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史学与思想文化
内容
目录

习近平关于历史学习的重要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代序)

 一 习近平关于历史学习的重要思想

 二 当前历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历史学习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

中国古代思想与文化

论郭沫若对儒家思想的研究

 一 郭沫若开展儒家思想研究的原因

 二 郭沫若对孑L子和儒家思想的论说

 三 郭沫若研究儒家思想的方法

孟子与苟子人性学说异同论

 一 孟子“性善论”的基本思想

 二 荀子“性恶论”的基本思想

 三 孟子和荀子人性学说的异同

“墨学”中衰原因及《墨子》注疏的文化意义

 一 “墨学”中衰原因探析

 二 《墨子》注本概说

 三 《墨子》代表性注家及其贡献

 四 《墨子》注释的文化意义简论

论泰勒的“万物有灵观”

 一 泰勒的“万物有灵观”

 二 泰勒在论述“万物有灵”理论时所引述的中国例证

 三 中国原始人的万物有灵观及其影响

贺昌群和张传玺关于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认识和探讨

 一 贺昌群对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理论认识

 二 张传玺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及其发展阶段的认识

 三 对于汉唐间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问题认识的分歧

苏威的政治思想及其晚节辨析

 一 隋初实行的“儒法并用”的治国原则及其评价问题.

 二 苏威在乱世仍不忘“匡政救弊”

 三 苏威见重于隋室的原因

 四 论苏威的所谓“晚节”问题

略论郭沫若的历史剧《武则天》

 一 《武则天》的创作缘由及其特点

 二 郭沫若笔下的《武则天》

 三 历史剧《武则天》引起的反响

 四 结语

武则天时代与刘知畿《史通》的撰著

 一 中进士,上书言事崭露头角

 二 进史馆,广交直言才学之士

 三 历曲折,退而撰名著《史通》

略论《史略》及《子略》对中国史学的总结

 一 为《史记》和《通鉴》学的创立所做的奠基性工作

 二 《史略》对中国史学的初步总结

 三 《子略》的历史文化价值

略论漆侠先生的宋学研究

 一 漆侠宋学研究的学术基础

 二 《宋学的发展和演变》的学术特色

 三 漆侠学术成就对当代学人的启示

近现代思想与文化

中国共产党与历史科学的发展

 一 中国共产党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产生

 二 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历史学的发展

 三 新时期中国历史学的新发展

 四 应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郭沫若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史料略论

