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谋杀似水年华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桩谋杀案背后的时代悲剧;一个复仇少年的毁灭与救赎;一段催泪千万读者的悲伤绝恋;叙述姐妹篇《生死河》未讲述的年华和爱情;

大雨滂沱的夏夜,南明高级中学对面的杂货店发生了一起离奇的谋杀案,唯一的目击证人是死者十三岁的儿子。十五年后,案件尚未告破,负责此案的刑警因公殉职。在筹备葬礼的过程中,警察的女儿田小麦意外发现父亲遗留的工作手册,提及十五年前那桩谋杀案的凶器:一条奇异的紫色丝巾。

为完成父亲的遗愿——在葬礼上播放前东德侦探剧《幻觉》主题曲,田小麦找到一家“可以买到你想要的一切”的淘宝店,却身不由己地卷入扑朔迷离的案情。随着调查的深入,一桩诡异至极的连环凶杀案、一幕时代造成的社会悲剧、一份单纯到绝望的爱情渐渐浮出水面。

蔡骏所著的《谋杀似水年华》中,年华纷纷跌落,真凶逍遥法外,徒留无限怅惘和一丝最后的希望!一个十三岁女孩与她的少年,如何跨越十五年时间鸿沟,从记忆的坟墓中挖掘被埋葬的爱情,追寻谋杀似水年华的真正凶手?

内容推荐

《谋杀似水年华》根据蔡骏原著改编的同名电影2016年2月14日情人节全国公映。

香港著名导演陈果(金像奖、金马奖双金导演)进军大陆的首部商业片,Angelababy、阮经天倾情主演!张超、热依扎、郝蕾、尹铸胜、黄觉、潘虹、寇振海、林雪等实力派明星共同演绎爱情悬疑经典。

夜雨滂沱,上海南明高级中学对面的杂货店,十三岁的秋收,眼睁睁看着母亲被一条紫色丝巾勒死。

十五年后,负责此案的刑警因公殉职,案件仍未告破。一直在暗中寻找凶手的秋收,发现一个女孩身上的紫色丝巾,竟和杀死自己母亲的凶器一抹一样。这个次孩正是当年短暂收留秋收的刑警之女——田小麦。田小麦为何会有这样一条奇异的丝巾,她和十五年前的谋杀案有何关联?

追踪凶手至青春尽头,光阴付水东流。最好的时光被连环罪恶事件谋杀。十五年后再重逢,秋收和田小麦之间依旧有一条鸿沟,退一步是永隔,跨一步是深渊,而真凶还在冷眼旁观……

目录

引子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1995年,邓丽君去世了。

1995年,张雨生还活着。

1995年,马景涛开始在电视上咆哮。

1995年,很多人都记得《东京爱情故事》。

1995年,8月7日,清晨,7点。

大雨,夏天的大雨,已倾泻了整个晚上,冷酷地冲刷着荒郊野外的马路,也必将冲刷掉某些重要的证据。

半小时前,田跃进匆忙跑出家门,回头看了看十三岁的女儿,暑假中的小麦还在席子上熟睡。他刚为一个案子熬了几个通宵,还来不及跟女儿说话,心底不免有些内疚。

坐上白色桑塔纳警车,他就闭起眼睛,连日疲倦,头痛欲裂,在车窗外瓢泼大雨的陪伴下,片刻便发出均匀的鼾声。

“到了!”

是有人将他推醒的,还是那块美国佬的弹片——残留在肩膀深处的弹片,在阴湿的天气里把他疼醒的?田跃进揉了揉眼睛,摇下副驾驶边的车窗,看到大门口挂着“南明高级中学”的牌子。这所全市重点寄宿中学正值空无一人的暑期,校门两侧是高高的围墙,向大雨中的旷野延伸。

年轻的警察小王提醒了一句:“老田,不是这边,现场在马路对面。”

田跃进平静地转过头,昏暗的阴雨天空下,隔着一条不宽的马路,有座孤零零的平房,异常突兀地伫立在荒野中,仿佛绿色大海上的黑色孤岛。距案发地最近的建筑,除了马路正对面的高中,是要步行五分钟才能到的工厂,还有更远处的几栋老公房,住的全是新搬来的拆迁户。

