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民间传说
内容
编辑推荐

袁珂先生一生写就诸多神话著作,关于中国民间传说,虽在多部著作中提及,但是却无集中记述这一内容的著作。《中国民间传说》填补了袁珂先生无专门记述中国民间传说著作的空白。

《中国民间传说》尘封半个多世纪首次出版。“《中国民间传说》一稿内容,经父亲校订过,也做了认真的誊清,收藏于藤箧底。”袁珂先生后人袁思成先生颇感遗憾的告诉我们。但同时也表示,幸得后浪发现此宝,方能面世,短小精悍,足见袁珂先生对这一领域的关注。

《中国民间传说》封面采取内外封设计,封面三个元素做漆片工艺,书名烫黑,使这一沉睡良久、极具欣赏和研究价值的著作从内到外散发着一种高端雅致的气质。

内容推荐

《中国民间传说》是袁珂先生集中记述中国民间传说的唯一著作,首次出版。全书二十余篇,多取材于魏晋人作的笔记小说,且做了较大的艺术加工,有的扩充篇幅甚至达到10倍以上,既充分传达了这些简古、精短的魏晋文字的思想内容,又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书中所收录的民间传说,有的歌颂人们降妖捉怪的智勇,有的讽刺权贵显要人物,有的赞美动物的品德……将这些混淆在魏晋人写作的神鬼志怪小说中的古代民间传说分类叙写,传达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目录

金鸡

眉间尺

左慈

寄女

张华和狐狸

定伯卖鬼

老龟

仙谷

鹅笼书生

新鬼

石人医病

千日酒

变羊

痴龙金鸡

眉间尺

左慈

寄女

张华和狐狸

定伯卖鬼

老龟

仙谷

鹅笼书生

新鬼

石人医病

千日酒

变羊

痴龙

壶公

紫玉

上天台

义犬

熊洞

蚁报恩

篇目出处

补录

海神

天河

天女

后记

出版后记

试读章节

南康雩都县县城,靠着江边向南突出。从这里沿江向下走大约三里光景,地名“梦口”,江边山上有座崖洞,形状像座石屋,叫“梦口洞”。洞口几乎被一个大而圆的弹丸般的崖石封闭住了,只在下边还留着一线孔隙,但已不能容人通过。因此崖洞里的秘密从来没有人知道。

民间相传,说这石屋里住着一只神鸡,周身羽毛好像黄金,常常从洞里飞出来,在天空中翱翔,发出婉扬悦耳的呜叫,声音响彻云霄,见了人就赶紧飞进洞去。有一回,一个人在山脚下耕田,看见那金色羽毛的鸡又从洞里飞了出来,在山头上蹁跹飞翔。忽然江对岸出现了一个长大无比的长人,手里拿了一把弹弓,搭上弹,弯满弓,对准那金鸡一弹射去。长人的弹丸迟了一步,只听得“当”的一声巨响,山头上火星进溅,那弹丸恰射在崖洞的正中,就永远嵌在那里了。长人见射金鸡不中,长叹一声:“可惜!可惜!”便忽然不见。后来有人跑上山去看看石弹的大小,那直径差不多有六尺光景呢。因为是长人射金鸡的石头,就给取名叫“金鸡石”,经过这一番事故,就很少有人看见金鸡再出来了。

又过了好多年,有一年夏天,有个人坐船从下游回县城。离“金鸡石”山崖还有几里路光景,只见江边有一个人,通身穿着黄衣服,担了两笼黄瓜,要求搭船,于是就让他搭上船来。

穿黄衣服的人上了船,自说肚子饿了,请船老板给他点东西吃。船老板就从船舱里拿出个篮子,装了些酒和菜,送给穿黄衣服的人。穿黄衣服的人把篮子里的食物一阵狼吞虎咽吃光了,船也到了“金鸡石”山崖下。穿黄衣服的人要上岸,船老板便把船靠近岸边。

只见那穿黄衣服的人,匆匆担了黄瓜,便朝岸上走。船老板一把拉住,说:

“慢着,还没给我船钱和酒饭钱呢。”

穿黄衣服的人说:“没有。”

船老板说:“那么把笼子里黄瓜留下些在这里也行。”

穿黄衣服的人不肯留下黄瓜,却顺手取过那篮子,啊噜啊噜一阵吐,吐出了些黄黄的肮脏的东西在篮子里,说:“这给你!”

