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父亲长长的一生(修订本)(精)
内容
编辑推荐

《父亲长长的一生(修订本)(精)》是一本叶圣陶先生的传记。叶圣陶先生(1894~1988),是我国现当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首任社长、总编辑,为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本书是其长子叶至善先生在86岁高龄时为父亲撰写的传记,记录了老人平实伟大的一生。

内容推荐

《父亲长长的一生(修订本)(精)》是我国著名编辑出版家叶至善先生以编年体的形式,描写叶圣陶一生事迹的传记,本书为读者写出了叶圣陶这位睿智而智慧的老人不平凡的一生与中国命运紧密相连的经历,把近一个世纪波澜起伏的故事讲得栩栩如生,娓娓动听,特别是与叶圣陶相知相交的朱自清、郑振铎、茅盾、丰子恺、周作人、胡愈之、夏丏尊、俞平伯、冯雪峰、丁玲、老舍、巴金、冰心等20世纪中国文坛上的名人逸事生动有趣,让人看到一位大家的人生风采。本书的优点在于并不仅仅只是一个人物的传记,从书稿丰厚的史料和独具一格的顺序描写中,读者可以看到中国新文学史的发展及其重要事件,看到叶圣陶带动和影响了中国新文学创作的为人生和写实的风格;可以了解20世纪初叶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基础教育的状况和教育工作者的探索,看到叶圣陶对新中国教育事业的规范和走上正轨的重要影响;可以追踪我国编辑出版业及前辈的探索和发展。因此可以说,这本传记也是我国的新文学史、教育史、出版史的一本侧记,对研究新文学史、教育改革和新闻出版发展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具有厚重的史料价值。此外,此书本次出版还插有约40幅珍贵的图片,这些图片是叶圣陶与家人与朋友的合影及书法作品等,特别是叶圣陶与20世纪著名作家如朱自清、郑振铎、茅盾、夏丏尊、俞平伯、冯雪峰、丁玲、老舍、巴金、冰心等的照片,让读者可以一睹名家的真颜,是不可多得的珍藏本。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父亲的一生虽然那么长,但是传记还得从他出生写起,而且得把家门交代清楚。想起中学时代看过不少西欧的长篇小说,主角出场之前,作者不厌其烦,把他父系母系祖宗三代,一一交代明白,好像特意给当时新兴的遗传学研究提供实证似的。细细读来固然颇有趣味,过于哕唆也只得草草翻过。我如今做的,不也是这件营生吗?幸而我们这一支没留下可查的家谱,不必从尽人皆知的那位好龙的叶公写起;人口又不繁孳,也哕唆不到哪儿去,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吧。

记得小时候听祖母讲过一回家史。她说:“你们叶家祖上才叫阔,齐门外头半条街都是你们叶家的。上代头开了爿生猪行,两百来斤重的肥猪,出出进进,哪一天不是好几十,你说罪过勿罪过。结果倒好,长毛来了,一把火烧个精光,齐门外成了一片自地,你们叶家本来也人丁兴旺,一下子都逃散了。回来的只有你阿爹和他堂弟两个,别的人都死在外头了,尸骨无存。”祖母说到叶家,头里总得加个“你们”,这是她母亲的口吻,这位朱老太太大概认为她女儿不太能干,甚至太不能干,先是舍不得女儿出嫁,等到年龄过了头,非出嫁不可了,做母亲的更放心不下,跟到了叶家来帮女儿——就是我的祖母——料理家务,直到八十六岁过世。那时我已经五岁,还记得穿上白布大褂,跟在也穿白布大褂的父亲后头,把老太太的灵榇送到朱家来接的船上。

