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信念的旗帜(突出巴丹丛林)
内容
试读章节

第四章 失乐园

马尼拉南部,麦金利堡一条罩着纱帘的长廊上,康纳掀起蚊帐,侧身从床铺上滚下,走向浴室。数名军官正围坐在收音机旁听新闻。康纳有意无意地听了几句。昨晚,康纳、考瓦特和高斯像往常一样在回力球俱乐部喝酒,康纳的脑子现在还有些迷糊。他懒散地摇着毛巾,从众人一旁走过。直到淋浴的时候,他才意识到新闻蕴含的信息,仿佛哑火的鞭炮突然炸响。

“开玩笑!”他惊呼。

“不是的。”另一位军官回答,“珍珠港被炸了!”

康纳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看着围坐在收音机旁的人的脸,似乎可以看出他们在想什么。恐惧,失措,真的要打仗了?能从菲律宾全身而退吗?这得是多久以后的事呀?大伙儿表情凝重,看不出太多感情,但你知道,大家的注意力已经完全集中到这件被称作战争的新事情上面来了。”

收音机里发出通知:所有陆军航空部队人员立即到所在单位报到。康纳像个消防员一般急急忙忙地穿好军装,收拾好衣物,最后还把杰科扔进包里。他奔向军官俱乐部,即空袭预警总部所在地。

在50乘100英尺的房间里,几十名军官装束的人员同蜂鸟一般往来穿梭着。康纳与其他人一起围在桌旁,上面铺着一幅林加延湾的地图。远东航空军(FEAF)的军官们坐在地图旁的小凳上,用木耙将模型飞机推来推去,进行推演。这意味着什么?说明北来的日军飞机已经飞过林加延湾,显然是直奔斯多特森堡、马尼拉,抑或同时两者。

越来越多的军人涌进总部,等待指令。戴维斯(Davies)上校一眼看到康纳,下令说:“把航空队里所有的无线电设备都弄到靶场,就是射击区域那儿,建立一个通信联络站。三小时内必须开始运作。”

康纳勉强点点头,但戴维斯的话还没有说完,“召集你的下属,设立站点,打开无线电收发机!马上行动!”

康纳居然还腆着脸皮幼稚地质疑这个命令。“上校,你知道三个小时内不可能做到。”

戴维斯回答:“也许确实不可能。”但他圆瞪的双眼表明:不管怎么样,现在就给我去做,立刻!话音未落,他巳匆匆离开。

康纳下属的三十个士兵散布于基地各处,他更搞不清楚设备都在哪儿。他冲出房间,迎面碰见哥们柯瓦特和高斯。经过上级批准,他们俩和康纳一起开始寻找设备。康纳觉得,高斯简直就是上帝派来的救星,不仅经验丰富,性格顽强,而且非常了解无线电技术。此外,他不像康纳这个前啦啦队员那样文质彬彬,在指挥这些无头苍蝇一般的士兵时,他一点不忌讳使用污言秽语。

“滚出去,把那些该死的东西整理好!”他朝一队士兵吼道,“没搞清楚我们现在是在打仗吗?”

洛基出去找设备,康纳负责找人,柯瓦特去弄补给。康纳从高尔夫球场弄回几个正兴致勃勃挥杆的家伙,又从床上拉出一批。多数人对战争爆发一无所知,有些人还以为是开玩笑。然而一旦大伙儿凑齐了,康纳吃惊地发现,大家迅速各司其职,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洛基的领导才能。“他鼓舞了所有人。”康纳写道,“如果给他两个话筒和一卷电线,他就能让我们从美国打电话到澳大利亚。他简直无所不能。”

这样的创造力在他们俩的合作中很快发挥出巨大的作用。由于洛基的贡献,收发机开始工作的时间比预计的三小时提前了不少。

数小时后,阳光照耀下的机群飞来,如天空中铺满铝箔,非常刺眼。康纳、洛基与众人一起站在开阔地上,数出飞机多达72架。事实上,他之所以花了好些时间数飞机,表明他太天真,但这种天真很快就将烟消云散。机群的嗡嗡声如同中提琴为制造悬念拉出的低音,充满了不祥的预示。但尽管已经听说了珍珠港事件,康纳对眼前的危机仍然反应迟钝。他后来写道:“我想,这一定是海军战机出动了,完全没想到是日本人的飞机。”他不敢去想自己很快就要成为这些飞机的目标。如果那样想,相当于相信自己可能会死去。事情不可能一夜之间就从在高尔夫球场和回力球场寻欢作乐变成战死沙场吧?

