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鹏程问道
内容
试读章节

我初入小学未久,即得识黄灿如师。读一年级毕,便转入三年级她的班上。当时她家在南投中兴新村,仅一人住台中国小宿舍中。夜间每召我去她宿舍读书做功课,并教我书法。暑中酷热,则让我下午去。

师丰腴善睡。遭我打门唤起,坐藤椅上,执大蒲扇,鼻息犹呼呼微响。取《孟子》一卷,逐段教念。次日来,则先背诵昨日所读,再讲解文义,教念新课。同时亦教《论语》《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等,然皆不及《孟子》亲切。因孟子开卷即辨义利,我初次接触到这样的思路与文章,格外感到兴趣。且孟子与梁惠王齐宣王谈,又都有情节故事,曲折人胜。其论事析理,善于即物设譬,层层剥释,尤耐咀嚼,益人神思。故每坐夏风蝉鸣中,诵之忘倦。

但此时并非沐化圣贤教诲中那样端严庄重,而是新鲜好玩的。有时同学二三友人,在背了一段以后,也会胡猜孟老夫子到底讲的是啥。例如一次背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节,我们即想:老吾老者,那很老的我老爸也,此必为孟子的父亲。既如此,则幼吾幼,当指孟子的母亲了。说给黄老师听,把她笑得打跌,伸出胖手,在我脑门上敲了一个爆栗……

这个经验对我非常重要,至今脑海中还经常浮漾着长夏读经,师长期我以远大的图像。但少年心性,喜恢张而不喜静摄,对孟子尽心养气之说,毕竟无法深入体会,所喜读者,乃前半论王道仁政的部分。摩挲日久,亦辄使我有三代圣世王道的向往。蔼然仁风,畅我经世之怀,闳裕恢博,慨然以天下自期。

但我对孟子并不佩服,也不崇拜。他像我小孩子时期即已熟识的玩伴,虽说性气相接、情志相摩,而思虑亦相熟近,却总喜欢斗斗口、抬抬杠、撩拨撩拨他。对他的论调,我是不情愿佩服的。虽然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夸饰大言、好辩、行事洒落等等习惯,可是待我找到了一点时间,我即搜罗史乘,爬梳了许多事例,对他“行仁义者得天下,不行仁义者失天下”的宏论,展开了一些批判。我由历史事迹的归纳中发现:政治上的成功与否,往往不是经由仁义的手段,而是靠着权谋与实力。这时,我用来与孟子斗口的材料,是史事;理论,则是由李宗吾的《厚黑学》一类书中得来。

我读厚黑学、学铁笔子易卜、搜罗秘术一千种、呼啸朋辈、练拳学药,都是初高中时代的事,佚荡恢奇,很有点邪气。那是因为生命流荡无所归,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欲穷赜探隐而乏师友调护教习,日困于考试升学补习的环境与气氛中,故常以索隐行怪来表现自我,并以此满足好奇。

那时,生命如游骑泛骋,既无定向,亦无内容,但顺着我所播弄的物事而日渐习熟,也不能说是毫无所获。

例如学易知卜,略谙经文,益觉圣贤教示神秘幽远,不难亲近。偶摭一二断句,便可使浮嚣玩偈之心获得一点沉稳安舒的感觉。又如练拳打架,不能不读刀经拳谱。我自己用贩卖糖果得来的钱,陆续辑得武术书刊近百种,参稽比对,不仅逐渐了然中国武术之发展、门户派别之源流,且辑佚订补、推陈比较,亦得以略窥为学门径。以此会通我曾熟读之中国侠义故事、现代武侠小说,旁及党、派、会、帮之发展史,亦甚便利。易卜杂学及江湖秘术等,与这些尤其容易联结起来,表现出一副异端之士的姿态。再缘饰以厚黑学,愤世嫉俗遂又有了理论基础。我以此自喜,正如我以能读古书写古文自矜。事实上是幼稚荒诞的,然生命即在此流荡驰骤之中渐有所积。俗谓:“凡走过的,必留下足迹”,一点儿也不错。

当时,我又每日皆于报端剪存易君左先生的回忆录《海角沧桑十八年》。易先生的文体很驳杂,谈掌故、记吟咏、臧否时事,描述时代流离的悲剧。这个悲剧感,是我所熟悉的。父亲那一辈人飘泊来台,含辛茹苦抚育我等,我虽顽劣不晓世事艰虞,那种时代沧桑之感,则是我成长时期的空气,我无时不沐浴于这种气氛中。

父亲的友人,那些捡破烂的老乡、卖酒酿的老友、退伍军人、落魄士绅、流浪汉、道士等等,每来我家面摊子旁闲坐,也无非是追忆乡里故人往事、臧否时政、谈掌故、记吟咏、发感慨。所以我极熟悉易先生回忆录的调调,读其生平,感同身受,竞有点置身离乱衰世之感。虽然易先生之簪组世家,非我所能有;但顺着他的描述,我也看到了晚近文人知识分子的活动状态,熟悉了近代文史掌故。

这种时代的痛感,渐渐唤起我对孟子的记忆。孟老夫子那一套真能治国吗?中国现在搞得一团糟,要归罪于孑L孟,非我所能、亦非我所忍,但我真怀疑用什么仁义之道便能解决今天的问题。P3-5

目录

大陆版序

再版序

初版序

卷一 诗

逆俗

用情

失乡

游学

问道

卷二 思

窥机

从师

交友

树异

主智

卷三 事

因境

执教

涉世

试剑

感兴

卷四 史

困知

得法

历事

藏史

返本

序言

我耽迷于文字,喜欢探索文字中的世界,也乐于以文字记录我对世相的观察、对天道人情的理解。历年涂抹,出版者近百种,主要涵括文、史、哲、宗教、艺术、政治、社会、教育诸领域,未刊稿尚数百万言,佚散难以捡拾,我也不自爱惜。总觉得仍在写作中、仍在努力求学问道中,还不急着作总结报告。

但旧学商量,益加速密,做过的研究、有过的思虑,统汇起来。便于检核修订,自是进学之良方。对读我书的朋友来说,也未尝无益。因此,劳烦东方出版社帮忙辑成了这套作品集。

说作品,其实甚感歉然。古代以创作为神圣之事,故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高明如孔子,也仅自称述而不作,吾辈小子,何敢妄言作者作品?一时笔谈,多属因机因地之权;偶然墨戏,或邻谤佛谤圣之讥,聊等佯狂,肆此乱世之哀感而已。知者怜其瞀悖,会者通其神韵可也。

甲午秋分写于燕沪旅次

内容推荐

《鹏程问道》是“当代孔孟”、“天下第一才子”龚鹏程先生四十岁时撰写的回忆录,记叙自身求学问道、入世历事的经历和感悟,一个率真坦荡、不拘常俗、志向高远、勤奋自砺的学者、行者的形象跃然纸上。

编辑推荐

《鹏程问道》记述了作者龚鹏程于1960年代至90年代求学、问学、治学的曲折经历。作者自幼家贫、性情顽劣,靠了生命路上一位位老师的指引,对孔孟先贤发生了莫大的兴趣,走上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孜孜不倦的探求之路。作者的人生历程,对今日无数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改进社会的青年,当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鹏程问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龚鹏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78122
开本 16开
页数 3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7
出版时间 2015-03-01
首版时间 2015-03-01
印刷时间 201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94
CIP核字 2014251906
中图分类号 K825.4=76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7
152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0: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