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瑷珲镇史话/中国史话
内容
试读章节

“庚子俄难”之后,沙俄不仅占据了江东六十四屯以及瑷珲新城,且逐渐占据了我国东北全境。沙俄野蛮侵略行为激起了我国人民的英勇反抗。在中国各族人民的有力反击下,沙俄侵略者不得不撤军,并于1902年4月8日与清政府签订《交收东三省条约》。条约签订后的当年秋天,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即派出协领桂升、骁骑校倭克金与吴存善、笔帖式庚音通阿等人带领兵役回到瑷珲新城查勘,与沙俄政府交涉。沙俄侵略者名为撤兵实为占领,当时沙俄匪帮盘踞在瑷珲城北头道沟子森林旁,他们拒不让中国官员进城。中国官员只得暂住在瑷珲城西的西三家子屯,后被迫离开。中国官员不得不退居二站,又退至卜奎,因此第一次收回瑷珲新城没有结果。

光绪三十二(1906)春,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再次奏派副都统鄂龄收复瑷珲新城。光绪三十三年(1907)正月,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再派姚福升接替鄂龄之职,当月初八,姚福升到西三家子上任,后收复瑷珲新城。

瑷珲新城副都统衙门署是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七月由瑷珲副都统姚福升在收复黑龙江右岸的瑷珲新城时在一片废墟上建造的。瑷珲新城虽已收复,但满目疮痍,被沙俄侵略者糟蹋成一片废墟,当时仅存城东北的一座魁星楼,遍地瓦砾、残垣断壁,新城俨然成破败的旧城。姚福升亲自率领善后司旗各员进行勘查,查旧城周围不及十里,并且贴近江边,东北角又被水冲蚀,决定在原址偏西,重建瑷珲城,拟于南、北、东、西各建城门一座,南门外建城隍庙一座,城周围掘壕筑堤,栽种松柏,不筑城墙。街道要宽阔整齐,两旁挖壕沟、筑走堤。

在兴建衙门的同时,姚福升等也开始修建城墙、街道、庙宇等。城周筑土为墙,高6尺,周长6.1里。重建的瑷珲新城于东、南、西、北各建城门一座。南为延厘门,北为拱辰门,西为迎恩门,东为青阳门。城分四区,城中心十字街建钟楼一座,城外北岗建了关帝庙、娘娘庙。城外面西临江留马路街基。道两旁沟渠由官方出钱修筑,原来住户不收地价,其余一律收地价,以补财经不足。瑷珲副都统衙门于1907年春破土动工开始兴建,当年冬(农历十月)即建好并启用,其余房舍也在此后陆续建成。副都统衙门南北长60丈,东西宽30丈,周长180丈。西、北、东三面全部是9尺高的板障。南面有大门5间,大门两边有辕门,门两边是雕版绿油花墙。古城瑷珲经过瑷珲人民的辛勤劳动又屹立在祖国的北部边疆。

这些建筑都是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式风格。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指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的一个“口”字形。“四合院”有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开一个门。

当时的瑷珲副都统衙门署,坐落在瑷珲内城靠东门一侧。此衙门署最北面有正房(又称“上房”)一所、瓦房五间和东配房、西配房(配房俗称“厢房”)各一所。东配房是厨房,西配房是密房,都是三间瓦房。正房往南正对面有穿厅一所(也称“大堂”),穿厅是七间,都是瓦房,大堂中有客厅。大堂的两边各有东、西配房各三间,都是铁房盖,东配房是收支室和经征室,西配房是文案室和收发室。大堂的两侧各有一个耳门。再往南正对面是头门(也叫大门)一所,共五间,此处是传达室。在头门外东侧又建有二层圆形铁盖楼房一座,面积三十六平方丈,是瑷珲厅办公处。楼前面建有木垛房一所,共七间,是警察所。头门外西际又建砖墙草盖房一所,共三间,是旗务所。在此草房前又建砖墙瓦盖房一所,共七间,是瑷珲女子学校。以上建筑是当时的瑷珲兵备道衙门的主要办公场所。