然后,空气突然被撕裂了。他写道:“我听到一阵尖啸,随着令人背脊发凉、肠胃翻滚的声音,炸弹开始落下来。”康纳猛地趴在地上。“我趴下之后,尝试用各种方法尽量用四周的尘土把自己盖住。但我没有任何动作,身内的压力把我压得没法动弹,一股巨大的力量似乎要爆发出来。”

天空发出爆裂的声响,如同干木材被拧断。大地随着落下炸弹的爆炸不停颤抖。康纳回忆道:“接着,弹片嘶吼着四散开花,将屋顶撕得粉碎。据说,你是听不到落向你的那颗炸弹的声音的,但我每听到一颗炸弹落地,就会等待着下一颗。但我好像没有被击中。然后,轰炸结束了。”

康纳站起身,拍拍身上的尘土,扫视四周。大伙儿都在做同样的事。人人脸上的表情都相同:放松,快乐,庆幸还活着。“他们像孩子般跑来跑去,相互握手,拍着别人的背说:‘天啦,我们躲过了这一劫,是吧?’接着,我们抬头目送日本飞机消失在远方。憎恶之情油然而生。”

P31-33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引人入胜的,讲述二战初期一个年轻人成熟的真实故事……我发现《信念》对那个时间那个地点种种困难的描述真实准确。”

——美国国家妇女协会退伍军人协调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ate Women Veterans Coordinators)主席 瓦尔·康利(Val Conley)

“我嗜好充满灵感的故事,《信念》正是如此……如果谁能代表美国人所拥有的创意,那就是克雷·康纳二世。”

——Book Baby(美国书评网站):艾伦·赫尔策尔(Ellen Heltzel)

“富有魔力的故事……强有力的叙事手段和对历史细节的极度重视,韦尔奇让你带着悬念去领略少数美国人的真实生活,经历游击战可怕的‘影子战争’。”

——《幽灵武士》(Phantom Warrior)和《最后一次骆驼骑兵冲锋》(The Last Camel Charge)作者 福雷斯特·布莱恩特·约翰逊(Forrest Bryant Johnson)

“这是一本内容大胆、直率却又充满争议的书。克雷·康纳二世绝妙的故事带给我们二战中最鲜为人知战场的内幕。鲍勃·韦尔奇确实是美国当代最优秀的纪实作家,本书显示了他有多优秀。”

——《西福弟的战争》(Shifry's War)作者:马库斯·布拉泽顿(Marcus Brotherton)

“《信念》是一本将《坚不可摧》(Unbroken)和《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巧妙地融合在—起的书。韦尔奇出色的文笔不仅展现克雷·康纳的坚忍不拔,还有帮助他和他的战友活下来的菲律宾人和尼格利陀人的英勇。这不仅仅是本关于战争的作品,还包括在最困难的条件下友谊的建立和滋长。”

——《林旋风:林书豪的惊人崛起》(Linspired:Th Remarkable Rise of Jeremy Lim)作者 迈克·约基(Mike Yorkey)

“那些二战中挺身而出保卫我们自由的美国人已经逝去了,但克雷·康纳这样与众不同的战争人物提醒我们必须秉承他们的荣誉,把坚持、勇气和希望的品质继续传承下去。”

——印第安纳州众议员 麦克·彭斯(Mike Pence)

后记

第一部分:康纳的同伴们

华盛顿特区战争部伤亡科赫伯特上校

亲爱的赫伯特上校:

从您4月4日的电话得知,我们的儿子会在下周一回家。这仿佛是对我祈祷的回应,因为医生说他们已经尽全力稳定康纳先生的病情,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等待和祈祷了。医生还告诉我,我丈夫的病情有了好转,但他的病情奇迹般地恢复,还是在克雷回家之后开始的。他从来不相信他的儿子会在菲律宾阵亡,现在他亲眼看到了自己的儿子。亲爱的赫伯特上校,我们诚挚地感谢您能在克雷刚刚抵达美国就安排他飞回家。当然,我丈夫现在还在吸氧,但他说克雷就是他的灵丹妙药,医生也如此认为。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三年来的帮助和好心,赫伯特上校,在此我们再次表示深深的感谢。

此致

敬礼!

