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滇剧史话/中国史话
内容
编辑推荐

包钢编著的《滇剧史话》分四大部分,将滇剧的声腔渊源、繁华魅影、地域特色与生存流向分配在一桩桩具体可感的事例、一个个描述生动的剧目甚至一幕幕细节感人的场面里,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快感中,认识滇剧的诞生和发展、历史和现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在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广泛开展“科普”,出版了不少影响巨大、效用明显的科学知识普及读物;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近20年中,中国泛娱乐文化一浪高过一浪,很大程度上遮蔽了文学、艺术的要义。这时候,需要“艺普”——艺术文化普及。高雅艺术进校园、文艺精品进校园等活动都是对艺术文化的普及。

内容推荐

滇剧植根在云南文化的丰厚土壤中,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滇剧的音乐唱腔优美动听,表演充满纯朴的生活气息。许多新创作的本地题材剧目,有着浓烈的边疆少数民族特色。

包钢编著的《滇剧史话》以生动流畅的文笔,描述滇剧的历史进程、具体可感的事例、富有特色的剧目、细节感人的场面,能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快感中,认识滇剧的诞生和发展、历史和现在。

目录

一 往事悠远岁月留痕

 1.马背上驮来的弦歌

 2.滇中名伶享誉燕京

 3.声腔融合催生滇剧

 4.群舞台见证着兴衰

 5.抗日义伶“草上飞”

二 走出大山天地宽阔

 1.彭国珍与毛主席握手

 2.大花脸唱哭了观众

 3.《借亲配》搬上银幕

 4.白族剧作家杨明

 5.第二个春天的《迎春曲》

三 边疆特色异彩纷呈

 1.民族文化融入戏中

 2.《望夫云》凄美感人

 3.《关山碧血》国魂壮歌

 4.《佤山前哨》边境风雷

 5.《南诏奉圣乐》搬上荧屏

四 滇剧长河奔流不息

 1.云岭上开放的梅花

 2.新创剧目硕果满枝

 3.山茶新花映朝霞

 4.在民间流淌的血脉

 5.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4群舞台见证着兴衰

辛亥革命前后,云南掀起了“滇戏改良”的新浪潮。改良活动首先是由海外留学生倡导发起的。当时,在日本的云南留学生有170多人,大部分参加了中国革命同盟会,创办了《云南》杂志,并在昆明成立分社,发行刊物《云南》杂志,以反抗清朝、宣扬民主政治为宗旨,还刊登文艺作品,提倡改良滇戏。1906年6月发表的《滇省戏曲改良之建议》提出:“戏曲是一个喜怒哀乐的活动画谱,唱衰亡的能使人悲哀,唱凶暴的能使人不平,唱英勇的能使人奋发。且词调浅显,事理易明,不论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的,都能一听便解。所以说开通风气,莫妙于改良戏曲。”留日学生不断回乡,进行街头演说,鼓动民主革命。同时,他们提倡编演新戏,内容不论古今,题材不论中外,目的是唤醒国民,激发爱国精神,启迪民主思想。

滇剧男旦翟海云,是福升班中挑大梁的名演员,在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参加了同盟会。他立志改良戏曲,编演新戏。他邀请了几十个滇剧艺人聚会,激励大家振作起来,做些有益于社会的事。他提出的具体做法是:“我意欲请几位名公,选些英雄豪杰的事迹,志士仁人的行为,编成戏本,登台演了出来,改换民众的耳目,鼓动民众的精神。”

翟海云说服大家赞成他的主张,立即行动起来,拿出家中所有的存款,作为活动经费。他一面请人编写剧本,一面租下会馆做排练场所。他亲自奔赴上海,购买新的服装、道具、照明灯具。

1906~1916年这十年之间,翟海云所在的福升班与其他滇剧班子,一共演出了23个新编剧目。剧本先后发表于《滇话报》《云南旬报》《华南新报》《滇南公报》《义声报》等报刊。其中的《取金山》《辽阳大战》取材于日俄战争,演出时观众爆满。《滇话报》发表了一位观众的观后感,文中写道:“形式既好,精神又佳,每演一段,台下的人无一个不叫妙。看戏的人把敢死的心触发起来,知道了国土危亡,非用死力不能挽救。……所以我不能不赞美戏曲的效力,更不能不赞美翟海云改良戏曲的苦心。他说将来还要设优伶学堂,培训梨园子弟,使他们都有知识。……登旧舞台,演新现象,动真感情,伶人风声所树,激起观者的奋发精神。”

《悲滇》是云南剧坛最早出现的一个时事现代戏,反映法国强力修建滇越铁路,侵占掠夺中华财富。以毕雄、金杰为首的爱国人士,号召民众反帝救亡,与法国的侵略势力做斗争。

《张敬尧纳溪被困》《援川》《爱国血》《姐妹投军》等剧目,反映了云南兴起护国运动,护国军兴师讨伐窃国称帝的袁世凯。《新托孤》写的是袁世凯在临终之前,招来段祺瑞、徐世昌,把儿子袁克定托付给他们。袁世凯死后,他的小姨太自尽殉葬。P18-20

序言

2012年3月,接到中国文联的电话,要我推荐一位能够胜任一项文化大工程中关于云南滇剧文化方面的撰稿人。说明要求之后,我就认为包钢先生是“不二人选”。电话与他沟通,他爽快地答应了。