祖母说的堂兄弟俩,哥哥就是我祖父。老人家名仲济,字仁伯,一直在大儒巷吴宅当账房先生,主要管收田租。父亲是甲午战争那一年——一八九四年十月廿八生的;祖父已四十七岁,都说是老来得子;祖母也年将三十,她是我祖父的第二个续弦。前头那两位,一位不知死于什么病,一位是难产,把肚子里的孩子一同带走了。因为有这么个不知是哥哥还是姐姐,我父亲排行第二,小名“二官”。后来他刻过一个小小的便章,阴文“叶二之章”四个篆字。生了我父亲之后,祖母又生了两个女儿。大的在十三岁上死于暴病,好端端的,忽然肚子痛得在床上打滚,没挨到天亮就断了气——这也是祖母告诉我的。因而我只有一位姑母。父亲在过世前五年写的《略述我的健康情况》,有一段列举年逾古稀的长辈,父系的母系的都说到了:寿最长的数我的祖母,九十六岁;居第二的是我祖母的母亲,八十六;我祖父和他的母亲并列第三,都是七十二。最后特地附一笔,提到自己的妹妹——我的姑母。父亲说:“她小我八岁,健康情况比我差,可是饮食起居还如常。”姑母一九八五年就亡故了,临终前,父亲让我陪着去医院探望,她面容非常消瘦,神志已经不清了。父亲那篇“略述”是一九八三年年底前写的。他说:父系母系中高寿的人数如此之多,可能是他们兄妹俩都年逾八十的因素之一。我看不仅“可能”,而且“必然”。所以我很不注意锻炼和保养,把宝全押在了这个不可捉摸的遗传因子上。  祖母讲家史,明明说我祖父有个堂弟,父亲这篇“略述”却半句也没提到,大概因为对祖父和父亲这一房来说,他的老叔和婶母已是旁系,他们俩都在六十前后过世了。这位老叔是教书先生,名朝缙,字绶卿。婶母不能生育,肚子里长了个瘤子,为了有人服侍,领养了一个女儿,我父亲才有了一位堂姐。在民国初年的日记上,还记着堂姐出嫁那天,由他跟着花轿送她去男家的情景。过了不久,老叔的东家迁居上海,也许做了官,也许为了经商,总算把老叔带了去。书用不着他教了,子弟们都进了洋学堂,专让他书写各方面的应酬信牍。把个病恹恹的老伴撇在苏州家里,叫他怎么能安得下心来。父亲在上海尚公学校的日子里,隔两三个星期去看老叔一趟。那东家很阔绰,底下人也不少,却从没有人打过招呼,倒出一盅茶来。叔侄俩谈些什么,还得找附近的茶馆或小酒店。父亲哪能不体会老叔心头所受到的压抑,他已经成了个书办,不再是什么西席了。东家的姓氏,父亲在日记上从没提过,我想不是偶然的。

对祖父的东家,父亲也没留下什么好印象。祖父在大儒巷吴宅当账房,到吴保初手里至少是第二代了。抠门是一般地主的共性。听人家说我父亲印章刻得不错,他拿了块石头来到账房里,对我祖父说:“烦令郎有空,随便刻个姓字章吧。”父亲初当小学教员,像孩子似的也盼着放暑假,好自由自在地读几本想读的书。没料到又让这位东家早给安排妥了,他对我祖父说:“令郎暑假里没有什么事,陪我那小的温温功课吧。趁中午前凉快,每天温两个钟头。闲着不也是闲着。”我祖父哪能不答应。吴宅的田产想来不少,每年秋收之前,我祖父得把收租的单据准备舒齐。我见过那玩意儿的复制件,记得叫“由单”,项目烦琐之极。佃户姓名,地块位置、大小和等级,必须填写清楚。然后按本年水旱丰歉,由官府核准的成数,算出每一块地该交纳多少稻谷,再按粮业同行公议的谷价,折合成银两,各一式三份。如此年复一年,我祖父的精神渐渐不济了,吴保初似乎没想到给账房添人手。老人家只得把自己弄舒齐的一份带回家,让我父亲下了课替他誊写另外的两份。下乡收租倒不劳账房先生,自有村镇上一些叫作“催甲”的地头蛇包揽了,于是佃农又被加上了一层中间剥削。

那些年,四乡农民抗租的风潮已时有发生。有些地主变卖了祖产,成了新兴工商业的老板。吴保初另有一功,他擅长谋干,当上了锦州电报局局长,临动身前听说我父亲在小学里受到排挤,丢了饭碗,对我祖父说他先去锦州看看情形,好歹给弄个差使。我父亲很不愿意进电报这一行,又想借此出关去见见世面也不坏。正在犹豫,吴保初托便人带口信回来了,说关外冷得能冻掉鼻子,没长毛大氅狼皮褥子休想过冬,等明春再说吧。到得第二年春天,他调到了哈尔滨,那就更甭说了。谁知不然,他写信回来说不久就调回苏州,不知他使的什么神通,还真个回来了。于是宾客盈门,恳求援手提携的不断,我祖父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

P2-6

序言

叶小沫叶永和

《父亲长长的一生》是我们的爸爸叶至善为爷爷叶圣陶写的传记。

2001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准备再版二十五卷本的《叶圣陶集》,他们和爸爸商量,希望再版的时候能增加一本叶圣陶的传记作为第二十六卷。2002年下半年,爸爸向出版社交齐了修订好的二十五卷本的文稿,开始了爷爷传记的写作。这一年爸爸八十六岁,他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体力严重透支,但是他不能停歇。他在《父亲长长的一生》开篇中写道:“时不待我,传记等着发排,我只好再贾余勇,投入对我来说肯定是规模空前,而且必然绝后的一次大练笔了。”

