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族文话/大家小书
内容
试读章节

想不到北虏居然出乎例外的会把他羁留着。

杜浒听见了他出使的消息,焦急的只顿足。见了他,只是茫然若有所失:也更说不出什么刺激或劝阻的话来。他觉得,这里面显有极大的阴谋。他不相信文丞相不明白。他奇怪的是,丞相为什么毅然肯去。

“难道我们的计划便通盘打消了么?”他轻声的对天祥说道。

“不过,这一着也是不得已的冒险的举动——战争还不像赌博,每一次都在冒险么?我们天天都要准备站在最前线,又何妨冒这一次险。其实,我的目的还在观北虏的虚实——你明白我的心事,我去了,你要加紧的训练着军士。更艰危的责任,是在你们的身上!”天祥说着,有些黯然,他实在莫测自己此行的前途。

杜浒瞿然的跳叫道;“不然,不然!丞相在,国使在!丞相去了,国事将靠谁支持?吴坚、贾馀庆……不,不,他们岂是可以共事的人!丞相既然决心要出使,那末我也随去,也许有万一的帮助。假如北虏有万一不测的举动,我们得设法躲逃。丞相以一身担国家大事,为责甚重。决不可视自身过轻。要知道我们的身体,已许于国,便是国家的,而不是自己的了!……至于我的子弟兵,那很容易措置,还不是有我的族弟杜渚在统率着么?他是不会误事的。”

天祥热切的握住了杜浒的手,感动得说不出话来,良久,才道:

“杜义士,我是国之大臣,应该为国牺牲。义士何必也随我冒这大险呢?”

“不,不,我此身是属于国的,也是属于丞相的。丞相的安危,便是国家的安危!我要追随着丞相的左右,万死无悔!”他的眼眶有些泪点在转动。

天祥很兴奋,知道宋朝还不是完全无人!天下的壮士们是尽可以赤诚热血相号召的。同时奋然自拔,愿和他同去的,又有门客们十余人,随从们十余人。

想不到一到北营使失了自由,一切计划,全盘的被推翻。北虏防御得那末周密,他们的军士们是那末守口如瓶。天祥们决无探访一切的可能。他们的虚实是不易知的。但所可知的是,他们已下了一个大决心,要掠夺南朝的整个江山,决不是空言所能折服的。

他对伯颜说了上千上万的话;话中带刺,话里有深意。说得是那末恳切,那末痛切,说得是那末慷慨激昂,不亢不卑,指陈利害是那末切当;听得北虏的大将们,个个人都为之愕然惊叹。他们从不曾遇到那末漂亮而刚毅的使臣。

他们在中央亚细亚,在波斯,在印度,灭人国,墟人城,屠毁人的宗社,视为惯常不足奇的事。求和的,投降的使臣们不知见了千千万万,只有哀恳的,苦诉的,卑躬屈节的,却从来不曾见过像这位蛮子般的那末侃侃而谈,旁若无人的气概。

出于天然的,他们都咬指在口,啧啧的叹道:  “好男子,好男子!”

伯颜沉下了脸,想发作,终于默默无言。几次的争辩的结果,伯颜是一味敷衍,一味推托;总说没有推翻南朝社稷之心,总说绝不会伤害百姓,总说要听命于大皇帝。但文天祥现在是洞若观火的明白蒙古人的野心;他们不像过去时代的辽、金,以获得一部分的土地和多量的岁币与贿赂为满足的。挡在蒙古人铁蹄之前的,决不会有完整的苟全的一片土。他们扫荡,排除,屠杀一切的障碍,毫不容情,毫不客气。在他们的字典里没有¨冷恤”这一个名辞。

文天祥警觉到自己这趟的劳而无功;也警觉到自身的危险。然而他并不气馁。条件总是谈判不下,蒙古兵不肯退,也不叫文天祥回去,只是一天天的敷衍推托着。派他们二个贵族的将官们,天天同天祥作馆伴,和他上天下地的瞎聊天。趁着这个机会,文天祥恳切的把能说的,该说的话都说尽了;说到了南朝的历代深仁厚泽,说到了南方人民们的不易统治,说到了蒙古人之必不能适宜于南部的生活,说到了几代以来南朝与蒙古皇帝的真诚的合作,说到了南北二朝有共存共荣的必要。他几乎天天都在热烈的游说、辩难着。

那两位贵酋,也高高兴兴的和天祥折难,攻驳,但一到了紧要关头,便连忙顾左右而言他,一点儿真实的意见也不肯表示。蒙古人集重兵于临安城下,究竟其意何居呢?讲和或要求投降?谁都没有明白的表示。

然而在那若明若昧,闪闪烁烁的鬼祟态度之下,文天祥早看穿了他们的肺腑。他们压根儿便没有讲和的诚意。已经快到口的一块肥肉,他们舍得轻易放弃了么?