在这些传统的四合院外还建有相应的附属性建筑。在衙门署东又建有两所房,各三间:和大堂平行、隔一个耳门的是三间土墙洋铁盖房,是衙署的办公室;与大门平行、隔有木板栅栏的是三间土墙洋铁盖房,是劝学所。在衙门署西也建有两所房,各三间:和大堂平行、隔一个耳门的是三间土墙洋铁盖房,是监狱的办公室;与大门平行的隔有木板栅栏的是三间土墙洋铁盖房,是库房。后又在西侧建一所土墙铁盖房,共七间,是监狱;在另一所土墙铁盖,共三间房,是监狱的工厂。瑷珲兵备道衙门署总计建筑房17所。P18-20

后记

《瑷珲镇史话》一书历时一年的编撰即将与读者见面了。当落下最后一笔时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如释重负。我开始编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忐忑不安,因为瑷珲文明璀璨、历史源远流长,短短的几万字恐不能尽收。瑷珲镇的历史与其说是文字上的“镇史”,不如说是黑龙江源头史和边疆人民抗击沙俄的斗争史。面对如此“重压”,本人虽然学识有限,但在强大的支持与鼓励下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在此谨向热情帮助与辛勤付出的先辈、领导、同事、朋友表示真诚谢意!

首先要感谢瑷珲镇党政领导对我的信任、鼓励与鼎立支持以及党群办、文化站工作人员的协作,更要感谢瑷珲历史文化研究的引领者祁学俊老师,没有他的历史研究就没有本书的诞生;感谢黑河学院黑龙江流域历史与文化研究所所长谢春河、黑河日报社编辑刘东龙及瑷珲历史研究学者刘城、吴边疆,还要感谢瑷珲历史陈列馆的朱丽萍、知青博物馆的杨贺军、瑷珲卫国英雄园的吴定良、瑷珲国家森林公园的刘嘉瑞、瑷珲记忆馆的李军会及瑷珲文史爱好者肖崎等诸位老师。

此书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再现了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原貌。当然,由于占有的历史资料有限,难免有疏漏之处,诚望广大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盖玉玲

2015年元月

目录

一 龙江明珠 北疆锁钥

 1.区位环境

 2.历史沿革

 3.商贸重镇

二 话说衙门 访览古迹

 1.火中凤凰——衙门署

 2.魁星楼之毁与复建

 3.瑷珲海关旧址

 4.历史的回声——钟楼

 5.《瑷珲条约》纪念碑

 6.关帝庙的修建

 7.满族风格民居

 8.古城驿站

 9.古代陵寝

 10.寻找“庞贝”

 11.军事遗迹

三 古城大事 史海钩沉

 1.雅克萨战争与《尼布楚条约》

 2.沙俄四次武装入侵黑龙江流域

 3.《瑷珲条约》签订始末

 4.“庚子俄难”

 5.庚子年瑷珲军民抗击沙俄的血战

 6.大岭伏击战

 7.索还“江东六十四屯”与“万民折”

 8.解放战争时期的瑷珲保卫战

四 灵秀瑷珲 千古传奇

 1.灵山起伏

 2.秀水蜿蜒

 3.文武英才

五 古城之魂 民俗风情

 1.古城诗韵

 2.节日风情

 3.古城美食

 4.民间传说

六 旧貌新颜 文化传承

 1.经济建设

 2.知青文化

 3.馆园群落

 4.旅游开发

后记

序言

这是英雄之城,这里有爱国之民。

黑龙江自源头起曲折东流,汇结雅河(我国称为精奇里江,鄂温克语,意为“黄河”)进入中游后,变得舒缓、宽阔。在这条母亲河的博大胸怀里,瑷珲,这一世人皆知的古城,静静的诉说着自己的历史变迁。

大江大河是孕育人类的摇篮,考古发现证明,早在12000年以前瑷珲就出现了古人类。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黑龙江形成三大族系,即:东部的肃慎—挹娄—靺鞨—女真—满族系,中部的貊—索离—夫余—豆莫娄系,西部的东胡—鲜卑—室韦—契丹一蒙古系。黑龙江中上游流域的瑷珲一带,是东、西部两大族系交汇融合之处。历史上东胡、肃慎、挹娄、貊、室韦、女真等族都曾是这里的居民,他们是现在黑龙江中上游的满、汉、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蒙古等民族的先人。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也正是在这里孕育发芽。