H.C.康纳夫人

1945年3月2日,空降兵跳伞降临科雷希多岛,打算消灭据守在此的敌人。然而敌人数量是他们预计的五倍:五千日军挤在一个只有曼哈顿大小的岛屿的巷道里,密密麻麻,如同蜂群。

此外,解放马尼拉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而且代价高昂。这座“东方之珠”四分之三的城区被毁,二战中只有波兰的华沙城遭受了比这更严重的破坏。在马尼拉战役中,有超过1000美军阵亡,日军阵亡人数达16000人,此外还有超过109000菲律宾人死亡。麦克阿瑟履行了他三年前返回的誓言,但曾经令人骄傲的一国首都如今成了黑烟弥漫的坟场。为此,他放弃了原计划的胜利阅兵。

吕宋北部山区的战斗还在继续,一直持续到1945年8月日本本土吃了两颗原子弹,日本投降。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约有1000000菲律宾人死亡。虽然菲律宾人口只有美国人口的十分之一,但他们的总伤亡却是美国的两倍。不过,罗伯特·拉帕姆(Robert Lapham)和伯纳德·诺德林(Bernard Nordling)在《拉帕姆袭击者》(Lapham's Raiders)一书中说:“最终胜利来临时,在亚洲众多殖民地,只有菲律宾人称之为‘解放’而不是‘重新占领’。”

美国像十年前承诺的那样,同意菲律宾于1946年7月4日(美国的国庆日——译注)独立。

巴丹死亡行军被盟军委员会认定为日本犯下的战争罪行。日本人原本估计大约会有25000美菲军人在巴丹投降。然而实际人数是估计的三倍,如果算上平民就是四倍。此外,日军完全没有估计到如此长距离行军对战俘的伤害。日军后勤系统崩溃了,随之崩溃的还有日军的道德底线。战俘们像牲口一般被驱赶56英里,再被赶上火车,运往死亡集中营。掉队者遭到棍击、脚踢、刺杀和枪杀。虚弱者则被留下自生自灭。有7000到10000人死在死亡行军途中;此外,仅在奥唐纳集中营一地,就有1565名美军士兵和26000名菲律宾士兵死亡。据最终统计,在巴丹投降的美国人中有三分之二在日军的看押下死亡。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学家研究表明,麦克阿瑟和罗斯福对此负有责任,他们“救援在路上”的承诺来得太晚。原本的救援力量,太平洋舰队,大都葬身珍珠港。因此,巴丹防御战必败无疑。1941年圣诞节,华盛顿对此心知肚明。主要的资源都给了欧洲战场,遥远的前哨巴丹自生自灭。总之,菲律宾被选择性地遗忘了。美国战争部长亨利·史汀生(Henry Stimson)私下对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说:“有时候,就得死人。”

1944年至1945年,菲律宾开创了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使用游击战的先河。拉帕姆和诺德林写道:“菲律宾的反攻与其他太平洋战争中的战役不同,菲律宾是唯一有大规模有组织的游击行动的战场。在众多拥护他们的平民的支持下,他们为击败日军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且这还是在美军没有任何游击战准备的情况下获得的。对于自己的训练,康纳曾写道:“我们学会了如何穿着军装,走正步,使用无线电,却没有学会如何打仗。”

“虽然游击战术存在于军事理论中,然而真正的游击队员都是特立独行的。”印第安纳历史学会(Indiana Historical Society)的道格·克雷宁(Doug Clanin)在采访了几十位美国游击队后总结道,“但是他们都有决不放弃的品质。”

“最引人注目的事实,”拉帕姆和诺德林写道,“不是许多人死了,活着的相互吵闹,而是有相当数量的人活下来,并组建起游击组织,不停地骚扰日本驻屯军,并在1945年的吕宋战役——太平洋战争中规模最大的陆地战役中对盟军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

“克里托爱他如亲兄弟。”当时健在的克里托妻子乔·拉曼兰如是说,“克雷救了我们的命。”他还救了他身边人的命。古维说:“他是我最好最忠诚的朋友。”迈尔修说:“真的,我没有比他更好的朋友了。”

“我可以这样说,他救了我们所有人的命。”他的儿子吉姆·康纳说,“我们都是通过父亲认识到上帝的。他是我们的英雄,是的,我们确实看到他从神坛上跌落,也看到了他最卑劣的一面。但我们感谢上帝让我们成为他的儿子。小时候,我经常听他唱吕宋时学来的‘Paru Paru Bukid’(蝴蝶之歌)。”

