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松编著的《成语中的哲学》以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哲学原理为线索,从中学生耳熟能详的成语入手,阐述其中包含的哲学思想。寓枯躁的哲学教学于生动的成语中。不仅剖解了哲学理论,还可从中了解成语的渊源与意义。可谓一书集多种功用,可以提高学生素养,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图书 | 成语中的哲学/中学生学习素养读本趣说哲学家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胡兴松编著的《成语中的哲学》以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哲学原理为线索,从中学生耳熟能详的成语入手,阐述其中包含的哲学思想。寓枯躁的哲学教学于生动的成语中。不仅剖解了哲学理论,还可从中了解成语的渊源与意义。可谓一书集多种功用,可以提高学生素养,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内容推荐 成语与哲学都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众多成语特别是成语典故,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哲学道理,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情感的陶冶、思想的教诲、生活的警示。成语与哲学的交融,实际上是文化与哲学的交融,是历史与哲学的交融,更是生活与哲学的交融。 胡兴松编著的《成语中的哲学》以脍炙人口的成语为题,借题发挥,一事一议,用“趣说”的形式来诠释深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道理,引领你走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殿堂,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目录 哲学概论 杞人忧天 对牛弹琴 象牙之塔 百家争鸣 天翻地覆 本原追溯 追本穷源 指鹿为马 开天辟地 按图索骥 水中捞月 惊弓之鸟 曲突徙薪 望梅止渴 四面楚歌 人定胜天 刻舟求剑 庖丁解牛 拔苗助长 郑人买履 实事求是 辩证寻思 唇亡齿寒 盲人摸象 螳螂捕蝉 起死回生 水滴石穿 田忌赛马 机不可失 刮目相看 世外桃源 居安思危 塞翁失马 邯郸学步 画龙点睛 讳疾忌医 兼听则明 对症下药 一叶障目 囫囵吞枣 出奇制胜 后来居上 井底之蛙 认识揭秘 胸有成竹 纸上谈兵 学以致用 三人成虎 和氏之璧 狐假虎威 社会解读 空中楼阁 徒劳无功 螳臂当车 本末倒置 独木难支 人本探微 南辕北辙 三思而行 大公无私 鞠躬尽瘁 反裘负薪 卧薪尝胆 望洋兴叹 愚公移山 黔驴技穷 试读章节 开天辟地 放眼周围的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原野,听到的是蝉鸣、鸟叫、蛙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那么,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究竟是什么?世界是如何产生的呢?它有没有—个共同的本质呢?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会作出不同的回答。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乃是一片混沌,浑然一体。世界就像一个鸡蛋,人类的祖先盘古就住在蛋里。 一万八千年后,盘古用斧子劈开了这混沌的圆东西,从蛋里走了出来。蛋里淡淡的烟云冉冉上升,变成蓝天;混浊的沉渣逐渐凝聚,变成大地。从此,宇宙间有了天与地之分。但是,天地近在咫尺。盘古弯曲着背把天地撑开。盘古顶天立地一万八千年,终于把天撑高。天地再也不会合在一起,盘古才安然死去。 盘古死后,他的全身变化成为万物: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星辰,呼出的气变成了风云,吼声变成了雷霆,四肢五体变成了四极五岳,血液变成了江河,筋脉变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田土,皮肤和纤毛变成了花草树木,就连汗水也变成了雨露和甘霖。总之,盘古将一切都奉献给了这个新生的世界。 盘古创造世界—_这就是中国神话传说的观点。后来,人们颂扬开创伟大事业,即称“开天辟地”。 在西方,世界的产生则有另一番说法。《圣经·旧约·创世记》上说,上帝第一天创造出白天和黑夜,第二天创造出空气和水,第三天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植物,第四天创造出日月星辰,第五天创造出水中的各种动物,第六天创造出地上的各种生物和人。天地万物都创造齐了,第七天上帝休息了。 上帝创造世界——这就是基督教的宗教观。 人类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不仅关注自己同周围事物的具体关系,而且将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作为自己智慧追索的对象。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西方基督教中的“上帝创世说”,都认为世界是由一个万能的神所创造的,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宇宙观。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神创说也逐渐地暴露出其荒谬性。其实,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或诸神居住的“天国”,当然也不会有什么上帝或诸神创造天地万物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和科学材料为基础,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本质问题,明确指出:自然界是客观实在的,人类社会也是客观实在的,人的思维则是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虽然世界上有物质现象和意识现象,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物质”一词是由希腊文“母亲”演化而来的,其基本含义是“创造者”。它是天地宇宙的根本,是万事万物存在的依据。 古希腊的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万物。另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则认为,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一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 近代西方哲学家笛卡儿说:“地和天是由同一物质做成的,而且纵然有无数世界,它们也都是由这种物质构成的。” 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更明确地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总之,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牢牢掌握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进一步领悟: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世界上有物质和意识两类现象,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这个本质属性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中规定的,是相对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客观实在性是从总体上泛指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这是可感知的物质东西的共性,是说物质具有绝对的、不变的特性。物质与意识相比较,只有“客观实在性”这个唯一的特性。 