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背叛
内容
编辑推荐

方如编写的长篇小说《背叛》探讨的是当今时代的职场伦理问题。

故事发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某外贸企业。北京总部老板周昂和青岛分公司老板夏静一反目,夏愤而辞职,决定另立山头、重头再来。周到青岛全面接管分公司。但此时因受金融危机影响,进出口业务举步维艰。夏的新公司前景非常不被看好。

赵、钱、郑、王四位,两男两女,当年是由夏静一招进分公司,一起创业、成长的工作伙伴,现在突然面临如此变故,要情谊还是饭碗?是忠诚还是背叛?

周昂让网管分别监视赵、钱、郑、王四位的邮件、在线聊天纪录,并每日整理、汇报,以此来掌控自己并不熟悉、了解的青岛分公司中层管理者。但网管跟夏私交也不错,不仅将此事告知了夏,还将定期汇报给周的纪录,每次也悄悄抄送给夏。

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因一台电脑,被新进公司不久的一位应届毕业大学生聂冰凌一步一步清清楚楚地看到,聂由此成了公司里最为知情的局外人。职场新人对职场的认识功课也自此一幕幕展开。聂在其中不断见识周围同事的故事,然而到最后,竟意外地发现了两位老板的隐私……

内容推荐

办公室里有那么多双眼睛。电脑,何尝不是一双偷窥的眼睛?生意低谷时突发的一场高层地震,让各色人等,明里暗里,悉数登场。由方如编写的长篇小说《背叛》将带你见识职场生涯中的友情、爱情、患难真情……

目录

楔子

1 夏静媛/兄弟姊妹,共同成长

2 夏静媛/我们这儿,很快就要不安全了

3 夏静媛/对老板的人品都不认可,还怎么跟着他干?

4 邹昂/我不认为集体辞职是你们真实的选择

5 夏静媛/我确信我比邹昂更懂得尊重人

6 夏静媛/只要你们称心,我就安心、开心

7 邹昂/职场中那种亲亲腻腻的小圈子真实吗?

8 夏静媛/别人的龌龊,不要让它影响到我们自己做事的格调

9 郑大明/公司是用人的地方,不是养人的地方

10 夏静媛/辞职,真的让我看清了很多

11 夏静媛/兄弟姊妹共同成长,可不是空口号

12 郑大明/不能把道德判断、情感取向投入到工作里

13 夏静媛/赵翠娥是正义斗士

14 王晓宁/我们谁都没有成为夏总真正的朋友

15 贾东东/无论监控还是被监控的,谁的日子能好过?

16 夏静媛/爱,是一种能力

17 邹昂/我这么文艺,简直是罪过

18 吴晓晓/最恐怖、最不堪的,是两个女人间的斗争

19 夏静媛/我可不可以,再过去耽误赵经理一会儿时间?

20 夏静媛/你就敢保证自己永远都不做让别人和自己都不屑的事吗?

21 邹昂/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

22 夏静媛/活着,信着,追寻着,一辈子

23 罗兰/职场的每一步,都是在形成自己的履历表

24 聂冰凌/她就在我的身边,一直都在,只是我没意识到

试读章节

当我们这批新人开始入职培训,夏静媛总经理担纲主讲了第一课,她先说了几句欢迎大家加盟同和经贸之类的套话,很快便转入正题,第一句话,她便是如此这般地介绍自己。

她微笑着说出这句话,连声音里都被满满的笑意包裹着,说完了,嘴角也还依旧高高地翘着,大眼睛里的笑意,也盈盈地、水汪汪地波动着,仿佛随时都有可能流淌出来的样子。站在那儿,她沉默着,用自己可人的微笑慢慢地、速度均匀地,一个个淌过我们每个人的脸,却不发一言,倒仿佛像是站在那儿,等着我们中的某个人站起身来,能就她刚才对自己的介绍发问或质疑。

但那怎么可能?我们是刚入职的新员工,她是老板,我们岂敢乱放炮?或做包打听?

尽管七零后不足以清晰地说明她的年龄,我们也只能是以不变应万变,一边继续等她再度开口,一边各自在心底嘀咕:这个老板,她到底是出生在长达10年的70年代的哪一年?或哪一段儿呢?