捉一个空,天祥对杜浒低声的叹息道:“北虏此来,志不在小。只有拼个你死我活的份儿;决没有可以苟全之理!饶你退让到绝壁,他们也还是要追迫上来的。讲和,只是一句门面话。我懊悔此行。以急速脱出为上策。此事只可和君说!走!除了用全力整军经武和他们周旋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杜浒慷慨的说道:“一切都会在意,我早就看穿了那些狼子们的野心了!”

坚定的眼光互相凝望着。他们的前途明明白白的摆放在那里;没有踌躇、徘徊、退缩、躲避的可能。

P114-117

目录

第一编 民族文话

 自序

 一 周民族的史诗

 二 武王伐纣

 三 殷之“顽民”

 四 奄、徐与淮夷

 五 穆王西征记

 六 犬戎的兴起

 七 “齐桓晋文之事”

 八 王子带之乱

 九 秦穆公的霸业

 十 弦高救郑

 十一 楚民族的霸业

 十二 子产的内政与外交

 十三 柳下惠之介

 十四 晏子相齐

 十五 大教育家孔子

 跋

第二编 古事新谈

 一 秦政焚书坑儒

 二 刘邦打陈豨

 三 捐谷得官

 四 囤积居奇

 五 钱币与粮食

 六 萧何买田宅

 七 陈平论刘项

 八 庄周辞聘

 九 公皙哀不仕

 十 鲁仲连义不帝秦

 十一 奇货可居

 十二 张耳陈余

 十三 叔孙通谀秦二世

 十四 叔孙通定朝仪

 十五 张释之执法

 十六 周仁的缄默

 十七 公孙弘善做官

 十八 主父偃倒行逆施

 十九 公仪休不受鱼

 二十 李离自杀

 二十一 汲黯论张汤

 二十二 辕固生论汤武

 二十三 董仲舒论灾异

 二十四 张汤的阴险

第三编 桂公塘

 桂公塘

 风涛

 毁灭

 黄公俊之最后

序言

一个民族要记住的故事

蒙木

一代大学者郑振铎,生于戊戌变法稍后的1898年12月;1958年外访途中,因飞机失事而遇难。其著作已经进入公版期,所以他的作品市面上很多,但反复出版的基本上是《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等那几部煌煌巨著;而他很多趣味性的小册子似乎被淡忘了,例如这里选择的《民族文话》和《桂公塘》,它们均是作者在抗日期间写就的,为我们讲述一个民族不该忘记的故事。

抗战早期,他在1934年写了《桂公塘》讲南宋末年文天祥故事,文天祥赴元讲和被扣押后,设法逃离,辗转脱险的故事,得名于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中“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句。最早载于《文学》月刊第二卷第四期。鲁迅在1934年5月16日给郑振铎的信中说:“得来函后,始知《桂公塘》为先生作,其先曾读一遍,但以为太为《指南录》所拘束,未能活泼耳。”郑振铎接着又写作了《黄公俊之最后》《毁灭》。《黄公俊之最后》写黄公俊参加太平天国,后来为了挽救危局,两次只身前往湘营,试图说降曾国藩和曾国荃,反遭囚禁后慷慨赴难。《毁灭》写明末阮大铖和马士英结党营私,弄权欺诈,最后家国俱毁的可耻悲剧。这三篇作品在1936年结集为《桂公塘》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单行本,署名“郭源新”,列入“文学研究会创作丛书”。

1939年6月郑振铎又创作历史小说《风涛》,写明末东林党人与阉党的斗争,既抨击了魏忠贤的专横残暴,又突出了李应升等人的浩然正气。

比《风涛》创作稍早,1938年春夏间,作者以“源新”为笔名分别于《申报·自由谈》和《鲁迅风》发表了《民族文话》,从周民族立国到孔夫子,共15则先秦故事。本计划写到民国初,却因为上海沦陷而被迫停止。1946年2月该书由国际文化服务社单行出版。郑振铎在《民族文话·自序》中说:“在现在这个异族侵略的时候,我们民族表现得更一致、更勇敢了……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把往古的仁人、志士、英雄先烈们的抗战故事,特别是表现在诗、文、小说、戏曲里的,以浅易之辞复述出来……我们将这往昔的伟大的故事、不朽名著里,学习得:该怎样为我们民族而奋斗。气节、人格、信仰乃是三个同意义的名辞,坚定、忠贞、牺牲乃是每个人所应有的精神。”