说他是现在云南戏剧研究者中“中国史话”丛书之《滇剧史话》撰稿的“不二人选”,绝非谀词。因为早年的一些饱学之士、滇剧专家,已经谢世或年事已高,研究队伍已经调不了将,布不成阵。在屈指可数的骨干中,他的经历和学养就格外适合承担该项重任。他早年在云南省文艺学校专攻滇剧,小生坐科,毕业后在云南省滇剧院供职,后来转而当编剧,曾任云南省滇剧院副院长。20世纪80年代中期,滇剧新编历史剧《关山碧血》在“全国戏曲观摩演出”中获得编剧二等奖、导演一等奖,主演二人、配角一人均获表演一等奖;在“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剧本创作评奖”中获得编剧金奖。在剧目创作中任编剧的他因之名满剧坛。后来,他在云南省文化厅创评室任专职创作研究人员,并任《云南戏剧》的编辑,同时承担了大量的为云南省各级剧团、省市各地的年轻编剧改稿辅导,发现剧本,发现编剧人才的工作,贡献卓越。他博闻强记,广泛搜集云南剧坛的历史资料,对云南梨园掌故如数家珍,为他当杂志编辑的岁月添了不少光彩。再加上他参与了包括滇剧在内的云南戏剧几十年的活动,实际见证了滇剧在当代的兴衰历史。2006年,云南省文化厅艺术研究所申报获得批准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规划研究项目,其最后成果《云南少数民族剧种发展史》(云南科技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也是由他担纲完成。2009年,他在云南省戏剧家协会的“云南地方戏剧丛书”(云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七卷本文化项目中,承担《白剧》的编著。这些都是《滇剧史话》生存与发展的戏剧文化环境。不必赘言,他对云南戏剧艺术发展的状况既有长期的资料准备,又有深入研究的基础,还有对云南滇剧以外的其他戏剧文化的研究。因此,由他在史话中叙述“滇剧”的发展起落、过程线索、点面关系……其资料的可靠性与叙述的平实性,读者是可以放心的。

本书分四大部分,将滇剧的声腔渊源、繁华魅影、地域特色与生存流向分配在一桩桩具体可感的事例、一个个描述生动的剧目甚至一幕幕细节感人的场面里,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快感中,认识滇剧的诞生和发展、历史和现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在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广泛开展“科普”,出版了不少影响巨大、效用明显的科学知识普及读物;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近20年中,中国泛娱乐文化一浪高过一浪,很大程度上遮蔽了文学、艺术的要义。这时候,需要“艺普”——艺术文化普及。高雅艺术进校园、文艺精品进校园等活动都是对艺术文化的普及。眼下,包钢先生参加的这项戏剧文化工程“中国史话”丛书之《滇剧史话》,就是“艺普”读物。包钢先生完成的《滇剧史话》,不同于强调学术严谨性、资料完备性、考据可靠性、研究全面性的《滇剧初探》(戴旦、高竹秋编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和《滇剧史》(“中国戏曲剧种史”丛书,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年出版)。因为要“艺普”,给专业人士阅读,可能不过瘾;但是,给需要了解、有愿望了解中华戏剧文化的读者阅读,却可以说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好书。可以这么说,写作本书,实际上要有深入的学术探究与准确的价值判断作为写作底蕴。这是一本考验学术功力与检验学养积累的难写的书。

谢谢包钢先生,为读者提供一本了解滇剧文化的通俗读物。在人心浮躁、祖宗留下的“活文化”日益“标本化”的今天,显出格外难得的必要。包钢给我的信中说:“回顾滇剧两百年间的兴衰,体味滇剧存活的现状,喜怒哀乐一起涌到心头来。滇剧是否能走上新兴之路,心里面打着一个大问号。她是滇文化的精粹,莫非真的要让她‘安乐死’?‘凤凰涅槃’的神话,对于滇剧是不可能变现的,缺少各门类的艺术人才,滇剧的内在生命力就日渐衰颓了。将来再重视、再扶持,也难以焕发青春了。杞人忧天没有必要,我是滇人忧戏。”尽管心戚戚焉,包钢先生的写作,还是尽量避免流露心头的忧虑,而是在自己对滇剧的人和事如数家珍时,“充满了热情和爱意……纵观全文,还是呈现出明亮的色彩”。作为戏剧人,作为和他一样心头郁结着文化焦虑与艺术痛苦的文化人,我要真诚地感谢他所做的工作。

是为序。

吴戈

2014年6月28日昆明麻园

后记

在50多年的戏剧生涯中,我曾经当过滇剧演员,创作过滇剧剧本,担任过滇剧团长,做过滇剧艺术研究,与滇剧结下了不解之缘,有着深厚的感情。现在所写的这本普及性读物,是按照出版方的要求来做的,当然也表露出自己的偏好。我只是简要地描叙了滇剧的概貌,讲了一些有意味的故事,其中也传达了一部分滇剧艺术知识。虽然不求全面、不求深入细致,但信息含量还是比较多的。

我尽力写得简练、流畅、有趣、好读,特别希望青年读者能够有兴趣看一看。

云南艺术学院院长、云南戏剧家协会主席吴卫民先生在百忙中作序,王玉珍、唐朝观、罗新元、冯咏梅等朋友提供了剧照、资料,我深表感谢!

包钢

2015年1月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滇剧史话/中国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包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73536
开本 32开
页数 1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8
出版时间 2015-06-01
首版时间 2015-06-01
印刷时间 201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132
CIP核字 2015069823
中图分类号 J825.61
丛书名
印张 4.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35
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0: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