“我本科和硕士都是学英语的,毕业后留校任教,不久又去了英国留学,回国后开始也是在高校继续教书。后来,我们公司的董事长邹昂先生,他也是留英归国创业的,他通过我的一个好朋友认识了我,开始我只是在同和经贸帮忙性质地兼兼职,业余干了几个月,我面前摆着两条路:是继续留在学校?还是干脆辞职来同和?我最终选择了来同和。在同和北京总部工作了将近两年,恰逢邹昂董事长想扩大公司规模,动员大家走出来,于是我再次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第一个站出来响应,独自来青岛创办分公司。现在一晃5年过去了,我一个人,从在中山路租住商住一体的小写字间开始,把公司干到了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

那天,夏静嫒总经理讲话的主题已被印进培训计划,提前发到我们每个人手上——第一节课:夏静媛总经理阐释同和经贸的企业文化。

可同和经贸到底倡导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夏总却并未直接点题,而是先云遮雾绕地讲了三个小故事。

(1)公司的一个老客户,从第一次见面人家的不待见,到她的反应和后来的进展。时隔多年后,对方给予我公司及她本人的高度评价,以及对方跟我司目前兄弟般友好的合作关系。

(2)曾在我们公司工作过的一个员工,我司一直对他大力培养,前年他突然提出辞职,不久,发现他竟然还偷偷带走了自己在我司工作时,由我司揽取仅是分配给他,由他来负责日常维护的客户。公司对此并未追究。半年后,客户自己重新回来找我司继续合作时,那名员工也主动上了门,来找她这个总经理忏悔。

(3)一个不良竞争伙伴,在我司初创阶段,常在业内同行中诋毁我司声誉,还抢跑我司一个当时刚建立起合作关系的供货商。前段时间,她偶遇那家供货商,听人家讲起的,关于那家不良公司已岌岌可危、却无人施以援手的凄凉现状……

一张椭圆形中间镂空的长长会议桌旁,我们4个新员工分坐两侧,夏总则坐在会议主持的位置上,阳光下,白板前,我们仰视的目光里。她始终眼含微笑,眉目舒展,声音清澈,不紧不慢地给我们讲着故事,故事讲完,她站起身来,把这样三行字写到了自己身旁的白板上:

诚信、敬业。

兄弟姊妹,共同成长。

勇做行业先锋。

然后,由此出发,她又开始了大段大段的慷慨陈词。内容涉及这些年来,她对管理理论的研习——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微词,对日本的家族式管理经验的思考。她说着说着,微笑渐渐消失殆尽,目光变得犀利,语速也越来越快,温婉、明亮的声腔也渐渐呈现出尖锐和凌厉,尤其是情绪起伏时,她悦耳的声音显得有些微微发颤。

P9-10

序言

总是要开始的。不管你准备好了没有,愿意还是不愿意。

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要就业,一批批初涉社会,没任何工作经验的我们,被实实在在的生计和飘飘缈缈的未来绑架,左顾右盼、前拥后挤,不断闯入职场。

总是要遭遇到职场背叛的,只是或早或晚、或轻或重。也许区别仅仅在于:你是否认为这背叛对自己构成伤害。

记得我刚毕业时,对职场也曾充满敬畏,对那环境,更对那环境中的人。

那段时间,我也像今天满大街那些刚毕业的学生一样,一天到晚忙着四处推销自己,走到哪儿,眼里看到的都是挤挤挨挨的一排排办公桌椅、电脑、电话以及电脑和电话后面的人。每天推开不同办公室的门,我看到那里面的人,虽相貌、着装各异,举止、状态却都大致相同。我可以想象,他们每天都从这城市的不同角落走来,一群群走到一起,坐到同一间大办公室里,再被用办公桌、椅、隔板等一个个规规整整地区隔开。各自躲在那一方方小格子间里埋头忙碌的他们,看上去似乎总是那么神情沉湎、秩序井然。他们每个人仿佛都在向我昭示:不同的个体,轻易地就可以组合成为一个坚实的、密不可分的整体。