大雨没有停下的迹象,不少附近居民来看热闹,派出所的警察在维持秩序。老田从容打伞走下警车,跨过风雨飘摇中空荡荡的马路,与同行们打了个招呼。

一小时前,几名下夜班的工人,看到野狗不停地对杂货店狂吠,而且发现卷帘门没有锁住。有个大胆的工人钻了进去——可能想顺手牵羊偷条香烟,或者偷看老板娘睡觉,却发现了她的尸体。

卷帘门依然只开一半,田跃进戴上白手套,弯腰钻进杂货店,迎面一排琳琅满目的货架,有他最爱的香烟和黄酒。除了醋米油盐之类的日用品,上面还有不少盗版书和录像带,包括《七龙珠》之类女儿爱看的漫画,以及修正液、笔记本、橡皮擦等文具,显然是卖给马路对面的学生的,否则这种鬼地方能有什么生意?

技术人员还在赶来途中,凶案现场只有田跃进一人,地上满是零乱的脚印,这些都是重要的证据。

他小心地绕过那排货架,看到躺在地上的死者。

第一次看到她。  她已化为一具尸体,田跃进轻轻惋惜一声:为什么是一具尸体?

该死!怎会疼得那么难受?不仅是受过伤的肩膀,还有胸口,就像被地上的尸体刺痛,即将倒在她身边死去,等待同事们进来收尸……死者仰躺在货架后的地板上,头朝杂货店卷帘门的方向,脚向着后面的一堵墙。墙上有一道木板门,旁边贴着几张电影画报,里面应该是死者晚上睡觉的小隔间。她的左手往上搭在头旁,右手下垂在大腿侧,左腿微微抬起,像某种舞蹈姿势。她穿着一件粉色的及膝睡裙,在郊区显得时髦性感,脚上的塑料拖鞋已被蹬掉,落在墙边的角落,地板上有鞋底擦过的轻微划痕,表明遇害时有过短暂挣扎。但杂货店没有被破坏的痕迹,看来当时的反抗并不激烈,她很快就被杀害,前后不超过一分钟。

田跃进半蹲下来,低头看她的裙摆,衣服没有被撕坏,观察大腿裸露的部分,似乎也并无性侵害的迹象。

为什么没有性侵害?

老田脑中冒出的这个念头,让自己也感到羞愧。

因为,她——倒在地上死去的她,是如此迷人的女子,披着当时流行的波浪长发,如瀑布般散在地板上,仿佛摆了个优雅的姿势,正等待摄影师的镜头。

派出所民警说死者三十三岁,但她看上去不超过二十八岁,有些人就是青春永驻,即便没有任何妆饰。

死后发紫的双唇,苍白暗淡的肤色,欲言又止的口形,死不瞑目的双眼。

老田的眉头在发抖,实在不曾料到,这种荒野的杂货店,竟躺着一个美人,可惜已变得冰凉而僵硬。

不过,她身上最醒目的,并不是粉色睡裙,也不是性感妩媚的身材,更非至死还睁着的眼睛,而是——

丝巾。

紫色的丝巾。

在她细细的脖子上,缠着一条紫色的丝巾。

办了一辈子的凶杀案,看到过无数凶案现场,田跃进却从未见识过这样的“道具”——漂亮到难以形容的丝巾,在杂货店昏暗的灯光下,反射出极品丝绸才有的光泽。丝巾并非纯紫色,而是交织着白色的、犹如某种枝繁叶茂的植物的奇妙花纹,散发出浓郁的西域风情,就像一圈紫色的珍珠,衬着虽死犹生的迷人容颜。从她死去的身体、瞪大的眼睛、奇异的丝巾上,共同发出耀眼夺目的光,几乎要把田跃进的眼球刺破。

他控制住身体平衡,不碰到现场任何东西。但他察觉到一个疑点:盛夏时节谁还会戴丝巾?尤其在这个夜晚,女主人穿着睡裙,系这样一条丝巾更显奇怪。他凑近观察,发现丝巾在脖子上缠得很紧,竟然深深嵌入肉中。  瞬间,脑中闪现这样一幕——大雨之夜的杂货店,一双有力的大手,用这条神秘的紫色丝巾,从背后缠住她的脖子。凶手一直站在她的身后,生生地用丝巾勒死了她!

