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武夷岩茶<大红袍>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术代表性传承人”陈德华先生所著的《武夷岩茶<大红袍>研究》主要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阐述武夷岩茶在种植、制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原理,颇显实用价值。本书文字清新流畅,论述深入浅出,理据清晰准确,是普及武夷岩茶知识、开展岩茶研究的一本独具特色的专著。

内容推荐

陈德华编著的这本《武夷岩茶<大红袍>研究》主要介绍武夷山优越的生态环境,武夷岩茶(大红袍)特色的生产、加工工序、品质特征,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历史以及他人对武夷岩茶(大红袍)的评价和回顾。本书首次介绍了作者对正山小种红茶从20世纪70年代初成功进行的加工技术的改进(该技术沿用至今)。此外,本书还对武夷岩茶的生产产业链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以供武夷岩茶爱好者共同斟酌。

目录

总序

第1章 武夷岩茶概论

 1.1 武夷岩茶的生态环境

 1.2 丹霞地貌与茶园土壤

 1.3 古老的武夷岩茶茶园

 1.4 茶树品种及名丛花名

 1.5 武夷岩茶茶园的耕作管理

 1.6 武夷岩茶的采摘初制

 1.7 烘焙与岩茶品质关系

 1.8 岩茶精制与包装保存

 1.9 岩茶产业与科技进步

 1.10 武夷岩茶的品饮文化

第2章 武夷大红袍研究

 2.1 论中国茶王———武夷山大红袍

 2.2 武夷大红袍二三事

 2.3 走近大红袍

 2.4 珍稀品种大红袍选育与推广研究

 2.5 大红袍岩茶无性繁殖技术

 2.6 保持武夷大红袍茶树无性系后代成茶品质优异机理探讨

 2.7 武夷名丛北斗与大红袍

 2.8 读《大红袍发展轨迹》一文有感———兼与巩志先生商榷

第3章 武夷岩茶研究

 3.1 武夷名丛征集与整理情况初报

 3.2 乌龙茶新品种区域试验初报

 3.3 武夷名丛选育进展情况

 3.4 武夷岩茶当家品种———水仙

 3.5 武夷肉桂茶优良品质成因及生产技术探讨

 3.6 影响武夷岩茶品质的因素和提高品质措施

 3.7 武夷岩茶烘焙法

 3.8 武夷岩茶快速做青技术与设备研究

 3.9 乌龙茶综合做青机程序自动控制仪试用初报

 3.10 加速恢复和发展武夷岩茶

 3.11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岩茶生产

 3.12 依靠科技进步开拓武夷岩茶产销新局面

第4章 武夷岩茶历史文化

 4.1 半世风雨半世茶

 4.2 无法忘却的回忆———回望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

 4.3 陈清水, 闽北茶叶机械的先行者

 4.4 说 “岩韵”

 4.5 福建福安农校教学基地———复合生态茶园模式探讨

 4.6 蒋经国先生晚年喝到武夷岩茶

 4.7 大红袍石刻解密

 4.8 肯尼亚茶区见闻

附录 陈德华茶叶工作年谱

后记

参考文献

索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武夷岩茶<大红袍>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德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668585
开本 16开
页数 1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5-05-01
首版时间 2015-05-01
印刷时间 201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烹饪美食-家常菜谱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2015015813
中图分类号 TS272.5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9
18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2: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