1984年12月21日,康纳去世14个月后,他的战友,带着两个心脏起搏器的弗兰克·古维在伊利诺伊州的奥罗拉死于心脏病,享年64岁。当地报纸的讣告没有提及古维在吕宋的经历。古维去世前不久,在印第安纳波利斯第一次参加了155营的聚会。那天都是在纪念康纳,他曾经写道:“那是一次伟大的经历,一场史诗般的冒险,我真心高兴我没有错过。”

夏恩在康纳去世9个月后改嫁,带着孩子与新丈夫去了德克萨斯。

德莫克里托·拉曼兰在印第安纳州警察局做了三十多年犯罪情报分析师后退休。他于2008年12月3日在印第安纳波利斯逝世,享年74岁。

今天,康纳的四个儿子,小克雷、杰克、吉姆和汤姆仍然与家人住在康纳的小马农场。他们的房子都建在草木葳蕤的山坡上,一条溪流潺潺流淌。他们在一些成年孩子的辅助下经营着康纳在1949年创办的保险代理公司。84岁的伊丽莎白·康纳住在离农场几分钟车程的公寓里。除了四个儿子,康纳和伊丽莎白一共有12个孙辈和7个曾孙,其中年幼的有时还在农场的草地上玩耍,就像他们的曾祖父曾经想象的那般。

康纳在皮纳图博峰的山地度过了大部分的战争时光。这个休眠了五百年的火山于1991年爆发,喷发规模是1980年华盛顿州爆发的圣海伦火山的十倍。

这次喷发造成大约一千人死亡,四万两千栋房屋被毁。掉落的火山灰几乎让尼格利陀人部落灭绝。康纳他们在二战期间生活的丛林被埋葬,永远地消失了。这次爆发为155营的人们留下一个疹人的遗产,是康纳知之甚详的《创世记》中的句子“你本是尘土,也将归于尘土”的真实写照。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部分:伊甸园

 第一章:召唤

 第二章:遗产

 第三章:惬意的生活

第二部分:危险

 第四章:失乐园

 第五章:撤离马尼拉

 第六章:旗帜

 第七章:开始结束

 第八章:巴丹陷落

 第九章:深入荒野

 第十章:内部的敌人

第三部分:目标

 第十一章:反抗

 第十二章:蛰伏

 第十三章:新的敌人

 第十四章:信任与欺骗

 第十五章:希望与背叛

 第十六章:猎物

第四部分:坚持

 第十七章:逐渐麻木

 第十八章:盲目的信仰

 第十九章:搭桥

 第二十章:自由与公正

 第二十一章:绝望的手段

 第二十二章:宣誓效忠

 第二十三章:摊牌

 第二十四章:机翼上的星星

 第二十五章:反攻

第五部分:和平

 第二十六章:献出军旗

 第二十七章:未尽的任务

 第二十八章:回家

后记

 第一部分:康纳的同伴们

 第二部分:关于康纳

作者的话

致谢

序言

在HBO迷你连续剧《兄弟连》推出后,有一次,我在故乡俄勒冈州塞勒姆(Salem)逛沃尔玛,身上穿着印有“E连”(Easy Company)字样的外套。突然,一个年轻人冲到我面前。

“你是……你是……”

“唐·马拉其。”我回答,“小伙子,你现在最好推上你的购物车,继续做你的事儿。”

无法否认,公众对“兄弟连”的关注让我们高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比其他参加过二战,和我们做同样工作的士兵做得更好。我们都卷起袖子,赢得了战争,不管是在巴斯托涅(Bastogne)寒冷的森林里,还是菲律宾潮湿的丛林中。

这让我想到了我参加太平洋战争的同胞,尤其是克雷·康纳(Clay Conner Jr.)。

我不认识他,但我从作家鲍勃·韦尔奇(曾帮助我写成了我的《E连士兵》一书)那里听说了他的故事。我觉得我们一定很合得来。

康纳像我一样,有着某种离经叛道的精神,令我钦佩。这并不是说我们认为军事条令可有可无,可在有些时候,我们不得不抓住公牛的尖角,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话虽这么说,我不清楚康纳是否曾像我那般愚蠢,会在激烈的战斗中从死人身上掏手枪留作纪念。我在诺曼底的布瑞科特庄园(Brecourt Hanor)就做过这样的事儿。