虽是一条薄薄的丝巾,但在天然纤维材料里,桑蚕丝的柔韧性是最强的,在古代还被用在盔甲上。

一条上等的丝巾足够杀死一个女人。

如果这条紫色丝巾,就是勒死被害人的工具——这将是他多年来遇到过的最美凶器,倒也配得上如此美丽的女人。

田跃进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脖子,仿佛有条冰冷的毒蛇,正悄悄爬上他的身体,接着就要紧紧地缠绕、盘踞、吞噬……

田跃进的目光逃离丝巾,往上移到死去美人的脸上,也是最最迷人的部分——眼睛。

P3-5

后记

谋杀似水年华。

2010年,初春,当我的上一本书《人间》下卷“拯救者”出版后,我开始筹划下一部长篇小说。

首先,我想这应该是一部悬疑小说。发生在现实当中的悬疑小说,而非我期盼已久的历史小说,或者历史悬疑小说(至于这个梦想,我一定会在以后实现)。

其次,我想这本书不能再是《天机》和《人间》那样分成四季或三卷的超长篇大部头了,而应该是一部二十多万字,正常或稍多篇幅的单行本长篇小说。

最后,究竟要写一个怎样的故事?

我在写任何小说之前,从来都没有先确立过主题,只是单纯地想到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的开头,有一家神秘的淘宝店,而这家店的名字,叫“魔女区”(或许是受到日剧《魔女的条件》影响吧)。这是本书在《萌芽》杂志连载时开头的简略版本:从2010年田小麦的父亲因公殉职开始,发现潜伏在网络深处的“可以买到你想要的一切”的“魔女区”,同时慢慢回忆起十五年前的点点滴滴——而非你们现在看到的这本书的完整版本,是直接从1995年8月,那个夏天大雨的清晨开始的。

因为,开始构思之后不久,我又想到了另外一个故事——发生在多年前的凶杀案,一个社会底层的少年目睹母亲被杀,只有他才能辨认出凶手的脸来,然后他被办案的警察收留了,而警察恰有一个与他同龄的女儿。于是,这对少男少女之间,发生了许多必然会发生的故事。

最后,我想到了我做过的一个梦——当我在写一本书的时候,却发现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的身边出现了我书中所写到的景物,出现了被我虚构出来的人物,我完全陷入到了由我创造的这个世界之中。

这是幻觉,还是真实的幻觉?

于是,我决定把这三个想法融为一体,那是在整整一年以前:2010年4月。

2010年的“五一”之后,我正式开始创作这本书。初稿所花的时间不长,因为构思都已很完整,写的时候几乎一气呵成。尤其到后面三分之二的段落,我竟然是以每天一万多字的速度在写,连续保持了大约五到六天,最长的一天竟然写了一万六千字!这已经创下了我迄今为止最高的纪录了(其实我并没有熬夜写,记得那天是从中午开始写,中间有正常的晚餐时间,一直写到子夜之前)。我不觉得这个速度会影响作品质量,因为这正是我情绪最为饱满、灵感最为充沛的时刻。那几天我无数次为田小麦和秋收而感动,写着写着竟会情不自禁地掉下眼泪!有时耳边放着小说里写到的歌曲,比如《爱的代价》《美丽新世界》《火柴天堂》等等,刹那间,我感觉自己就是主人公,我在经历与他们相同的喜怒哀乐,感受与他们一样的恐惧与绝望,仿佛真的面对一条永远无法跨越的沟壑。

幸好,至少创作本书的这条沟壑,我是跨越了过来。

不仅仅是创作这本书的沟壑,也有我以往所有小说创作的沟壑。跨过这条深沟以后,我觉得自己瞬间豁然开朗,眼前已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竟有种前所未有的孤独感。

2010年,7月7日,星期三,酷暑时节。当本书的初稿完毕,准备在《萌芽》杂志连载之际,我开始了一段极度煎熬的时期——为新书想一个好名字。

最早的名字叫《真实的幻觉》,后来经过了诸如《禁区守望者》之类的若干个名字,我忽然想到了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于是,就有了《谋杀似水年华》。

感谢上苍,几乎每一个听到这个书名的人,都会拍案叫好。甚至,有一位国内知名的女导演,以及她的制片人,仅仅因为听到“谋杀似水年华”这六个字,就想要买下这本书的电影版权,最后却被我婉言谢绝——我希望电影无论如何改,都要保持《谋杀似水年华》的主题。

