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童年(全译本)/外国文学经典名家名译
内容
编辑推荐

《童年(全译本)》是高尔基著名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小说中,“我”寄居在笼罩着浓厚小市民习气的外祖父家,这是一个充满仇恨的家庭,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本书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此外,小说也展现了当时整个社会的腐败、没落而趋向灭亡的过程。小说通过“我”幼年时代痛苦生活的叙述,实际反映了作家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

内容推荐

《童年(全译本)》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描写了主人公阿廖沙从三岁至十岁这段时间的生活经历。阿廖沙三岁丧父后,由母亲和外婆带到外公家。这是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家庭。外公是一个小染坊主,已濒临破产。他性情暴躁、乖戾、贪婪、自私;两个舅舅也粗野自私,经常为了家产争吵斗殴,第三代也受到很坏的影响。阿廖沙在这里每天看到的是令人作呕的丑事,但他得到外婆的疼爱,受到外婆所讲故事的熏陶,这对他以后的文学生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小说通过童年阿廖沙的所见所历,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末俄罗斯低层市民的生活及情感。

目录

十一

十二

十三

试读章节

这种沉重的、丰富多彩而又极端古怪的生活一旦开始,便以惊人的速度流动起来。我每每回忆这段生活,都觉得这是一个严酷无情的童话。我觉得这个童话是由一个善良而又过于诚实的天才讲出来的,并且讲得非常好。时至今日,我回顾往事,有时连我自己也难以相信,当时的一切居然会是真的,有许多事情我想反驳,加以否认。“一家子蠢货”的生活是阴暗的,充满许多残酷的事实。

然而,事实高于怜悯,因为现在我不是在讲述我自己,而是在讲述那个令人压抑的、充满着阴森可怖的印象的狭小的天地。普通的俄罗斯人曾在这个小天地里生活,而且至今还在生活着。

外公家里,人与人之间充满敌意,这种相互敌视的气氛像炽热的雾气一样弥漫着,毒害着大人,也影响着孩子,连孩子们也热心参与这种敌视。后来,外婆多次讲起这些事,我才知道,我母亲回娘家来的时候,正赶上她的兄弟向父亲闹分家,那几天吵得正凶。母亲突然回到娘家来,更加剧了他们要分家的愿望。他们害怕我母亲来讨要嫁妆。外公本来为我母亲预备了一份陪嫁,但因她“私自成婚”,违背父命,陪嫁就被外公扣下了。两位舅舅认为,这份陪嫁应该由他们两人平分。其实他们早已结下怨恨,为了谁在城里开染坊,谁到奥卡河对岸的库纳维诺镇去开染坊吵得不可开交。

我们来这里不几天,吃午饭的时候,厨房里就爆发了一场争吵。两个舅舅忽然跳起来,把身子探过桌子,直冲着外公吼叫起来,满腹怨恨地龇着牙,像狗似的浑身直打哆嗦。外公用汤勺砰砰地敲打着桌子,满脸通红,像公鸡似的尖叫起来:

“我让你们全滚出去讨饭!”

外婆的脸扭歪了,痛心地说:

“全分给他们吧,老头子,分了你也清静一些,给他们吧!”

“呸!你还纵容他们!,外公叫道,眼睛闪着凶光。说来奇怪,外公个子很小,喊叫起来却震耳欲聋。

我母亲从桌旁站起来,不慌不忙地走到窗前,转过身去背对着大家。

这时,米哈伊尔舅舅忽然挥起胳膊朝他弟弟脸上打去,对方吼叫一声,一把揪住米哈伊尔舅舅。于是两人在地板上滚作一团,声音嘶哑,哼哼唧唧地相互辱骂着。

孩子们哭起来,怀着身孕的娜达丽娅舅妈不顾一切地喊叫着,我母亲连忙走过去,抱着她把她拖走了。生性快活的麻脸保姆叶夫根尼娅把孩子们从厨房里轰出去。椅子翻倒了。肩膀宽宽的年轻帮工小茨冈骑在米哈伊尔舅舅背上,而格里戈里·伊凡诺维奇师傅正在心平气和地用毛巾捆住米哈伊尔舅舅的双手。格里戈里·伊凡诺维奇是个秃脑瓜,留着大胡子,戴一副墨镜。  米哈伊尔舅舅的脖子伸得老长,又黑又稀的大胡子在地板上蹭来蹭去,声音嘶哑地喊叫着,怪吓人的。外公围着桌子急急地踱步,一面用抱怨的语气喊叫着:

“亲兄弟,啊!骨肉亲情!唉,你们这些人啊……”

吵架一开始我就吓坏了,连忙爬到炉炕上。我躲在那里观望着,又害怕又惊奇,只见外婆正在用铜盆里的水给雅科夫舅舅洗脸,雅科夫舅舅的脸给打破了,满脸是血,一边哭一边跺脚。外婆沉痛地说:

“这些该死的东西亡命徒,清醒清醒吧!”

外公把撕破的衬衫往肩膀上拉了拉,冲外婆喊道:

“老妖婆,瞧你生的这些野兽!”

雅科夫舅舅走了,外婆跑到屋角里,令人激动地大声祷告着:

“圣母啊,求求你,把理智还给我的孩子们吧!”