说完也不管船老板生不生气,把篮子放在船头,挑了黄瓜,跳上岸去,风一样快地就朝那山崖跑。

这时满船的人都吵闹起来了,都说那穿黄衣服的人好生可恶无礼。坐船回县城的这个人见了也觉得气愤不过。船老板更是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正要跳上岸去追赶,却看见那穿黄衣服的人挑着两笼黄瓜,早已经如飞如风地跑上了山崖,转眼之间,连人和黄瓜笼都进了那被大石封闭、只留一线孔隙的崖洞里去了。船上看的人通通都感觉奇怪,连船老板也奇怪,把气消了,慢慢大家才恍然大悟:那穿黄衣服的人正是崖洞里的金鸡啊!船老板急忙抓起船头上的篮子一看,那些肮脏的东西都变成了黄澄澄的金子。这船老板后来就成为富家翁了。

这段故事给那坐船回县城的人回去一说,不久一城的人都传扬开了。那些好奇的人和想发横财的财迷们,都牵线不断地朝这座山崖走,可是除子一座被大石头封闭住的山洞以外,别无所见。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慢慢的,人们才对它没了兴趣和热情,关于金鸡的新的传说,从此便没有再听见过了。P1-4

后记

前年,我在改写《中国古代神话》的时候,涉及一些我国古代的民间传说。有些传说,如蚕马、盘瓠、牛郎织女、李冰治水……已经写进改写的《中国古代神话》里,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但还有好些较后起也较有趣的古代民间传说,无法写进《中国古代神话》中,常常感觉抱歉。

本来在这以前,我已有心将这些传说搜集起来,加以整理、编写,集成一个小册子,两三年来因为种种缘故,竟未如愿。直到去年初秋,才在忙中偷暇,写出了这二十多篇,算是聊偿宿愿。

这二十多篇,大抵取材于魏晋人作的笔记小说,一小部分是译述,大部分则是撰写。由于魏晋文字比较简古,每篇小说,短的不过一两百字,长的也不过几百字,所以我在根据原作,或译述或撰写时,所作艺术加工都比较大,如其中《博物志》的“仙谷”、《搜神后记》的“熊洞”……扩充篇幅都在原作的十倍以上。其目的,就是除充分传达原作的思想内容外,还要让读者们读了更有兴趣。

我国古代民间传说,混淆在魏晋文人写作的一大堆神鬼志怪的小说当中,常常不能严格加以分辨。选择这二十多篇出来,也很费了一番斟酌,但是恐怕还未必十分恰当。选择的标准,大概有如下几点:一、高尔基说:“民谣是与悲观主义绝缘的”,推之于民间传说当然也是这样的。因此在内容上,总是择其乐观向上,有反封建和反迷信的倾向的。二、民间传说往往含有神话的因素,但它却不同于有些披着神话外衣而实际上却是宣传迷信、宣传宿命思想的神怪小说,因此在选择时也尽量注意到这一点。三、在形式和风格上,民间传说也自有其独特的形式和风格,只要把大量的民间传说——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加以比较研究,就不难发现在风格和形式上的共同特征,选择时也予以注意。

虽说这样,这些民间传说,是否真是当时民间流传的本貌,却也很难断定,其中难免就有烙上了记录者个人兴趣爱好的印记和他所属阶级的偏见的印记的。前者姑且不论,单说后者。例如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搜神记》里所记述的,对于那个以剥削起家的“主人”却是特多原恕和扬誉之语,把他写作了一个忠厚长者;“织缣百匹”的苦役也写作是董永夫妇的自动效劳,这当中显然是烙上了记录者所属阶级的阶级偏见的印记的。凡属这类明显可见烙有阶级偏见印记的“民间传说”,本集里就没有采纳。仅仅对于虽烙有印记却不十分明显的,才不再严格地加以挑剔。

本集里所收的古代民间传说,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1)有属于歌颂人们降妖捉怪的智勇的,如“山猱”、“寄女”、“三怪”、“定伯卖鬼”、“张华和狐狸”……在这类故事中,突出描写了人和鬼怪的斗争,最后是人的勇敢和机智战胜了妖魔鬼怪的作祟。(2)有属于讽刺和诅咒权贵显要人物的,如“左慈”之于曹操,“海神”之于秦始皇,“眉间尺”之于楚王,就是以神话色彩为背景,而于其上施加嘲讽的笔墨的。(3)也有属于赞美动物的品德的,如“义犬”的狗、“熊洞”的熊、“蚁报恩”的蚁,那智慧和仁爱,又何让于人类?(4)属于诙谐调侃以写世态的则有“千日酒”、“变羊”、“新鬼”、“石人医病”等。(5)属于探幽索怪以模拟人情的则有“痴龙”、“鹅笼书生”、“壶公”、“紫玉”、“上天台”等。在这些故事中,或调侃酒徒,或嘲讽妒妇,或赞美爱情的坚贞,或刻画学道的艰难,或揭穿迷信的虚妄……种种色色,不一而足: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民间传说内容的丰富。

我在或译述或撰写这些古代民间传说时,尽量想做到使语言文字保存着固有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可是由于我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学习还很不够,因此在做这一工作时,常有心劳力拙、捉襟见肘之感。虽然也校改了好几遍,究竟还不很称意。只有期之将来,得到读者的指正以后,再好好地改它一次,或者可以像样一些。

袁珂

1958年5月于成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民间传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袁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47710
开本 32开
页数 1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7
出版时间 2015-05-01
首版时间 2015-05-01
印刷时间 201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04
CIP核字 2015040646
中图分类号 I277.3
丛书名
印张 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1: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