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挑战拖延症
内容
编辑推荐

2007~2012年,战拖会成立5周年,《挑战拖延症》是围绕小组纪念日做的一本成功心理通俗读物,风格轻松,形式随意。《挑战拖延症》邀请元老、活跃成员组稿,里面有心得、随笔、漫画等,回忆小组成立与成长,点点滴滴,纪念那些年我们一起战拖的岁月。书中的各位作者,他们的拖延有轻有重,其中有些应邀分享经验的咨询师和讲师,更是罕有拖延。他们的战拖方法千差万别,职业和目标各异,甚至对拖延的理解程度(比如有没有理解到“真性拖延”的层面)也不尽相同。不过相同的是,这些发自肺腑的文字,记载了大家各自的宝贵经验和内心历程。

内容推荐

《挑战拖延症》是“战拖会”首次出版原创作品。作为第一作者出版图书,“战拖会”首次与读者分享资深成员悲喜交加的战拖亲身体验,也是首次公开成立、成长与发展壮大背后的故事。本书邀请了“战拖会”的元老、活跃成员、时间管理专家、个人成长专家、心理咨询师等人倾情打造,有心得、随笔等,内容丰富,风格轻松,适合一切希望克服懒惰、拖延等不良习惯,以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人士阅读。

目录

攻克拖延症—经历记录和心得分享

我是怎样好起来的

道理都明白,就是做不到?

通过目标管理克服拖延症

枝条发芽从不拖延

战拖的青春

把时间花在刀刃上

重症拖侠好转记

时间是一个奇迹

我要战胜的拖延

你好,拖延

李老师的战拖文

也聊聊拖延——我对拖延的认知、看法与建议

战拖,战的不仅仅是拖延

由接纳而改变——我的时间管理与战拖分享

一个重症拖延者的自我救赎

战拖初期—克服完美型拖延152从

“治愈”到“玩耍”

朝番夕拾

当我们拖延时,我们并不懒

我和一群人

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

我是如何管理时间的

拖延是病,得治188我看拖延

我也谈谈拖延症

三年战拖思考:战拖心理建设

试读章节

第一次见面是上周,医生是个很和蔼的中年男人,能引导我描述现在的状态,说出我所认为的问题所在。和他说话让人觉得很放松,专业素养使他显得十分认真并且乐意倾听你所有的话,能及时表示理解同情和鼓励,最重要的是他并没有我所担心的一副“我什么都知道”的样子。

一个半小时的谈话基本上使他了解了我现在面临的危机。而我也因为彻底倾诉,有短暂的如释重负的快感。

医生向我推荐了一本书《The NowHablt:A Strateglc Program for OvercomingProcrastlnation and Enjoylng Guilt—FreePlay》(中文名为《战胜拖拉》)让我好好看看前两章,并做记录。

我读博前对博士的概念一无所知,以为不外乎学习,没想到学习和搞学术却有着天壤之别,一个是理解已知的,一个是发掘未知的,难度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真有上了贼船的感觉,只是不能回头了(大家可能会说为什么不能回头,说来也简单,无非是考虑面子、前途等)。

下面我简单翻译一下《The Now Hablt》的第一章。

第一章:我们为什么拖延?

很多人会回答:因为我太懒了。但是,即使是最严重的拖延症患者,在他们生活的某些方面,如运动、阅读等,完全不会拖延。此书的观点是,懒惰、无条理不是拖延的原因。此书基于马丁博士的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认为人体、人性都是自我修复、自我保护的系统,都有积极向上的潜能,没有人愿意把自己弄得一团糟。所以,事实上,拖延是一种自我防卫的结果。防卫什么呢?防卫内在的恐惧。

紧接着,此书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很多内容。基本意思归纳如下:

世上最严厉的批评者,就是我们自己。最不能认同我们错误的,就是我们自己。而且,多数时候,我们容易犯错,也容易把我们所做的事等同于我们自己。比如说,某件事搞砸了,我们心里想的不是我这件事做得糟透了,而是我这个人糟透了。