 一 郭沫若回忆录中留下的思想转变的史料

 二 郭沫若留下的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其他史料

 三 同时代人的回忆和后人的研究等方面的史料

毛泽东与延安的历史学家

 一 毛泽东与何干之

 二 毛泽东与陈伯达

 三 毛泽东与范文澜

 四 毛泽东与吕振羽

 五 毛泽东与延安的历史剧作家

论侯外庐对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贡献

 一 以马克思主义方法撰著《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

 二 对中国近代思想家的深入研究

 三 晚年呕心沥血推进中国近代哲学史的研究

革命话语下的义和团运动的评价问题

 ——以范文澜和翦伯赞为中心的考察 

 一 “革命”话语下关于义和团运动的新认识

 二 范文澜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论说

 三 翦伯赞对于义和团运动的研究和评价

 四 “革命”话语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问题

新中国历史学发展的道路和成就

 一 新中国成立初十七年历史学的成就和评价

 二 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历史学发展的严重曲折

 三 新时期中国历史学的成就

新时期关于义和团运动评价问题的争论

 一 关于义和团运动评价问题的争论

 二 义和团运动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

 三 21世纪关于义和团运动评价的再争论

新时期关于社会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探讨

 一 关于社会史与其他学科关系的理论探讨

 二 关于区域社会史研究方法的探讨

 三 对新时期社会史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反思

略论黄宗智中国农村研究史料运用的特色

 一 满铁资料和历史档案资料的广泛使用

 二 实地调查访问资料对研究的推动

 三 立足于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广阔学术视野

 四 黄宗智史料运用的评价问题

史家与史学

毛泽东的史学理论及其评价问题

 一 关于中国古代和近代社会性质与特点的认识

 二 关于历史学习的重要性以及研究方法的认识

 三 毛泽东的史学理论的评价问题

论郭沫若的“人民本位”思想

 一 大力倡导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二 从“人民本位”思想出发评价历史人物

 三 郭沫若“人民本位”思想的形成、发展和评价问题

范文澜的学术与人生

 一 从国学家到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二 呕心沥血撰著马克思主义史学名著

 三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学术风范

顾颉刚的古史辨伪方法和“古史辨派”的评价

 一 顾颉刚的学术成就

 二 顾颉刚的古史辨伪的史学思想和方法

 三 “古史辨派”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中的地位

常金仓先生的史学思想

 一 关于历史分期和社会形态问题研究的理论思考

 二 关于政治史学和考据方法的深入反思

 三 关于历史学走向科学化道路的方法的理论阐述

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对中国历史的评说

 一 关于中华文明及其特征的基本观点

 二 关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皇朝和农民起义的基本观点

 三 作者讲述历史的语言风格和运用的历史资料

黄宗智对中国历史研究范式的反思及其价值

 一 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对传统认识提出质疑

 二 “规范认识危机说”及其引发的争论

 三 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理论运用方面存在问题的反思

 四 倡导建立从实践出发的中国历史研究的新理论

 五 黄宗智中国历史研究范式反思的价值

史学论著评论

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史学概论》

 一 《史学概论》教材的体系

 二 突出唯物史观对历史研究的理论指导意义

 三 充分展示中国传统史学和西方史学的理论成就

《史学导论》教学刍议

 ——兼评原国家教委两本《史学概论》教材的体系

 一 《史学导论》的内容和体系

 二 《史学导论》教学的几个问题

 三 有关本课程的几点建议

理论之树常青

 ——读《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就》

走进史学家群体,探索当代中国史学的发展道路

 ——读邹兆辰著《对话当代历史学家》

宋学勤《中共党史学概论》评介

后记

内容推荐

《史学与思想文化》是作者张剑平从事历史学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来学术成果的集结,围绕“史学与思想文化”这一主题,收录编选了31 篇文稿。本书既有对毛泽东的史学理论以及中国共产党与历史科学的发展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重要问题的宏观论述,也包括对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侯外庐、顾颉刚、贺昌群、漆侠等著名史学家学术的专题研究。思想文化研究,既有关于儒家、墨家的思想和孟子、荀子人性问题的论说,也有对隋代政治家苏威的政治思想以及刘知幾和高似孙等史学家论著的研究。作者重视对新中国历史学的总结和反思,如新中国历史学发展的道路和成就,新时期关于义和团运动评价问题的争论,新时期社会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等。作者学术视野广阔,除了重点论述中国史学与思想文化之外,对于英国学者泰勒的“万物有灵论”、美国著名经济史专家黄宗智的社会经济史研究和他对中国历史学研究范式的思考等予以深入地分析。本书重视史学评论,对于邹兆辰、常金仓、袁腾飞等学者的论著也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介。

编辑推荐

《史学与思想文化》是张剑平从事历史学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来学术成果的又一次集结,围绕“史学与思想文化”这一主题,收录编选了32篇文稿。这其中既有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也有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未公开发表的文章,还有求学生涯中留下的一些未发表的文稿,其中大部分为我近年来发表的学术论文。按照内容分为中国古代思想与文化、近现代思想与文化、史家与史学、史学论著评价四个部分。

本书选录的32篇文稿,是我多年从事历史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一个缩影和记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史学与思想文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剑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60855
开本 16开
页数 4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41
出版时间 2015-06-01
首版时间 2015-06-01
印刷时间 201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64
CIP核字 2015094902
中图分类号 K092
丛书名
印张 2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1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3:5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