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历来与《三字经》、《百家姓》一起被奉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是家喻户晓的经典,文字甚少却意味无穷,是中国蒙学读本中最为人称道的作品之一,时至今日仍可资借鉴。《千字文》也是中国汉字魅力的完美呈现,对仗工整,文采斐然,令人拍案叫绝。这本蒙学经典历经传承仍然绽放异彩,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星河中的精髓所在。本书通过对这本蒙学经典读物的深度解读,架起了国学教义与时代传承之间的桥梁,微经典编委会希望读者能从这本入门级的蒙学读本中循序渐进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图书 | 千字文/微经典 |
内容 | 编辑推荐 《千字文》历来与《三字经》、《百家姓》一起被奉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是家喻户晓的经典,文字甚少却意味无穷,是中国蒙学读本中最为人称道的作品之一,时至今日仍可资借鉴。《千字文》也是中国汉字魅力的完美呈现,对仗工整,文采斐然,令人拍案叫绝。这本蒙学经典历经传承仍然绽放异彩,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星河中的精髓所在。本书通过对这本蒙学经典读物的深度解读,架起了国学教义与时代传承之间的桥梁,微经典编委会希望读者能从这本入门级的蒙学读本中循序渐进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内容推荐 《千字文》,出自南北朝梁武帝时期的才子周兴嗣之手,原本是应皇帝诏而编缀的一篇命题文字。据说,梁武帝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学习书法,命人从王羲之的墨迹碑帖中拓出一千个不重复的字来,但这些字杂乱无章,梁武帝又命周兴嗣将这一千个字编成韵文,于是便有了这篇《千字文》,而《千字文》的另一名称是《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千字文》为四字一句,内容包罗万象,介绍了天文、历史、社会、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言简意赅,对仗工整,是古时蒙训使用的绝佳教材。微经典编委会编写的本书在保留了原文的基础上,引经据典地增添了丰富的注释,译有通俗精辟的白话文,并进行了大量深度解读,扫除了阅读上的障碍,以飨读者。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天地玄黄①,宇宙洪荒②。日月盈昃③,辰宿列张④。 注释 ① 天地玄黄:出自《易经 · 坤卦》:“天玄而地黄。”为了押韵,《千字文》改作“天地玄黄”。唐代柳宗元《天说》有云:“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玄,接近黑色的深青色。 ② 宇宙:指整个时间和空间,又指天地。《淮南子》:“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就是说,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没有边际、不可穷尽的。洪荒:混沌蒙昧的状态。洪,大。荒,蒙昧、未开化。 ③ 盈:至望(阴历每月的十五日,或十六、十七日)时,月亮圆满丰盈。昃:倾斜,这里指每日过午,太阳就会西斜。 ④ 辰:即星辰,古人对日、月、星等所有星体的通称。宿:即星宿,古人将天空中某些星的集合称为宿。列张:排列分布。 译文 天是深青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太阳正了又斜,月亮圆了又缺,天空布满了星辰。 解读 《千字文》是一本神奇的启蒙读物,它的神奇就在于千字之间,包罗万象,天文地理,教育伦理,无所不有,而这一篇浩浩汤汤的恢弘篇章的源头,就是最初的那一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从这句话不难看出,中国古代学者对于世界本源很早就生成了一种原始朴素的认知,他们认为天地最初是一片混沌蒙昧的状态,有太阳、月亮、星辰漫布其间。但是,抽象的描述并不生动,于是古人便创造出了一个鲜活的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传说,最初的宇宙是一个大鸡蛋,里面混沌黑暗,还沉睡着一个巨人盘古。一万八千年后,盘古苏醒了,他伸展了一下筋骨,结果把鸡蛋撑成了两半,而后,他不住地挥舞手臂,不停地踢踹双腿,将黑暗涤清,使混沌分离,天地由此诞生了。 盘古就这样脚踩大地、双臂托天,不眠不休地撑着天地,转眼度过了一万八千年,随着盘古长成身高九万里的巨人,天地也遥隔了九万里。盘古太累了,他倒在地上,一睡不醒。 他死后,头、脚、身躯、左臂、右臂分别化作了东山、西山、中山、南山和北山,每座山支撑天的一角,确定了大地的中心和四方;左眼和右眼分别化作了太阳和月亮,而头发则化作满天星辰。他的肌肉、筋脉、血液、骨骼、汗毛与汗水都化作了大地、山川、江河、矿脉、万物生灵。 随着时代的进步,今天的人们普遍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太阳、月亮还有漫天繁星,不过都是大爆炸的产物。 知识扩展 古时候的中外天文学家为了观测天象和研究星球运行轨迹,专门划分了星区,从而将杂乱地散布于天空的繁星归纳成了条理清晰的体系。西方天文学家更是引入了星座的概念,并将其作为划分星空的标准。 尽管星座文化在国际上颇为盛行,但中国实际上有自己的星区划分体系。根据这套体系,天空被分为四象,即东、南、西、北,分别由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位星神掌管。每一象有七宿,四象共计二十八宿;每一宿都由数量不等的恒星组合而成,恒星数量少则两三颗,多则数十颗。P8-12 序言 在中国传统的启蒙读物中,《千字文》的创作过程与众不同,它一改以文载字的传统形式,而是砌字成文。它的首倡者——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武帝深感用于儿童基础教育的蒙书太过匮乏,便命人从晋代书法名家王羲之的作品中选择了1000个不重复的字,然后交与文采出众的大臣周兴嗣,令其编撰成文。《千字文》就这样诞生了,它传承至今已有1500个春秋。 尽管《千字文》的创作主旨是识字,但由于周兴嗣文采卓越,将毫无关联的文字编成了精妙绝伦的文章,所以让孩子们又多了一本品质上乘的启蒙读本。《千字文》虽是启蒙读本,但内容广泛,涉及了天文、地理、自然、物产、历史、政治、文化、道德修养等各个方面,所蕴含的信息量十分巨大,值得更加深入和细致地进行解读。 中国的古代文明是浩瀚灿烂的,而这篇千字之文也是广博庞杂的,它精确地将一个文明史完整地浓缩在了一篇文章当中,其内涵之深邃可想而知。基于《千字文》中所蕴藏的研究价值,我们在引证了诸多历史文献、传说故事之后,精心编写成了本书,并辅以精美的插图,以清楚地诠释文章所要讲述的道理。为了能够补全中国古代的百科常识,本书特别设置了“知识扩展”板块,以点齐面,将被遗忘在角落里的知识点重新择选了出来,供读者们细细研究,相信这本诚意之作能够给您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千字文/微经典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微经典编委会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448823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8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00 |
出版时间 | 2015-05-01 |
首版时间 | 2015-05-01 |
印刷时间 | 2015-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32 |
CIP核字 | 2015051698 |
中图分类号 | H194.1 |
丛书名 | |
印张 | 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166 |
宽 | 114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