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诗人观念的当代阐释
内容
编辑推荐

在这本木朵所著的《诗人观念的当代阐释》中,作者并不遵从当前学院派引文成癖的惯例,更多的是,把诗学散文当作近似于诗文本的创作来对待,在他看来,文学批评也应是一种创作,既要有非凡的文体自觉意识,也要积极探索文学批评手法的多样性。至少,在这本著作中,作者的野心包含着文学批评(他本人更乐于简称为“诗学散文”)如何自造一片天地,与诗中乾坤平分秋色。

内容推荐

木朵所著的《诗人观念的当代阐释》是一本诗学散文集,作者以当代诗人——当事人、见证人——的身份从三个角度入手,探索在当今时代背景和心智条件下,当代诗人的审美情趣正在如何发生,以及当代诗人如何更为确切地认知“诗”的奥秘与诗神的馈赠;这三个角度是:其一,一种关于现代诗的观念(主要是指来自海外的诗人作品、文学批评家对现代诗的阐释成果)在当代诗人写作中形成了怎样的影响?其二,当代诗人互读对于理解当代诗学观念以及诗学史有什么帮助?换言之,我们在细读同时代诗人的作品并予以评判时依据的是什么标准?其三,更为考验当代诗人素质与功底的就是,我们如何重新认识早期杰出诗人的作品?我们能否发明一些不同于古代诗话传统的评价体系,以便在古今之间建立血肉联系?在这本散文集中,作者并不遵从当前学院派引文成癖的惯例,更多的是,把诗学散文当作近似于诗文本的创作来对待,在他看来,文学批评也应是一种创作,既要有非凡的文体自觉意识,也要积极探索文学批评手法的多样性。至少,在这本著作中,作者的野心包含着文学批评(他本人更乐于简称为“诗学散文”)如何自造一片天地,与诗中乾坤平分秋色。

目录

自序

论郑谷

论诗诗的现状及未来

江西十一诗人风格简论

婵娟的奋斗

“安史之乱”之后,诗人何为?

高贵的表象

这首诗的开销

标准的反骨

阿根廷的云

《杜诗制宜》选十

《古诗拾趣》十则

《新诗品读》十二则

论凿痕

断言的毛利

金色的誓言

乞食的正名

试读章节

这种对自我真相的寻访也有力地排除了意图闯入这首诗中的杂音:诗,不关乎人群中的自我,而只是孤旅途中的小我。这不是一首聚会或郊游归来写下的纪行诗,也不承担与他人相互唱和的使命,这是一次静夜思。他把握住了思之密度与归向,没让思绪泛化为乡愁或对一轮皓月的痴情。重阳之气依然是诗的主题,为重阳节而写依然是诗的任务。他依然利索地在几重二者关系中穿梭,编织出这重阳节的风骨披肩。这里说到的二者关系包括:其一,黄花与一醉的逻辑关系;其二,强蛮与甘愿的情感交织;其三,未醉与醉醒两个时刻的对比;其四,愁与惆怅多与少的衡量,也即在称量上多寡变化的感知。

从眼前之物与节日传统习俗中采撷标志性事物——点缀性符号——都存有不小的便利,但这种半推半就的采撷工作仅仅是诗布局的第一步。他还要考虑的是这样一种氛围下诗应拥有一个怎样的主题。面临这个问题,采撷而来的典型事物并不发表更多的、更明晰的看法,答案仍由他本人去搜索。稍有偏离,诗就会出现不同的峰谷。选择个人的惆怅而非对家眷的思恋作为这首诗感伤的基调,正是因为他力图抓住最本真的自我状况。实际上,从这首诗最初设计的自我形象——“强插”——开始,就义无反顾地步入了个人的天地,磁场为自我展现,已没有余地留给家属。在自我与黄花之间确立的临时关系——即便是虚构了这一层关系,但这种关系的传统色彩也足够优先于真实性得到照顾——既开启了一次近乎私密的呢喃(独白),又通过拉近人与物的距离,排除了其他方面、其他来源的噪音之后,心无挂碍地,进入了基于黄花而来的际遇之中。不但是读者,就连他本人,也不由得好奇于“强插”之来由与下一步骤如何开展。

这个自我形象,比如菊花插头的样子,哪怕是插又未插、插后又取出,其实也把自我快速纳入了——吸附进了——一个类似“白头不胜簪”的叙述传统之中。这里有两股力气在打斗似的,一是自我从自我在这个节日里应有的家庭氛围中挣脱出来,力求找到个人的心跳,二是在把自我定格为与黄花周旋的一个作者之际,却又有减弱个人属性的可能性,先是失去了家庭关系,现在又面临丧失自我的惟一性——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的对话的机缘——的可能。诗的开端正是在寻求一个平衡:出于我又归于我的途径究竟何在?