于是爸爸伴着病痛,近乎不分昼夜的,以每天一千多字的速度开始了传记的写作。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他每写完几页文稿,就让我们用电脑把它打出来,一遍遍地念给他听,一遍遍地修改,直到句子听得通顺上口,意思写得清楚明白,才肯再往下写。那时候他的身体已经累垮了,在全神贯注写稿子的时候,他似乎忘了浑身的疼痛,连平日里急促的呼吸,都变得舒缓而平稳。可是一放下笔,他累得连脱鞋的劲都没有了,一头倒在床上,大口地喘着粗气,把速效救心丸放进嘴里。那时候他把什么都放在了脑后,连胡子也顾不得刮,浓浓的须髯天天在长,又白又厚,足足有半尺多长。他颇有些得意,笑称没想到自己竟成了美髯公……两年以后,爸爸终于写完了这本三十四万字的传记,他把文稿交给出版社就病倒了。

2004年末,爸爸在北京医院的病床上,看到了刚刚出版的《父亲长长的一生》。他把书送给曾为他们父子俩动过手术的老院长吴蔚然,他说:“我父亲对我的关心和教育使我受益终生,我应该写一本书来纪念他。”一年后爸爸过世。

爸爸是爷爷的长子,幼年时在爷爷的关注下学步识字,少年时在爷爷的辅导下学做人作文,青年时和爷爷一起编辑书刊,新中国成立后和爷爷一起活跃在文化界和出版界。爸爸跟爷爷生活了七十年,一起经历了所有的国事家事。他清楚爷爷的理想和追求,他知道爷爷的为人和处世,他懂得爷爷的喜怒哀乐,他了解爷爷的文字和作品,所有这些都使爸爸在写自己的父亲的时候心中有数,笔下有神。这本《父亲长长的一生》,写下了爷爷从出生到过世长长的九十四年,写下了儿子眼中的父亲——一个真实的、勇敢的、敢爱敢恨,一生都在追求光明,追求正义,以天下为己任的叶圣陶;一个工作上孜孜不倦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生活中孝敬父母,关爱妻儿,把家庭时时放在心上的叶圣陶。

《父亲长长的一生》初版时,责任编辑缪咏禾先生写文章说:“这本书是至善先生晚年创作的一个高峰。它叙写了上个世纪中一个中国文化人的心路历程和道德风貌,展示了传主叶圣陶和国家、社会、事业、家庭等众多人际间的丰富关联和互动,书中叙写的种种人和事,既是对历史的记述,又对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极大的传承意义。”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父亲长长的一生》出版已经十年了。四川文艺出版社的同志对这本书欣赏有加,和我们商量,希望能再版这本书。他们说,抗战八年,叶圣陶全家都是在四川度过的,书中用大量的笔墨,记录了一家人在那段艰苦岁月中的工作和生活,可见父子两人对四川都有着别样的情感。在这本书出版十年的日子里,四川出版人愿意以再版这本书的方式,来纪念他们热爱的叶圣陶父子。这样的深情厚谊让人感动,我们欣然同意。新出版的书在装帧设计上更加精道,还增加了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用作书的插页,这些改进都令人赞赏,在这里我们表示真心的感谢。

2015年3月20日

书评(媒体评论)

爸爸是爷爷的长子,幼年时在爷爷的关注下学步识字,少年时在爷爷的辅导下学做人作文,青年时和爷爷一起编辑书刊,新中国成立后和爷爷一起活跃在文化界和出版界。爸爸跟爷爷生活了七十年。一起经历了所有的国事家事。他清楚爷爷的理想和追求,他知道爷爷的为人和处世,他懂得爷爷的喜怒哀乐,他了解爷爷的文字和作品,所有这些都使爸爸在写自己的父亲的时候心中有数,笔下有神。

这本《父亲长长的一生》,写下了爷爷从出生到过世长长的九十四年,写下了儿子眼中的父亲——一个真实的、勇敢的、敢爱敢恨,一生都在追求光明,追求正义,以天下为己任的叶圣陶;、一个工作上孜孜不倦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生活中孝敬父母,关爱妻儿,把家庭时时放在心上的叶圣陶。

——叶小沫 叶永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父亲长长的一生(修订本)(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至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140303
开本 32开
页数 46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70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714
CIP核字 2015061041
中图分类号 K825.46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18
150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3: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