我和康纳一样,都是大学毕业,他是杜克大学西格玛兄弟会成员,我是俄勒冈州立大学西格玛兄弟会的。他喜爱文学:莎士比亚、爱默生和梭罗;我喜欢威廉·厄尼斯特·亨利(William Ernest Henley)的诗歌,如《永不屈服》(Invictus),以及吉卜林(Kipling)的《刚加·丁》(Gunga Din)。

我们都抛下女友前往海外,都渴望冒险,都在战火中结识了一生的朋友,虽然有些只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

我不是说康纳和我像对双胞胎,我们也有许多的不同。我是西海岸小子,他来自东海岸;他的家庭条件优越,我却不是;我从空中跳伞而下追击敌军,他躲在丛林里试图躲过敌人的追杀。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或许还羡慕他在太平洋的经历。毕竟我在成长的过程中读了许多关于丛林的书,想象自己是“丛林小子博巴(Bomba)”,幻想自己抓着藤蔓从一棵树荡到另一棵树。

康纳才是丛林小子博巴。1942年4月巴丹陷落之后,他的未来取决于他是否能找到适应原始环境的方法。他为土著修桥,逃脱日本人对他不间断的追捕,还得避开那些米老鼠一般看上去无害的游击队的圈套。

我已经90岁了,我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提醒我这一点。康纳去世得更早,但是我想,如果我们能见面,分享各自的经历,那一定会是一桩乐事。我们是英雄吗?好吧,有些人是这么认为的。康纳没出现在HB0的十集迷你电视剧中,但他曾在一档广受关注的节目“这是你的生活”中出镜,而且主持人称,在他们报道的故事中,没有哪个曾引起如此剧烈的反响。

我认为,我们是两个陷入战争乱局中的普通人,我们不但活了下来,还找到了赢得胜利的方法,之后还能将我们经历的故事讲述出来。

不管我们在哪个战场,陆地、海洋还是空中,无论我们如何作战,将我们这些二战美国士兵凝聚起来的,正是亨利在我最爱的诗歌《永不屈服》中提到的,也是克雷·康纳用自己的生命体现的:一种“不可战胜的精神”。

詹·马拉其

俄勒冈州塞勒姆

2012年1月

内容推荐

1942年4月9日,数万美军士兵在菲律宾吕宋战役中向日军投降。仅有数百名美国人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逃往丛林。

其中一位是23岁的陆军航空队通信联络宫克雷·康纳,而他之前甚至没有露营过……

康纳求生过程中的困难如同三描礼士山(Zambales Mountains)一般陡峭,他每天都要面对疟疾、高温高湿、真菌感染、毒蛇和蚊虫的侵扰。不仅如此,敌人还威胁要悬赏捉拿他,有些表面友好的本地居民后来却选择了背叛他。他承受着绝望,埋葬逝去的战友,处理同胞之间的摩擦,在被救援希望渺茫的丛林中坚持了多年。

如果说挫折展现性格,那康纳的表现充分说明他是一位意志刚强、果敢不屈的勇士。在意想不到的盟友——擅长射箭的矮小黑人尼格利陀人部落的帮助下,在一本破旧的《新约全书》的抚慰下,在一面破烂的战旗的鼓舞下,康纳活了下来,并坚持抗战近三年之久。他还发誓总有一天要让那面战旗在敌占军营上空飘扬。

鲍勃·韦尔奇编著的《信念的旗帜:突出巴丹丛林》讲述的是一个不太有英雄样的士兵绝不向敌人投降,绝不放弃希望的故事。

编辑推荐

麦克阿瑟的南亚之耻,不堪回首的“巴丹死亡行军”,幸存者坚不可摧的信念和意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巴坦半岛的丛林中,由一位士兵、一面旗帜与一份信守的诺言编织而成的史诗故事!

《信念的旗帜:突出巴丹丛林》是一部以1941年美日菲律宾战役为背景的军事小说。作者鲍勃·韦尔奇采访了大量的二战幸存老兵,讲述了战役失败后部分幸存人员突破日军的封锁,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最终迎来美军反攻并取得胜利的故事。

本书语言通俗流畅,故事真实感人,是一部较为优秀的军事纪实小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信念的旗帜(突出巴丹丛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鲍勃·韦尔奇
译者 杨振宇//罗琴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96151
开本 16开
页数 2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6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2
CIP核字 2015055907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40
16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2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