这是清始祖发祥之地,这里有动人的传说故事。

展卷纵观瑷珲的历史,从设立首任黑龙江将军到签订《尼布楚条约》,从签订《瑷珲条约》到“庚子俄难”,历史在这座城池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里不愧为英雄之城,瑷珲的人民在侵略、惨杀的面前无畏反击。从唯美的三仙女传说追溯到“上元节文化”,再到清朝几位将军的抗俄故事,历史在这方土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手笔。这里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瑷珲承载着300余年的历史,悠久而又厚重。拨开历史的风尘,《瑷珲镇史话》让读者对瑷珲古城的岁月变迁有了全面的认识。全书分别从“龙江明珠北疆锁钥”“话说衙门访览古迹”“古城大事史海钩沉”“灵秀瑷珲千古传奇”“古城之魂民俗风情”和“旧貌新颜文化传承”六个章节讲述瑷珲的历史变迁。瑷珲历史学家祁学俊先生、瑷珲古城历史文化研究学者盖玉玲女士以客观求实的态度去搜集资料,以学术研究的严谨精神去编撰此书。《瑷珲镇史话》笔风流畅,文字客观,把读者带进瑷珲古城的历史画卷。

全书共分六章,描绘了古城的兴衰、曾经的辉煌和异族侵略所留下的痛楚,给读者以最真切的感受。一段段瑷珲历史,道出了古今的演变;一个个传说故事,讲述了古城的往事;一个个景观建筑,记载了岁月的变迁。展望新世纪的瑷珲,国家级瑷珲新城遗址规划正在勾勒着古城建设的蓝图,弘扬古城文化、发展旅游经济已成为坚定不移的发展理念;建设古街区、打造馆园群落、构筑文化园,已成为上下各方的共识。我们可以预见,复兴古瑷珲指日可待。通读全书,回想着渐渐远去的历史,有骄傲、有沉痛、更有深思;拉回视线,眺望“十里长江”,纵观古城发展,有感动、有欣喜、更有展望。这样一本书,必将为读者呈现出厚重而又不失灵秀的瑷珲古城。

黑河市胜山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  爱辉区瑷珲镇党委书记

王臣

2015。1。1

内容推荐

盖玉玲编著的《瑷珲镇史话》是一部介绍古镇自然、历史、人文发展的简史;是一部瑷珲各族人民与外敌的侵略和统治,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战斗史;是一部瑷珲各族人民用聪明智慧和勤劳双手建设美丽家园的交响曲;反映出瑷珲文明历史的进步历程。全书分别从龙江明珠北疆锁钥、话说衙门访览古迹、古镇大事史海钩沉、灵秀瑷珲千古传奇、古城之魂民俗风情、旧貌新颜文化传承六个章节讲述瑷珲的历史变迁。

编辑推荐

盖玉玲编著的《瑷珲镇史话》共分六章,描绘了古城的兴衰、曾经的辉煌和异族侵略所留下的痛楚,给读者以最真切的感受。一段段瑷珲历史,道出了古今的演变;一个个传说故事,讲述了古城的往事;一个个景观建筑,记载了岁月的变迁。展望新世纪的瑷珲,国家级瑷珲新城遗址规划正在勾勒着古城建设的蓝图,弘扬古城文化、发展旅游经济已成为坚定不移的发展理念;建设古街区、打造馆园群落、构筑文化园,已成为上下各方的共识。我们可以预见,复兴古瑷珲指日可待。通读全书,回想着渐渐远去的历史,有骄傲、有沉痛、更有深思;拉回视线,眺望“十里长江”,纵观古城发展,有感动、有欣喜、更有展望。这样一本书,必将为读者呈现出厚重而又不失灵秀的瑷珲古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瑷珲镇史话/中国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盖玉玲编
译者
编者 盖玉玲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75653
开本 32开
页数 1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3
出版时间 2015-07-01
首版时间 2015-07-01
印刷时间 201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178
CIP核字 2015117449
中图分类号 K293.55
丛书名
印张 5.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35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6: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