拖延有时也是因为我们恐惧成功。恐惧成功指的是,如跳高,跳过了一米三,那么往下的目标就得是一米四、一米五,越来越难。所以,我们拖延着不跳一米三,因为怕成功之后要面对更艰难的挑战。这个也可以归结为对失败的恐惧,因为更艰难的挑战意味着失败的可能性更大。

以上这些就是这一章的大概内容。作者举了不少他作为心理医师时见过的例子,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深层挖掘拖延的原因:不是懒惰,而是自我防卫、害怕失败等。

我看了这章《我们为什么拖延》之后,开始反复思索自己为什么会拖延。我从童年想起,追溯了很远,列举了数十条我认为自己拖延的原因,第二次见面时和医生讨论了一下。分析之后,我感觉很好,不再觉得那么有负罪感了。

一切都是有因必有果的,我们拖拉,不是我们的错,至少不完全是我们的错,拖拉的习惯跟我们的成长经历等有直接关系。不要一味自责、一味憎恨自己拖延,而是应该追本溯源,找出拖延的原因,这才能对症下药。

P2-3

序言

我从2007年开始实践时间管理方法——GTD,到现在已经6年了。

8年间,我在GTDLife.com写了500多篇博文,还出了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小强升职记》,结识了很多实践时间管理的朋友。

尽管如此,我还是有拖延症!

我在西安创立了一个“木立方成长俱乐部”,每个月都会邀请三位嘉宾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有点像TED的感觉。

有一次邀请的嘉宾是一位比较年长的老哥,40多岁,经历很有趣:

毕业后是专业IT人,写代码,做项目,做了十几年。有一次他生病了,朋友推荐了一位中医帮他调理,他病好之后就开始迷恋上中医,进而痴迷于中国传统文化。他2年后辞职了,在西安的近郊租了几亩地,做起了自然生态农场。

OK,摆在我面前的下一步行动是:打电话给这位老哥,邀请他在木立方俱乐部里演讲。

可结果是:我拖了8天才打出了这个电话,这就是我的“拖延症”。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感觉:某些事情完全不会拖延,某些事情又拖得很厉害?

例如,木立方活动的各项组织、流程设计、人员安排,都没问题,我行动力很强,唯独这件事情,拖了又拖。

这件事每天在TodoList里面,已经分解到不能再细致的地步,并且已经“红”了好久(超过了时间底线),看着它就像结婚后看见前女友一样,心情复杂。

于是我开始反思:

1.在纸上写下所有比较容易拖延的事情;

2.写出拖延的原因。

最终发现,它们都具有类似的特征:

我和权威人士沟通时有障碍(对象可能是比自己辈分高,或者社会地位高,或者我非常尊敬)。

这是件很有趣的事情,难道是我管理时间的阿克琉斯之踵?

再继续往下分析我发现,哦,原来和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系(扯到童年了)。

小的时候父母对我要求很严格(爸爸是军人出身,母亲家教很好):重视承诺,做事有条理;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去;礼貌待人。这些要求带来的另外一面就是让我和权威人士沟通的时候有点障碍。

想到这个地方,我就释然了。

对我来说,“时间管理”是一种天赋,“拖延症”是另一种天赋。

这种拖延的天赋让我学会爱自己:我放弃追求完美。这个在人多时候最沉默的家伙也是蛮可爱的。

这种拖延的天赋让我学会合作:知道自己对哪个部分不擅长,同时也就知道了自己擅长哪个部分,于是知道要找什么样的人合作。

这种拖延的天赋让我找到成长的方向:接纳自己并不是放弃修炼,只不过是不着急。一次一次的历练和觉察,享受那个成长的过程。

你发现自己的这种天赋了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挑战拖延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战拖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5349361
开本 16开
页数 2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3
出版时间 2015-03-01
首版时间 2015-03-01
印刷时间 201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86
CIP核字 2014041886
中图分类号 B848.4-49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5: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