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内忧外患不断。未雨绸缪,从政府到民间,都把西北看作未来抗击外辱的大后方,“开发西北”的呼声日渐高涨,有志之士纷纷利用各自的资源,前往西北进行多学科的考察。据统计,在此期间,约有一百多位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留下了百余部考察西北的著作。这些著作涉及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矿产资源、风土人情等多个方面,这些考察成果,为开发西北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储备。
《甘青藏边区考察记》记录了作者自西宁南行玉树入藏的真实经历,马鹤天详记了每日、每站里程,住宿点,或翻山、或渡水、越荒原,风暴冰雪,沃野鲜花,形道变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甘青藏边区考察记》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边疆研究热抽中的一部代表性力作。记录了作者马鹤天自西宁南行玉树入藏的真实经历。作者详记了每日、每站里程,住宿点,或翻山、或渡水、越荒原,风暴冰雪,沃野鲜花,行道变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作者喘息于海拔四千九百五十公尺之巴颜喀拉山,历经遍地芳草而食即醉倒的“醉马滩”,忍受着因无燃料而断炊之苦状,更是其他行记中所未见的。作者对所经民户聚居地或乡村城镇寺庙,更深入访谈,了解历史情况,记录社会生活,从自然资源到农牧生产状况,从上层贵族生活到牧民的贫困痛苦,尤其在文化层面上,从寺庙民居的建筑形制,衣饰装束的特征,到婚丧嫁娶,饮食起卧,种种礼俗,无不博采,备录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