点。那么志向远大,最简单的一句话,就是中国古人说的:志不在温饱。就是我们的志向并不是挣多少钱,买一部车,买一栋房子,然后等退休,然后等死,这不是我们的志向,有比此更为远大的目标。

下边一个是真情热爱。人文学院,她需要你真正地对你所学的专业有所热爱。中国这些年大学教育的失败是,许多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这要造成一生的痛苦,你可能越成功,越痛苦。所以一生做自己喜爱的事,是莫大的幸福。一生最大的成功,是幸福生活。我在这里必须区分家长的志愿和学生的志愿。我知道在高考前报志愿的时候,是家长的志愿不是学生的志愿。那么,有些学生,进了校告诉我,说我原来是想学文科的,但是我父母让我报经济,然后我学了一年的经济,我现在决定要转系转到你们历史系。我非常高兴的是今年竟然有100多的理科学生要转到我们人文学院,因为学生进校以后才知道他自己喜欢什么。那么,我们今年也开始大类招生,就是人文学院作为一个专业招生。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到二年级下半学期他们开始选专业,然后分流去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人类学系,二年级下半学期分流。这样呢,学生可以自己对自己有认识,对自己的专业有认识,然后他才能自觉地选择,因为专业的选择决定你的一生。

我刚才说的第三个条件,是家道殷实。在西方,大学和学院是不一样的,学院是直接通职业的,对应职业。比如说,你一上这个学院,你就知道你将来从事什么职业。但是读大学,就是我们准确说的大学,是不知道你将来从事什么职业的。所以大学教育,基本上是素质教育,中国慢慢也是这样的。那么,如果你家里等着明天的米下锅,我劝你不要到人文学院来。为啥呢?你撑不住,你需要马上找个工作,需要马上有收入,所以我在这里说话不客气,要记住第三个条件,家道殷实。在西方大学里,人文学院从来如此。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告诉大家,芝加哥大学的校长有一次对人文学院的院长说,芝加哥大学的成败,决定于你人文学院!你人文学院办不好,芝加哥大学就好不了!这是芝加哥大学的黄金时代,20世纪60年代,他们的校长对人文学院的院长说的话。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人文学院是一个大学的灵魂,她决定大学生的素质。这些素质,并不能决定你找一个好工作,可是它可以保证你有长远的发展。

人文学院提供的是精英教育。前一阵我碰到一个朋友见到我说,他的孩子在中国一所非常好的大学,比厦门大学还好的大学学文科,我说将来干什么呢?他说我将来让他回厦门考公务员。我说兄弟你费事儿了,考公务员就可以就近读书啊!在一般院校,一定会比在一所著名的大学考公务员更成功,你信吧?所以我说你犯不着把他送到国内那么好的大学去读四年书回来考公务员。所以我说人文学院提供的是精英教育,精英教育不能对应任何一个职业。知识的进步,使大学本科的专业特征已经越来越小了,大学本科就是精英教育。有人问我,说我如果学文科,你建议我学什么,我告诉他,我说我建议你学历史,因为历史可以让你通晓这个世界的道理;他说那我如果学理科呢,我说我建议你学数学,因为数学是所有理科的基础。这是我给这位学生的建议,这里也可以给大家这个建议。

未来中国,在职业上,拼的不是学历,而是能力;在人生上,拼的不是成功,而是幸福。孩子们,家长们,为了你们的能力与幸福,请慎重地选择你的专业,更慎重地选择人文学院。在此,我代表人文学院全体师生,祝福各位,做个幸福又有能力的人,从这里开始,谢谢!

2013年6月16日于建南大会堂招生宣讲会

P15-17

序言

2015年到了,我带着更多的遗忘与更少的期望,在一片新年祝福声中,为这本小书写个引言。

去年春末夏初,日根兄代厦大出版社向我约稿,我当时并没有认真体会“凤凰树下随笔集”的出版意旨,便顺手将2012年写的三篇长文编成一个集子,取名《絮语2012》交付厦大出版社。蒋社长与责编曾妍妍都认为稿件太长、太学术化,只是客气不便明说。我自己在一个轻松的场合,先向蒋社长自觉坦白了这一点,并表示将撤换文稿。不料自己身体有恙,竟将文稿一拖到年底。

我按出版社的意旨,从自己杂乱的文字中,努力选出一些可以与“随笔”沾上边的文字,编成这个集子,希望读者可以从中看到我们这个时代一位普通学者的内在生活。遗憾的是我的文字太重,不论是论理的还是抒情的,都太重。我一直认为自己最不擅长的就是随笔。还记得十年前《随笔》的主编秦颖来厦大找我约稿,我只给他写了一篇文章,还不像是“随笔”,辜负了秦先生的美意。

