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编辑眼中的文坛与读者们所见有什么不一样?与作家们的认识又有什么不同?《看在文坛边缘》是一名资深副刊编辑叩望文坛的记录:作者李滇敏十余年来一直以一个文学边缘的人的身份,与文坛保持着一份若即若离的关系:不曾深入,却心怀向往,始终热切关注。全书分为问道、旁观和浅读三部分。
图书 | 看在文坛边缘 |
内容 | 编辑推荐 副刊编辑眼中的文坛与读者们所见有什么不一样?与作家们的认识又有什么不同?《看在文坛边缘》是一名资深副刊编辑叩望文坛的记录:作者李滇敏十余年来一直以一个文学边缘的人的身份,与文坛保持着一份若即若离的关系:不曾深入,却心怀向往,始终热切关注。全书分为问道、旁观和浅读三部分。 内容推荐 文学编辑眼中的文坛与读者们所想有什么不一样?与作家们的认识又有何不同》? 《看在文坛边缘》是一名资深副刊编辑打望文坛的记录:作者李滇敏十余年来一直站在文坛边上,与文学保持一份若即若离的亲情:不以文学创作为业,却热情赞赏并推介有品质的写作。 全书分为问道、旁观和浅读三部分。“问道”中收录了大量的文学访谈,话题涉及作品、关乎理念,也有远处的潮流和身边的现场;“旁观”是对某些文艺现象的观照与思考;浅读是对一些具体文本的阅读体会和荐读文字。 边缘标识着身份的远,也意昧着态度的客观。这些立足文坛边缘的远观和细察,也无意中勾画出江西文学近十多年来的最新轮廓。 目录 自序 第一辑 问道 从“边缘”写进五十强 ——对话刘华、熊正良 一个屋檐下的文学景观 ——对话杨佩瑾、杨剑敏父子 “还语言以诚信” ——对话马策 “非典”与文学的危机意识 ——对话柳建伟 在谷雨中萌发 ——对话陈世旭 关于《扎根》 ——对话韩东 散文在散文化的时代 ——对话林非、江子、范晓波 用诗歌挑战“黄段子” ——对话谢轮 “我爱她们” ——对话胡辛 江西诗歌十问 ——对话汪峰 用良心书写那一段历史 ——对话王朝柱 诗歌是一种柔软的力量 ——对话鲁迅文学奖获奖诗人李琦 第二辑 旁观 走近散文“三骑士” 写出文字的骨头 ——印象熊正良 写作让生活熠熠生辉 ——印象范晓波 软件的心跳与作家的“解放” “媚俗”、“媚雅”或为人民服务 在自省中不断前行 “伪生活”催生什么蛋 当诗歌遭遇谷雨 从“现象”出发的散文赣军 在传承中对接辉煌 ——以2010年为基点回望新世纪江西散文 26株副刊花树长成的繁盛春天 ——写在2010江西报纸副刊好作品评选之后 从历史“现场”抵达创作“气场” 深情之美深刻之美 ——写在2011年度全省报纸副刊好作品评选之后 营造更多元的散文生态 2012江西散文创作研讨会上的碰撞与思考 “番号”:8090 第三辑 浅读 从诗词中寻觅优雅的力量 ——读《迦陵讲演集》 为了“回家”而“出走” ——评范晓波的长篇小说《出走》 给孩子推荐美文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看在文坛边缘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滇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32509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9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0 |
出版时间 | 2014-07-01 |
首版时间 | 2014-07-01 |
印刷时间 | 2014-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52 |
CIP核字 | 2014097355 |
中图分类号 | I206.7-53 |
丛书名 | |
印张 | 6.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