外公站在她身旁,侧身望着桌子,桌上杯盘狼藉,汤水流得满地都是。外公轻声说:

“老婆子,你要留心他们俩,当心他们会欺负瓦尔瓦拉……”

“得啦,上帝保佑你!快把衬衫脱下来,我给你缝上……”

外婆用两手抱着他的头,在他额头上亲了一下,他比外婆个头矮,只好把脸在外婆肩上贴了一下。

“看来,该分家了,老婆子……”

“是得分家啦,老头子,是的!”

他俩谈了好久。起初两人谈得很投机,后来外公开始用脚沙沙地蹭地板,像一只准备斗架的公鸡,伸出指头指着外婆,吓唬她,压低了嗓门大声说:“我太了解你啦,你比我心疼他们!可是你的米什卡是个人面兽心的家伙,而雅什卡是个虚无党!他俩迟早会把我的家产换酒喝光的,迟早会挥霍干净……”

我在炉炕上笨拙地转动一下身子,不小心把熨斗碰翻了。熨斗哗啦哗啦地顺着梯子滚下去,扑通一声掉在泔水盆里。外公闻声跳了起来,冲到梯子上,把我从炉炕上揪下来,仔细打量我的脸,仿佛第一次见到我似的。

“是谁把你放在炉炕上的?是你妈?”

“是我自己。”

“你撒谎。”

“不,是我自己。”我当时吓坏了。

他用手掌在我脑门上轻轻拍了一下,放开了我。

“真像你爸爸!快滚蛋吧!”

我跑出厨房,心里乐滋滋的。

我清楚地看出,外公那双绿莹莹的眼睛既聪明又敏锐,一直在注意着我,所以我害怕他。我记得,那时我一直想避开这双灼人的眼睛。我觉得,外公为人凶狠,不论同谁说话,他都带着嘲讽,盛气凌人,故意找茬儿,惹恼了对方他才甘心。

“唉,你们这些人啊!”他常常这样感叹,尾音拖得特别长。每次听见他这样感叹,我都感到心里烦得很,浑身起鸡皮疙瘩。P13-15

序言

译者序

响亮而亲切的名字

——高尔基及其《童年》

在我国读者所熟悉的外国作家群里,再没有比高尔基的名字更响亮、更亲切的了。几乎每个中学生都读过他的作品,有数不清的作家、诗人、革命家在幼年时期接受了他的启蒙,读着他的作品走进文学的殿堂,或走上追求真理和光明的道路。就一个作家在国外的影响而言,高尔基是一个奇迹。大约在1907年,他的小说《忧患余生》(俄文原名是《该隐和阿尔乔姆》)初次译成中文在中国发表,此后的数十年间,他的作品被不断译介到中国。早在1946年6月,著名作家茅盾就说过:“高尔基对于中国文坛影响之大,只要举出一点就可以明白,外国作家的作品译成中文,其数量之多,且往往一书有两三种的译本,没有第二人是超过了高尔基的。”新中国成立后,高尔基作品的读者就更多了。

高尔基和中国的关系也极密切。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时,他曾打算作为记者来中国,要从侵略者身上“剥下文明的假面具”。辛亥革命后,高尔基曾致信孙中山,信中说:“我们俄国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在精神上是兄弟,在志向上是同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1月日军侵略上海之后,高尔基在3月2日的苏联《消息报》上发表《响应孙逸仙夫人的呼吁》(宋庆龄就日本侵华向世界进步人士发出呼吁),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高尔基病逝于1936年6月,可惜他没有见到中国人民的胜利和崛起于东方的新中国。

高尔基是一个在黑暗中追求光明的作家,他在幼年时就对事物特别敏感,关注人间的冷暖善恶。《童年》正是他的儿童时代生活的写照。高尔基出身于俄国社会底层,3岁时随父母去了俄国南方的阿斯特拉罕,在那里染上了霍乱。他病愈后父亲又染上这种可怕的流行病,一病不起。高尔基幼年失怙,由外公和外婆养育成人,只上过两年学,11岁时便在社会上流浪谋生,凭着坚强的毅力读书自学,24岁时以高尔基为笔名(高尔基原姓彼什科夫)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34岁被俄国科学院选为荣誉院士(因沙皇尼古拉二世干预未果)。

高尔基写作《童年》时45岁(1913年),这时他已是著作等身、闻名全欧洲的大作家。《童年》虽不是他的主要作品,却是他写得最投入、最富有魅力的作品之一。《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高尔基的名字一起传遍了世界,尤其受到青少年的珍爱。1933年5月,邹韬奋根据《童年》等三部曲和其他材料编译了高尔基的传记。鲁迅曾称赞这部书“是给中国青年的很好的赠品”。

《童年》在中国早有译本流传。这个译本于1995年翻译出版,至今已印行20多万册。此次再版之际,相信高尔基和他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会成为广大读者永远的知心朋友。

郑海凌

2005年8月28日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童年(全译本)/外国文学经典名家名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联)高尔基
译者 郑海凌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573670
开本 16开
页数 2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5
出版时间 2015-07-01
首版时间 2015-07-01
印刷时间 201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6
CIP核字 2015111244
中图分类号 I512.45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29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4:5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