我努力搜索旧文,发现能够与“随笔”沾上边的文字,不过是一些学术论文之外无法归类的短文,其中大多数是序跋,有为自己的著作写的,也有为朋友学生的著作写的。原本想就将这些序跋编个集子,后来还是不舍一些文字,就将所谓的随笔集编成现在这个样子。它分为四部分:第一,高谈阔论;第二,说东道西;第三,前言后语;第四,自说自话。

“高谈阔论”部分主要收入一些讨论人生与社会的文字。其中有自勉性的,如写堂吉诃德与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的文字,也有劝勉学生的,如在2006年厦门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这些文字都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忏悔录”》被北大出版社选入2007年度散文,《平凡的生活中,活得像个英雄——在厦门大学2006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在网上流传甚广;其他几篇文章讨论社会问题,其中《乞丐的话说出了恐怖的生活》被“爱思想”网站登出,一天的点击率就近万。这些文字虽然跟当时的社会事件相关,但与今天的社会在意识状态上似乎更切近。

“说东道西”部分主要收入友人与学生对本人研究的访谈。这些访谈的提问有的很尖锐,对本人的研究启发颇多,同时,在访谈中,本人更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些是学理之外的个人感受,这些内容更贴近内在生活。本人也更看重它们。学者们多过着两重生活,一是道貌岸然的学理生活,一是真诚感动的情感生活。二者经常是难以沟通的,我则时常守不住其间的界限。所以我说我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学者,在人文学科里谋碗饭吃,也就勉强了。有谁说“人文科学”,我总是恼羞成怒,就像阿Q听不得“光”或“亮”。“人文”不是“科学”!

“前言后语”主要收入我为朋友与学生的著作写的序文,其中没有“后语”,如“跋”或“后记”之类,“前言后语”的意思,或许应该说取自那个成语:“前言不搭后语”。写给朋友著述的序文并不多,大多是写给学生的。其实在学术上没有师生之分。学生们在人格与学养上出色了,他们同样可以给我启发。正如我在《这些年那些感动我的人与事》中说的,“师生关系原本不是固定的,师可以成为生,生也可以成为师。人才华有大小,学识有高低,但真正值得人钦佩的,是个人的品性”。

第四部分“自说自话”均为为自己的著述写的“前言”与“后记”。“前言”总是学理化的,后记则抑制不住一些个人生活的感慨。有些感慨不免浅薄,但总是那个时段心情的真实记录,所以割舍不下。笔者还为自己主编的一些著译写过一些“话唠”的前言或导论,如为《西方戏剧理论史》(2008年厦门大学出版社)、《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批评史》(2014年山东教育出版社)、译著《欧洲形成中的亚洲》(2013年人民出版社)等写的导论,长则近十万字,短则也有四万至五万字,这些文字太长也太学术,本集只能舍弃了。

第四部分“自说自话”文字跨时最长,几乎跟本人的厦大生涯一样长。本人1992年7月来厦大报到,《比较戏剧学》的后记写于1992年8月,《絮语2012》前言则写于2014年8月,其间有22年的跨度,这些文字几乎是自己厦大生涯的“学术简历”。学术著作用心多多,但读者寥寥。这是学者的寂寞。怨悔是不必要的,因为选择学者生涯就选择了寂寞。

最后,还要交代下书名“影子或镜子”的意义。书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影子或镜子”。其中有我们外在与内在生活的影像,也是我们各种行为,善的或恶的、真诚的或虚伪的生活的明鉴。但不论是影子还是镜子,展现的形象都不是真实的,最多只是近似。今人说世界的目的就是为了一本书(马拉美语),古代智者大多不相信书,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耶稣,都是述而不著的。我们这些世俗愚钝之人,不仅尊崇书,还写了太多的书。是自欺还是欺人呢?恐怕都有。反正我已经无法撇清自己了,姑且就再加一本。影子或镜子,恍兮惚兮,其中总还是有“象”的。

2014年过去了。在这一年里,本人经历了一些事,总希望先天不足、后天伤残的脑袋能想明白些事理,也不枉那些梦境连绵、无所事事的日子。遗憾所有的心得,还不出影子和镜子之论。总结起来,大概是这样:人生境界,所贵者不外有所作为而无所期许。有所作为可以让生命充实,无所期许可以让内心安宁。生命充实、内心安宁,大概就可以达成幸福人生了。

笔者感悟到这八个字,不论是影子之论还是镜子之论,在此供述,与己自勉,与友共勉。

2015年1月2日于厦门大学海滨东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影子或镜子(凤凰树下随笔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557051
开本 16开
页数 3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9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04
CIP核字 2015186091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23.7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41
17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6: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