如果说“强插”之蛮劲与固执开启了某种高士风度,一下子与历来的风流人士产生了呼应,那么,他还得给读者一个交代:你找到了感情的插头,但你要把它插入哪一个插座呢?下一步,这个强者形象还要依靠什么举措来使之更为丰满呢?他确立了一个不顾其他的强者形象,他想,现在,这一刹那,不刚好拿住了诗的插头吗?就从这儿起步。这是重阳节里无数细节之一,是紊乱无序的时间线索中颇具言说潜力的一根,它既不是重阳节的开端,也不是结束,它是同时存在于此地的、却又能产生反转力,让人遥想一个历时陛叙述传统的代表,即便看上去它也不太像一首诗的开端,但诗作为一个调压阀,完全有办法将它坐实为一个端倪,给它开篇布局的名分,诗完全可以用空间上随后排列出来的字句来形成一种表述的逻辑、感情的承转关系,从而,在帮助它坐上头把交椅的同时,为诗的弹性出租收到的好处立下字据。

P3-P4

序言

“当代”一词往往意味着发生于离现在——我们正在谈话的时刻——很近的一个事件,是健在的、有活力的作者生命气患寄存的一个时间范畴,也即,在感觉上,它赐予我们一个并不确切的印象:正在发生某事,而我们是见证人,负责记录下来。然而,如果缺乏足够敏捷的反应,“当代”还可能意味着如出一辙的重复性,今夕何夕的模糊性,表明曾经发生的事件和语言褶皱,今日还将如此这般重演,“当代”一说无非是更换了背景的人之常情的永恒演示。

如果当代之事与前一时期并无不同,太阳底下的新鲜事俨然暴露无遗,那么,至少在身临其境的个人身上,在他的表述机制上,还有可能体现出不同之处,这一理性判断恰好是当代诗人奋发工作的意义与尊严所在。生老病死的周期性现象几乎在吞噬人们对当代性的认知热忱,直至损毁当代之人赋予他们所处情境的当代性内涵,把今非昔比的感受上的参差磨平,使得本无隔断的时间轴线不再信任划分为若干个时期的做法而绝对地浑然一体,把人的理智削弱为一种妄想,而自然法则主宰着人们关于时间的认识权限。

但只要我们努力去思考,仍然有机会从单一状况中摆脱出来,积极赋予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某些特殊意义,这一举措实则有益于恢复我们作为历史中的人的感觉以及我们作为惟一还散发着热气的、活脱脱的时代见证人的感情。于是,我们凝视“当代”(或“当代性”)这个词的举动富有象征意义:我们由此开启了从历史链条中断裂开来的契机,避开了向我们袭来的历史漩涡。同时,在注入“当代”这一观念器皿的成分当中,有无早于这一时间的前当代性特征混入其中,也是我们在思忖“当代”这一关键词时应格外当心与关切的问题。

事实上,当我们下意识地在一个为我们独占的关键词前添加一个前缀时,这种举措本身就不再是当代性,而被席卷进了早已存在的意识潮流中。也就是说,“前当代性”这一表述如果成立,就意味着我们太想从一个与“当代”不同的处境中摆脱出来的欲望、野心太过强劲而不可能还有另起炉灶、平起平坐的机会。我的建议是,当我们解释(揭示)“当代”时,首先不从它可能存有的一个前身那里寻找入口,而是直言我们的当代性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优先考虑的语言方案各是什么。我们尽量少受些二分法的干扰。……

如果一位散文作者碰巧也自认为他的诗写得比散文还要好,那么,在他的散文创作中,哪怕他只是在谈论他人的作品,哪怕他谈论的是一些距今已有千年的诗篇,他作为当代诗人的观念与他的散文观念就混同一体,这时,我们可能会看出:当代诗人观念既有属于诗的,又有属于散文的,而一经散文艰苦卓绝的努力,早期的、近代的、同一时期的诗以及诗人都统一为这位活在我们当中的散文作者的观念,而他所承载的种种观念,不论是来自新诗创作进程的,还是从其散文写作中积累而成的,就是我们当代诗人的观念(的一部分),而且,我们会牢记这一点:在谈论当代诗人观念这一重要问题时。合乎时宜的散文这一文体功不可没,也只有依存于散文的无限可能,依托于散文文本,我们关于这个时代的种种认识(这最好由诗来完成),才有一个观念上的总结,才有一个对认识的反思,而关于散文中蕴含的各种观念(既有诗的,也有散文的),除了提供一些足以反馈给诗人的慰藉之外,也暗含了一个吁求:对散文的反思——认识的认识的认识——已摆在散文读者面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诗人观念的当代阐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木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325083
开本 32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8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8
CIP核字 2014097078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8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8: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