2010年11月,《萌芽》杂志开始连载本书,众多出版商与我洽谈本书的出版事宜。直到2011年的春节,我才确定了现在的出版方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

2010年8月4日二稿,2010年12月23日三稿,2011年2月16日四稿,2011年3月15日五稿,2011年3月26日六稿,2011年4月24日七稿。

现在,你们看到的,就是这部七易其稿的《谋杀似水年华》。

我改的最后一个字,就是全书的最后一个字。

我从没有想过会为一部单行本的长篇小说,花费如此长的时间与如此多的精力。

也许,是因为我想要有一部写到极致的作品。既然,是社会派的悬疑小说;既然,是一个悬疑外衣下的爱情故事,就应该把悬疑、社会、爱情,这三个元素都写到极致。

……

这已是我第二次引用这首诗了。上次是在十年前,当时我还是一个在上海邮局工作的二十出头的年轻职工,在自己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诅咒》中大段引用了《荒原》中的段落。时隔十年,我已成熟了许多,也节制了许多,因此只引了这一句话。其实,我更喜欢开头那句“四月是残忍的”,从第一次读到这首诗开始,直到现在乃至一万年以后。恰巧,我正在敲打键盘的此刻,正是四月末的一个夜晚,窗外的树下匍匐着无数粉色的花瓣,这大概就像是田小麦十八岁那年,跟慕容老师一同走过的暮春时节吧。

不过,回想自己十八九岁的时候,我依然感到有些遗憾——我没怎么享受过那个年纪的孩子应有的无忧无虑,那时的我正在朦胧地为自己的前途忧虑,担心或许终生都要在一个平凡之地度过一个平凡人生。我害怕自己会像身边那些成年人那样,渐渐丧失少年时原有的一切纯真与热情,渐渐被麻木不仁的生活所同化,渐渐为了几百元钱或几包年货而争吵,渐渐在别人替你安排好的生命航道里随波逐流。

对不起,请允许我抒情一下——

虽然,当我们小的时候,天已经不怎么蓝了,水也不怎么清了;虽然,当我们小的时候,校园里流行着成功的传说,操场上飘荡着汽油的味道;虽然,当我们小的时候,每次回家的道路蜿蜒曲折,害怕遇到某个面目可憎的不速之客;虽然,当我们小的时候,打开报纸和杂志的中间几版,总是看到让人难以入睡的标题;虽然,当我们小的时候,最熟悉的童话不是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而是情人节晚上兜售十块钱一束玫瑰的小姑娘。

虽然,当我们小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长大了。

我更羡慕的是十六岁以前,那时候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梦想。我小学时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考古学家,中学时梦想变成画家(还痴心妄想地考过美院),最后才误打误撞地成了一名作家——至今我仍对“作家”这两个字感到汗颜。可惜,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实现各自的梦想,他们被漫长无情的时间和日益庸俗的世界共同谋杀了似水年华——你有没有回想过,少年时的梦想是什么?

我想这就是冥冥中注定的,在2010年的夏天,我要为自己丢失的似水年华,也想要为许许多多丢失了似水年华的人们,写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从一桩发生在1995年的谋杀案开始,从一个少年和一个少女的青春期开始,从我们这个波诡云谲变幻无常的时代开始,从一个单纯到绝望的爱情开始,从一道深深的沟壑开始,又到三桩谋杀案的谜底揭晓告终,再到一段埋藏了十五个年头的秘密被发现为止,直至我们自己以及身边那些熟悉的人们的似水年华被埋葬结尾。

谋杀似水年华。

告别《病毒》,告别《荒村公寓》,告别《地狱的第19层》,告别《蝴蝶公墓》,告别《天机》,告别《人间》,告别过往自己的一切,因为似水年华早已被谋杀。

是谁谋杀了我们的似水年华?

看完本书,也许,你已经有了答案;或许,你仍然为此而迷惘。

至少,我还难以总结出一个标准答案。但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能有自己的思考。

若你,正当十八岁,若觉似水年华尚未被谋杀,请挽住时光不许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谋杀似水年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81512
开本 16开
页数 3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18
CIP核字 2015167623
中图分类号 I247.56
丛书名
印张 2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53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3: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