P22-24 序言 2014年,深圳市教育局秉承“儿童优先”和“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核心理念,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旨在培养和提升中小学生的品德、身心、学习、创新、国际、审美、信息和生活等八大素养。胡兴松先生的这套《中学生学习素养读本·趣说哲学系列》丛书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确实令人欣喜。该套丛书既是胡先生勤奋笔耕的见证,又是其教育生命的延伸,必将在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行动中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朱永新教授曾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我历来主张每一个人都要用心阅读,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更应把握好吸吮知识的黄金时期。现代中学生应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胡兴松先生的这套丛书,由《成语中的哲学》《诗词中的哲学》和《故事中的哲学》构成,既有高度与深度,又有厚度与温度,犹如一席精关盛宴,令读者大快朵颐。 ——有高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明确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是: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学会求知”离不开学习素养。所谓学习素养,就是要以学为核心,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素养,是学生综合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习素养培养与提升的有效路径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可以拓展视野,陶冶情操,涵养品性,健全人格。“腹有诗书气自华。”生命,因阅读而精彩;生命,因阅读而关好。同时,学生的学习素养,不等于知识,但必须以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而哲学知识则是科学文化知识体系的核心与灵魂,是每一个人须臾不可或缺的。本丛书既瞄准“学习素养”,有高度,又紧扣“哲学”,有灵魂,对培养和提升中学生的学习素养乃至人文素养,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各成乃器,应当是大有裨益的。 ——有深度。古人言:“云在意中妙。”一部书籍的意蕴、深度自然是其创意与思想。创意,无非是指对现实存在事物的理解以及认知所衍生出的一种新的思维和行为潜能。一个好的创意,不是人云亦云、趋人项背,而是打破常规、另辟蹊径,是别出心裁、独具匠心。思想的深度,也许是分析问题的客观、辩证,或实事求是、高屋建瓴,或一语中的、切中时弊,以引导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正如本书作者所言:“人类最可怕的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根本不去思想。思想麻木,比胡思乱想更可怕。”让我们做一名有创意、有思想的人!本套丛书从宏观体例上而言,将文学与哲学“嫁接”或“联姻”,是一种大胆的创新;从微观内容上来看,在对成语、诗词和故事的阐释中处处都闪烁着新颖而深邃的思想观点。例如,一反成语“杞人忧天”的千古之诮而褒扬其生态文明意识,对成语“人定胜天”的具体分析,对苏轼《题西林壁》的多维解读,都显露出作者独特的发现与见解,给人一种新风扑面的感觉。 ——有厚度。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众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富有哲理的诗词以及妇孺皆知的寓言故事,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与血脉,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清代学者章学诚曾说:“灭人国者,必先亡其史。”如果有史而弃史,有史而不知史,则为莫大的悲哀。如果抛弃传统文化而“去中国化”,就会动摇我们的文化根基,割断我们的精神命脉,从而失去民族文化的自信,消解我们的精气神。本套丛书正是致力于把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且不是一味地理论灌输,或抽象空洞地政治说教,而是既“入乎其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又“出乎其外”,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言说形式,让青少年学生在成语、诗词和故事的百花园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耳濡目染,情牵意动,净化灵魂,浸润涵养,为其一生的发展涂抹好底色。 ——有温度。人们初入哲学殿堂,常会产生哲学语言晦涩难懂、哲学理论枯燥乏味的感觉。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跟着感觉走”,因为人的感觉往往是不可靠的。哲学决不是学究式的教条,哲学始终都是鲜活的。就哲学的表达形式而言,在哲学史上,虽然出现过像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这样的哲学家,因怕被民众轻视而故意将哲学著作写得晦涩难懂,但哲学书籍一般都是形象生动、有血有肉的。而哲学的晦涩难懂和枯燥乏味,则往往产生于呆板、僵化的表述。而本丛书将成语、诗词、故事这些富有文学色彩的内容与哲学“嫁接”或“联姻”,以“趣说”的形式来阐发深奥的哲学道理,剥除了遮蔽在哲学上的神秘面纱,变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颇具可读性,可令读者静静地在温馨、浪漫的字里行间体会那诗情画意、奥妙无穷的哲学智慧,从而孕生“爱智”的情愫,增强“爱智”的兴趣,获得富有哲理的启迪,并达到“乐学”的至高境界。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曾提出,教育就是要为国家培养“哲学王”。当下,我们不奢望培养出千千万万的“哲学王”,然而,一个人不能没有哲学头脑,一个民族不能没有哲学思想。在“经济繁荣”的条件下出现“哲学贫困”,绝对是民族与国家的悲哀。为此,我们必须变革“贫困的哲学”,使哲学兼容并蓄、与时俱进,使哲学走出书斋、走近大众,使哲学通俗易懂、深入人心。我有理由相信本套丛书会引领你开启通向哲学殿堂的大门,迈入神奇、梦幻的哲学世界。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曾说:“朋友,在告别之前,我采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标语,在中国人告别习用语之下加上三个字奉赠:‘慢慢走,欣赏啊!’”让我们谨记这一箴言,翻开这套丛书,慢慢阅读,欣赏啊! 叶文梓(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2014年12月18日于深圳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成语中的哲学/中学生学习素养读本趣说哲学家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胡兴松 |
绘者 | |
出版社 | 海天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071245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0 |
出版时间 | 2015-09-01 |
首版时间 | 2015-09-01 |
印刷时间 | 2015-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少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76 |
CIP核字 | 2014292881 |
中图分类号 | B-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29 |
宽 | 151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