然而,有那么一天,为等待外出办事的人事经理,我在一家公司门口的椅子上枯坐了整整一个下午。后来,极其偶然地,我竟遭遇了一场意外停电事故。

事故发生时我非常震惊,毕竟那是我第一次见识到,好长时间以来一直都在自己眼前一成不变的风景,突然间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那变化当然不仅限于表面,那变化足以影响了我对整个职场的认识。它的意义如何言说呢?现在想来,就好像有一袭在我眼中无比高大上的绝美华服,一直摆放在商场橱窗,我心仪已久,却无力得到,只能日复一日,在其四周流连,远观近望。可怎么会那么悲催?有一次,我竟赶上橱窗玻璃突然碎掉,然后,紧接着,那美好的如梦一般的华服,便在我眼前呼啦一下子被掀开,悲剧性地露出了它的里子——花色、质地都让我无法接受,让我自此对那件衣服的热情冷却下来,开始冷静打量其真实的内里。

那次停电,最开始让我震惊的只是声音。我惊讶地发现:怎么一停电,周围突然变得那么静?难道刚才一直都很吵吗?那么,那很吵的声音,都来自哪儿呢?空调?办公设备?还是正办公的人?

声音的变化带给我的震惊仅一瞬,很快,在我眼前,正办公的人们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刚才还在各自忙碌的他们,竞一下子全都像被点了穴,都定了格,愣在了那儿,傻在了那儿。各种愣傻过后,他们或惊呼、或抱怨、或东张西望、四处探询、无所适从……慢慢地,一个个都袖起手,开始了可怜巴巴地等待……很快,整个办公室,就像一台原本运转精良的机器,突然间各个部件不约而同都懈怠下来,慢慢都不转了,苟延残喘了没一会儿,便彻彻底底地凉了气儿,彻底陷入了瘫痪。

好在几分钟后,电终于来了。在光明重现的那一刹那,我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怪异的念头。我怎么觉得,那电流注入的,不仅是电器,还有人体?

正是从那次际遇开始,让我开始对办公室里那些隐匿在暗处,平时工作时大多数人应该都浑然不觉,但其实却无时无刻不在悄悄运转的空调、传真机、打字机、复印机,以及每个人面前的电脑、电话等办公设备、通讯设备产生了恐惧。

这就是我对职场凶险的最初体验?

当然不是。职场是生计,是我辈不得不天天面对的日常,绝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华服。正如,我是职场后来者,我微不足道,渺小如尘芥,是不可能对其中很多事情先知先觉的。

只不过,在今天,在此刻,回头看,我会幡然醒悟,意识到那际遇多么像是一个暗喻!多么像是对即将踏入职场的我,一次极为有益的提醒啊!

可惜那时我无法知晓,跟每个初涉职场的新人一样,我对职场真正的,触及内心的认识,也是等到真正步人其中后,才得以慢慢地、一点点地开始。

我毕业那年是2008年。来自新闻媒体的报道说,那一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是630多万。而同时,那一年与就业相关的事件还有两桩:首先,年初,新劳动合同法全面推行,企业的用工成本陡然加大,大大小小的各个公司都在减员、裁员、停招新员工;其次,年底时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席卷全球,这其中,外贸企业首当其冲,业务量、利润空间都在急速下滑。

每个来自小镇的孩子都渴望能留在自己就读大学的那座城市。出生、成长都在鲁西南小县城的我,以及我周围的父母、亲朋,所有希望我将来生活幸福、事业顺遂的人们,他们应该跟我一样,都希望毕业后,我也依然能留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

我为此的奔走从2008年春节后就正式开始了,先是像赶场一样到处去参加招聘会、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再后来就跟在别人后面,主动进入到上门自我推销阶段。那段时间里,香港中路周边、东海路沿线的所有写字楼,差不多每一栋,我都进去找过机会;那段时间,我频频受打击,几乎要绝望。

也就在那年6月底的一天,我非常意外地接到一家外贸公司的电话,他们说对我留给他们的资料有兴趣,通知我去参加面试,说真的,那一刻,我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背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708293
开本 16开
页数 2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8
出版时间 2015-06-01
首版时间 2015-06-01
印刷时间 201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4
CIP核字 2015026124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6: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