在今天的图书市场上《民族文话》和《桂公塘》都不大容易见到了。本书将《风涛》备列《桂公塘》,按照主人公所处的年代重新排一下顺序,作为本书第三编;《民族文话》,建国以来它一直没有单独再版过,列为本书第一编。作者另有和《民族文话》题材相近的《古事新谈》,篇幅最小,列为本书第二编。为尊重作者原意和历史原貌,本书对原作中不符合今天规范的用词和概念均予以保留,不做任何修饰,请读者明鉴。  《古事新谈》的写作背景是:抗战胜利后不久,郑振铎和马叙伦、林汉达、许广平等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办《民主》周刊,鼓动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抗争。1946年,作为一位杰出作家和编辑的郑振铎在自己担任主编的这份杂志的第29—33期,发表了《古事新谈》,共24则先秦和西汉故事,除了《囤积居奇》《钱币与粮食》来自《盐铁论》,其余22则全部改写自《史记》。

《古事新谈》不仅仅编写经典老故事,还在部分篇末发了一句直截了当的议论,例如第1篇“秦政焚书坑儒”最后的议论是:“难道今天还有学他样子的人?”第19篇“公仪休不受鱼”最后的议论是:“今日有不与民争利的官么?”理解这些故事和议论的针对性,我们可以参看他同期发表的《把主人当作了什么人?!》(1946年5月25日《周报》第38期):

中华民国的主人们,何曾做过一日的主人呢?

……民主不是赐予的,是要争取的。不争取,便不会有民主政治的实现。赐予的民主,决不是真的民主。我们人民们很明白这一点。我们不能不积极奋起的向争取民主的大路上走去。前途的绊脚石还多极多极。但不用怕,一个个的把他们搬移开去便好了!但要有勇气,有耐力去搬移。

……争取民主,争取人民的基本的权利与自由,这是今日一切政党的目标,更是某一个政党里进步分子们所应尽心致力于此的——假如那个政党还想存在下去的话。

这些匕首般的议论正是古事值得新谈的意义。所有历史故事,重新讲述的价值就在于对思考当下问题有所启发。历史事件真相湮没难辨,留下的乃是古人所谓三不朽的立言,要么是“喻世明言”,传递一个群体的光荣梦想;要么是“警世通言”,告诉我们要从失败中汲取的教训。本书第一编《民族文话》和第三编之《桂公塘》《风涛》《黄公俊之最后》,属于“喻世明言”。本书第二编《古事新谈》和第三编之《毁灭》,属于“警世通言”。

庄子有所谓得意忘言,为了这个警醒世人、晓谕世人的“意”,故事本身的真实性都不是那么重要。例如黄公俊,根据罗尔纲的考订,太平天国根本没有这个人(罗尔纲于1934年12月在《大公报》上发表《读太平天国诗文钞》)。后来南社诗人胡怀琛也在上海《时事新报》承认自己为了反对清朝,鼓吹革命而捏造一个太平天国叫黄公俊的人写的诗文。

本书几乎囊括了郑振铎所编写的中国历史故事。他们均有关乎民族存续和民生抗争重大指向,是作者在我们民族面临危机和转型的时候,为了提高民族凝聚力、鼓舞民气而讲述的故事。至于1957年,郑振铎还写出以屈原为主人翁的《汨罗江》,因为其写作背景和以前大不相同,本书就割舍了。作者另有《取火者的逮捕》等古希腊故事的演绎,歌颂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反抗精神,毫无疑问也是一样有所寄托的,有心读者可以参照看,但不是本书编选范围,所以也割舍了。

历史故事是常读常新的,希望大家能够从郑振铎的这些历史故事中读出新意来,借用《古事新谈》第二篇“刘邦打陈豨”最后的话:

这是一个很老的故事了,不过我们读起来不还是很新鲜么?

内容推荐

郑振铎编著的《民族文话》一书分为三编,收录郑振铎先生《民族文话》《古事新谈》《桂公塘》等三部抗战前后创作的作品。《民族文话》收《周民族的史诗》《武王伐纣》等15篇先秦故事。《古事新谈》收24则秦汉故事,以喻战后民生之事。《桂公塘》收四篇历史小说,包括《桂公塘》《风涛》《毁灭》《黄公俊之最后》。

编辑推荐

指向重大的民族存续和民生抗争,讲述一个民族不该忘记的故事。郑振铎所编中国历史故事最完备的本子。

《民族文话》一书分为三篇,收录郑振铎先生民族文话、古事新谈、桂公塘三部作品。《民族文话》收《周民族的史话》、《武王伐纣》、《奄徐与淮夷》、《穆王西征记》、《犬戎的兴起》等15篇有关我国各民族的历史故事和传说的文章;《古事新谈》收春秋战国之时各诸侯国的历史故事,以喻当代之事;《桂公塘》收四篇历史小说,包括《桂公塘》《风涛》《毁灭》《黄公俊之最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族文话/大家小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振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0109603
开本 32开
页数 2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8
出版时间 2014-12-01
首版时间 2014-12-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2014247304
中图分类号 I277
丛书名
印张 9.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2
14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4: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